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感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一个深度贫困乡镇的深度脱贫之路

时间:2019-05-11 10:41:0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圣宇 彭超

 

图片4.png

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曾率队伍在奉节县平安乡活动和战斗,1948年元月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在平安乡安子村黑沟淌。为纪念著名烈士彭咏梧,2011年4月,遂将奉节县平安乡安子村更名为咏梧村。

5月,天空蔚蓝,绿树成荫。咏梧村平均海拔虽然达到1000米,但已褪去凉意。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又曾是一片长期贫瘠之地,完善基础设施破瓶颈。

平安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先天不足致深贫,“三差””短板尤明显。产业发展普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喀斯特地貌,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人饮困难。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产业基础差,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差,自我发展能力差。

痛点在交通和饮水。这里,土石山区与丘陵沟壑相伴。 

图片5.png

特别是道路交通。平安乡地处奉节县西北角、距离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都是交通死角。出乡,从政府驻地到县城就要两个半小时车程;乡内,尤其以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统称桃树片区最“恼火,近3000村民要到乡政府办事,须翻过关门山,横渡梅溪河,在奉节、云阳、巫溪3个县之间来回穿行折返,耗时4个小时才能抵达。

“每次召开党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开口闭口都要提到道路交通问题,事实上成为当地人一个心结,绕也绕不开。”桃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学态充满些许无奈。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6年底,修通巫溪境内一条1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道,通过其羊桥坝高速下道口,平安乡到县城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2019年1 月 22 日,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个时代记忆和历史痛点,村民热泪盈眶:“今天将载入平安乡史册!”不错,从今日起,他们从桃树片区到平安场镇坐车只要半个小时,再也不用“绕路”,也不必走上“吊桥”。 

仅在2018年,平安乡新建和改扩建泥结石路53公里,完成140公里通组道路油化,新建撤并村通畅项目28.6公里、人行便道297公里。不仅如此,还完成平安、桃树两个集镇道路“白改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真正实现组通户畅。

“以前是望到‘路’哭,现在是看到‘网’笑。”有俗语:望到屋,走得哭。如今公路都成“网”,油道铺在家门旁。

饮水困难特别突出。喀斯特地貌,特殊地质构造,缺乏稳定地表水源点,且地表水难以保存,长期以来,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 

图片6.png

“那时候我们吃‘天河水’,喝‘黄汤汤’,现都永远成为‘过去时’。”长坪村1社村民王永文感慨道。他这里所说“天河水”,特指雨水与雪水;“黄汤汤”代表水质差劲。因此平安乡人戏称“吃水靠天,消水靠洞”。

在长坪村,村民张口闭口挂着“一个人”和“一伙人”,即“水乡长”王祖西和乡村一群干部。   

王祖西是挂职副乡长,同时兼任长坪村指挥长,曾是全市优秀水利干部。他和几位乡村干部九爬凤凰岩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在平安乡传为佳话。重庆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在《“水乡长”九爬凤凰岩解决村民吃水难题》一文中写道:凤凰头岩是一座莽莽大山,海拔最高点1550米,距山顶三四百米,四周几乎都是垂直陡壁山林,村民们望山兴叹,很少有人上过山头。

借助大砍刀、粗麻绳、山藤、杂树、杂草,好不容易在半山陡崖处找到酒杯大小一股泉水,立即请来水利设计院技术人员实地踏勘,并在半山绝壁处修建一个小型饮水洞,山下建成一口蓄水池,随后为各家各户安装水管。为节约开支,他还带领乡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牵管道、搬电钻、打墙眼、抬发电机、拿焊接工具、安电源线进行管道结继和管网入户安装。

甚至为焊接一处接头,同抬100多斤重发电机来回走上1000米是“家常便饭”。

有村民说:“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吃啰!”

还是2018年这一年,平安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整治病旧水池 31 处、引水堰 2 条 1.7 公里,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 59 处、分散式供水工程 16 处。同时着眼长远,规划新建双店村三蹬坡大型山坪塘,总库容 9 万方、文昌村湾口小(二)型水库,总库容 12 万方,远期稳定解决6 个村用水问题。

不仅如此,还建成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日提水量 1000方。为应对区域枯水期,在天台、射淌、双店村,以及平安社区及场镇,通过钻井 130-180 米提取深层地下水,日出水量超过 580 方,源源不断提供应急水源。

成功经验每与辛勤耕耘相伴。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众志成城,抗烈日、冒风雨,上高山、探天坑、入森林,四处寻找水源,采取“建池蓄、河里抽、地下钻、专车送、强力管”等多种方式,实现全乡安全饮水全覆盖。

譬如“地下钻”,聘请南江地质队,通过钻井130-180米提取深层地下水源方式解决应急水源,成井7口,日出水量超过580方,可解决天台、射淌、双店村及平安社区及场镇等区域枯水期应急水源。

