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川巴中:用活土地政策 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19-08-08 14:43:2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思琪

图片1.png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川陕交界处,属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三位叠加,总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并且山高谷深,灾害频发,贫困面大,所辖三县两区曾经均为国家扶贫开发片区县。根据2010年底的摸底排查显示,全市有贫困人口87.1万,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的危旧房或土坯房内,生活环境、生存条件极差,早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颊发,每年因灾返贫约2万人。为加快巴中市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巴中市脱贫攻坚目标,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针对巴中的特殊情况,出台《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四川省巴中市扶贫攻坚意见的函》(国土资厅[2014]958号),制定了6条特殊支持政策措施。同时,在“支持巴中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明确指出,属于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的,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

巴中市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项政策助推脱贫攻坚之路,有效盘活了闲置农村资产,解决了农户出行难题,改善了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山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成功样本。

活用增减挂钩政策 拆旧居住新房

增减挂钩政策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巴中市首先从改善贫困农户的居住条件入手,以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载体,对居住地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或易发区的农户进行避险搬迁,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巴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覆盖全市699个村,项目区内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还叠加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近50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占总数的33.7%。按照规定巴中市增减挂钩项目人均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易地搬迁不超过25平方米,聚居点建设中提出了“五通、五化、五有”的标准,同时通过聚居地建设对鳏寡孤独和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没有能力建设新居的特殊贫困户,则通过配建农村廉租房满足其住房需求。目前全市批复了182个增减挂钩项目,覆盖532个行政村,其中29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累计投入55.6亿,已建成900余个新型聚居点,2.2万余新居,完成避灾搬迁2.89万户。

除此之外,由于土地节余指标允许在省内进行流转,因此为解决巴中扶贫资金的短缺问题提供了支持,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目前巴中市通过和成都、眉山等流转指标,累计获得67亿元的资金,从而使老百姓在脱贫搬迁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享受了土地政策带来的巨大红利。

 图片2.png

活用土地整治政策 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农户在搬迁后,生产半径扩大了。过去老百姓田地都在房屋周围,而现在却可能在一公里以外,如何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难题?

面对这个问题,巴中市交出了一份极具创造性的答卷,在土地整治中紧抓“田地、水系、道路”三个项目,因地制宜在山区提高道路这一项目的比例,新建道路2185公里,打通了老百姓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老百姓再也不是一脚泥走出山区,小型农机、摩托车等都可以到达田地。除此之外巴中优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巴中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樊容表示:“增减挂钩聚居点建设到哪里,土地整治项目就覆盖到哪里,产业就要跟进到哪里,保证老百姓住的下来也留的下来”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37.45亿,已整治土地283.6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57%,新增耕地26.8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2.74万亩,共有281个土地整治项目,覆盖966个行政村,包括453个贫困村以及全部增减挂钩项目区,做到了“田成片、水成系、路成网”,成功解决了山区老百姓“生产资料运不进去,产品运不出来”的难题,近20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妥善处理了农户搬迁后无地可种、耕作条件差、耕作半径大等问题。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项政策叠加实施,巴中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贫困人口仅剩6万余人。(作者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四川巴中:用活土地政策 助推脱贫攻坚

时间:2019-08-08 14:43:2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思琪

图片1.png

巴中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川陕交界处,属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及贫困地区三位叠加,总面积约1.2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0万,并且山高谷深,灾害频发,贫困面大,所辖三县两区曾经均为国家扶贫开发片区县。根据2010年底的摸底排查显示,全市有贫困人口87.1万,有41.39万户、152万人长期生活在高寒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和洪水淹没区的危旧房或土坯房内,生活环境、生存条件极差,早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颊发,每年因灾返贫约2万人。为加快巴中市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巴中市脱贫攻坚目标,2014年9月,国土资源部针对巴中的特殊情况,出台《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四川省巴中市扶贫攻坚意见的函》(国土资厅[2014]958号),制定了6条特殊支持政策措施。同时,在“支持巴中市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中明确指出,属于扶贫开发和生态移民的,可在省内跨县、市开展增减挂钩。

巴中市积极利用政策红利,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走出了一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项政策助推脱贫攻坚之路,有效盘活了闲置农村资产,解决了农户出行难题,改善了农民生活生产条件,为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山区脱贫攻坚提供了成功样本。

活用增减挂钩政策 拆旧居住新房

增减挂钩政策即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将若干拟整理复垦为耕地的农村建设用地地块和拟用于城镇建设的地块等面积共同组成建新拆旧项目区,通过建新拆旧和整理复垦等措施,在保证项目区内各类土地面积平衡的基础上,最终实现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节约集约利用建设用地,城乡用地布局更合理的目标。

巴中市首先从改善贫困农户的居住条件入手,以土地增减挂钩政策为载体,对居住地环境恶劣、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的农户实施易地搬迁,对居住在地质灾害频发或易发区的农户进行避险搬迁,建设美丽幸福新农村。巴中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覆盖全市699个村,项目区内符合条件的贫困户还叠加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近500个易地扶贫搬迁点纳入增减挂钩项目,占总数的33.7%。按照规定巴中市增减挂钩项目人均宅基地不超过30平方米,易地搬迁不超过25平方米,聚居点建设中提出了“五通、五化、五有”的标准,同时通过聚居地建设对鳏寡孤独和因病、因残、因灾等原因没有能力建设新居的特殊贫困户,则通过配建农村廉租房满足其住房需求。目前全市批复了182个增减挂钩项目,覆盖532个行政村,其中29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累计投入55.6亿,已建成900余个新型聚居点,2.2万余新居,完成避灾搬迁2.89万户。

除此之外,由于土地节余指标允许在省内进行流转,因此为解决巴中扶贫资金的短缺问题提供了支持,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目前巴中市通过和成都、眉山等流转指标,累计获得67亿元的资金,从而使老百姓在脱贫搬迁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享受了土地政策带来的巨大红利。

 图片2.png

活用土地整治政策 改善农村生活生产条件
农户在搬迁后,生产半径扩大了。过去老百姓田地都在房屋周围,而现在却可能在一公里以外,如何解决老百姓面临的生产难题?

面对这个问题,巴中市交出了一份极具创造性的答卷,在土地整治中紧抓“田地、水系、道路”三个项目,因地制宜在山区提高道路这一项目的比例,新建道路2185公里,打通了老百姓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老百姓再也不是一脚泥走出山区,小型农机、摩托车等都可以到达田地。除此之外巴中优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推进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巴中市自然资源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樊容表示:“增减挂钩聚居点建设到哪里,土地整治项目就覆盖到哪里,产业就要跟进到哪里,保证老百姓住的下来也留的下来”

目前全市累计投入37.45亿,已整治土地283.62万亩,占全市耕地总面积57%,新增耕地26.88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12.74万亩,共有281个土地整治项目,覆盖966个行政村,包括453个贫困村以及全部增减挂钩项目区,做到了“田成片、水成系、路成网”,成功解决了山区老百姓“生产资料运不进去,产品运不出来”的难题,近20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妥善处理了农户搬迁后无地可种、耕作条件差、耕作半径大等问题。

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项政策叠加实施,巴中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功。截至2018年底,巴中市贫困人口仅剩6万余人。(作者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