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宿迁创新扶贫新模式,“流量扶贫”结硕果

时间:2019-06-13 10:52:5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煊 邵海云 卓淼 孙建华 杨来修 徐军

298-1Z6130U935555.jpg

新一届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自成立以来,在市委扶贫办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当前,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到攻坚期,扶贫脱贫领域的关注重点已从脱贫速度转向脱贫质量的提升。工作队把“流量扶贫”、“富两代讲堂”、“百名电商帮扶百村”等创新活动作为脱贫质量的提升的突破口之一,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基本情况

1.为什么要提出“流量扶贫”概念?目的是什么?

电商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7万亿元。它颠覆了传统商业发展的历程,改变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别是2018年以来,电商的网上销售的模式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网络新型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带来了新型社交销售平台。购物者在社交媒体上购物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新型社交销售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扶贫村居农产品销售“弯道超车”--直销的可能性。

“流量扶贫”即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中培育电商公司或网店,培养熟练使用网络新技术、新方法的网店经营者,利用自媒体内容在线直播、创作宣传等形式,借助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快手、小火山视频等网络社交平台,大量精准宣传推介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快速上网、畅通销售。

298-1Z6130Z202O0.jpg

“流量扶贫”培育了懂网络、会宣传、精销售的新农人;对接了市场和消费者,引流赋能;帮助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增加了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解决了电商扶贫中存在的痛点流量瓶颈。

2.当前“电商扶贫”出现了什么瓶颈?

近年来,“一村一品一店”等电商扶贫是宿迁市扶贫工作的创新做法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流量瓶颈,店铺推广费用高昂,经营者无法负担推广费用的问题,出现了年销售不足千万,推广费用超百万的低能效果。

298-1Z6130Z22MB.jpg

特别是在扶贫脱贫领域,一般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种植、养殖的是大宗鲜活农产品因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没有经过相关认证、不易运输保存、市场竞争力弱等特点,无法打造成网络销售爆款。

3.“流量扶贫”主要模式

一是以“流量扶贫村村行”活动为下乡导向,精准寻找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注册商标,开展相关认证,创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以“流量扶贫社区行”为进城导向,精准寻找消费群体。增加“流量扶贫”及相关平台、网店的关注数量,提升参与活动的经营主体及关注者粘度。在条件合适的社区开设“流量扶贫”社区店,打通特色农产品进城入户通道。

298-1Z6130Z245620.jpg

三是以“流量扶贫卖场行”为入市导向,精准对接消费市场。建立特色农产品及网上销售平台展示窗口,扩大关注人群和数量,精准了解消费需求。

298-1Z6130Z25c03.jpg

四是以“社区购”和大量的村级网店为流量扶贫线上销售平台。以人流量较大商业载体的“流量扶贫展售中心”、精准对接消费者的社区店为线下展售载体,形成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销售体矩阵。

五是宿迁市电商产业园和大量成熟电商资源为依托,启动“百名电商帮扶百村”活动。将有一定网络营销经验的网商纳入扶贫力量,搭建直播平台。实景化实务化培训网店及自媒体创作者,为经济薄弱村居培训孵化自媒体运营者和网店运营商。帮助有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居开设电子商务公司,或者入股经济薄弱村居的电子商务公司。主打特色爆款产品,形成销售规模,以市场化的手段,共同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把市内外有意愿参与扶贫的企业纳入流量扶贫力量,以较低价格供货村级网店,或者拿出一定的利润反哺村集体,扶助家庭困难的低收入农户。

298-1Z6130Z315J5.jpg

4.“流量扶贫”模式探索过程

在宿豫区委、区政府和市扶贫办领导下,由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总社指导,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和两区扶贫部门负责组织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发动经济薄弱村和后方单位举办相关推广活动,积极试点探索“流量扶贫”新模式。

沃尔普、草帽科技、联旺科技、博畅科技等电商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策划,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推广活动。

动员更多的社会团体、有关企业协助组织推广活动。

一是培训培养懂网络宣传销售的新农人;

二是帮助开设、辅导经营网店;

三是寻找设计包装特色农产品,引进龙头企业深加工,形成网货爆款;

四是依托电商产业园和电商协会,开展“百名电商帮百村”活动;

五是寻求京东、淘宝、拼多等电商平台和抖音、西瓜视频等社交平台的流量支持。

5.“流量扶贫”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公益属性,防止负面影响。把绝不向经济薄弱村和彽收入农户收一分钱作为底线,在内容形式上防止网络负面影响。

二是保持可持续性,坚持市场化运作。减少官方色彩,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农村经纪人(新农人、新型农民、网红主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经营行为实现收益。