“强力管”更要提上议事日程。制定管水护水章程,建立 32 个供水管护协会,谁享用谁管护,确保正常供应。茨竹村在2018年5月成立供水管护协会,监督管护员和收费员,受益户表示放心和满意,2019年4月与供水管护志愿者服务队“合署办公”。

找水难,消水亦难。45里“平安槽”特指原平安乡,因“两山一槽心中安,上去高山望平川”而得名,不包括桃树片区。2014年发生“8·31”特大洪涝灾害,场镇被淹,农家漫水。为防洪减灾,2018年启动平安乡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属社会公益性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由新建A、B蓄洪池、连接通道及王家营排洪渠整治等部分组成,设计库容29.42万m3 ,设计洪水位784.50m,王家营排洪渠扩建长489.35m,宽2.5m,深2.8m,渠底纵坡为2%。工程总投资5449.64万元。建设后期将通过池底铺装、岸坡植草植藤、池顶步游环线等系列景观打造,建成生态文化公园,以改善集镇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批复总投资382.85万元。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也是一片难舍故土,加强基层党建夯基础。

打通脱贫攻坚道路“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是重要保障。

从13个县级部门抽调18名工作人员到平安乡办公,围绕脱贫“难点”、攻坚“痛点”、群众“盼点”,打造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攻坚体系,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包村责任、主体责任和落实责任,拧紧责任链条。

图片7.png

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党建和社会治理组,实行清单管理、指导督促开展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工作;开展一系列院坝会、支部联线活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促脱贫。

把村级班子选优配强放在首位。射淌村干群关系一度比较紧张。不少村民埋怨:“干部不干事、不团结、不深入……”

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4年“换”3任村支部书记,被乡党委确定为“后进村”,并成为全县42个“后进村”之一。

2016年9月村级换届,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陈秀峰兼任支部书记。

新一届支部委员会把在家23名党员,设立4个党小组,以“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为目标,不断强化村支两委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做到“坚决服从、马上执行、提倡创新”,活动与任务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清,对标打表、规范落实,同时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面执行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

通过示范引领、适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升村支两委能力和素质,淬炼其党性。

把党建工作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五星评比,组织村民打连宵、跳坝坝舞,达到凝聚人心作用;举办乡村振兴文艺汇演,村民自编自演三句半、舞蹈、小品、独唱等节目,让村民精神文化得到充实。

党员争当产业发展示范户。2018年种植辣椒700余亩、脆李200多亩、烟叶近1000亩、豆腐柴1100多亩、生猪养殖2500头、土鸡1万余只。

抓党建全盘活。用时两年,凤凰涅槃,射淌变脸,从后排坐进先排。

据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介绍:我们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本土人才等群体中发展培养,确保每个村有2名以上后备干部。在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和县委组织部协调下,回引本土人才12名。

脱贫攻坚,农村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市级帮扶部门选派6名第一书记,涌现《第58个单身汉》高紫阳、《这名第一书记又红又专》李宗政等典型人物。至今还有3人“岿然不动”。

兰辉是文昌村第一书记,来自市机关事务局渝州宾馆。他特别注重“仪式感”,开展党员活动时,要整队伍、唱国歌、穿党服、戴党徽。庄严感油然而生,即使是老党员也挺直腰杆,精气神十足。

碧血染旌旗,英灵耀千秋。修建纪念馆,精神永长存。咏梧村地处奉巫边界,群山逶迤,层峦叠嶂,山高林密。

打造红色旅游,培育红色文化。以咏梧村、平安社区和天台村为主阵地,彭咏梧纪念馆及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红岩群雕及露营基地、国防教育体验场、行军步道、景观大门陆续竣工。 

让“川东游击队小镇”飞出大山,走向远方。以彭咏梧、江竹筠烈士为主线,再现“川东游击队”主战场,依托历史遗迹,学史爱国、知史爱党,挖掘、编辑、讲好革命时期、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本土历史故事。寓教于乐,用地方革命文化史料为支撑、自然景观以及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之成为一个革命文化旅游产业景区。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户农家一面旗。走进平安乡,村民房前屋顶醒目位置都飘扬一面或几面鲜艳五星红旗。咏梧村3组村民胡治荣说,自家房子搞过立面改造,自己没花一分钱,现在日子好过,不愁吃不愁穿,屋顶上插着国旗可不是做样子,真从内心里感激党和政府。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更是一片黑色沃土,壮大产业富百姓。

过去,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效益低下,连脱贫都无法保障,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

在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很有代表性: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要吃干的几坨苕,要吃稀的几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

