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日照:贫困老人的“免费午餐”

时间:2019-08-06 01:23:3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本刊记者 王晓霞 李金洋

QQ截图20190905135002.png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的会员经常来摆渡爱心食堂,为老人们包水饺。

在一个有爱的地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再是真理。

日照,一个“日出初光先照”的海滨城市。这个自带阳光名字的地方,以对贫困老人的精准帮扶,赋予了“两不愁”更深层次的内涵,为全面小康进程增添了温暖色彩。 

闺女书记:一招解两难

闺女书记是指五莲县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她照顾公公婆婆20多年,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同时,她还将孝心推而广之,让村里更多老人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被亲切地称为“闺女书记”。她的探索,源于一次关于饺子的对话。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张守英遇到了蹲在院门口正生闷气的郭公正老人。郭公正80多岁,前几年老伴去世后,与智障的养子相依为命。

“郭大爷,您吃过午饭了吗?”细心的张守英感觉有点不对劲。

“吃什么吃!?半年了,好不容易张罗顿饺子,刚包出来,就让那傻儿子吞了个精光,我包了半天,一个都没吃上!”

张守英走进去。地上,面粉堆了好几袋,落了厚厚的灰尘。锅里,煮饺子的汤中残留着一些馅儿。细心的张守英心头堵住了:“80多岁的老人,包顿饺子多犯难啊。扶贫让他们有米有面了,可要吃顿热乎饭、可口饭,还是犯愁。”

与此同时,村里几位妇女因家庭拖累,虽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务工,也为增收脱贫发愁。

有一难,必有一解。半年后,张守英解决了这对父子的吃饭难题。

在五莲县的社会扶贫活动中,爱心企业家牟增丽捐赠了郭公正老人2400元现金。张守英灵机一动,找到郭公正,诚恳地说:“郭大爷,我用这个钱,帮您找个人,给您爷俩做饭,让您以后想吃饺子就能吃上,好不好?”

郭公正连连点头:“闺女,你真疼人……你咋想到这么个好法子?”于是,一种叫互助养老扶贫的新模式出现了。

年迈,不仅意味着获取物质财富能力的丧失,还意味着因自理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生活品质的下降。张守英将这一独创的精准扶贫办法在全村其他有需求的家庭推广后,均受到热烈欢迎。为提高扶贫效率,她又一次创新,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村集体光伏扶贫收入,置办了炊具、建起了食堂,让村里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每月只花36元,就能走进食堂吃上热饭。同时,还购置了洗衣机,让没有能力洗衣服的老人穿得干干净净。而村里的4名贫困妇女,每人通过照顾3到4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帮助带带饭、买买药、收拾收拾屋子,也可每人每月增收600元。

老人们吃好了,穿干净了,在食堂一起吃饭时相互聊天不寂寞了,贫困妇女不出村子就能增收了,“闺女书记”一招解了两难,让老人、妇女都笑了。

百善孝为先。在一个孝德之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闺女书记”领导的红泥崖村里,老人们聚餐的食堂,如今也成了村里的风水宝地。乡亲们常常将自家种的蔬菜送过来,逢年过节,姑娘媳妇们会主动聚到食堂,为老人们包饺子。今年端午节时,散养土鸡的年轻媳妇潘丽丽,还为食堂送来了100颗土鸡蛋。

2018年,张守英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创新奖。

县扶贫办推广了张守英的做法,别的村庄见样学样,又有了创新。

QQ截图20190905134929.png

日照市五莲县南仲家村集体办了食堂后,原先吃不好饭的老人们有了可口而免费的一日三餐。

5月的夜晚,山坡上的南仲家村飘着浓浓的草木清香。村头的食堂里,6位老人家正在明亮的灯光下享用他们丰盛的晚餐:小米稀饭,馒头,煎饼,凉拌黄瓜,肉炒青椒,清炒丝瓜…………这些老人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到免费的一日三餐。食堂旁边一间屋子里,两位妇女正烙着杂粮煎饼,香味飘得很远。

“这个村庄的煎饼比较有名,村干部就动员4位妇女轮流做饭、烙煎饼,用煎饼的销售收入购买米面油。又在食堂前面开了块菜地,种的菜供食堂用,所以,这个食堂实现了自养,老人们就能享受免费三餐了。”五莲县扶贫办主任丁伟指着食堂前面的菜地介绍道。 

摆渡爱心食堂:一群人为爱摆渡

在日照,提供免费午餐的,不仅有红泥崖、南仲家这样的村集体,还有日益强大的社会力量。办有10家摆渡爱心食堂,为155位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滕兆敏,即是其中一员。

