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新白杨礼赞

时间:2019-09-22 11:43:5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文炜 周艳

大自然总是存在着奇迹。 

雄阔的天山随性在新疆中部一躺,就把新疆分成了风景迥异的南北疆,南北疆的发展 也就截然不同。

 天山以北,雨水丰沛,草木繁茂,牛肥马壮。南疆却没有那么幸运,巍峨险峻绵延横 亘的天山将来自西伯利亚的水汽死死拦住,这里干旱少雨,每至春夏之交,沙尘遮天蔽日, 倒春寒令棉苗枯萎、杏花凋零,还有那不请自来的干热风、冰雹、洪水……纷至沓来的灾 害令南疆四地州成为全中国脱贫致富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盛夏季节,我们的采访车在中国内陆这块最为广袤的荒漠上行驶着,车窗外是一眼望 不到边的戈壁滩。路上人少车少,只有干热的风持续寂寞地回响。终于,车子驶入绿洲, 最先进入视线的是道路两旁一排排挺身而立的白杨。这些白杨真有个性,它们对毒热的阳光、 干燥的热风无动于衷,只顾投下一片片清凉的影子,荫护饱受酷热摧残的大地。 

QQ截图20190922114227.png

记者正在感叹这些杨树带来的舒爽,突然,“那 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 是虽在北方的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 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一个醇厚的男声朗朗响起,是茅盾先生那 篇霸屏初中课本几十年的《白杨礼赞》,背诵者是 去机场接我们的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喀什地区 疏附县库那巴扎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 记白雪原。

 白队长的正式身份是农行新疆分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妥妥的金融高管。然而,黝黑粗糙的皮肤、 被晒到褪色的旧 T 恤、光脚板下踩着的廉价塑料凉 鞋……这个土了吧唧的样子让走在喀什乡间土路上 的他毫无违和感,只有 T 恤袖口不经意间露出被遮 盖的臂膀时,那肌肤黑与白的强烈色差对比,让我 们相信他原本属于省会城市高大上的优越生活。

 车厢里的寒暄戛然而止,记者们静静倾听着, 心中各有波澜。

 背完一段,白雪原告诉我们,“这种白杨是新疆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能长草的地方,就有它的 影子。我们新疆人叫它钻天杨。” 

好一个形象的名字!那高耸的枝丫根根昂然向 上,那怒放的绿叶叶叶靠紧相连,勃勃生机扑面而 来。“我常常跟我的队友们说,我们就要做钻天杨, 不讲究生存条件,不挑剔脚下的土地,只拼力为这 片土地挡风避雨,增添活力。”

 白雪原和他的队员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驻扎了 将近 3 年。

QQ截图20190922115150.png

 融 

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库那巴扎村, 位于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属于四界村,大部分耕 地为灌淤土,收成全靠流经村庄的盖孜河赏脸。

 自然环境恶劣,脱贫攻坚不易。全村 507 户、 2142 人,贫困发生率达 53%,2016 年人均收入不 足 5000 元。喀什地区 2837 个村级和社区组织中, 它是贫困状况最严重、综合治理最困难的村之一。

 自 2014 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开 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农行新疆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 坚决执行自治区党委关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一系 列重大部署要求,认真履行金融戍边职责,积极践 行社会责任,全力做好“访惠聚”驻村工作。

 2017 年 1 月底至 2 月初,经过层层选拔,10 名农行新疆分行员工在白雪原的带领下,进驻库那 巴扎村。

 一进村,从盖孜河上吹来的卷着冰碴的风就劈 头盖脸地抽在了队员们脸上。工作队在村委会大院 的一排平房内安营扎寨。平房后面的一排钻天杨站 在冰冷坚硬的土地上,默默审视着这群“外来户”。

 这些“外来户”们倒是热情高涨,放下行李就走 村入户,一圈转下来,大部分人却霜打茄子般蔫巴了。 

原来,库那巴扎村是一个具有 300 多年历史的 古老的维吾尔族村庄,村民是清一色的维吾尔族群 众,耳畔这如天书般的维吾尔语,让工作队员们蒙了。 

工作队 11 人,汉族 6 人、维吾尔族 4 人、回 族 1 人。白雪原这样的疆二代虽然生在新疆长在新 疆,但在城市生活工作使用的都是汉语。连基本交 流都不行,何谈帮扶?何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 一起? 

QQ截图20190922115205.png

怎么办?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队长白雪原。白雪原咬 牙切齿蹦出一个字 :学! 

