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振兴动态

为谁辛苦为谁甜——安徽凤阳县板桥镇余湾村第一书记、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计克勇工作纪实

时间:2019-03-07 14:41:4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在凤阳县板桥镇二铺社区菜市场,经常能看到一位操着普通话买菜的外地青年男子,他就是来自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的全省第七批选派干部——余湾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计克勇。

  ——吃住在村、坚守一线是纪律要求更是作风锤炼。

  余湾村隶属凤阳县板桥镇,是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它北靠临淮关、西接府城、南临总铺,被当地人戏称濠河岸边的“金三角”。驻村伊始,村干部大都怀有迟疑的态度:这个从市直机关尤其是党校这么一个文化人汇集的机关走出来的文弱书生,能不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有没有能力带领村里脱贫致富。在组织送任第一次与村干部见面会上,他郑重表态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党校姓党,党校人必须首先姓党,做到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请组织和同志们监督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他常常开玩笑说,要带领村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两不愁”问题,备齐了锅碗瓢盆,余湾村扶贫工作队的“小食堂”就算“开张了”。自2018年4月8日下午驻村工作以来,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工作日坚守岗位,必要时放弃休息休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凡是要求村干部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始终坚持守住底线,凡是要求村干部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切实维护了选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自古忠孝两难全,心念至亲却亏欠。2018年8月正值暑假,爱人因公出差,家中10岁儿子吃饭成问题,为了让爱人安心工作,无奈之下父子二人计划在村部“相依为命”。岂料爱人出差提前归来,到村里接孩子回滁,走进“村小”改造的简陋村部,紧邻院墙外浓烈的猪粪臭灌满了村部的每个角落、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来到宿舍,一张小床两张破桌子,三箱方便面只剩一桶泡面,黑板上却用粉笔醒目地写着“一心只为余湾好”和“自警、自省、自律、自励”的标语……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妻子原先想象,她彻底“傻了眼”:“放心吧,儿子有我,我们不会拖你后腿;你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买菜啊,今天新到的西红柿不错,来二斤吧”。熟悉计克勇的卖菜摊主知道这个年轻人喜爱买西红柿和豆腐。“村里用的是外架电、喝的是外地水,因为有时管道和线路不稳定导致停水停电,时常饥一顿饱一顿,但是西红柿和豆腐生熟都能充饥”,他笑着说,“西红柿寓意着扶贫工作红红火火,豆腐代表着做人做事要清清白白嘛!”

  ——铁骨柔情、重情讲义是性格特质更是党性使然。

  计克勇平时话不多,但他重情讲义、说到做到给村里干部群众留下了较深印象。驻村第一天起,他便围绕贫困户、老党员、老村干三类人员开展了大面积深入走访调研。当第一次走进双残贫困户王伟家中,由于年初大雪压毁了他家的小厨房,映入眼帘的竟是用芦苇和着泥巴在露天里搭起的灶台。背对着双残贫困户,站在露天简易、苍蝇横飞的灶台前计克勇难以掩饰内心的痛楚,眼睛不禁湿润了,当即请村干部就地给自己和这一灶台合个影。带着这张照片,他默默地来到了镇里。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随机走进王伟家中现场办公,很快由镇里出资(因该户已经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重建了小厨房,王伟高兴地笑了,但是那张“珍贵的照片”却时常提醒着自己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一刻也不容懈怠。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治本之策。在贫困户高万户家中,其妻患尿毒症治疗多年,得知家中长女恰逢高三高考在即思想压力大,他多次登门走访,以自己从事高中教育六年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健康咨询专业知识,帮助其女儿放下思想包袱,鼓励她轻松上阵、迎战高考。在得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某个晚上,他再一次登门拜访,眼看着懂事的孩子即将外出求学深造,倍感高兴欣慰之际,悄悄地在孩子枕头下面放了500元“贺礼”。

  只有时刻把贫困户的安危冷暖记在心头,才能得到他们打心眼里的认可。贫困村普遍存在较多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暑假快到了,留守儿童一直是计克勇的牵挂,他多方打听暑期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一个计划悄然在心里萌生。8月,余湾村成功开办了首届“暑期小课堂”,合肥工业大学7名暑期青年志愿者也加入进来了,他和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开设的趣味数学、奇怪地理、中国历史和凤阳花鼓以及安全教育等特色课程,收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看到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门外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计克勇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满足而幸福地笑了……

