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奉节:决战脱贫攻坚 催生乡村蝶变

时间:2019-04-26 13:31: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韩庆元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035.jpg

2018年实现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925户1377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0.99%,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13元增加到11166元......

从奋力爬坡上坎到俯瞰三峡之巅,从昔日穷乡僻壤到如今山乡巨变,从完成“底线任务”到打造“奉节样本”......

四年脱贫攻坚,不顾风雨兼程,只为追求卓越。

重庆市奉节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心,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奉节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奔小康这场硬仗,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和抓党建促脱贫,协同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用心用情用力演绎一曲曲“业兴、村强、人和、景美、民富”的时代交响,催生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强化产业扶贫  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奉节县坚持脱贫攻坚“短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确保农村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为全县脱贫攻坚找到了根本出路。

全县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高中低“三带”农业特色,以做强脐橙“甜蜜产业”、做优油橄榄“黄金产业”、做大中药材“康养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4+3+X”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提升行动,实现“村有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至2018年,全县已发展脐橙33.02万亩、油橄榄13万亩、中药材13.3万亩、特色小水果12.4万亩、蚕桑10万亩、蔬菜29.5万亩、烟叶4.15万亩、粮油152.8万亩。

“产业培育是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县委书记杨树海近日在白帝镇调研时要求,全县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品种、品质、品牌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产业到户、收入到人。奉节县紧紧抓住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牛鼻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量身定制25种增收模式因户因人施策,全县每年为每户贫困户落实2000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同时为1.39万户贫困户提供“两免一贴”扶贫小额信贷6.47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小水果、小菜园等“五小”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强化主体带动作用。全县培育农民合作社2987个、家庭农场41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9家,流转农村土地49.67万亩,开展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品牌,奉节脐橙、草堂脆李、鹤峰油桃、吐祥葡萄、龙桥竹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声名鹊起,深受县内外市场青睐。

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奉节以推进“全域旅游统领”发展战略为契机,打好“三峡牌”“乡村牌”“人文牌”,创建5个以上5A级景区、10个以上4A级景区和若干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橙旅融合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应运而生,龙桥、兴隆等乡镇休闲避暑纳凉的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公司走,公司跟着市场走,全县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农业”“产业补助”“无形股份”等多种模式,利益联结贫困户100%,充分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发展活力,同时规避了贫困家庭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

扶贫产业的蓬勃兴起,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原动力,为农村群众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大批贫困家庭依靠产业发展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全县18个乡镇149个村7006户贫困户种植脐橙4.07万亩,户均增收23200元;年收入超10万元的橙农超过2000户,其中最高达96万元。全县已有6000余户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特旅游产品等方式,搭上乡村旅游致富车,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在奉节农村,农业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推进就业扶贫  锻造乡村人才队伍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15年以来,奉节县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工作思路,聚焦靶向,精准发力,大力实施就业扶贫“饭碗工程”和“富民工程”,让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就业创业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奉节县就业局副局长袁官平介绍说,全县就业扶贫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技能为核心,打出一套“组合拳”,抓培训强造血,搭平台促转移,抓协作补弱项,兜底线保民生,让就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源头活水。

全县组织实施“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培训3年计划”,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实施就业创业、雨露技工、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等培训,免费培训5.18万人次,实现在家16周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培训全覆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大型招聘活动,累计转移5.24万贫困人口就业,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坚持“请进来”培训,加大育才力度,聘请各级油橄榄专家17人,开展驻地指导至少30天,培训骨干技术人员120人,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3400多户。与市农业农村委、中国柑橘研究所对接,培训脐橙产业技术骨干200名,开展农村脐橙实用人才培训80期,培训果农20000余人,专题培训脐橙销售业务人员300余人。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4期,培训1500人次。

朱衣镇砚瓦村充分发挥县城近郊优势,以就业创业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着力打造橙旅融合示范点,700多户村民积极参加脐橙种植技术培训,家家户户种植了脐橙“摇钱树”。60人参加了鲁渝劳务扶贫协作乡村旅游农家乐创业培训,22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创新推出“脐橙宴”,奉节脐橙从鲜销走向餐桌。

贫困户田邦奎告诉笔者:“原先我家很穷,3个娃娃读书,连学费都缴不起!这几年我种了几亩脐橙,开起了农家乐,现在的日子比以往好过多了,一年有接近20万元的收入。”

兜牢就业民生底线。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统筹开发道路维护、森林管护等特设脱贫攻坚公益性岗位6922个,确保“零就业”贫困家庭实现就近托底安置就业,让每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奉节特设脱贫攻坚公益性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因人员不足造成公共服务缺失的压力,农村集中供水管网有人管了,道路损毁有人维护了,河道垃圾有人清理了,垃圾有人清运了......