1978年出生的滕兆敏是一个苦孩子。小时候靠吃百家饭长大,有一年中秋节,一家8口人面对仅有的4个月饼,不舍得一次吃完,直到其中一个发霉长了毛。家贫的滕兆敏小时候经常受到好心人的接济。成年后,感恩的种子在他心中绽放出灿烂的扶贫济困之花,他在经商与扶贫两个朋友圈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使命,逐渐走出了以社会力量办爱心食堂的扶贫路。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那天,滕兆敏与几位搞公益的朋友到五莲县洪凝镇孙家岭村扶贫,见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孙大爷。孙大爷虽有低保金,但吃饭是大难题,家中的面粉成了老鼠的美食,食用油上满是尘垢。滕兆敏答应要为老人开一个养老院,但地址还未选好,就听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有些事不能等,我必须与老人的生命赛跑。 ”滕兆敏化心痛为行动,在孙大爷去世不到一个月,就办起了第一家爱心食堂,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午餐。就餐名单由村委会推荐,在村里公示后确定。

食堂刚开张时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那些平时无人照料的老人,面对久违的可口饭菜,食量超常发挥,有一位姓董的老人家一顿吃下了3碗菜、8个馒头。近3年来,这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仍旧支撑着董相洲全天的体力。其间,2017年3月,董大爷不像往常那样准时出现在食堂里,工作人员感觉不妙,立即找到家里,看到老人家正发高烧,便赶紧请来村医输液救治。从此,董大爷逢人便说“食堂救了俺一命”。

有位50多岁的侏儒症患者是摆渡爱心食堂的长期受助者,一天,他郑重地找到前来服务的志愿者,表示感谢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希望能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供医学研究,以此回报社会。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形式是丰富的。3年来,滕兆敏不仅利用筹集来的爱心物资,将食堂星火燎原般开到了10家,还经常为老人们举办生日宴,并利用善款善资,办起了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米面油、衣物、洗涤用品的摆渡爱心超市,让食堂和超市成为一个摆渡爱心、盛放爱心的港湾。

在开发区连云港路市场卖猪肉的刘永保,家境并不宽裕,但在听说爱心食堂后,便立即加入到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服务微信群,经常抽点时间,带上鲜肉,来食堂帮忙做饭。目前,这样的志愿者已发展到550名。爱心食堂的开办,也激发了所在村庄扶贫敬老的风气。村民们经常走进食堂来帮忙,还会赠送一些自家产的食材,回到家,他们对自己的老人也比从前孝顺多了,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3年来,摆渡爱心食堂已累计筹款200余万元,12名贫困妇女依靠为老人做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万元。目前,10家食堂已实现连锁式食材供应和管理,免费的午餐品质更有保证了。 

QQ截图20190905134943.png图为日照市东港区12349“扶贫助老·一键解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人员在接听来自贫困户的电话。

12349平台:一键解困脱难

“叮铃铃……”

“你好,这里是12349‘扶贫助老·一键解困’综合服务平台,请问您有什么困难?”

在日照市东港区,有这样一个机构:一楼大厅,8位接线员随时接听着来自全区贫困户的紧急求助电话;二楼,电子大屏幕随时更新着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质量的相关信息,还可直观看到关键服务环节的照片。

这一服务平台,将全市贫困人口的需求与可以提供帮扶的资源整合在了一起,既能记录需求,还可安排人力资源上门服务,并能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

家里缺米少面了,水龙头坏了,断电了,这些普通人所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瘫痪、失明、残疾、孤寡独居等贫困群体来说,却是大事、难事。尤其当他们身患急病时,若身边无人照料,很有可能发生不测,甚至离世几天还无人知晓。而现在,他们只需拿起专门为他们配备的“一键通”手机,按下红色按键,即可自动转接到12349“一键解困”服务热线,实现有求必应。这样的享受,让很多贫困老人连连感叹“真享福啊”“社会太好了” “共产党真好”。目前,东港区为2000余名城乡贫困老人免费配备了这样的手机。

去年8月,东港区后村镇大花崖村邢大娘喘得厉害,便按通了红色按键,不到半个小时,签约的家庭医生邢相林就匆匆走进家门,帮老人测量了体温、血压,带来了药品,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解决了“有病无法看”的难题。

陈疃镇东陈疃村许家秘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购买生活用品有困难。现在,老人家有需要时,只要按下红色按钮,平台便会联系老人所在地的爱心超市将物品送过来,解决了老人“有钱无法花”的难题。