  隆冬来临,丈夫英年早逝,本人智力二级残疾的贫困户毕小毛一家又一次牵动着计克勇的心,经过几番努力,在一个初雪飘落的午后,他饿着肚子驾车兴奋地来到了毕小毛家中,车上是刚刚从县民政局争取到的10床救灾过冬棉被。当他转身离开准备赶往下一户贫困户时,毕小毛用力却含糊不清的叫了一声“计书记,好”——让他心里感到格外温暖。后来,他又奔走滁州市有关部门,讲述这一“棉被的故事”,在市民政部门帮助下40条“爱心”棉被很快送到了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家中。

  ——创新实干、务求实效是工作态度更是责任担当。

  俗话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计克勇深感脱贫攻坚最大的障碍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深知干好工作光靠一个人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村“两委”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针对该村党组织建设长期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足等问题,他创新搭建了余湾村“集中夜学周”平台和“流动党课”、“我与党旗合个影”等活动,坚持学习内容“三贴近”和活动形式多样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规守纪、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同时,他坚持问题导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为突破口,从“两委”会的风会会纪抓起,一改过去“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作报告”的陋习;推行双周“碰头会”和月度例会制度,力戒工作中不推不动、推而不动的现象,并以此带动工作作风提升和干群关系的好转。驻村以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本地和明光等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发展视野。在结合本村实际,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调整到村产业的产品结构,发展“非洲菊”、“芦荟”等特色花卉种植,推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进一步提振村干部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先扶志,脱贫不能等。为了破除贫困户“胃口”越来越高和“等靠要”思想,经过前期调研和充分准备,在10月17日——中国扶贫日,他组织开展了余湾村首届“五好贫困户”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思想品德好、脱贫成效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关系好、环境卫生好的贫困户给予精神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无感恩之心、无脱贫之志、无致富之行的贫困户,将其晾出来“晒太阳”,并集中开展政策宣讲和思想教育,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相关做法刊登在《滁州日报》。同时,他还组织市委党校青年志愿者来村里开展了“我为扶贫出把力”政策宣讲和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贫困户“见贤思齐”,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余湾村地处三镇交界,长期处于发展和“关注”的边缘,自身造血功能较差,“双基”建设底子薄弱,历史短板和欠账较多,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真正走上脱贫致富道路。驻村工作虽然才10个月,他便多次奔走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寻求项目投入和资金支持:向一家选派和两家帮扶单位争取的帮扶资金20万元已打入村集体“三资”账户;争取社会各界帮扶慰问资金和物品约7万元;正在实施的290多万的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工程,即将受益的耕地面积达4100多亩;经协调市县交通部门争取到的10条约8公里的水泥路正在勘测,争取三年工程一年实施,让群众早日受惠得利;争取水库移民项目资金40万元,用于主干道路及环村道路的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正在做施工前期准备……未来,一个经过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三大工程”全力打造的“新余湾”将很快呈现在广大村民面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经历着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每当夜幕降临,独自品味其间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更多是幸福的收获和成长的力量。计克勇说:“我只是奋战在扶贫战线上的普通一员,精准扶贫工作越是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越是感到责任重大,一些工作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有很多事要抓紧谋划和落实,唯有牢记嘱托、只争朝夕、保持定力、增强韧性,方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希望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不虚此行、不辱使命!”

 

  点评:余湾村作为凤阳县21个贫困村之一,地处三镇交界,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软弱涣散、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只有驻得进才能帮得实。作为一名市委党校的年轻选派干部,他只身一人远离繁华城市120多公里,在偏僻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持吃住在村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扶贫路上无小事,一件一桩显真情。从一床棉被到一间安居之所,从一条宽敞道路到点亮村民的“心灯”,他时刻挂在心间,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并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一兑现。铁骨柔情铸忠诚,不忘初心谱华章。面对繁重精准扶贫工作任务,他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保持高度的政治定力和韧劲,勾画出美丽“新余湾”的愿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干净担当、不负重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振兴动态    
部委省市

为谁辛苦为谁甜——安徽凤阳县板桥镇余湾村第一书记、 驻村扶贫工作队长计克勇工作纪实

时间:2019-03-07 14:41:4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在凤阳县板桥镇二铺社区菜市场,经常能看到一位操着普通话买菜的外地青年男子,他就是来自中共滁州市委党校的全省第七批选派干部——余湾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计克勇。

