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洼里瓜果飘香

时间:2019-08-29 17:28:5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麻葆钧 刘鹏 郑虹 贺敏 丁海伦

图片7.png

2019年5月7日,国家能源集团定点帮扶的米脂县、吴堡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几年,我们也深入扶贫一线,访谈过很多当地的百姓,常浩彦就是其中一位。8年前开始,我们就一直关注着老常一家。  

从米脂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柳家洼。听说这里春来花似海,秋熟果如蟠,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8月,洼里到处弥漫着瓜果成熟的香味,通过无人机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果树遍布山头,连成一片,包围着村庄,枝头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甚至在整个米脂县,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柳家洼的香瓜,马家堡的桃。名气在外,村民根本不愁自家的瓜果卖不出去。村子道路两侧,有些村民就地做起了瓜果买卖,忙着包装、过称。

来到村口,我们见到了正在施工现场监工的常浩彦,这是他当上村支书以来,为村里争取的第7个项目,计划让眼前这一亩地,至少产生两亩地的效益。常浩彦一边了解工程进度,一边跟笔者介绍说,这个正在建的地方叫品尝中心,计划让农户们把自己的农产品采摘回来放在这里,供游客品尝,貂蝉山庄柳家洼,每天游客川流不息,下面就是自由采摘园,这样一来我们柳家洼的水果和其他东西根本不需要去县城卖,游客上来就买走了,而且价钱卖得很高。 图片2.png

作为三个村的村支书,担子不小,在常浩彦看来,一个村子就好比一个家,管理村里就跟居家过日子一样,用他的话说:白天夜里睡不踏实,就考虑怎么带领受苦人跟上时代,有头脑地做营生,让大伙儿的腰包都鼓起来,这个村支书才算当好了。近些年,瓜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改变了常浩彦的人生轨迹。

然而,昔日的“花果山”并没有因瓜果致富,尽管有貂蝉洞和水库景观的天然馈赠,也没有让百姓找到富起来的出路。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去趟县城花一个钟头是常事。全村共236户,大多数庄稼人的收入靠务农,也有一部分外出打工。

常浩彦是个勤劳的陕北汉子,骨子里有一股倔强不肯服输的劲头。他的十几亩地里,蔬菜瓜果种了一茬又一茬,品种也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也是靠人耕耘、靠天吃饭,辛苦劳作一年收入仅有1万多,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不容易。

柳家洼大多数村民的情况跟常浩彦一样,勤勤恳恳,却挣不上几个钱。收秋的时候,村里的蔬菜瓜果都能堆成小山。可是因为交通限制,大车进不来,只能自己用小车往外运,运不走就只能坏在地里,每年烂掉的就有一半,主动来收货的客商也会压低价格。 图片4.png

村民们怎么也不会把瓜果跟改变命运、改善生活联系在一起。2009年的一天,常浩彦得知了一个好消息,米脂县政府针对当地人口和收入的具体情况,出台了定点扶贫的新办法,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神东煤炭集团投资112万元,在柳家洼建16个温室大棚,为村民搭建致富增收的平台,家家户户都可以加入。 图片5.png

大棚虽然建起来了,却没有人愿意承包。没有种植经验,村里人都怕赔钱、不敢冒险。常浩彦道出了村民的担忧:很多人对大棚的技术不懂,究竟是种还是不种,种的话怕赔钱,受苦人干一年赔了的话,生活就是个问题,有一定的风险。

尽管婆姨反对、娃娃们不看好,常浩彦还是一咬牙一跺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下两个大棚。

施肥、绑秧、培土、打枝,常浩彦一丝不苟,一年下来,大棚被他经营得风风火火,头一年,1斤香瓜就卖到了10块钱。

2011年9月,《扶贫帮困见实效》栏目组第一次采访常浩彦,那一年大棚瓜果赚钱了,常浩彦更有底气了!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11年夏季,一茬芝麻香瓜就收入5万元,如果秋季再种一茬蔬菜,收入会更高。 

不久后,掌握了种植经验的常浩彦,被米脂县农业局聘用为山地苹果技术员。讲到这些,常浩彦脸上乐开了话:“赚了钱,老婆娃娃都欢喜。没有大棚之前,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也没有经济头脑,也不太好发展经济,有了大棚之后,我整个思想都转变了,觉得这是一个好财源。换句话说,要变成一个新型的农民,高科技的农民,光靠埋头苦干,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没经济效应。”

2017年5月7日,常浩彦当选柳家洼村党支部书记,身份转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用他的话说,小家庭忽然变成一个大家庭,从各方面都要考虑,政治站位就不一样。要主动到人家大棚里面、园子里面,看瓜果有什么毛病,本身我懂点技术,需要打什么药赶紧打,不然的话就会有危害,当领导还要确确实实走到实处,给农民群众服务,从技术上以及各方面多引导。

常浩彦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成为经营大棚的行家里手。瓜果不但要好看,还要好吃,这就对种植技术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瓜果的习性,对于温湿度的偏好,常浩彦都了然于心。为了让村民都能更加科学地种植,老常坚持到家家户户的大棚交流经验,传经送宝。瓜果吃香,村民增收,就是他最想看到的!

