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黄承伟:响鼓重锤,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时间:2019-08-19 10:16:0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黄承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从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六个方面建立起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精准施策,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基本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攻坚重点,统筹整合资源聚焦发力。强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扶贫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监管不断强化,效果持续提高。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攻坚下,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全国832个贫困县,超过一半已宣布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完成了87%。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脱贫攻坚创造了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一是一些地方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不足。这主要在于脱贫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如期脱贫任务重,仍然是脱贫攻坚战的短板、重点和难点,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一些地方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不够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精准施策。三是一些地方对脱贫攻坚出现的问题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扶贫产业益贫效果不明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有限、贫困户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稳定脱贫的基础,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引发“政策养懒汉”的倾向,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四是一些地方仍存在政治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作风转变不够彻底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不落实现象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一要落实攻坚责任,坚持目标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分管领导、贫困县党政正职,在攻坚期内要原则上保持稳定。各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合力攻坚。攻坚期内始终坚持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标准,保持脱贫攻坚正确方向。二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专项方案,加强监测督导,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精准脱贫。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中央出台文件,部门加强指导,各地统筹加大投入,细化实化帮扶举措,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三要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防止脱贫摘帽后工作松劲懈怠。严把贫困退出关,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帮扶;强化产业就业扶贫,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脱贫内生动力;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后,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要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提高扶贫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搞好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五要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提炼脱贫攻坚伟大精神,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紧研究制定2020年后减贫战略。(作者系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调查研究    
观察思考

黄承伟:响鼓重锤,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时间:2019-08-19 10:16:0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黄承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党的十九大后,党中央把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引下,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方位深化扶贫领域改革,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从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等六个方面建立起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开展建档立卡、摸清贫困底数,组织驻村帮扶、增强一线力量,实施“五个一批”、推进精准施策,严把贫困退出关、确保脱贫质量,基本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个问题。把深度贫困地区作为攻坚重点,统筹整合资源聚焦发力。强力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参与脱贫攻坚,不断完善大扶贫格局。扶贫资金投入持续增加,监管不断强化,效果持续提高。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合力攻坚下,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8年的1660万人,累计减少8239万人,连续6年每年减贫规模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1.7%。全国832个贫困县,超过一半已宣布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完成了87%。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脱贫攻坚创造了了不起的人间奇迹。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一是一些地方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信心不足。这主要在于脱贫工作越到最后难度越大,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群体如期脱贫任务重,仍然是脱贫攻坚战的短板、重点和难点,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依然突出。二是一些地方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不够精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精准施策。三是一些地方对脱贫攻坚出现的问题复杂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如扶贫产业益贫效果不明显、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有限、贫困户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影响了稳定脱贫的基础,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引发“政策养懒汉”的倾向,脱贫攻坚中存在的潜在风险逐步显现,扶贫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等。四是一些地方仍存在政治责任落实不够到位、作风转变不够彻底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不落实现象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以及贪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一要落实攻坚责任,坚持目标标准。各地区各部门党政一把手要切实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分管领导、贫困县党政正职,在攻坚期内要原则上保持稳定。各行业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合力攻坚。攻坚期内始终坚持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标准,保持脱贫攻坚正确方向。二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实施好专项方案,加强监测督导,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统筹推进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精准脱贫。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体制机制,中央出台文件,部门加强指导,各地统筹加大投入,细化实化帮扶举措,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对账销号。三要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防止脱贫摘帽后工作松劲懈怠。严把贫困退出关,对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及时帮扶;强化产业就业扶贫,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确保搬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培育脱贫内生动力;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后,做到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四要持续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提高扶贫干部攻坚克难能力。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搞好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各级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能力和水平。五要加强脱贫攻坚总结宣传,谋划2020年后扶贫工作。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提炼脱贫攻坚伟大精神,营造良好氛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抓紧研究制定2020年后减贫战略。(作者系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84297683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