  ——吃住在村、坚守一线是纪律要求更是作风锤炼。

  余湾村隶属凤阳县板桥镇,是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行政村,它北靠临淮关、西接府城、南临总铺,被当地人戏称濠河岸边的“金三角”。驻村伊始,村干部大都怀有迟疑的态度:这个从市直机关尤其是党校这么一个文化人汇集的机关走出来的文弱书生,能不能吃得了苦受得了罪,有没有能力带领村里脱贫致富。在组织送任第一次与村干部见面会上,他郑重表态说,“打铁必须自身硬。党校姓党,党校人必须首先姓党,做到讲政治、守规矩、严纪律,请组织和同志们监督我”。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所谓安居才能乐业。他常常开玩笑说,要带领村干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两不愁”问题,备齐了锅碗瓢盆,余湾村扶贫工作队的“小食堂”就算“开张了”。自2018年4月8日下午驻村工作以来,他团结带领村“两委”干部,紧密联系人民群众,始终坚持吃住在村,工作日坚守岗位,必要时放弃休息休假,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始终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凡是要求村干部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始终坚持守住底线,凡是要求村干部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切实维护了选派干部的良好形象。

  自古忠孝两难全,心念至亲却亏欠。2018年8月正值暑假,爱人因公出差,家中10岁儿子吃饭成问题,为了让爱人安心工作,无奈之下父子二人计划在村部“相依为命”。岂料爱人出差提前归来,到村里接孩子回滁,走进“村小”改造的简陋村部,紧邻院墙外浓烈的猪粪臭灌满了村部的每个角落、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来到宿舍,一张小床两张破桌子,三箱方便面只剩一桶泡面,黑板上却用粉笔醒目地写着“一心只为余湾好”和“自警、自省、自律、自励”的标语……眼前的景象彻底颠覆了妻子原先想象,她彻底“傻了眼”:“放心吧,儿子有我,我们不会拖你后腿;你自己一定要注意身体,照顾好自己!”

  “买菜啊,今天新到的西红柿不错,来二斤吧”。熟悉计克勇的卖菜摊主知道这个年轻人喜爱买西红柿和豆腐。“村里用的是外架电、喝的是外地水,因为有时管道和线路不稳定导致停水停电,时常饥一顿饱一顿,但是西红柿和豆腐生熟都能充饥”,他笑着说,“西红柿寓意着扶贫工作红红火火,豆腐代表着做人做事要清清白白嘛!”

  ——铁骨柔情、重情讲义是性格特质更是党性使然。

  计克勇平时话不多,但他重情讲义、说到做到给村里干部群众留下了较深印象。驻村第一天起,他便围绕贫困户、老党员、老村干三类人员开展了大面积深入走访调研。当第一次走进双残贫困户王伟家中,由于年初大雪压毁了他家的小厨房,映入眼帘的竟是用芦苇和着泥巴在露天里搭起的灶台。背对着双残贫困户,站在露天简易、苍蝇横飞的灶台前计克勇难以掩饰内心的痛楚,眼睛不禁湿润了,当即请村干部就地给自己和这一灶台合个影。带着这张照片,他默默地来到了镇里。镇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随机走进王伟家中现场办公,很快由镇里出资(因该户已经享受过危房改造政策)重建了小厨房,王伟高兴地笑了,但是那张“珍贵的照片”却时常提醒着自己脱贫攻坚任重道远,一刻也不容懈怠。

  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教育是治本之策。在贫困户高万户家中,其妻患尿毒症治疗多年,得知家中长女恰逢高三高考在即思想压力大,他多次登门走访,以自己从事高中教育六年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健康咨询专业知识,帮助其女儿放下思想包袱,鼓励她轻松上阵、迎战高考。在得知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某个晚上,他再一次登门拜访,眼看着懂事的孩子即将外出求学深造,倍感高兴欣慰之际,悄悄地在孩子枕头下面放了500元“贺礼”。

  只有时刻把贫困户的安危冷暖记在心头,才能得到他们打心眼里的认可。贫困村普遍存在较多的留守妇女、儿童和老人。暑假快到了,留守儿童一直是计克勇的牵挂,他多方打听暑期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一个计划悄然在心里萌生。8月,余湾村成功开办了首届“暑期小课堂”,合肥工业大学7名暑期青年志愿者也加入进来了,他和孩子们的大哥哥、大姐姐一起开设的趣味数学、奇怪地理、中国历史和凤阳花鼓以及安全教育等特色课程,收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看到室内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门外家长们竖起了大拇指,计克勇一边抹着额头上的汗水、一边满足而幸福地笑了……