“哎呀呀,一群三四十岁的半老男人,从头学一 门无比复杂的语言,谈何容易?”说起学维吾尔语, 队员付建江仿佛牙疼般直哎呀。 付建江记不清自己饿了多少次肚子。

每天早上 由维吾尔族队员检查维吾尔语语法,过不了关,早 餐便是看得见吃不着的奢侈品。饿一顿不足虑,可 到中午还有日常语句检查关,还不行,午饭也没着落。 这是白雪原定的规矩,他带头执行。

两顿不吃,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乱叫,脚下打飘, 人就再没了侥幸心理,一个个缴械投降,拼了命地学。 

“我们就着了魔一样走路背、吃饭背、睡觉背, 连上厕所时也在背,比考大学那会儿还用功!”付建江手机上储存了大量维吾尔语学习视频,连梦话 都冒出维吾尔语来。

记者看到,在工作队的宿舍门上、餐厅墙上到 处张贴着维吾尔语单词、常用语句以及构词法,仿 佛置身于备战高考的寄宿学校,学习环境无处不在。

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村民中,营造民族团结 的氛围,汉、回族队员都起了维吾尔名字,维吾尔 族队员则起了汉族名字。比如付建江的新名字叫外 力江,艾力卡木·艾斯卡尔的汉语名字叫阳光。拿 白雪原的话说,这叫驻村的“仪式感”。很快,这种“仪 式感”扩展到了村“两委”所有维吾尔族干部。

“阿卜杜拉(裴国武),说说你走访的情况。” 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研判会,由阿克·阿力木(白 雪原)主持。

QQ截图20190922115220.png

“不行啊队长,说话能听懂了,但老乡们不爱 搭理咱呢。”裴国武两手一摊,一脸无奈。 

其他人也碰到同样的问题。本以为能交流就会 顺利起来,然而入户时,队员们还是遭到了冷遇。防备、怀疑,有些村民甚至门都不让进。

 看来,让村民从心里接受驻村队员,比学语言 还要难。既然来驻村,这道坎再难也得迈过去!

村委会院子里,一只悠闲散步的喀什噶尔黑鸡 让大家眼前一亮。能否借“鸡”搭讪?库那巴扎村 地处浅山区,适合发展家禽养殖,而喀什噶尔黑鸡 是当地人最为青睐的家禽。 

工作队员们自己掏腰包凑钱,买来 2000 只鸡 苗,按 2 只 / 户的标准,挨家挨户敲门发放。

 门,终于一家家被敲开。奶茶端上来了,话匣 子打开了,工作队和村民们的距离渐渐拉近了。 那时已是农历三月,远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 峰上的千年积雪正在悄悄融化…… 

鸡生蛋,蛋生鸡,生命轮回不止,工作队员与 村民交流不息。黑鸡产蛋季来了,工作队每隔一天 上门收购一次。1.3 元 / 颗的收购价,让村民捧起 鸡蛋格外小心翼翼。 

“阿恰(姐姐),你的黑鸡怎么样?今天有几个 蛋?”太阳那么近,影子那么短,晒得黑黝黝的白 雪原,腰间挎一个鼓鼓囊囊的小包,出现在一户村 民家。 

腰包是全体队员的标配,里面装着收鸡蛋的钱。 一手交蛋一手交钱,绝不拖欠一分。工作队队员们 也是孩子们最欢迎的客人,因为这些阿卡(叔叔) 们总能从腰包里变出五颜六色的糖果。 

到热孜万古丽·麦麦提家,8 岁的帕提麦·麦 麦提总是抢先跑出来,飞奔着扑进白雪原阿卡的怀 里。身后,妈妈热孜万古丽·麦麦提急急跑出来, 不由分说把白雪原往屋里拽。当初的陌生与排斥, 早已杳无踪影。

 当一扇扇门被打开,当一双双眼睛投来信任的 目光,当一个个孩子伸出小手,露出天使般的笑容, 白雪原知道,工作队融进来了,扎下根了,如钻天 杨一般。

QQ截图20190922115234.png

 驻村,扎下的是根,付出的是心。 

从驻村第一天起,队长白雪原就规定,晚上 12 点前不许关宿舍门,因为 12 点前被他“霸道”地 规定为都是工作时间,而他自己很少在凌晨 2 点前 睡觉。有了这样的队长,队员们越睡越晚也就不足为奇了。记者住工作队宿舍采访的 4 天里,也被拐 带得天天工作到凌晨 2 点。

两年半时间,48 岁的白雪原头发白了一半,“这 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脱发,每天早上起来 看到枕巾上的一层脱发,心里真是怕怕的,这是要 未老先衰呀!”白雪原摸着自己渐渐撤退的发际线, 跟记者自我解嘲。驻村以来,减少的何止头发,还 有他家的存款。为了帮扶村里,他已经从自己腰包 累计掏出了 40 多万元。爱人对此有想法,可是没 办法。

“是啊,人家乌鲁木齐的局级干部,银行行长, 为了我们脱贫,每天骑着‘三蹦子’到处跑,哎呦—— 天气那么热,亚克西(好)亚克西嘛……”坐在自 己在村巴扎(集市)开的羊肉抓饭馆里,麦海提·马 木提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QQ截图20190922115244.png