2018年,全县出台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建设带动就业绩效奖补办法,多方引导农业企业、村级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主体建设18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近就地就业达736人,其中贫困人员281人。

在市级深度贫困乡平安乡,雄森园豆腐柴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共安置53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贫困户15人;在草堂镇柑子社区,电子器件加工厂、眼镜厂、服装厂等12家扶贫车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30个,帮助111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为这些贫困家庭每户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县还组织开展“民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138家企业帮带2049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累计选派135名科技特派员、1600多名医生、1000名志愿者和文艺工作者、近10000名农村实用人才到村到户工作,培育了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1500名“土专家”“田秀才”、86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乡村多层次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018.jpg

抓实文化扶贫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2016年7月,在朱衣镇仙女村脱贫工作推进会上,吴汉成、胡承保、邓金平等30户贫困户现场填写《自愿脱贫申请书》,摁下红手印,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不再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30户贫困户集中申请脱贫在当地传为美谈,被全国20多家媒体争相转载报道。

截止2018年底,全县已有3500余户贫困户主动提出脱贫申请。这是奉节县发挥文化扶贫先导作用、坚持“智志双扶”助推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精气神,就会得软骨病。”奉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潘万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县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淳朴乡情、动听乡音、新型乡贤、文明乡风、美丽乡愁”五大工程,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持续动力,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全县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快速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社社响”深化覆盖和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行政村广播覆盖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在家贫困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建设376个行政村标准文化室,新建、改建500人以上集中居住区文化场所102处,建设文化中心户222户。

以推进“文明奉节·礼仪诗城”行动为抓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活动,开设新时代广播讲习所,实施“抓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树模范”,开展“两回两讲两解”和脱贫攻坚榜样面对面巡讲等活动3000余场次,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5700余场次,惠及群众达60余万人次,传递了正能量、发出了好声音,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引导贫困户勤劳坚毅、自强自立。

竹园镇组建23支群众文化活动小组,原创竹枝舞、三句半、狮舞、脱贫致富小品等群众性文艺节目20余个,成功举办竹园镇首届文化艺术节,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

2019年4月6日,奉节县召开主题为“话乡音,叙乡情,共圆夔州梦”的首届乡亲发展大会,600余名奉节籍各行业各领域成功人士齐聚一堂,共话奉节发展,会议成功签约7个招商引资项目,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奉节由此拉开“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活动的帷幕,通过每年每村评选1名政治觉悟高、群众认可、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的乡贤,开展新乡贤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院坝等活动,号召村民学习榜样,见贤思齐。

全县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遵守村规民约,自觉抵制“黄赌毒”“无事酒”“豪华墓”。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常态化评选清洁家园示范户、脱贫致富光荣户、尊老爱幼光荣户。采取德治法治并施,大力实施孝老爱亲行动,依法惩治逃避履行赡养义务案件45件。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337.jpg

实施生态扶贫  建设乡村美丽家园

通信靠吼、交通靠走、吃水靠天、物资靠背......奉节县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广泛分布着卡斯特地形地貌,雄奇的自然景观曾让这里的人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奉节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四美”之地,逐步走出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空气”生态蝶变新路。

全县推进实施农村道路“村村硬、组组通”,农村公路公路总里程达1万余公里,实现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100%,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79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724处,更换延伸饮水管网5592公里,累计解决群众安全饮水15.14万户。所有行政村通上了动力电,4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建成24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农村物流线路4800公里。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切实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正逐步变为现实。

2018年3月,康乐镇土坎村成立“垃圾兑现银行”,对农村可回收垃圾实行积分制兑换商品,这条消息不胫而走,在贫穷的小山村炸开了锅。在一些村民怀疑观望的目光中,77岁的向玉秀老人背着一背篓垃圾在“垃圾兑现银行”兑换到了食用盐和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垃圾兑换银行”变废为宝!此举大大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里的白色垃圾少了,居住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了......