  隆冬来临,丈夫英年早逝,本人智力二级残疾的贫困户毕小毛一家又一次牵动着计克勇的心,经过几番努力,在一个初雪飘落的午后,他饿着肚子驾车兴奋地来到了毕小毛家中,车上是刚刚从县民政局争取到的10床救灾过冬棉被。当他转身离开准备赶往下一户贫困户时,毕小毛用力却含糊不清的叫了一声“计书记,好”——让他心里感到格外温暖。后来,他又奔走滁州市有关部门,讲述这一“棉被的故事”,在市民政部门帮助下40条“爱心”棉被很快送到了贫困户和困难群众家中。

  ——创新实干、务求实效是工作态度更是责任担当。

  俗话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通过深入走访调研,计克勇深感脱贫攻坚最大的障碍在于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深知干好工作光靠一个人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紧紧依靠村“两委”组织和发动广大群众。针对该村党组织建设长期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足等问题,他创新搭建了余湾村“集中夜学周”平台和“流动党课”、“我与党旗合个影”等活动,坚持学习内容“三贴近”和活动形式多样化,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规守纪、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同时,他坚持问题导向,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开展“作风提升年”活动为突破口,从“两委”会的风会会纪抓起,一改过去“八点开会九点到十点作报告”的陋习;推行双周“碰头会”和月度例会制度,力戒工作中不推不动、推而不动的现象,并以此带动工作作风提升和干群关系的好转。驻村以来,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先后多次组织村干部到本地和明光等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拓展发展视野。在结合本村实际,集中研讨的基础上,坚持市场导向,及时调整到村产业的产品结构,发展“非洲菊”、“芦荟”等特色花卉种植,推动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进一步提振村干部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先扶志,脱贫不能等。为了破除贫困户“胃口”越来越高和“等靠要”思想,经过前期调研和充分准备,在10月17日——中国扶贫日,他组织开展了余湾村首届“五好贫困户”评选表彰活动,对评选出来的思想品德好、脱贫成效好、家庭和睦好、邻里关系好、环境卫生好的贫困户给予精神表彰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对无感恩之心、无脱贫之志、无致富之行的贫困户,将其晾出来“晒太阳”,并集中开展政策宣讲和思想教育,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相关做法刊登在《滁州日报》。同时,他还组织市委党校青年志愿者来村里开展了“我为扶贫出把力”政策宣讲和清洁家园等系列活动,教育引导贫困户“见贤思齐”,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如前所述,余湾村地处三镇交界,长期处于发展和“关注”的边缘,自身造血功能较差,“双基”建设底子薄弱,历史短板和欠账较多,单纯依靠自身力量,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真正走上脱贫致富道路。驻村工作虽然才10个月,他便多次奔走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寻求项目投入和资金支持:向一家选派和两家帮扶单位争取的帮扶资金20万元已打入村集体“三资”账户;争取社会各界帮扶慰问资金和物品约7万元;正在实施的290多万的水利工程“最后一公里”工程,即将受益的耕地面积达4100多亩;经协调市县交通部门争取到的10条约8公里的水泥路正在勘测,争取三年工程一年实施,让群众早日受惠得利;争取水库移民项目资金40万元,用于主干道路及环村道路的太阳能路灯建设项目,正在做施工前期准备……未来,一个经过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三大工程”全力打造的“新余湾”将很快呈现在广大村民面前。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经历着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每当夜幕降临,独自品味其间的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更多是幸福的收获和成长的力量。计克勇说:“我只是奋战在扶贫战线上的普通一员,精准扶贫工作越是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越是感到责任重大,一些工作成效还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还有很多事要抓紧谋划和落实,唯有牢记嘱托、只争朝夕、保持定力、增强韧性,方能啃下这块‘硬骨头’,希望自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不虚此行、不辱使命!”

 

  点评:余湾村作为凤阳县21个贫困村之一,地处三镇交界,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期软弱涣散、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较多。只有驻得进才能帮得实。作为一名市委党校的年轻选派干部,他只身一人远离繁华城市120多公里,在偏僻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里,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持吃住在村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扶贫路上无小事,一件一桩显真情。从一床棉被到一间安居之所,从一条宽敞道路到点亮村民的“心灯”,他时刻挂在心间,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并以“钉钉子”的精神,一一兑现。铁骨柔情铸忠诚,不忘初心谱华章。面对繁重精准扶贫工作任务,他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保持高度的政治定力和韧劲,勾画出美丽“新余湾”的愿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干净担当、不负重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