麦海提·马木提的父亲是一名有着 40 年党龄 的老党员,叔叔当年还打过小日本,可三个儿子中 两个都不学好。“以前村里挣不上钱,在喀什打工, 娃娃们没管好,走了歪路……”说着说着,麦海提·马 木提已是泣不成声,一边的妻子也擦起了眼泪。

是工作队的关心帮助,让麦海提·马木提度过 了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也让他对工作队有了喀喇 昆仑山一样深厚的感情。2019 年 5 月,队员王忠 源驻村期满,离开村子前一天,特意来向麦海提·马 木提告别。整个告别过程,两个大男人几乎一句话 没说,只是抱头痛哭。这泪水中凝聚的深情厚谊, 只有库那巴扎村人和驻村队员们懂得。

“工作队,亚克西!跟着工作队干,就是跟着 共产党走,就再不会走错路。”这是麦海提·马木 提现在对儿子们常常叨咕的口头禅。

立 

融入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成 就一番事业,让库那巴扎村改天换地,还要赢得村 民的心。如此,才能像钻天杨一样在这片干旱的土 地上久久挺立。

在白雪原的工作日记上,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段 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 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QQ截图20190922115255.pngQQ截图20190922115306.png

这茬工作队初到库那巴扎村时,村里全是坑坑 洼洼的土路,人行车过,暴土扬尘。刮起风来,路 人都成了土地爷爷土地奶奶。晨会上,白雪原拍着 桌子发狠 :“要政策去,跑项目去,整合资金去, 咱就从修路开始!”

半年后,2017 年 6 月 20 日,村内第一条道路 破土动工,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

“村里的每一条路都有工作队的故事。”麦海 提·马木提说。这一条条村道何止有故事,更有光。 记者看到,暮色四合时,226 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 次第亮起。

这灯点亮的何止一条条村道,还有库那巴扎村 2000 多颗村民的心。“咱这个村子看着星星走夜路 300 多年了,这帮巴郎子(男孩)一来嘛,全都变 样了嘛。”

日月更迭,工作队员们像一群不知疲惫的工蜂, 进进出出,四处奔波,库那巴扎村便日新月异起来。 11 公里的柏油路通畅了,5 公里的防渗渠修好了, 500 余亩的土地平整了, 连村委会大门都换了身 新衣裳。

这仅仅是热身。工 作队员们知道,对贫困 村来说,要为贫困群众 办好事,就要切切实实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问题。

QQ截图20190922115319.png

冬季的库那巴扎村 寒风刺骨,一些村民家 自来水管冻结不出水, 过日子都成了问题。群 众的问题就是工作队的 工作方向。他们全员投工,带领施工队改造、深埋水管,把全村水管都埋 到了 1.2 米深度以下。从此,村里再没有谁家在冬 季用不上水了。

挖沟埋管子时,有的队员虎口震裂了,有的手 掌磨出血泡了,还有的人崴了脚,脚腕子肿得像大 面包,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没有人作壁上观。施 工队的工人们都不相信,这竟然是一群来自乌鲁木 齐的金融界精英们。

善作善成,概莫大焉。

工作队初入库那巴扎村,村里没有幼儿园。大 白天的,正是读书好时光,村子里却到处是光着脚 丫或嬉戏打闹或帮家里做活的幼儿和失学儿童。那 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花脸、一双双清澈稚气的大眼睛、 一对对粗糙的小脚丫,让队员们心疼又焦灼。

QQ截图20190922115332.png

决不能让库那巴扎村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幼儿园建起来了,小学校里硬件设施配起来 了,拿白雪原的话说:“要照着城市小学的水平办学, 咱的孩子在乌鲁木齐学校啥条件,咱村里孩子也该 享受啥条件。”

很快,村里 4 岁以上儿童全部入园入校,全村 357 名 4 ~ 15 岁贫困儿童、贫困学生的入园率和 端午期间,工作队组织了一场迷你马拉松,孩子们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 100%。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概莫大焉。 

从全国建档立卡情况看,因病致贫在各类致贫 原因中遥遥领先,库那巴扎村人穷地偏,有病靠扛 是普遍现象,因病致贫更不是新鲜事。

QQ截图20190922115357.png

2019 年 2 月,麦海提·马木提的妻子拜合提 罕·伊敏妇科老毛病发作了,疼得蜷缩在床上不能 动弹。可是想到外出看病可能要一大笔钱,而且汉 语又说不利索,实在不敢去城里看病。工作队听说 了,上门讲医疗扶贫政策,讲有病不治的危害,讲 钱不够了大家凑……直讲得唾沫星子翻飞。最后, 白雪原又特意安排维、汉语双通的维吾尔族队员艾 力卡木·艾斯卡尔陪同麦海提·马木提夫妻前往喀 什最好的医院就医。