即使现在,“平安槽”尚优于桃树片区。当地祖祖辈辈主要依靠红苕、洋芋、包谷生活,俗称“三大坨”。

2017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工作队入驻平安乡,会同脱贫攻坚指挥部和乡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提出产业扶贫思路为“主导产业到村、产业精准到户、利益联接到人。”

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邀请市农科院专家,通过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种植辣椒比较适合。随后引入两家企业发展辣椒。

前期尽管开展广泛宣传发动,外加企业满满承诺,但村民还是不太来劲。“过去也曾发展过猕猴桃、板栗等,同样由企业负责保底收购和技术指导,却因企业中途撤退而中止,所以村民有担忧。”乡农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直言不讳。

大多人在观望,却有部分村民尝到甜头。文昌村5社贫困户喻德兵看准时机,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引导鼓励下,一举种植辣椒600亩,当年亩产量3000—5000斤,每斤售价1块钱,让其他村民艳羡不已。第二年,全乡发展辣椒3000多亩。

抓规划,抓重点;重引进,重培育。平安乡和龙桥土家族乡一北一南,根据全县规划,北平安南龙桥发展并形成高山蔬菜重要基地。2018 年,平安乡新建单体大棚 420 个268.5亩,种植蔬菜 12195 亩。

县里“桥老爷”驾到。“蔬菜大王”林桥远近闻名。

2018年初,本着“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理念,林桥率奉节县桥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和平村,示范带动贫困群众种植蔬菜,127个蔬菜大棚“应运而生”,真情帮扶贫困家庭年户均稳定增收1万元以上。 

本地企业不甘示弱。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豆腐柴产业,采用“土地入股分红+金融扶贫+劳务收入+公司保底回收农户鲜叶”模式,带动农户1574户6846人种植豆腐柴8230亩,其中贫困户227户958人,致力于打造全球豆腐柴领导者品牌,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文昌村具有代表性。作为全县“三变“改革示范点,采取“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6月‘搭火’,2018年初就到账3.4万余元。”文昌村党支部书记尹昌田对光伏发电项目充满兴趣。

 收入分配比例“6:3:1”,其中贫困户发展产业60%,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30%投向公益事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含给予最困难群众帮扶;剩余10%用于维护费。 

“文昌田园”更是风生水起,闻名遐迩。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其中农业项目很抓特色,高效果园套种万寿菊;农业观光项目突出农产品体验消费、农业科普、乡村休闲度假。

与此同时,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股份经济联合社,依托生态茶园,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村流转土地600亩,涉及农户176户323人,其中贫困户10户。

贫困户杨启桃夫妇把3亩多地入股茶园,还一同在此务工,收入每年二、三万元,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图片8.png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量身定制发展产业,各显神通并驾齐驱。各村创新农村经营主体,组建专业合作社并指导运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县级部门帮扶”产业扶贫新模式,积极探索“资金投入型、生产服务型、资产经营型、劳务需求型”等集体收益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收获更多实惠。

茨竹村建立中药材基地两个,其中一个种植菊花、吴茱萸,采用土地流转和入股混合模式,村民获得土地租金8万多元,2018年村民务工收入达到30余万元;一个种植丹参、板蓝根,2018年村民务工收入突破80万元。

和平村同样成立专业合作社,驻村第一书记牵线搭桥,统一联系商家购买,2018年仅萝卜一项就卖掉2万余公斤,村民增收近3万元。此外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引进企业高标准建设一家民宿,如今已开门迎客。

杨柳村以土地、基础设施等入股,村集体将从民宿经营中获得20%收益……

乡长文晓林如数家珍:截止2018 年底,平安乡种植中药材 16271 亩、脆李 11694.1 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34839.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 家。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还是一片脱贫攻坚热土,坚持“四访”顺民意。

解民所忧,访民所困。奉节县创新推出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机制,平安乡走深走实,持续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干部走访要在思想上实现扶志。”平安乡党委负责人说,干部走访要家家到,户户清,全覆盖,把精准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

图片9.png

干部走访  

“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还能住进新屋哦!”茨竹村村民熊礼国在搬进石桥微型安置点时眉飞色舞。

2016年,熊礼国因残、因学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政府财政办主任卢朋成为其帮扶责任人。

熊礼国发现:卢朋和其他干部隔三差五都到家里来嘘寒问暖,不仅来得勤便,还问得细致,看得“发毛”,恨不得要“揭屋上梁”。

感受大同小异,方法因人而异。不仅领导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而且建立起村、社、院坝根状网格体系。驻村联系领导、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任网格责任人,实行网格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常态化开展走访。

全乡划分50个网格,落实112名网格员,走访7016户农户,全面掌握各家各户信息、制定帮扶措施、规划产业发展、协调落实政策、解决具体困难,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图片10.png