米脂县柳家洼村党支部副书记常俊祥指着大棚里的桃子对笔者说:“这个大棚本身的收入就多,平时咱们这个农作物在大田上,1亩地就收入1-2千元,可是一进温棚的话,实用 面积才是半亩地,半亩地一茬就可以收入1.5万。”

很多村民在常浩彦的指导下,成了经营大棚的好手,村民杜成莲就是其中之一。杜成莲今年62岁,儿子生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种了几亩地,收入也不行。承包了两个大棚,日子总算有所好转,特别是尝到了甜头之后,更把它视若珍宝,精心照料。 图片6.png

8月份,杜阿姨大棚里的柿子已经下架,笔者帮杜阿姨算了笔账,仅这一茬柿子,就给她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她说,虽然辛苦,但看着丰收的果实,心里是甜的。

丰收的喜悦,一定要分享,才更有滋味。每茬瓜果成熟的时候,常浩彦都不忘提醒亲戚朋友回来尝尝鲜。2019年,笔者第三次到访,常浩彦家又添了几口人,子孝父慈,儿女绕膝。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房子都重新装修了,家里的好多家具家电都换了新的,而且村里还有不少人买了小轿车。

而对于大棚和瓜果,常浩彦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最近,老常又萌生了打造观景台的念头,作为游客前往貂蝉洞的必经之地,要利用旅游业带动瓜果业,提升瓜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模式。

       观念新了,技能有了,干劲就更足,也更有希望,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开展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扶贫产业链,为群众自力更生创造了条件,为米脂脱贫摘帽打下了基础,让群众解了忧愁、有了盼头,而脱贫摘帽,只是发展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他们相信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每一茬瓜果销售出去,常浩彦都会把大家组织起来,用陕北人特有的方式晒丰收、庆丰收,秧歌这种在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是陕北人对美好生活最纯朴的表达。村民们虽然没有经过太多系统的排练,但今天的活动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承包了大棚,家家迎来了大丰收。大棚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用自己的果实犒劳自己。如今的柳家洼,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走上以果脱贫、以果富民的发展路子。他们说:勤勤恳恳做营生,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也期待着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艺苑    

洼里瓜果飘香

时间:2019-08-29 17:28:5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麻葆钧 刘鹏 郑虹 贺敏 丁海伦

图片7.png

2019年5月7日,国家能源集团定点帮扶的米脂县、吴堡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这几年,我们也深入扶贫一线,访谈过很多当地的百姓,常浩彦就是其中一位。8年前开始,我们就一直关注着老常一家。  

从米脂县城出发,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柳家洼。听说这里春来花似海,秋熟果如蟠,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8月,洼里到处弥漫着瓜果成熟的香味,通过无人机镜头我们可以看到果树遍布山头,连成一片,包围着村庄,枝头硕果累累,一派丰收景象。甚至在整个米脂县,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柳家洼的香瓜,马家堡的桃。名气在外,村民根本不愁自家的瓜果卖不出去。村子道路两侧,有些村民就地做起了瓜果买卖,忙着包装、过称。

来到村口,我们见到了正在施工现场监工的常浩彦,这是他当上村支书以来,为村里争取的第7个项目,计划让眼前这一亩地,至少产生两亩地的效益。常浩彦一边了解工程进度,一边跟笔者介绍说,这个正在建的地方叫品尝中心,计划让农户们把自己的农产品采摘回来放在这里,供游客品尝,貂蝉山庄柳家洼,每天游客川流不息,下面就是自由采摘园,这样一来我们柳家洼的水果和其他东西根本不需要去县城卖,游客上来就买走了,而且价钱卖得很高。 图片2.png

作为三个村的村支书,担子不小,在常浩彦看来,一个村子就好比一个家,管理村里就跟居家过日子一样,用他的话说:白天夜里睡不踏实,就考虑怎么带领受苦人跟上时代,有头脑地做营生,让大伙儿的腰包都鼓起来,这个村支书才算当好了。近些年,瓜果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也改变了常浩彦的人生轨迹。

然而,昔日的“花果山”并没有因瓜果致富,尽管有貂蝉洞和水库景观的天然馈赠,也没有让百姓找到富起来的出路。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仅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山外,去趟县城花一个钟头是常事。全村共236户,大多数庄稼人的收入靠务农,也有一部分外出打工。

常浩彦是个勤劳的陕北汉子,骨子里有一股倔强不肯服输的劲头。他的十几亩地里,蔬菜瓜果种了一茬又一茬,品种也换了一代又一代,但也是靠人耕耘、靠天吃饭,辛苦劳作一年收入仅有1万多,养活一家老小,日子过得不容易。

柳家洼大多数村民的情况跟常浩彦一样,勤勤恳恳,却挣不上几个钱。收秋的时候,村里的蔬菜瓜果都能堆成小山。可是因为交通限制,大车进不来,只能自己用小车往外运,运不走就只能坏在地里,每年烂掉的就有一半,主动来收货的客商也会压低价格。 图片4.png