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让更多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到“流量扶贫”中来,实现资产收入、劳务收入、经营收入的叠加;吸纳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加入“流量扶贫”,让参与各方、各实施主体受益,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扩大开放性,集聚更多扶贫力量。把“流量扶贫”打造成开放的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宿豫区探索试点后,逐步向全市和更大范围推广,引入更多成熟网商,更多的爱心企业,更多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其中,发挥“流量扶贫”这一电商扶贫升级版的作用,助推更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稳定持续脱贫。

二、“流量扶贫”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018年10月以来,由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区经信局、区供销总社等单位主办了11场活动,分别是“流量扶贫村村行”走进雅晟农场、走进丁嘴镇登山村、走进新庄扶贫草莓园和经信专场活动,“流量扶贫社区行”走进江山国际花园、锦绣江南、众大上海城、中通名仕家园,“流量扶贫”自媒体培训班、“百名电商帮百村”扶贫恳谈会、宿迁万达广场“流量扶贫”年货大集。目前,市妇联、团市委正在举办自媒体创作培训班,自媒体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

取得的成效:

“流量扶贫”相关页面浏览量、点击量达到7.2亿次;发布软文(包含被转载的)382篇,被点赞总数为9.2万次;制作了短视频27片段,共计127分钟,视频浏览量合计10.9亿次;搭建一个“社区购”扶贫电商平台,平台注册会员数3.2万个;线上线下交易量739万元;直接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服务对象72户,上架单品217个;培训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以及为以上对象服务的自媒体运营者3200人;帮助3个经济薄弱村注册电子商务公司。在万达广场设立了“流量扶贫”卖场展播销载体。

一是直接效果。销售了部分村居、种养大户的农产品;发现了部分具有自媒体内容创作潜质的人员;

二是间接效果。发掘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培养了低收入农户、种养大户的经济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发现并培养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增添村居和低收入农户的发展信心。“第一书记”找到融入村居工作的突破口和载体,更好整合派出单位的资源。

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主体不足。需要培育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创办更多的网店;

二是爆款产品太少。大宗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质量不稳定,市场信誉差;需要将农产品变成网货,通过网络宣传销售,形成爆款网红产品,提高附加值;

三是创作者不多。大多数低收入农户文化程度低,网络知识缺乏,不会使用网络销售,更不会自媒体内容创作。需要在村民中培养有一定基础的自媒体创作者,培养网店经营者;

四是引流渠道单一。前期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网络浏览也达到一定数量,但这些流量没有很好地引到社区购和村级网店上来,没有转化成购买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关注量会呈现下降趋势;

五是内生动力太弱。目前“流量扶贫”靠行政力量推动,没有实现市场化运作,经济薄弱村缺乏脱贫致富动力。很多低收入农户满足于销售一定量的农产品,对电商扶贫长远机制建立认识不足。

三、“流量扶贫”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提升“流量扶贫”层次。把流量扶贫向更大区域推广,建议由市扶贫办牵头组织全市层面的探索完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更大层面上实施,带动更多地区和群众脱贫。

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销总社等各方力量和资源整合到“流量扶贫”模式的打造上来,整合市、县(区)商务、工信、市场监管、供销部门资源;依托宿迁市电商产业园和众多的乡镇电商扶贫产业园,尽快形成燎原之势;借助京东平台资源,引入更大的电商扶贫流量。

三是进一步组织引流活动。排定活动计划,不简单重复,通过活动吸引更多的流量,把流量引向“流量扶贫”社区购和村级网店,扩大扶贫网店销售量,扩大经营收入。

四是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培育农村新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更多能够成为网货的产品。帮助更多的村居、低收入农户成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经营增加收入。

五是进一步培育品牌产品。克服目前农产品“有产无量、有品不优、体验不美”的问题,通过指导成立合作社、入股联营等形式指导贫困户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强化区域特色品牌塑造,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各类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培养供应链服务商,改进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的全供应链体系,推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体验感。加大网络、物流的“降费提速”力度,改善电商基础设施条件。

六是进一步总结提高。拟与多家学术机构联系,加强对“流量扶贫”的理论研究,提请他们组织相关的研讨活动,组织“流量扶贫”高层论坛,提升“流量扶贫”的科学性、理论性,扩大影响,形成模式,以利推广。( 张煊、邵海云、卓淼、孙建华、杨来修、徐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标签经验交流    
观察思考

宿迁创新扶贫新模式,“流量扶贫”结硕果

时间:2019-06-13 10:52:5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煊 邵海云 卓淼 孙建华 杨来修 徐军

298-1Z6130U935555.jpg

新一届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自成立以来,在市委扶贫办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和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务。当前,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已经进入到攻坚期,扶贫脱贫领域的关注重点已从脱贫速度转向脱贫质量的提升。工作队把“流量扶贫”、“富两代讲堂”、“百名电商帮扶百村”等创新活动作为脱贫质量的提升的突破口之一,创新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好的社会效果。

一、基本情况

1.为什么要提出“流量扶贫”概念?目的是什么?