妻子病愈出院回村那天,麦海提·马木提没有 回家,而是拿着一张医疗报销单找到了工作队。工 作队员们都记得,那一天,60 多岁的麦海提·马木 提举着那张报销单,哭得像个 3 岁孩子,说话都语 无伦次了。白雪原接过单子一看,总费用 15300 元, 自费仅 153 元。白雪原用力抱住麦海提·马木提, 轻拍着他的背安抚道 :“我说了不用怕嘛,有政府 呢,有党呢,有我们工作队呢……”麦海提·马木 提的眼泪鼻涕糊了白雪原一肩膀 :“我太高兴太高 兴了……我就跟着工作队走,跟着你们就是跟着共 产党……”

“跟着你们就是跟着共产党……”多么朴实多 么真诚又是多么熟悉的话语,让记者不由得想起大 革命时期,当一个个党代表深入农村进入工厂时, 工友农友们的真挚表白。近百年过去了,任雨打风 吹,任风云变幻,共产党人初心弥坚!

QQ截图20190922115345.pngQQ截图20190922115408.png

不忘初心,概莫大焉。 

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说新疆“家必有园, 园必成趣, 桃李连延”,此话不虚。走进贫困户凯莱 姆罕·艾散的安居房院落,好一派西域民居风情。 宽阔的廊架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浓密的葡萄藤蔓顺 架蔓延,枝枝蔓蔓铺满小院一半天空,遮住如火艳 阳。架下设土台,台上铺五色手织画毯,或坐或卧, 观头顶累累葡萄果实,望远山皑皑白雪,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院内有 3 间住房,饮食起居之用一应俱全,且 在凯莱姆罕·艾散的安居房里,她 高兴地对记者讲起了现在的好日子 24 中国扶贫·2019/9/16 特稿 尽显维吾尔族民族特色。这套安居房,凯莱姆罕·艾 散只花了 2200 元。工作队为她申请了每户 43200 元的安居房补贴款,又和村干部一起当小工帮她家 盖房,连人工费也省下了。

“这些衣柜、鞋柜、茶壶、夏凉被,还有这个 指甲刀都是工作队给我的。”凯莱姆罕·艾散指着 屋里大小物件向记者介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物件其实来自工作队设立的安居房新居 “模范带动奖”,以引导村民将庭院种植区、生活区、 养殖区三区分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借此,全村 452 户村民开展了精品庭院建设, 占总户数 75% 以上。麦海提·马木提家今年还开 上了民宿,两个月挣了 1500 元。

QQ截图20190922115420.png

整个村子转下来,记者发现,最窘迫的住房就 是驻村工作队员们的宿舍。每间 10 平方米的空间 里蜗居着两名队员,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两个人 的文件柜、床和基本生活用品塞满了房间,连一张 椅子都塞不下了,记者们只能坐在床上、蹲在地上 采访,比在贫困户家采访狼狈多了。工作员友们却 不以为然,只顾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他们和库那巴扎 村的故事。

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概莫欢焉。

 采访间隙,记者向着窗外望去,那些朴实无华 的钻天杨正在烈日下投影阴凉,在微风中浅浅吟唱, 不喧嚣无浮华,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却以一股坚韧 的力量、朴素博爱的胸襟让记者热泪盈眶。

2018 年 3 月,白雪原为“民情气象站”揭牌。

 民情气象站的建立,意味着工作队的服务由“被 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实 现了“无缝对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责无旁贷成 为观察员,工作队员、村干部当仁不让当上了联络 员。

当民情观察员了解到贫困户穆台里甫·伊斯 马伊力想在家门口挣钱的想法后,工作队和村“两 委”决定在巴扎上为穆台里甫租间门面房,并提供 5000 元启动资金,助他开起了大盘鸡店。

“现在每个月最少也能赚 2000 多元。虽然忙得 很,但我高兴得很!”穆台里甫说,“工作队就是 亚克西。”

民情气象站成立以来,依靠 50 名民情观察员、 20 名民情联络员,工作队和村“两委”妥善化解群 众矛盾纠纷 114 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127 件。件 件是小事,事事关民心。

驻村以来,因村子底子太薄,要做的事太多, 除了新疆分行的大量投入,白雪原还到处化缘拉来 不少社会捐助。当工作队员们慷慨解囊设立村小学 生爱心助学基金时,村干部、小队长和村民紧随其后, 自发捐助 17735 元。麦海提·马木提也捐了 1000 元, 尽管他家并没有读小学的孩子。村里的老人告诉记 者,多少年了,村子里都没有这样心齐过。