村民们怎么也不会把瓜果跟改变命运、改善生活联系在一起。2009年的一天,常浩彦得知了一个好消息,米脂县政府针对当地人口和收入的具体情况,出台了定点扶贫的新办法,由政府提供优惠政策,神东煤炭集团投资112万元,在柳家洼建16个温室大棚,为村民搭建致富增收的平台,家家户户都可以加入。 图片5.png

大棚虽然建起来了,却没有人愿意承包。没有种植经验,村里人都怕赔钱、不敢冒险。常浩彦道出了村民的担忧:很多人对大棚的技术不懂,究竟是种还是不种,种的话怕赔钱,受苦人干一年赔了的话,生活就是个问题,有一定的风险。

尽管婆姨反对、娃娃们不看好,常浩彦还是一咬牙一跺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承包下两个大棚。

施肥、绑秧、培土、打枝,常浩彦一丝不苟,一年下来,大棚被他经营得风风火火,头一年,1斤香瓜就卖到了10块钱。

2011年9月,《扶贫帮困见实效》栏目组第一次采访常浩彦,那一年大棚瓜果赚钱了,常浩彦更有底气了!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2011年夏季,一茬芝麻香瓜就收入5万元,如果秋季再种一茬蔬菜,收入会更高。 

不久后,掌握了种植经验的常浩彦,被米脂县农业局聘用为山地苹果技术员。讲到这些,常浩彦脸上乐开了话:“赚了钱,老婆娃娃都欢喜。没有大棚之前,也没有什么经济效益,也没有经济头脑,也不太好发展经济,有了大棚之后,我整个思想都转变了,觉得这是一个好财源。换句话说,要变成一个新型的农民,高科技的农民,光靠埋头苦干,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没经济效应。”

2017年5月7日,常浩彦当选柳家洼村党支部书记,身份转变了,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高了。用他的话说,小家庭忽然变成一个大家庭,从各方面都要考虑,政治站位就不一样。要主动到人家大棚里面、园子里面,看瓜果有什么毛病,本身我懂点技术,需要打什么药赶紧打,不然的话就会有危害,当领导还要确确实实走到实处,给农民群众服务,从技术上以及各方面多引导。

常浩彦对自己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成为经营大棚的行家里手。瓜果不但要好看,还要好吃,这就对种植技术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瓜果的习性,对于温湿度的偏好,常浩彦都了然于心。为了让村民都能更加科学地种植,老常坚持到家家户户的大棚交流经验,传经送宝。瓜果吃香,村民增收,就是他最想看到的!

米脂县柳家洼村党支部副书记常俊祥指着大棚里的桃子对笔者说:“这个大棚本身的收入就多,平时咱们这个农作物在大田上,1亩地就收入1-2千元,可是一进温棚的话,实用 面积才是半亩地,半亩地一茬就可以收入1.5万。”

很多村民在常浩彦的指导下,成了经营大棚的好手,村民杜成莲就是其中之一。杜成莲今年62岁,儿子生病花光了所有积蓄,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种了几亩地,收入也不行。承包了两个大棚,日子总算有所好转,特别是尝到了甜头之后,更把它视若珍宝,精心照料。 图片6.png

8月份,杜阿姨大棚里的柿子已经下架,笔者帮杜阿姨算了笔账,仅这一茬柿子,就给她带来了1.5万元的收入。她说,虽然辛苦,但看着丰收的果实,心里是甜的。

丰收的喜悦,一定要分享,才更有滋味。每茬瓜果成熟的时候,常浩彦都不忘提醒亲戚朋友回来尝尝鲜。2019年,笔者第三次到访,常浩彦家又添了几口人,子孝父慈,儿女绕膝。他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人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房子都重新装修了,家里的好多家具家电都换了新的,而且村里还有不少人买了小轿车。

而对于大棚和瓜果,常浩彦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最近,老常又萌生了打造观景台的念头,作为游客前往貂蝉洞的必经之地,要利用旅游业带动瓜果业,提升瓜果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形成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模式。

       观念新了,技能有了,干劲就更足,也更有希望,这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开展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打造扶贫产业链,为群众自力更生创造了条件,为米脂脱贫摘帽打下了基础,让群众解了忧愁、有了盼头,而脱贫摘帽,只是发展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他们相信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每一茬瓜果销售出去,常浩彦都会把大家组织起来,用陕北人特有的方式晒丰收、庆丰收,秧歌这种在陕北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是陕北人对美好生活最纯朴的表达。村民们虽然没有经过太多系统的排练,但今天的活动大家很快就进入了状态。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承包了大棚,家家迎来了大丰收。大棚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用自己的果实犒劳自己。如今的柳家洼,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民走上以果脱贫、以果富民的发展路子。他们说:勤勤恳恳做营生,日子会越来越红火。也期待着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芝麻开花节节高。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