教师家访 

“教师利用午休、下班时间、双休日对两所小学和三所村小1098名学生逐一进行家访。”分管教育副乡长朱清平介绍,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通过心理健康疏导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其中把孤儿、单亲、留守等特殊情况家庭及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家访对象。

“我在手机视频上看到爸爸妈妈啦,好开心呀!”2019年“五一”节日,桃树村3组留守儿童吴林坤对着班主任陈老师手机上绽出灿烂笑脸、发出开心笑声。

吴林坤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爸爸和妈妈,他们在沿海一带务工,平常由爷爷和奶奶带着,但两位老人岁数偏大,不会使用通讯视频设备。

针对623名留守儿童,学校开展“搞一次家访、看一次家长”活动,家访教师通过微信视频联线家长,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教师家访从根子上实现扶智。采取举办关爱活动、微信视频联线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对家长意见、建议相对集中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商讨解决方案,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氛围;对失明失聪等生活无法自理孩子开展“送教上门”,开辟“第二课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送“育”上门格外亲,师生画面好温馨。在院坝、在楼栋召开“院坝家长会”“楼栋家长会”,宣传教育政策、倾听家长意见。回校举行“家访问题分析会”,对家长意见建议逐条分析、商讨解决方案,并定期回访,及时反馈。

平安小学二年级学生彭清时因“调皮捣蛋”,在学校“无人不晓”。班主任老师通过家访后分析认为,孩子其实是想引起别人“关注”。也许,赞美和鼓励才是更好方式。

因人施教,培养兴趣。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彭清开始远离“公众视线”,逐渐爱上学习,主动请教老师,热心帮助同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同样“引人注目”。他从老师和同学目光中“读”出一份自豪感。 

图片10.png

医生巡访  

2019年5月7日,在桃树村,郑青松、丁地炜、刘云、夏小梅、陈文明5人家医巡访团队来到甘立科老人家中。

“这么大雨,你们怎么又来哟?”“我们每月都要来看您老!”老人和丁地炜医生一问一答。

下午6点多,甘立科老人把他们送至路旁,一再叮嘱:“落雨天,要注意安全啰!”“晓得,您赶紧回去,莫冷到哒!” 丁地炜边进车里,边大声回应。

几乎每天,像这样惜别场景,都会在平安大地上演。

医患关系理应和谐。这几年,坚持开展三级家医巡访服务,对因病致贫户落实签约家庭医生,在患者家中张贴《“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对接公示牌》,公示医生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

签约家庭医生每月入户问诊不少于2次,送医送药,定期追踪治疗效果。村级医生则常态化入户,对群众小病小患及时送诊送药,实现健康上扶弱。 

图片12.png

农技随访 

“我在2018年种植辣椒近3亩,收入两万余元。”和平村三组村民夏光彩感到满意。

2017年,夏光彩也曾种植半亩地“小米椒”,却只收入千把块钱。从半亩地千把块钱、不到3亩地两万余元,在这片辣椒地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别?

“关键就是有农技员随时前来指导。”平安乡党委副书记雷尊宇认为,一方面引进奉节县桥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此建立蔬菜基地,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段龙时常跑到夏光彩辣椒地里进行技术指导,甚至开“小灶”。当然段龙同志是和平村农业技术指导员。

农技随访接地气,农民朋友很欢迎。乡农业服务中心先后组织专业骨干75人次,深入农业基地、田间地头,传技术、教方法,为农民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扶持。

坚定、坚持实施“四访”机制,不仅理顺、解开民之所想,民之所需,民之所困,而且也为实现“打造幸福平安,争做全市标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这片红色土地让人感动万分、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飞扬、让人成就梦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色基因在不断传承中散发着时代光芒,照耀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生活的方向。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脱贫故事    
资讯播报

感动在这片红色土地上 一个深度贫困乡镇的深度脱贫之路

时间:2019-05-11 10:41:0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圣宇 彭超

 

图片4.png

川东游击纵队政委彭咏梧曾率队伍在奉节县平安乡活动和战斗,1948年元月为掩护战友壮烈牺牲在平安乡安子村黑沟淌。为纪念著名烈士彭咏梧,2011年4月,遂将奉节县平安乡安子村更名为咏梧村。

5月,天空蔚蓝,绿树成荫。咏梧村平均海拔虽然达到1000米,但已褪去凉意。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又曾是一片长期贫瘠之地,完善基础设施破瓶颈。

平安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先天不足致深贫,“三差””短板尤明显。产业发展普遍以传统种养业为主,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因喀斯特地貌,不仅交通不便,而且人饮困难。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产业基础差,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差,自我发展能力差。