2018年6月,全县“垃圾兑换银行”建设现场会在土坎村召开,探索建立和推广“垃圾兑换银行”,已打造“垃圾兑换银行”示范点83个。

同年8月,奉节县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清洁庭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谐邻里”四大行动。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27个集镇道路“白改黑”,新建污水处理厂57座、污水管网377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6座,购置垃圾收运中转车辆84辆,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3%。实施乡村公路“里程长”全覆盖工程,每2-3公里配设一名“里程长”,负责巡逻、保洁和养护。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工程,打造绿色示范村庄20个、美丽庭院1000户,对农村危房实行“应改尽改”,实施住房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和改环境“五改”16333户,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3%,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改善贫困家庭人居环境,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振脱贫信心。全县组织8052名帮扶责任人每月到村到户开展帮扶,落实“环境到户、文明到人”工作责任,与贫困群众一道开展人居环境“革命”,美丽乡村、净化人心。

全县同步推进“绿满夔州・花漾奉节”项目,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2.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0平方公里,绿化长江两岸54.88万亩。落实9名县级河长、113名乡镇(街道)级河长、521名村(社区)级河长,推进河道治理常态化。

长期困扰奉节农村的垃圾、污水、荒山“三大痛点”正在消退,一江两岸再展新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

抓党建促脱贫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脱贫攻坚战伊始,奉节县就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致力打造脱贫攻坚“红色引擎”,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以党建引领脱贫、服务脱贫、促进脱贫,推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县以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基层基础“规范化”、基层服务“公开化”、党建责任“目标化”为着力点,新建(改扩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82个,新建标准化卫生室78个,实现电子商务、便民超市、金融网点“三进村”;将135个贫困村、62个非贫困村纳入后进村进行整顿,推行“1个体系+28项规范”,建立“六个一公开”制度,实行党建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管理,逐步建立起“三规范一明确一严格”基层基础规范化体系,让基层干有依据、干有标尺,全面夯实了基层堡垒。

2015年,龙桥土家族乡阳坝村各种问题成堆、村民意见很大、考核全县倒数第一,是县委组织部挂牌重点整顿的后进村。

通过开展一年的后进村整顿,阳坝村从后进村蜕变为先进村,实现考核从全县倒数第一逆袭为正数第一。这得益于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促脱贫的整顿工作思路。

驻村工作队围绕脱贫攻坚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六带头”作用,率先在全县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实施“四全”阳光村务,打响基础设施建设“百日攻坚战”,探索结对帮扶“六步工作法”,组织实施文明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得到群众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专题报道阳坝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6年以来,全县持续开展社会治安、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等“六项专项治理”行动,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以良好政风行风带民风,党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8年,奉节全面探索推广“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和“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代表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的“四访四议”工作法,在思想上扶志、根子上扶智、健康上扶弱、产业上扶技,形成有章议事、有人理事、有权管事、有责问事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

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指导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基础设施管护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等群众自治协会1408个。建立“统筹+协调+监督”运行机制,切实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正逐步建立。(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重庆奉节:决战脱贫攻坚 催生乡村蝶变

时间:2019-04-26 13:31: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韩庆元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035.jpg

2018年实现1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35925户1377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5%下降至0.99%,全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513元增加到11166元......

从奋力爬坡上坎到俯瞰三峡之巅,从昔日穷乡僻壤到如今山乡巨变,从完成“底线任务”到打造“奉节样本”......

四年脱贫攻坚,不顾风雨兼程,只为追求卓越。

重庆市奉节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三峡库区腹心,是全市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区之一。

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奉节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打好脱贫奔小康这场硬仗,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和抓党建促脱贫,协同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用心用情用力演绎一曲曲“业兴、村强、人和、景美、民富”的时代交响,催生了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

强化产业扶贫  激活乡村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近年来,奉节县坚持脱贫攻坚“短期靠政策、长期靠产业”,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路径,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确保农村群众稳定增收脱贫致富,为全县脱贫攻坚找到了根本出路。