万众归心,概莫过焉。

记者走过库那巴扎村的每条村道、每户庭院、 每片田畴,碰到的每个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微 队员艾力卡木(左)帮助困难村民改造庭院 笑着送出“你好”的问候,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与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Sep.16 25 th 2019 特稿 记者握手问好,甚至有维吾尔族青年请求和我们合 影,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明亮的双眸定格在了一 张张照片上……

90 后队员帕如克·艾则孜 2018 年初前来报到。 他的父亲是新疆农行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员,因驻村 成绩优秀,被提拔到农行阿克苏分行任副行长。父 亲得知儿子要去驻村,沉默良久,说 :“行吧,既 然想去就干好。”一周两次的父子电话交流,成为 他的“驻村工作小灶”。

父亲是帕如克·艾则孜心中的一面旗帜,而 他驻村最大的动力,还是报到第二天的见闻。帕如 克·艾则孜等 3 位新队员到岗,意味着有 3 名老队 员到期离开。

那天一大早,工作队宿舍门口就挤满了村民。 他们有人捧着杏干,有人挎着鸡蛋,有人拎着喀什 噶尔黑鸡,有人甚至失声痛哭,不断重复着 :“不 要走嘛,不要走嘛……”

这一幕让帕如克·艾则孜深受震撼。那一刻, 帕如克·艾则孜坚定了自己驻村的选择。他想苦点 也好累点也罢,走的那天一定也要让群众对自己这 样依依不舍,让自己立在他们的心里。

富 

让库那巴扎村 2019 年出 列,是农行新疆分行驻村工作 队立下的目标。

要脱贫,首要任务是增收。 工作队盯上了村里的传统产业: 杏。库那巴扎村的杏树种植历 史和村史一样悠久,家家少则 几十棵,多则上百棵,所产杏 子个大肉厚其味甘美,不可多 得。但村民们的传统生产方式 是选最好的鲜杏晾晒杏干售卖。 3 公斤鲜杏出 1 公斤杏干,一 级杏干市场价为 70 元 / 公斤, 一级鲜杏价格则为 60 元 / 公斤。 里外里一算账,卖杏干比卖鲜杏足足少挣 110 元!

71 岁的毛拉木·吾普尔有 50 多棵杏树,听副 队长吴波算完账,脑袋还是摇得像拨浪鼓:“不行啊, 杏干子嘛不会坏,慢慢地卖。杏子嘛很快烂掉了, 怎么卖呢?”

 “我就问你,想不想多挣钱?”

“想啊,做梦都想呀。家里嘛巴郎子(男孩) 结婚要钱,羊缸子(媳妇)看病要钱,还有丫头子(女 儿)的金首饰、花裙子嘛都要钱呢!”

“那你就信我一回。把最好的鲜杏全给我,我 给你卖,卖不掉,我给你钱!” 

毛拉木·吾普尔将信将疑地答应了。

注册商标、定制包装盒、联系冷链运输、录制 视频、上传抖音,工作队员们一系列操作下来,库 那巴扎村“盖孜姑娘”品牌鲜杏搭乘飞机、高铁奔 赴全国 18 个省份的吃货手中。最终,毛拉木·吾 普尔家卖掉了 68 公斤鲜杏,换来 4000 元的收入。 “哎——工作队嘛太厉害了!”毛拉木·吾普尔从 此对工作队心服口服,在吴波的帮助下,开通了抖 音,跟着小视频学习杏树技术培训。

库那巴扎村鲜杏火了,种杏树的村民家家收入翻倍,这在村里具有里程碑意义。工作队趁热打 铁,筹措 100 万元建起 50 个共计 7500 平方米的 晾晒架、一座电烘干房,购置一套破壳机、筛选机。 最好的杏子鲜食鲜卖,次等的晾晒杏干,最次的 还可以去肉得核,脱壳得仁,总之都能卖钱。

还有什么挣钱的道道?工作队又打起了村东 头老磨坊的主意。

记者被带到库那巴扎村标志性建筑——老 磨坊。说老是地址,其实眼前的磨坊是工作队在2017 年重建的。这是一栋色彩缤纷 的充满喀什噶尔河流域浓厚绿洲文化 的风格建筑,里外 10 根立柱,木砖 大门,7 个窗户,立柱、木门、房顶 雕刻着葡萄、无花果、馓子等维吾尔 族人喜爱的花纹。

屋外渠水流,屋侧石磨转,屋内 面粉甜。磨坊后间储藏室同时还是微 型博览馆,壁橱里陈列着从村民手里 收集的历史悠久的生活用品,古老的 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坐落在这里的老磨坊历经了 150 多年风雨洗礼,承载着村民的回忆。 让老磨坊重生,工作队选了个特殊日 子。2017 年 7 月 1 日, 党 的 生 日, 好些年不接活的老木匠艾拉吉·艾撒 被请来了,村里的铁匠、瓦匠、泥匠、 漆匠也都被请来了。整个夏天,磨坊 内欢声笑语。