痛点在交通和饮水。这里,土石山区与丘陵沟壑相伴。 

图片5.png

特别是道路交通。平安乡地处奉节县西北角、距离县城90公里,长期以来都是交通死角。出乡,从政府驻地到县城就要两个半小时车程;乡内,尤其以桃树、长坪、向子3个村,统称桃树片区最“恼火,近3000村民要到乡政府办事,须翻过关门山,横渡梅溪河,在奉节、云阳、巫溪3个县之间来回穿行折返,耗时4个小时才能抵达。

“每次召开党员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大家开口闭口都要提到道路交通问题,事实上成为当地人一个心结,绕也绕不开。”桃树村驻村工作队队长徐学态充满些许无奈。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2016年底,修通巫溪境内一条15公里高速公路连接道,通过其羊桥坝高速下道口,平安乡到县城时间缩短至一个半小时。

2019年1 月 22 日,关门山大桥正式通车!这是一个时代记忆和历史痛点,村民热泪盈眶:“今天将载入平安乡史册!”不错,从今日起,他们从桃树片区到平安场镇坐车只要半个小时,再也不用“绕路”,也不必走上“吊桥”。 

仅在2018年,平安乡新建和改扩建泥结石路53公里,完成140公里通组道路油化,新建撤并村通畅项目28.6公里、人行便道297公里。不仅如此,还完成平安、桃树两个集镇道路“白改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真正实现组通户畅。

“以前是望到‘路’哭,现在是看到‘网’笑。”有俗语:望到屋,走得哭。如今公路都成“网”,油道铺在家门旁。

饮水困难特别突出。喀斯特地貌,特殊地质构造,缺乏稳定地表水源点,且地表水难以保存,长期以来,用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民。 

图片6.png

“那时候我们吃‘天河水’,喝‘黄汤汤’,现都永远成为‘过去时’。”长坪村1社村民王永文感慨道。他这里所说“天河水”,特指雨水与雪水;“黄汤汤”代表水质差劲。因此平安乡人戏称“吃水靠天,消水靠洞”。

在长坪村,村民张口闭口挂着“一个人”和“一伙人”,即“水乡长”王祖西和乡村一群干部。   

王祖西是挂职副乡长,同时兼任长坪村指挥长,曾是全市优秀水利干部。他和几位乡村干部九爬凤凰岩解决村民吃水难题,在平安乡传为佳话。重庆市政府驻四川办事处信息处处长、平安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龚平在《“水乡长”九爬凤凰岩解决村民吃水难题》一文中写道:凤凰头岩是一座莽莽大山,海拔最高点1550米,距山顶三四百米,四周几乎都是垂直陡壁山林,村民们望山兴叹,很少有人上过山头。

借助大砍刀、粗麻绳、山藤、杂树、杂草,好不容易在半山陡崖处找到酒杯大小一股泉水,立即请来水利设计院技术人员实地踏勘,并在半山绝壁处修建一个小型饮水洞,山下建成一口蓄水池,随后为各家各户安装水管。为节约开支,他还带领乡村干部和公益性岗位人员牵管道、搬电钻、打墙眼、抬发电机、拿焊接工具、安电源线进行管道结继和管网入户安装。

甚至为焊接一处接头,同抬100多斤重发电机来回走上1000米是“家常便饭”。

有村民说:“再也不用担心没水吃啰!”

还是2018年这一年,平安乡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整治病旧水池 31 处、引水堰 2 条 1.7 公里,新建集中式供水工程 59 处、分散式供水工程 16 处。同时着眼长远,规划新建双店村三蹬坡大型山坪塘,总库容 9 万方、文昌村湾口小(二)型水库,总库容 12 万方,远期稳定解决6 个村用水问题。

不仅如此,还建成关门山应急提水工程,日提水量 1000方。为应对区域枯水期,在天台、射淌、双店村,以及平安社区及场镇,通过钻井 130-180 米提取深层地下水,日出水量超过 580 方,源源不断提供应急水源。

成功经验每与辛勤耕耘相伴。市县乡村四级干部众志成城,抗烈日、冒风雨,上高山、探天坑、入森林,四处寻找水源,采取“建池蓄、河里抽、地下钻、专车送、强力管”等多种方式,实现全乡安全饮水全覆盖。

譬如“地下钻”,聘请南江地质队,通过钻井130-180米提取深层地下水源方式解决应急水源,成井7口,日出水量超过580方,可解决天台、射淌、双店村及平安社区及场镇等区域枯水期应急水源。

“强力管”更要提上议事日程。制定管水护水章程,建立 32 个供水管护协会,谁享用谁管护,确保正常供应。茨竹村在2018年5月成立供水管护协会,监督管护员和收费员,受益户表示放心和满意,2019年4月与供水管护志愿者服务队“合署办公”。