电商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7万亿元。它颠覆了传统商业发展的历程,改变了传统农产品流通渠道,特别是2018年以来,电商的网上销售的模式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网络新型社交平台不断涌现带来了新型社交销售平台。购物者在社交媒体上购物的精力和时间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新型社交销售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扶贫村居农产品销售“弯道超车”--直销的可能性。

“流量扶贫”即在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中培育电商公司或网店,培养熟练使用网络新技术、新方法的网店经营者,利用自媒体内容在线直播、创作宣传等形式,借助今日头条、抖音、西瓜视频、快手、小火山视频等网络社交平台,大量精准宣传推介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产品快速上网、畅通销售。

298-1Z6130Z202O0.jpg

“流量扶贫”培育了懂网络、会宣传、精销售的新农人;对接了市场和消费者,引流赋能;帮助了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培育;增加了村集体和贫困户收入,解决了电商扶贫中存在的痛点流量瓶颈。

2.当前“电商扶贫”出现了什么瓶颈?

近年来,“一村一品一店”等电商扶贫是宿迁市扶贫工作的创新做法之一,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但也出现了在运营过程中存在流量瓶颈,店铺推广费用高昂,经营者无法负担推广费用的问题,出现了年销售不足千万,推广费用超百万的低能效果。

298-1Z6130Z22MB.jpg

特别是在扶贫脱贫领域,一般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种植、养殖的是大宗鲜活农产品因缺乏深加工、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品牌、没有经过相关认证、不易运输保存、市场竞争力弱等特点,无法打造成网络销售爆款。

3.“流量扶贫”主要模式

一是以“流量扶贫村村行”活动为下乡导向,精准寻找特色农产品。对初级农产品进行包装设计,注册商标,开展相关认证,创建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以“流量扶贫社区行”为进城导向,精准寻找消费群体。增加“流量扶贫”及相关平台、网店的关注数量,提升参与活动的经营主体及关注者粘度。在条件合适的社区开设“流量扶贫”社区店,打通特色农产品进城入户通道。

298-1Z6130Z245620.jpg

三是以“流量扶贫卖场行”为入市导向,精准对接消费市场。建立特色农产品及网上销售平台展示窗口,扩大关注人群和数量,精准了解消费需求。

298-1Z6130Z25c03.jpg

四是以“社区购”和大量的村级网店为流量扶贫线上销售平台。以人流量较大商业载体的“流量扶贫展售中心”、精准对接消费者的社区店为线下展售载体,形成线上线下互为补充的销售体矩阵。

五是宿迁市电商产业园和大量成熟电商资源为依托,启动“百名电商帮扶百村”活动。将有一定网络营销经验的网商纳入扶贫力量,搭建直播平台。实景化实务化培训网店及自媒体创作者,为经济薄弱村居培训孵化自媒体运营者和网店运营商。帮助有条件的经济薄弱村居开设电子商务公司,或者入股经济薄弱村居的电子商务公司。主打特色爆款产品,形成销售规模,以市场化的手段,共同帮助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把市内外有意愿参与扶贫的企业纳入流量扶贫力量,以较低价格供货村级网店,或者拿出一定的利润反哺村集体,扶助家庭困难的低收入农户。

298-1Z6130Z315J5.jpg

4.“流量扶贫”模式探索过程

在宿豫区委、区政府和市扶贫办领导下,由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供销总社指导,市委驻宿豫区帮扶工作队和两区扶贫部门负责组织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发动经济薄弱村和后方单位举办相关推广活动,积极试点探索“流量扶贫”新模式。

沃尔普、草帽科技、联旺科技、博畅科技等电商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和策划,协助相关单位开展推广活动。

动员更多的社会团体、有关企业协助组织推广活动。

一是培训培养懂网络宣传销售的新农人;

二是帮助开设、辅导经营网店;

三是寻找设计包装特色农产品,引进龙头企业深加工,形成网货爆款;

四是依托电商产业园和电商协会,开展“百名电商帮百村”活动;

五是寻求京东、淘宝、拼多等电商平台和抖音、西瓜视频等社交平台的流量支持。

5.“流量扶贫”坚持的几个原则

一是坚持公益属性,防止负面影响。把绝不向经济薄弱村和彽收入农户收一分钱作为底线,在内容形式上防止网络负面影响。

二是保持可持续性,坚持市场化运作。减少官方色彩,注重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养农村经纪人(新农人、新型农民、网红主播),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经营行为实现收益。