“平台给我们派活。我到岗时,先给12349打电话报个到。干完活,要拍照发给平台。临走,再打电话报告下。”贺方容是平台系统中的一名服务员,她通常接到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打扫卫生、做饭等,有时也会帮助购买物品,月收入500元到1000元。

“这一大数据平台能自动显示老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基础信息,还能显示相关的帮扶资源,包括帮扶干部、爱心加盟店、社会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员、家庭责任医生等5支队伍。”平台中心负责人赵桂春介绍,平台会根据求助需求,精准对接相应服务。目前,已吸纳340家服务机构加盟,注册服务人员2226人。

 “要让老人像孩子一样开心,不能让他们像孩子一样伤心。好好对待他们的晚年,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对待我们一样。”这是平台工作人员的心声。目前,日照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589人,老弱病残占比达87.5%。其中,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占58.25%,因病致贫占64.1%,因残致贫占23.1% ,高龄独居户占42.4% 。

 为了做好养老扶贫,让贫困失能老人安度晚年,日照市不断探索:从“一对一”照料向“一对多”服务转变;从居家分散照料向幸福小院集中服务转变;从村居自发探索向政府引导下构建长效机制转变。记者了解到,资金来源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型,目前全市已设立公益性岗位1000个,受聘妇女每人每月可享受700元补贴;第二种是村集体产业支撑型,目前为主要形式;第三种是志愿组织认领型,比如“摆渡爱心食堂”。现在,全市已选聘上岗1613位护理员,实现了对4618名贫困失能老人照顾上的全覆盖。

“我们理解,所谓‘不愁吃不愁穿’,不仅要让贫困人口有得吃、有得穿,还必须让他们吃得上、穿得上,甚至要保证最低程度的吃得好、穿得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行。”日照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谢飚说。

在时光的经纬中,人人都会老去。一个社会,若能托底、保障到贫困失能老人的晚年幸福,其他人才不惧未来、不惧老去。让他们吃上免费的午餐,我们有了走向未来的信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消费扶贫    

山东日照:贫困老人的“免费午餐”

时间:2019-08-06 01:23: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本刊记者 王晓霞 李金洋

QQ截图20190905135002.png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的会员经常来摆渡爱心食堂,为老人们包水饺。

在一个有爱的地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再是真理。

日照,一个“日出初光先照”的海滨城市。这个自带阳光名字的地方,以对贫困老人的精准帮扶,赋予了“两不愁”更深层次的内涵,为全面小康进程增添了温暖色彩。 

闺女书记:一招解两难

闺女书记是指五莲县红泥崖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她照顾公公婆婆20多年,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同时,她还将孝心推而广之,让村里更多老人享受到了晚年的幸福,被亲切地称为“闺女书记”。她的探索,源于一次关于饺子的对话。

那是几年前一个夏日的午后,张守英遇到了蹲在院门口正生闷气的郭公正老人。郭公正80多岁,前几年老伴去世后,与智障的养子相依为命。

“郭大爷,您吃过午饭了吗?”细心的张守英感觉有点不对劲。

“吃什么吃!?半年了,好不容易张罗顿饺子,刚包出来,就让那傻儿子吞了个精光,我包了半天,一个都没吃上!”

张守英走进去。地上,面粉堆了好几袋,落了厚厚的灰尘。锅里,煮饺子的汤中残留着一些馅儿。细心的张守英心头堵住了:“80多岁的老人,包顿饺子多犯难啊。扶贫让他们有米有面了,可要吃顿热乎饭、可口饭,还是犯愁。”

与此同时,村里几位妇女因家庭拖累,虽有劳动能力,但无法外出务工,也为增收脱贫发愁。

有一难,必有一解。半年后,张守英解决了这对父子的吃饭难题。

在五莲县的社会扶贫活动中,爱心企业家牟增丽捐赠了郭公正老人2400元现金。张守英灵机一动,找到郭公正,诚恳地说:“郭大爷,我用这个钱,帮您找个人,给您爷俩做饭,让您以后想吃饺子就能吃上,好不好?”