3 个月后,水磨坊开业了。现在, 新磨坊由 75 岁的贫困户阿皮孜·尼 亚孜经营。仅仅 4 个月,工作队的代 加工产品已为老人带来 2000 元收益, 这还不算村民的加工费和年底分红。 阿皮孜·尼亚孜每个月还有 200 多 元低保和 200 多元养老金,林林总 总加起来,每个月收入 1000 多元。“够 了够了。老伴好多年前就去世了,家里就我和小孙 女,娃娃上幼儿园不收钱,房子嘛工作队帮着盖好 了。”

工作队代加工的,是传统水磨玉米粉、豆粉和 全麦面粉,为打馕合作社生产特色烤馕用。能够做 出 16 种不同样式馕的阿卜杜凯·尤木,月收入达 到 3000 元。

如今,这个水磨坊不仅是村里的一项产业,更 因为是民族文化的符号而成为旅游点。

游客在盖孜河旁烧烤时,往往会好奇地问东问 西,阿皮孜·尼亚孜便快活地化身为讲解员,向大 人孩子讲历史,讲维吾尔族文化。当记者问老人挣 了钱想干什么,老人狡黠地眨眨眼睛说 :“哦哟—— 可能再娶个羊缸子呢,哈哈哈……”

维吾尔族人幽默快乐,淳朴率真,当生活向他 们表达善意时,他们很容易感知、接受,并心存感激。 这份情绪,记者在夜晚的村巴扎(集市)感受最深刻。

维吾尔族人幽默快乐,淳朴率真,当生活向他 们表达善意时,他们很容易感知、接受,并心存感激。 这份情绪,记者在夜晚的村巴扎(集市)感受最深刻。

库那巴扎村巴扎,是周边两个乡镇、10 多个 村村民休闲娱乐的最好去处,更是他们的精神乐园。 夜幕降临,酷暑渐消,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向巴扎。 他们喜欢在这里吃着烤肉、抓饭,喝着格瓦斯(一 种含低度酒精的蜂蜜饮料)、乌苏啤酒,跳着麦西 来甫(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探讨怎么挣钱,怎么 劳动致富。

这个巴扎是白雪原拿出驻村补贴和工资收入 10 万元,加上爱心人士捐赠的 90 万元,建造起来 的。巴扎 2017 年 12 月 31 日开业,目前,营业额 已达到 105 万元,带动 38 户贫困户、84 人直接脱贫, 将近 190 人间接就业创业受益。

从前,麦海提·马木提夫妇在喀什一家饭馆 打工,月收入达 6300 元,是村里人羡慕的富户。 2009 年,112 岁的父亲在家摔倒,夫妇俩辞职回 家,给父亲看病、盖新房,积蓄很快花完了。打击 接踵而至,因疏于管教,长子犯罪入狱,两口子再 也不敢离开家,收入全靠麦海提·马木提一周去县 城巴扎打一天工,挣个七八十块钱,逐渐入不敷出, 2014 年,他家被识别为建 档立卡贫困户,祸不单行, 此时的次子也游走在犯罪 边缘,麦海提·马木提夫 妻俩一筹莫展。

村巴扎建起来后,在 工 作 队 的 劝 说 下, 麦 海 提·马木提在巴扎上开了一 家抓饭馆。新巴扎开业那 天,他的新生活也开始了。

2018 年 年 底, 麦 海 提·马木提家脱贫了。他 告诉记者,他的账上现在 有 4.5 万元存款,还借给其他村民 1 万元。说着话,夫妇俩为工作队鼓起掌来。

工作队铆足了劲发展村级产业,让产业全面开 花。白雪原去喀什机场接我们只是捎带的,他的主 要任务是向沿途饭馆推销村里的干菜,那也是工作 队培育的小产业之一。

最初,无论工作队怎么说,村民也不相信那 晒得黑不溜秋的干豆角能卖上钱。工作队只得“曲 线救国”,流转了村民 5 亩地自己种。采摘、晾晒, 终于将一根根碧绿的豇豆变成了干豆角。村民们吃 惊地瞪大了眼睛,菜还能这么弄?这可咋吃?