找水难,消水亦难。45里“平安槽”特指原平安乡,因“两山一槽心中安,上去高山望平川”而得名,不包括桃树片区。2014年发生“8·31”特大洪涝灾害,场镇被淹,农家漫水。为防洪减灾,2018年启动平安乡防洪排涝综合治理工程,属社会公益性水利防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由新建A、B蓄洪池、连接通道及王家营排洪渠整治等部分组成,设计库容29.42万m3 ,设计洪水位784.50m,王家营排洪渠扩建长489.35m,宽2.5m,深2.8m,渠底纵坡为2%。工程总投资5449.64万元。建设后期将通过池底铺装、岸坡植草植藤、池顶步游环线等系列景观打造,建成生态文化公园,以改善集镇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批复总投资382.85万元。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也是一片难舍故土,加强基层党建夯基础。

打通脱贫攻坚道路“最后一公里”,基层党建是重要保障。

从13个县级部门抽调18名工作人员到平安乡办公,围绕脱贫“难点”、攻坚“痛点”、群众“盼点”,打造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攻坚体系,进一步压实帮扶责任、包村责任、主体责任和落实责任,拧紧责任链条。

图片7.png

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党建和社会治理组,实行清单管理、指导督促开展三会一课、村务公开等工作;开展一系列院坝会、支部联线活动;建设自治、法治、德治 “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促脱贫。

把村级班子选优配强放在首位。射淌村干群关系一度比较紧张。不少村民埋怨:“干部不干事、不团结、不深入……”

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4年“换”3任村支部书记,被乡党委确定为“后进村”,并成为全县42个“后进村”之一。

2016年9月村级换届,乡畜牧兽医站站长陈秀峰兼任支部书记。

新一届支部委员会把在家23名党员,设立4个党小组,以“一名党员一面旗、一个支部一堡垒”为目标,不断强化村支两委分工合作、协调配合,做到“坚决服从、马上执行、提倡创新”,活动与任务一月一安排、一月一清,对标打表、规范落实,同时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全面执行党务、村务、财务、服务公开。

通过示范引领、适时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升村支两委能力和素质,淬炼其党性。

把党建工作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开展“清洁家园·和谐邻里”五星评比,组织村民打连宵、跳坝坝舞,达到凝聚人心作用;举办乡村振兴文艺汇演,村民自编自演三句半、舞蹈、小品、独唱等节目,让村民精神文化得到充实。

党员争当产业发展示范户。2018年种植辣椒700余亩、脆李200多亩、烟叶近1000亩、豆腐柴1100多亩、生猪养殖2500头、土鸡1万余只。

抓党建全盘活。用时两年,凤凰涅槃,射淌变脸,从后排坐进先排。

据平安乡党委书记邹远珍介绍:我们不断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本土人才等群体中发展培养,确保每个村有2名以上后备干部。在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和县委组织部协调下,回引本土人才12名。

脱贫攻坚,农村党组织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市级帮扶部门选派6名第一书记,涌现《第58个单身汉》高紫阳、《这名第一书记又红又专》李宗政等典型人物。至今还有3人“岿然不动”。

兰辉是文昌村第一书记,来自市机关事务局渝州宾馆。他特别注重“仪式感”,开展党员活动时,要整队伍、唱国歌、穿党服、戴党徽。庄严感油然而生,即使是老党员也挺直腰杆,精气神十足。

碧血染旌旗,英灵耀千秋。修建纪念馆,精神永长存。咏梧村地处奉巫边界,群山逶迤,层峦叠嶂,山高林密。

打造红色旅游,培育红色文化。以咏梧村、平安社区和天台村为主阵地,彭咏梧纪念馆及游客接待中心、文化广场、红岩群雕及露营基地、国防教育体验场、行军步道、景观大门陆续竣工。 

让“川东游击队小镇”飞出大山,走向远方。以彭咏梧、江竹筠烈士为主线,再现“川东游击队”主战场,依托历史遗迹,学史爱国、知史爱党,挖掘、编辑、讲好革命时期、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以及本土历史故事。寓教于乐,用地方革命文化史料为支撑、自然景观以及新农村建设为载体,使之成为一个革命文化旅游产业景区。

一名党员一面旗,一户农家一面旗。走进平安乡,村民房前屋顶醒目位置都飘扬一面或几面鲜艳五星红旗。咏梧村3组村民胡治荣说,自家房子搞过立面改造,自己没花一分钱,现在日子好过,不愁吃不愁穿,屋顶上插着国旗可不是做样子,真从内心里感激党和政府。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更是一片黑色沃土,壮大产业富百姓。