郭公正连连点头:“闺女,你真疼人……你咋想到这么个好法子?”于是,一种叫互助养老扶贫的新模式出现了。

年迈,不仅意味着获取物质财富能力的丧失,还意味着因自理能力下降而导致的生活品质的下降。张守英将这一独创的精准扶贫办法在全村其他有需求的家庭推广后,均受到热烈欢迎。为提高扶贫效率,她又一次创新,利用财政扶贫资金、村集体光伏扶贫收入,置办了炊具、建起了食堂,让村里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每月只花36元,就能走进食堂吃上热饭。同时,还购置了洗衣机,让没有能力洗衣服的老人穿得干干净净。而村里的4名贫困妇女,每人通过照顾3到4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帮助带带饭、买买药、收拾收拾屋子,也可每人每月增收600元。

老人们吃好了,穿干净了,在食堂一起吃饭时相互聊天不寂寞了,贫困妇女不出村子就能增收了,“闺女书记”一招解了两难,让老人、妇女都笑了。

百善孝为先。在一个孝德之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闺女书记”领导的红泥崖村里,老人们聚餐的食堂,如今也成了村里的风水宝地。乡亲们常常将自家种的蔬菜送过来,逢年过节,姑娘媳妇们会主动聚到食堂,为老人们包饺子。今年端午节时,散养土鸡的年轻媳妇潘丽丽,还为食堂送来了100颗土鸡蛋。

2018年,张守英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的创新奖。

县扶贫办推广了张守英的做法,别的村庄见样学样,又有了创新。

QQ截图20190905134929.png

日照市五莲县南仲家村集体办了食堂后,原先吃不好饭的老人们有了可口而免费的一日三餐。

5月的夜晚,山坡上的南仲家村飘着浓浓的草木清香。村头的食堂里,6位老人家正在明亮的灯光下享用他们丰盛的晚餐:小米稀饭,馒头,煎饼,凉拌黄瓜,肉炒青椒,清炒丝瓜…………这些老人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吃到免费的一日三餐。食堂旁边一间屋子里,两位妇女正烙着杂粮煎饼,香味飘得很远。

“这个村庄的煎饼比较有名,村干部就动员4位妇女轮流做饭、烙煎饼,用煎饼的销售收入购买米面油。又在食堂前面开了块菜地,种的菜供食堂用,所以,这个食堂实现了自养,老人们就能享受免费三餐了。”五莲县扶贫办主任丁伟指着食堂前面的菜地介绍道。 

摆渡爱心食堂:一群人为爱摆渡

在日照,提供免费午餐的,不仅有红泥崖、南仲家这样的村集体,还有日益强大的社会力量。办有10家摆渡爱心食堂,为155位孤寡、残障、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的滕兆敏,即是其中一员。

1978年出生的滕兆敏是一个苦孩子。小时候靠吃百家饭长大,有一年中秋节,一家8口人面对仅有的4个月饼,不舍得一次吃完,直到其中一个发霉长了毛。家贫的滕兆敏小时候经常受到好心人的接济。成年后,感恩的种子在他心中绽放出灿烂的扶贫济困之花,他在经商与扶贫两个朋友圈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使命,逐渐走出了以社会力量办爱心食堂的扶贫路。

事情要从2016年说起。那天,滕兆敏与几位搞公益的朋友到五莲县洪凝镇孙家岭村扶贫,见到了生活无法自理的孙大爷。孙大爷虽有低保金,但吃饭是大难题,家中的面粉成了老鼠的美食,食用油上满是尘垢。滕兆敏答应要为老人开一个养老院,但地址还未选好,就听到了老人去世的消息。“有些事不能等,我必须与老人的生命赛跑。 ”滕兆敏化心痛为行动,在孙大爷去世不到一个月,就办起了第一家爱心食堂,免费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午餐。就餐名单由村委会推荐,在村里公示后确定。

食堂刚开张时的情景让他终生难忘。那些平时无人照料的老人,面对久违的可口饭菜,食量超常发挥,有一位姓董的老人家一顿吃下了3碗菜、8个馒头。近3年来,这每天一顿的免费午餐仍旧支撑着董相洲全天的体力。其间,2017年3月,董大爷不像往常那样准时出现在食堂里,工作人员感觉不妙,立即找到家里,看到老人家正发高烧,便赶紧请来村医输液救治。从此,董大爷逢人便说“食堂救了俺一命”。

有位50多岁的侏儒症患者是摆渡爱心食堂的长期受助者,一天,他郑重地找到前来服务的志愿者,表示感谢社会对自己的帮助,希望能在生命走到尽头时,将遗体捐献给国家供医学研究,以此回报社会。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的形式是丰富的。3年来,滕兆敏不仅利用筹集来的爱心物资,将食堂星火燎原般开到了10家,还经常为老人们举办生日宴,并利用善款善资,办起了免费为贫困人口提供米面油、衣物、洗涤用品的摆渡爱心超市,让食堂和超市成为一个摆渡爱心、盛放爱心的港湾。