全县依托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高中低“三带”农业特色,以做强脐橙“甜蜜产业”、做优油橄榄“黄金产业”、做大中药材“康养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4+3+X”特色产业,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提升行动,实现“村有主导产业”发展目标。至2018年,全县已发展脐橙33.02万亩、油橄榄13万亩、中药材13.3万亩、特色小水果12.4万亩、蚕桑10万亩、蔬菜29.5万亩、烟叶4.15万亩、粮油152.8万亩。

“产业培育是农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手段,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县委书记杨树海近日在白帝镇调研时要求,全县要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品种、品质、品牌上做文章,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产业到户、收入到人。奉节县紧紧抓住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牛鼻子”,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量身定制25种增收模式因户因人施策,全县每年为每户贫困户落实2000元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同时为1.39万户贫困户提供“两免一贴”扶贫小额信贷6.47亿元,重点支持发展小水果、小菜园等“五小”产业,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

强化主体带动作用。全县培育农民合作社2987个、家庭农场411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9家,流转农村土地49.67万亩,开展农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扶贫产业品牌,奉节脐橙、草堂脆李、鹤峰油桃、吐祥葡萄、龙桥竹笋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声名鹊起,深受县内外市场青睐。

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奉节以推进“全域旅游统领”发展战略为契机,打好“三峡牌”“乡村牌”“人文牌”,创建5个以上5A级景区、10个以上4A级景区和若干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橙旅融合农业园区、农业观光园等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应运而生,龙桥、兴隆等乡镇休闲避暑纳凉的乡村旅游景点和农家乐如雨后春笋般发展。

探索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公司走,公司跟着市场走,全县新型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农业”“产业补助”“无形股份”等多种模式,利益联结贫困户100%,充分激发了贫困家庭的发展活力,同时规避了贫困家庭直接面对市场的风险。

扶贫产业的蓬勃兴起,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原动力,为农村群众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一大批贫困家庭依靠产业发展摘掉了贫困帽,走上了致富路。

2018年,全县18个乡镇149个村7006户贫困户种植脐橙4.07万亩,户均增收23200元;年收入超10万元的橙农超过2000户,其中最高达96万元。全县已有6000余户贫困户通过开办农家乐、售卖农特旅游产品等方式,搭上乡村旅游致富车,户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在奉节农村,农业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已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推进就业扶贫  锻造乡村人才队伍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2015年以来,奉节县坚持“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创业一人、带动一片”工作思路,聚焦靶向,精准发力,大力实施就业扶贫“饭碗工程”和“富民工程”,让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通过就业创业基本实现了脱贫致富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奉节县就业局副局长袁官平介绍说,全县就业扶贫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升技能为核心,打出一套“组合拳”,抓培训强造血,搭平台促转移,抓协作补弱项,兜底线保民生,让就业成为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的源头活水。

全县组织实施“贫困人员就业技能培训3年计划”,对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员,实施就业创业、雨露技工、致富带头人、实用技术等培训,免费培训5.18万人次,实现在家16周岁以上的贫困人员培训全覆盖,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服务月等大型招聘活动,累计转移5.24万贫困人口就业,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的目标。

坚持“请进来”培训,加大育才力度,聘请各级油橄榄专家17人,开展驻地指导至少30天,培训骨干技术人员120人,实现产值16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3400多户。与市农业农村委、中国柑橘研究所对接,培训脐橙产业技术骨干200名,开展农村脐橙实用人才培训80期,培训果农20000余人,专题培训脐橙销售业务人员300余人。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4期,培训1500人次。

朱衣镇砚瓦村充分发挥县城近郊优势,以就业创业和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着力打造橙旅融合示范点,700多户村民积极参加脐橙种植技术培训,家家户户种植了脐橙“摇钱树”。60人参加了鲁渝劳务扶贫协作乡村旅游农家乐创业培训,22户人家办起了农家乐,创新推出“脐橙宴”,奉节脐橙从鲜销走向餐桌。

贫困户田邦奎告诉笔者:“原先我家很穷,3个娃娃读书,连学费都缴不起!这几年我种了几亩脐橙,开起了农家乐,现在的日子比以往好过多了,一年有接近20万元的收入。”

兜牢就业民生底线。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统筹开发道路维护、森林管护等特设脱贫攻坚公益性岗位6922个,确保“零就业”贫困家庭实现就近托底安置就业,让每户贫困家庭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

奉节特设脱贫攻坚公益性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因人员不足造成公共服务缺失的压力,农村集中供水管网有人管了,道路损毁有人维护了,河道垃圾有人清理了,垃圾有人清运了......