等白雪原将一盘干豆角焖羊肉端上桌时,村民 们尝了一口,眼睛直了,外江(感叹词)——太好 吃了嘛!大家信了,很快,种下 15 亩豇豆,又陆 续种下 40 亩茄子、辣椒。今年,全村已经加工了 4000 公斤长豇豆、土茄子和辣子,形成“盖孜姑娘” 牌干豇豆、土茄子干和白辣椒干 3 个主打品种。

2019 年对库那巴扎村村民来说,是个丰年 ; 对工作队来讲,是个旺年。村里建了 40 座拱棚, 毛拉木·吾普尔包下两个,种上了西红柿、茄子、 辣子等易于制作干菜的蔬菜品种,也种下了脱贫致 富的希望。

住上安居房的凯莱姆罕·艾散,以 65 元 / 只的 价格卖掉 25 只公鸡,留下 25 只母鸡在棚舍里下蛋。

村 里 170 多 户 村 民 都 养 起 了 喀 什 噶 尔 黑 鸡。全村母鸡存栏量逾 4000 羽,鲜土鸡蛋日产 800 ~ 1000 枚,已销售鲜土鸡蛋近 5 万枚、土鸡 600 余只,收入 13 万余元。

农行人连消费也与库那巴扎村的产业紧密相 连。在工作队的游说下,2018 年端午节,农行克拉 玛依分行订购村里 1.5 吨石磨玉米粉,农行乌鲁木 齐分行订购 1.4 万余个馕,农行喀什分行订购 500 余只喀什噶尔大公鸡。

消费扶贫,农行人是认真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宜上学的人外,全体村民都来了。图书馆也成了村 民的热门去处,看书、学习汉语成了库那巴扎村最 时尚的行为。

截至目前,《扶贫知识应知应会》《教你学汉语》 等教材,累计培训群众 2.6 万人次,累计 126 周次。 一次次培训,一堂堂授课,如春风化雨,将党的好 政策洒进村民的心中。

走出去的村民越来越多。2019 年前半年,村 里外出就业人数达 130 人以上,是有史以来外出就 业最多的一年,近的到县城、到喀什市,远的到乌 鲁木齐,甚至走出了新疆。对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的 库那巴扎村来说,远方终于不再遥远。

曾经,库那巴扎村没有几个人使用微信,更 不知抖音为何物。趁着夜校红火,工作队自掏腰包 5500 元,大量发放微信红包,建起全村农民夜校 群,300 余名年轻人活跃起来,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白雪原带着大伙一起沉迷网络。此迷非彼迷,从杏 树的栽培、鲜杏的采摘、杏干的晾晒,到黑鸡养殖、 鸡舍羊圈的建设等等,网络是最方便快捷的知识来 源渠道。

白雪原带着大家学习加总结,用草、菜叶和玉 米粉、小麦粉按比例混合打成颗粒饲料,让黑鸡饲 养成本降了 30%。

简单的种玉米也有大不同,习惯一次性撒完所 有肥料的村民,上网后知道,要分好几次均匀撒, 那样玉米质量会更好。

连摘杏子也是个技术活,抖音视频里教大家要 戴上白手套,轻拧慢拽,方能保证鲜杏不损卖相。

如今,村里有 400 多人使用微信,200 多人刷 抖音刷得不亦乐乎。

互联网将知识、技术送到了库那巴扎村,也将 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外界。“盖孜姑娘特色农产品” 微信公号和“说句村里话”抖音号的开办,让库那 巴扎村的对外窗口越开越大,越开越敞亮。

村里的女人们也在变。2018 年 4 月 14 日,在 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第一所妇女美容美发屋开业 了。做美容、做头发成了村里女人追求的时尚。现 在,定期去打理头发是拜合提罕·伊敏很重要的一 项生活内容。工作队还在村里组建了女子时装表演 队、歌舞队。手鼓打起来,木卡姆(维吾尔族说唱 艺术)唱起来,麦西来普跳起来,艾迪莱丝绸(维 吾尔族传统工艺丝绸)衣袂翩然飞起来!库那巴扎 村的女子们从未活得 如此酣畅。

“我们维吾尔族女 人本来就喜欢鲜艳的 颜色,喜欢美,喜欢 唱歌跳舞,为什么要 藏起来呢?勺子(傻 子)吗?”

拜合提罕·伊敏 说得多好啊!喜欢鲜 艳 的 颜 色、 喜 欢 美, 喜欢唱歌跳舞,这不 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吗?有向往才有干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群众的心越靠越近 劲,有干劲才能让美 30 中国扶贫·2019/9/16 特稿 好生活落地开花!

2018 年 3 月,工作队招商引资的祥泰服饰六 厂在村里开工,村里的女人们坐在一起集体劳动。 千百年来不被允许的抛头露面,突然被打破,大家 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是,随着工资发放,不安变 成了惊喜,因为自尊、自立、自强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村民萨妮古丽第一个月挣到了 900 多元。车间 里组织化的管理,宽松的工作环境,有趣的新闻播报, 让她越来越开朗,腰板越来越直,回家说话嗓门都 大了起来。丈夫不禁感慨,“这个羊缸子,比我懂的 还多!”