在开发区连云港路市场卖猪肉的刘永保,家境并不宽裕,但在听说爱心食堂后,便立即加入到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服务微信群,经常抽点时间,带上鲜肉,来食堂帮忙做饭。目前,这样的志愿者已发展到550名。爱心食堂的开办,也激发了所在村庄扶贫敬老的风气。村民们经常走进食堂来帮忙,还会赠送一些自家产的食材,回到家,他们对自己的老人也比从前孝顺多了,家庭更加和谐幸福。

3年来,摆渡爱心食堂已累计筹款200余万元,12名贫困妇女依靠为老人做饭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近万元。目前,10家食堂已实现连锁式食材供应和管理,免费的午餐品质更有保证了。 

QQ截图20190905134943.png图为日照市东港区12349“扶贫助老·一键解困”综合服务平台,服务人员在接听来自贫困户的电话。

12349平台:一键解困脱难

“叮铃铃……”

“你好,这里是12349‘扶贫助老·一键解困’综合服务平台,请问您有什么困难?”

在日照市东港区,有这样一个机构:一楼大厅,8位接线员随时接听着来自全区贫困户的紧急求助电话;二楼,电子大屏幕随时更新着服务人员、服务对象、服务质量的相关信息,还可直观看到关键服务环节的照片。

这一服务平台,将全市贫困人口的需求与可以提供帮扶的资源整合在了一起,既能记录需求,还可安排人力资源上门服务,并能对服务质量进行监控。

家里缺米少面了,水龙头坏了,断电了,这些普通人所谓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对瘫痪、失明、残疾、孤寡独居等贫困群体来说,却是大事、难事。尤其当他们身患急病时,若身边无人照料,很有可能发生不测,甚至离世几天还无人知晓。而现在,他们只需拿起专门为他们配备的“一键通”手机,按下红色按键,即可自动转接到12349“一键解困”服务热线,实现有求必应。这样的享受,让很多贫困老人连连感叹“真享福啊”“社会太好了” “共产党真好”。目前,东港区为2000余名城乡贫困老人免费配备了这样的手机。

去年8月,东港区后村镇大花崖村邢大娘喘得厉害,便按通了红色按键,不到半个小时,签约的家庭医生邢相林就匆匆走进家门,帮老人测量了体温、血压,带来了药品,使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解决了“有病无法看”的难题。

陈疃镇东陈疃村许家秘老人年事已高,行动不便,购买生活用品有困难。现在,老人家有需要时,只要按下红色按钮,平台便会联系老人所在地的爱心超市将物品送过来,解决了老人“有钱无法花”的难题。

“平台给我们派活。我到岗时,先给12349打电话报个到。干完活,要拍照发给平台。临走,再打电话报告下。”贺方容是平台系统中的一名服务员,她通常接到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打扫卫生、做饭等,有时也会帮助购买物品,月收入500元到1000元。

“这一大数据平台能自动显示老人的姓名、电话、地址等基础信息,还能显示相关的帮扶资源,包括帮扶干部、爱心加盟店、社会志愿者、居家养老护理员、家庭责任医生等5支队伍。”平台中心负责人赵桂春介绍,平台会根据求助需求,精准对接相应服务。目前,已吸纳340家服务机构加盟,注册服务人员2226人。

 “要让老人像孩子一样开心,不能让他们像孩子一样伤心。好好对待他们的晚年,就像我们小的时候,他们对待我们一样。”这是平台工作人员的心声。目前,日照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589人,老弱病残占比达87.5%。其中,无劳动能力和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占58.25%,因病致贫占64.1%,因残致贫占23.1% ,高龄独居户占42.4% 。

 为了做好养老扶贫,让贫困失能老人安度晚年,日照市不断探索:从“一对一”照料向“一对多”服务转变;从居家分散照料向幸福小院集中服务转变;从村居自发探索向政府引导下构建长效机制转变。记者了解到,资金来源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型,目前全市已设立公益性岗位1000个,受聘妇女每人每月可享受700元补贴;第二种是村集体产业支撑型,目前为主要形式;第三种是志愿组织认领型,比如“摆渡爱心食堂”。现在,全市已选聘上岗1613位护理员,实现了对4618名贫困失能老人照顾上的全覆盖。

“我们理解,所谓‘不愁吃不愁穿’,不仅要让贫困人口有得吃、有得穿,还必须让他们吃得上、穿得上,甚至要保证最低程度的吃得好、穿得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才行。”日照市委副秘书长、市扶贫办主任谢飚说。

在时光的经纬中,人人都会老去。一个社会,若能托底、保障到贫困失能老人的晚年幸福,其他人才不惧未来、不惧老去。让他们吃上免费的午餐,我们有了走向未来的信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