2018年,全县出台就业扶贫车间、创业就业示范山村建设带动就业绩效奖补办法,多方引导农业企业、村级组织、返乡农民工等主体建设18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就近就地就业达736人,其中贫困人员281人。

在市级深度贫困乡平安乡,雄森园豆腐柴产业基地就业扶贫车间共安置53名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其中贫困户15人;在草堂镇柑子社区,电子器件加工厂、眼镜厂、服装厂等12家扶贫车间,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30个,帮助111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业,为这些贫困家庭每户月均增收2000元以上。

全县还组织开展“民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138家企业帮带2049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实施“百千万”人才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累计选派135名科技特派员、1600多名医生、1000名志愿者和文艺工作者、近10000名农村实用人才到村到户工作,培育了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1500名“土专家”“田秀才”、86名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乡村多层次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018.jpg

抓实文化扶贫  培育乡村文明新风

2016年7月,在朱衣镇仙女村脱贫工作推进会上,吴汉成、胡承保、邓金平等30户贫困户现场填写《自愿脱贫申请书》,摁下红手印,主动申请摘掉贫困户“帽子”,不再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30户贫困户集中申请脱贫在当地传为美谈,被全国20多家媒体争相转载报道。

截止2018年底,全县已有3500余户贫困户主动提出脱贫申请。这是奉节县发挥文化扶贫先导作用、坚持“智志双扶”助推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精气神,就会得软骨病。”奉节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潘万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县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大力实施“淳朴乡情、动听乡音、新型乡贤、文明乡风、美丽乡愁”五大工程,为脱贫攻坚注入了持续动力,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全县累计投入8000余万元,快速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广播“社社响”深化覆盖和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行政村广播覆盖率、有线电视通村率、在家贫困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建设376个行政村标准文化室,新建、改建500人以上集中居住区文化场所102处,建设文化中心户222户。

以推进“文明奉节·礼仪诗城”行动为抓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万家活动,开设新时代广播讲习所,实施“抓示范、抓典型,树榜样、树模范”,开展“两回两讲两解”和脱贫攻坚榜样面对面巡讲等活动3000余场次,开展送文化、送电影下乡5700余场次,惠及群众达60余万人次,传递了正能量、发出了好声音,提振了干部群众精气神,引导贫困户勤劳坚毅、自强自立。

竹园镇组建23支群众文化活动小组,原创竹枝舞、三句半、狮舞、脱贫致富小品等群众性文艺节目20余个,成功举办竹园镇首届文化艺术节,以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

2019年4月6日,奉节县召开主题为“话乡音,叙乡情,共圆夔州梦”的首届乡亲发展大会,600余名奉节籍各行业各领域成功人士齐聚一堂,共话奉节发展,会议成功签约7个招商引资项目,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奉节由此拉开“我们的乡贤我们评”“评出的乡贤我们学”活动的帷幕,通过每年每村评选1名政治觉悟高、群众认可、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的乡贤,开展新乡贤文化进家庭、进校园、进院坝等活动,号召村民学习榜样,见贤思齐。

全县积极引导群众移风易俗,遵守村规民约,自觉抵制“黄赌毒”“无事酒”“豪华墓”。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活动,常态化评选清洁家园示范户、脱贫致富光荣户、尊老爱幼光荣户。采取德治法治并施,大力实施孝老爱亲行动,依法惩治逃避履行赡养义务案件45件。

微信图片_20190426143337.jpg

实施生态扶贫  建设乡村美丽家园

通信靠吼、交通靠走、吃水靠天、物资靠背......奉节县境内山大坡陡、沟壑纵横,广泛分布着卡斯特地形地貌,雄奇的自然景观曾让这里的人们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奉节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用好“生态和人文”两个宝贝,着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全面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上的“四美”之地,逐步走出一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天吃空气”生态蝶变新路。

全县推进实施农村道路“村村硬、组组通”,农村公路公路总里程达1万余公里,实现行政村通畅率、撤并村通达率100%,被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1791处、分散式供水工程1724处,更换延伸饮水管网5592公里,累计解决群众安全饮水15.14万户。所有行政村通上了动力电,4G网络和光纤覆盖率达到100%;建成240个村级电商服务站,打通农村物流线路4800公里。