过去,村民以传统种植为主,效益低下,连脱贫都无法保障,主要收入来自外出务工。

在当地流传一首民谣很有代表性:有女不嫁平安槽,一年到头磨儿摇;要吃干的几坨苕,要吃稀的几瓜瓢;一吹一个洞,一喝一条槽。

即使现在,“平安槽”尚优于桃树片区。当地祖祖辈辈主要依靠红苕、洋芋、包谷生活,俗称“三大坨”。

2017年9月,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工作队入驻平安乡,会同脱贫攻坚指挥部和乡党委政府深入调研,因地制宜,提出产业扶贫思路为“主导产业到村、产业精准到户、利益联接到人。”

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要抓手。邀请市农科院专家,通过对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认为种植辣椒比较适合。随后引入两家企业发展辣椒。

前期尽管开展广泛宣传发动,外加企业满满承诺,但村民还是不太来劲。“过去也曾发展过猕猴桃、板栗等,同样由企业负责保底收购和技术指导,却因企业中途撤退而中止,所以村民有担忧。”乡农服中心一名工作人员直言不讳。

大多人在观望,却有部分村民尝到甜头。文昌村5社贫困户喻德兵看准时机,在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引导鼓励下,一举种植辣椒600亩,当年亩产量3000—5000斤,每斤售价1块钱,让其他村民艳羡不已。第二年,全乡发展辣椒3000多亩。

抓规划,抓重点;重引进,重培育。平安乡和龙桥土家族乡一北一南,根据全县规划,北平安南龙桥发展并形成高山蔬菜重要基地。2018 年,平安乡新建单体大棚 420 个268.5亩,种植蔬菜 12195 亩。

县里“桥老爷”驾到。“蔬菜大王”林桥远近闻名。

2018年初,本着“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理念,林桥率奉节县桥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和平村,示范带动贫困群众种植蔬菜,127个蔬菜大棚“应运而生”,真情帮扶贫困家庭年户均稳定增收1万元以上。 

本地企业不甘示弱。重庆雄森实业有限公司发展豆腐柴产业,采用“土地入股分红+金融扶贫+劳务收入+公司保底回收农户鲜叶”模式,带动农户1574户6846人种植豆腐柴8230亩,其中贫困户227户958人,致力于打造全球豆腐柴领导者品牌,国家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

 文昌村具有代表性。作为全县“三变“改革示范点,采取“公司+合作社+示范基地+农户”模式,取得重大突破。

“2017年6月‘搭火’,2018年初就到账3.4万余元。”文昌村党支部书记尹昌田对光伏发电项目充满兴趣。

 收入分配比例“6:3:1”,其中贫困户发展产业60%,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30%投向公益事业,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含给予最困难群众帮扶;剩余10%用于维护费。 

“文昌田园”更是风生水起,闻名遐迩。高效农业和观光农业相结合,其中农业项目很抓特色,高效果园套种万寿菊;农业观光项目突出农产品体验消费、农业科普、乡村休闲度假。

与此同时,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股份经济联合社,依托生态茶园,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全村流转土地600亩,涉及农户176户323人,其中贫困户10户。

贫困户杨启桃夫妇把3亩多地入股茶园,还一同在此务工,收入每年二、三万元,稳定脱贫不成问题。

图片8.png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量身定制发展产业,各显神通并驾齐驱。各村创新农村经营主体,组建专业合作社并指导运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行“党支部+主导产业+专业合作社+县级部门帮扶”产业扶贫新模式,积极探索“资金投入型、生产服务型、资产经营型、劳务需求型”等集体收益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群众收获更多实惠。

茨竹村建立中药材基地两个,其中一个种植菊花、吴茱萸,采用土地流转和入股混合模式,村民获得土地租金8万多元,2018年村民务工收入达到30余万元;一个种植丹参、板蓝根,2018年村民务工收入突破80万元。

和平村同样成立专业合作社,驻村第一书记牵线搭桥,统一联系商家购买,2018年仅萝卜一项就卖掉2万余公斤,村民增收近3万元。此外依托巴山大峡谷景区,引进企业高标准建设一家民宿,如今已开门迎客。

杨柳村以土地、基础设施等入股,村集体将从民宿经营中获得20%收益……

乡长文晓林如数家珍:截止2018 年底,平安乡种植中药材 16271 亩、脆李 11694.1 亩,新建标准化养殖场 34839.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6 家。

这里既是一片红色土地,还是一片脱贫攻坚热土,坚持“四访”顺民意。

解民所忧,访民所困。奉节县创新推出干部走访、教师家访、医生巡访、农技随访“四访”机制,平安乡走深走实,持续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干部走访要在思想上实现扶志。”平安乡党委负责人说,干部走访要家家到,户户清,全覆盖,把精准与扶志有机结合起来。

图片9.png

干部走访  

“以前,我想都不敢想还能住进新屋哦!”茨竹村村民熊礼国在搬进石桥微型安置点时眉飞色舞。

2016年,熊礼国因残、因学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乡政府财政办主任卢朋成为其帮扶责任人。