三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激发内生动力。让更多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到“流量扶贫”中来,实现资产收入、劳务收入、经营收入的叠加;吸纳更多社会爱心力量加入“流量扶贫”,让参与各方、各实施主体受益,实现互利共赢。

四是扩大开放性,集聚更多扶贫力量。把“流量扶贫”打造成开放的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在宿豫区探索试点后,逐步向全市和更大范围推广,引入更多成熟网商,更多的爱心企业,更多的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与其中,发挥“流量扶贫”这一电商扶贫升级版的作用,助推更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稳定持续脱贫。

二、“流量扶贫”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2018年10月以来,由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区住建局、区经信局、区供销总社等单位主办了11场活动,分别是“流量扶贫村村行”走进雅晟农场、走进丁嘴镇登山村、走进新庄扶贫草莓园和经信专场活动,“流量扶贫社区行”走进江山国际花园、锦绣江南、众大上海城、中通名仕家园,“流量扶贫”自媒体培训班、“百名电商帮百村”扶贫恳谈会、宿迁万达广场“流量扶贫”年货大集。目前,市妇联、团市委正在举办自媒体创作培训班,自媒体电商创业大赛等活动。

取得的成效:

“流量扶贫”相关页面浏览量、点击量达到7.2亿次;发布软文(包含被转载的)382篇,被点赞总数为9.2万次;制作了短视频27片段,共计127分钟,视频浏览量合计10.9亿次;搭建一个“社区购”扶贫电商平台,平台注册会员数3.2万个;线上线下交易量739万元;直接为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服务对象72户,上架单品217个;培训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以及为以上对象服务的自媒体运营者3200人;帮助3个经济薄弱村注册电子商务公司。在万达广场设立了“流量扶贫”卖场展播销载体。

一是直接效果。销售了部分村居、种养大户的农产品;发现了部分具有自媒体内容创作潜质的人员;

二是间接效果。发掘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培养了低收入农户、种养大户的经济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

三是可持续发展的效果。发现并培养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增添村居和低收入农户的发展信心。“第一书记”找到融入村居工作的突破口和载体,更好整合派出单位的资源。

存在的问题:

一是经营主体不足。需要培育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创办更多的网店;

二是爆款产品太少。大宗农产品附加值不高,质量不稳定,市场信誉差;需要将农产品变成网货,通过网络宣传销售,形成爆款网红产品,提高附加值;

三是创作者不多。大多数低收入农户文化程度低,网络知识缺乏,不会使用网络销售,更不会自媒体内容创作。需要在村民中培养有一定基础的自媒体创作者,培养网店经营者;

四是引流渠道单一。前期的活动吸引了社会公众的关注,网络浏览也达到一定数量,但这些流量没有很好地引到社区购和村级网店上来,没有转化成购买量,随着时间的流逝,关注量会呈现下降趋势;

五是内生动力太弱。目前“流量扶贫”靠行政力量推动,没有实现市场化运作,经济薄弱村缺乏脱贫致富动力。很多低收入农户满足于销售一定量的农产品,对电商扶贫长远机制建立认识不足。

三、“流量扶贫”下一步工作方向

一是提升“流量扶贫”层次。把流量扶贫向更大区域推广,建议由市扶贫办牵头组织全市层面的探索完善,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在更大层面上实施,带动更多地区和群众脱贫。

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把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供销总社等各方力量和资源整合到“流量扶贫”模式的打造上来,整合市、县(区)商务、工信、市场监管、供销部门资源;依托宿迁市电商产业园和众多的乡镇电商扶贫产业园,尽快形成燎原之势;借助京东平台资源,引入更大的电商扶贫流量。

三是进一步组织引流活动。排定活动计划,不简单重复,通过活动吸引更多的流量,把流量引向“流量扶贫”社区购和村级网店,扩大扶贫网店销售量,扩大经营收入。

四是进一步培育经营主体。培育农村新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更多能够成为网货的产品。帮助更多的村居、低收入农户成立电子商务公司,通过经营增加收入。

五是进一步培育品牌产品。克服目前农产品“有产无量、有品不优、体验不美”的问题,通过指导成立合作社、入股联营等形式指导贫困户订单化生产,批量化供应;强化区域特色品牌塑造,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农民的培训和各类人才培养,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培养供应链服务商,改进从田间地头到居民餐桌的全供应链体系,推行质量可追溯体系,提高体验感。加大网络、物流的“降费提速”力度,改善电商基础设施条件。

六是进一步总结提高。拟与多家学术机构联系,加强对“流量扶贫”的理论研究,提请他们组织相关的研讨活动,组织“流量扶贫”高层论坛,提升“流量扶贫”的科学性、理论性,扩大影响,形成模式,以利推广。( 张煊、邵海云、卓淼、孙建华、杨来修、徐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林凡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