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切实缩小了城乡差距,“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正逐步变为现实。

2018年3月,康乐镇土坎村成立“垃圾兑现银行”,对农村可回收垃圾实行积分制兑换商品,这条消息不胫而走,在贫穷的小山村炸开了锅。在一些村民怀疑观望的目光中,77岁的向玉秀老人背着一背篓垃圾在“垃圾兑现银行”兑换到了食用盐和毛巾等生活必需品。

“垃圾兑换银行”变废为宝!此举大大增强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村里的白色垃圾少了,居住环境卫生越来越干净了......

2018年6月,全县“垃圾兑换银行”建设现场会在土坎村召开,探索建立和推广“垃圾兑换银行”,已打造“垃圾兑换银行”示范点83个。

同年8月,奉节县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清洁庭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和谐邻里”四大行动。

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27个集镇道路“白改黑”,新建污水处理厂57座、污水管网377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6座,购置垃圾收运中转车辆84辆,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达到93%。实施乡村公路“里程长”全覆盖工程,每2-3公里配设一名“里程长”,负责巡逻、保洁和养护。实施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工程,打造绿色示范村庄20个、美丽庭院1000户,对农村危房实行“应改尽改”,实施住房改厨、改厕、改圈、改院坝和改环境“五改”16333户,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63%,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改善贫困家庭人居环境,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振脱贫信心。全县组织8052名帮扶责任人每月到村到户开展帮扶,落实“环境到户、文明到人”工作责任,与贫困群众一道开展人居环境“革命”,美丽乡村、净化人心。

全县同步推进“绿满夔州・花漾奉节”项目,完成国土绿化任务22.8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30平方公里,绿化长江两岸54.88万亩。落实9名县级河长、113名乡镇(街道)级河长、521名村(社区)级河长,推进河道治理常态化。

长期困扰奉节农村的垃圾、污水、荒山“三大痛点”正在消退,一江两岸再展新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

抓党建促脱贫  构建乡村治理体系

“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从脱贫攻坚战伊始,奉节县就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致力打造脱贫攻坚“红色引擎”,着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以党建引领脱贫、服务脱贫、促进脱贫,推动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全县以推进基层组织“标准化”、基层基础“规范化”、基层服务“公开化”、党建责任“目标化”为着力点,新建(改扩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82个,新建标准化卫生室78个,实现电子商务、便民超市、金融网点“三进村”;将135个贫困村、62个非贫困村纳入后进村进行整顿,推行“1个体系+28项规范”,建立“六个一公开”制度,实行党建工作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管理,逐步建立起“三规范一明确一严格”基层基础规范化体系,让基层干有依据、干有标尺,全面夯实了基层堡垒。

2015年,龙桥土家族乡阳坝村各种问题成堆、村民意见很大、考核全县倒数第一,是县委组织部挂牌重点整顿的后进村。

通过开展一年的后进村整顿,阳坝村从后进村蜕变为先进村,实现考核从全县倒数第一逆袭为正数第一。这得益于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促脱贫的整顿工作思路。

驻村工作队围绕脱贫攻坚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六带头”作用,率先在全县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实施“四全”阳光村务,打响基础设施建设“百日攻坚战”,探索结对帮扶“六步工作法”,组织实施文明家园建设“五大工程”,得到群众广泛认同和一致好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专题报道阳坝村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2016年以来,全县持续开展社会治安、行业行风、美丽乡村、便民为民服务等“六项专项治理”行动,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以良好政风行风带民风,党员干部作风持续转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风气明显好转,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2018年,奉节全面探索推广“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和“规范村两委会议、村民自治组织商议、群众代表评议、监督委员会审议”的“四访四议”工作法,在思想上扶志、根子上扶智、健康上扶弱、产业上扶技,形成有章议事、有人理事、有权管事、有责问事的基层治理格局,切实提高了党的凝聚力、政府公信力、干部执行力和群众满意度。

全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指导制定《村规民约》,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基础设施管护理事会、环境卫生理事会等群众自治协会1408个。建立“统筹+协调+监督”运行机制,切实发挥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让群众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正逐步建立。(作者单位重庆市奉节县扶贫攻坚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