熊礼国发现:卢朋和其他干部隔三差五都到家里来嘘寒问暖,不仅来得勤便,还问得细致,看得“发毛”,恨不得要“揭屋上梁”。

感受大同小异,方法因人而异。不仅领导干部和帮扶责任人定期走访,而且建立起村、社、院坝根状网格体系。驻村联系领导、驻村工作队、村干部任网格责任人,实行网格管理,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常态化开展走访。

全乡划分50个网格,落实112名网格员,走访7016户农户,全面掌握各家各户信息、制定帮扶措施、规划产业发展、协调落实政策、解决具体困难,对症下药,靶向治疗。 

图片10.png

教师家访 

“教师利用午休、下班时间、双休日对两所小学和三所村小1098名学生逐一进行家访。”分管教育副乡长朱清平介绍,通过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及其家庭情况,通过心理健康疏导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其中把孤儿、单亲、留守等特殊情况家庭及贫困家庭作为重点家访对象。

“我在手机视频上看到爸爸妈妈啦,好开心呀!”2019年“五一”节日,桃树村3组留守儿童吴林坤对着班主任陈老师手机上绽出灿烂笑脸、发出开心笑声。

吴林坤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到爸爸和妈妈,他们在沿海一带务工,平常由爷爷和奶奶带着,但两位老人岁数偏大,不会使用通讯视频设备。

针对623名留守儿童,学校开展“搞一次家访、看一次家长”活动,家访教师通过微信视频联线家长,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教师家访从根子上实现扶智。采取举办关爱活动、微信视频联线等方式,关爱学生成长;对家长意见、建议相对集中问题逐条进行分析、商讨解决方案,营造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校共育氛围;对失明失聪等生活无法自理孩子开展“送教上门”,开辟“第二课堂”,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送“育”上门格外亲,师生画面好温馨。在院坝、在楼栋召开“院坝家长会”“楼栋家长会”,宣传教育政策、倾听家长意见。回校举行“家访问题分析会”,对家长意见建议逐条分析、商讨解决方案,并定期回访,及时反馈。

平安小学二年级学生彭清时因“调皮捣蛋”,在学校“无人不晓”。班主任老师通过家访后分析认为,孩子其实是想引起别人“关注”。也许,赞美和鼓励才是更好方式。

因人施教,培养兴趣。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彭清开始远离“公众视线”,逐渐爱上学习,主动请教老师,热心帮助同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同样“引人注目”。他从老师和同学目光中“读”出一份自豪感。 

图片10.png

医生巡访  

2019年5月7日,在桃树村,郑青松、丁地炜、刘云、夏小梅、陈文明5人家医巡访团队来到甘立科老人家中。

“这么大雨,你们怎么又来哟?”“我们每月都要来看您老!”老人和丁地炜医生一问一答。

下午6点多,甘立科老人把他们送至路旁,一再叮嘱:“落雨天,要注意安全啰!”“晓得,您赶紧回去,莫冷到哒!” 丁地炜边进车里,边大声回应。

几乎每天,像这样惜别场景,都会在平安大地上演。

医患关系理应和谐。这几年,坚持开展三级家医巡访服务,对因病致贫户落实签约家庭医生,在患者家中张贴《“家庭签约医生”入户对接公示牌》,公示医生信息,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建立健康档案。

签约家庭医生每月入户问诊不少于2次,送医送药,定期追踪治疗效果。村级医生则常态化入户,对群众小病小患及时送诊送药,实现健康上扶弱。 

图片12.png

农技随访 

“我在2018年种植辣椒近3亩,收入两万余元。”和平村三组村民夏光彩感到满意。

2017年,夏光彩也曾种植半亩地“小米椒”,却只收入千把块钱。从半亩地千把块钱、不到3亩地两万余元,在这片辣椒地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会有如此巨大差别?

“关键就是有农技员随时前来指导。”平安乡党委副书记雷尊宇认为,一方面引进奉节县桥兵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此建立蔬菜基地,起到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段龙时常跑到夏光彩辣椒地里进行技术指导,甚至开“小灶”。当然段龙同志是和平村农业技术指导员。

农技随访接地气,农民朋友很欢迎。乡农业服务中心先后组织专业骨干75人次,深入农业基地、田间地头,传技术、教方法,为农民提供产业发展技术扶持。

坚定、坚持实施“四访”机制,不仅理顺、解开民之所想,民之所需,民之所困,而且也为实现“打造幸福平安,争做全市标杆”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这片红色土地让人感动万分、让人热血沸腾、让人激情飞扬、让人成就梦想。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红色基因在不断传承中散发着时代光芒,照耀着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生活的方向。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