春夏之交,钻天杨迎风吟唱,风卷杨花似雪花, 那是钻天杨在尽情播撒种子。驻村工作队员们也在 尽情播撒,播撒新希望。

2018 年,库那巴扎村村集体收入为 12 万元, 2019 年将达到 30 万元。连续两年,村民户均分红 500 元以上。

有收入,就有了希望。

麦海提·马木提的妻子去复查了,他祈求妻子 安康,儿子早日娶上媳妇,在巴扎热热闹闹办场婚礼。

阿皮孜·尼亚孜惦记着早日找个老伴,陪他一 起听水磨歌唱。

凯莱姆罕·艾散盼着家里的鸡多产蛋,羊多上膘。 

毛拉木·吾普尔希望来年把杏子质量再提一档, 价钱再卖高一点。

 帕提麦·麦麦提希望自己能考上内初班(新疆 孩子到内地上初中),到北京去上初中。

 白雪原的愿望是 :“争取给库那巴扎村再投入更 多的项目和资金,做实更多的小产业。”

说话间,白雪原跳上了“三蹦子”,说是要去检 查村里新建的保鲜库。

“一旦保鲜库建成,明年我们 村的新鲜瓜果蔬菜准能卖上好价钱……” 白雪原的身影消失在村道深处,只有道两旁的钻 天杨在低吟浅唱,为酷热的库那巴扎村投下片片阴凉。

 自 2017 年白雪原和他的队友们驻村以来,库 那巴扎村在全乡 18 个村的季度、年度考核中始终 排名第一。

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这支 工作队也连续获得 2017、201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级优秀“访惠聚”工作队称号。

 这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啊,没有婆娑的身影,没 有婀娜的舞姿,却挺拔正直,朴质严肃,是树中的伟 丈夫!像极了库那巴扎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像极 了农行新疆分行的每一个人,金融戍边,爱洒天山, 扎根一处,福泽一方。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通知公告    

新白杨礼赞

时间:2019-09-22 11:43:5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文炜 周艳

大自然总是存在着奇迹。 

雄阔的天山随性在新疆中部一躺,就把新疆分成了风景迥异的南北疆,南北疆的发展 也就截然不同。

 天山以北,雨水丰沛,草木繁茂,牛肥马壮。南疆却没有那么幸运,巍峨险峻绵延横 亘的天山将来自西伯利亚的水汽死死拦住,这里干旱少雨,每至春夏之交,沙尘遮天蔽日, 倒春寒令棉苗枯萎、杏花凋零,还有那不请自来的干热风、冰雹、洪水……纷至沓来的灾 害令南疆四地州成为全中国脱贫致富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盛夏季节,我们的采访车在中国内陆这块最为广袤的荒漠上行驶着,车窗外是一眼望 不到边的戈壁滩。路上人少车少,只有干热的风持续寂寞地回响。终于,车子驶入绿洲, 最先进入视线的是道路两旁一排排挺身而立的白杨。这些白杨真有个性,它们对毒热的阳光、 干燥的热风无动于衷,只顾投下一片片清凉的影子,荫护饱受酷热摧残的大地。 

QQ截图20190922114227.png

记者正在感叹这些杨树带来的舒爽,突然,“那 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这 是虽在北方的风雪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树!哪怕只有碗口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 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 风……”一个醇厚的男声朗朗响起,是茅盾先生那 篇霸屏初中课本几十年的《白杨礼赞》,背诵者是 去机场接我们的中国农业银行新疆分行驻喀什地区 疏附县库那巴扎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 记白雪原。

 白队长的正式身份是农行新疆分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妥妥的金融高管。然而,黝黑粗糙的皮肤、 被晒到褪色的旧 T 恤、光脚板下踩着的廉价塑料凉 鞋……这个土了吧唧的样子让走在喀什乡间土路上 的他毫无违和感,只有 T 恤袖口不经意间露出被遮 盖的臂膀时,那肌肤黑与白的强烈色差对比,让我 们相信他原本属于省会城市高大上的优越生活。

 车厢里的寒暄戛然而止,记者们静静倾听着, 心中各有波澜。

 背完一段,白雪原告诉我们,“这种白杨是新疆最普通的一种树。只要能长草的地方,就有它的 影子。我们新疆人叫它钻天杨。” 

好一个形象的名字!那高耸的枝丫根根昂然向 上,那怒放的绿叶叶叶靠紧相连,勃勃生机扑面而 来。“我常常跟我的队友们说,我们就要做钻天杨, 不讲究生存条件,不挑剔脚下的土地,只拼力为这 片土地挡风避雨,增添活力。”

 白雪原和他的队员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驻扎了 将近 3 年。

QQ截图20190922115150.png

 融 

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库那巴扎村, 位于疏附县塔什米里克乡,属于四界村,大部分耕 地为灌淤土,收成全靠流经村庄的盖孜河赏脸。

 自然环境恶劣,脱贫攻坚不易。全村 507 户、 2142 人,贫困发生率达 53%,2016 年人均收入不 足 5000 元。喀什地区 2837 个村级和社区组织中, 它是贫困状况最严重、综合治理最困难的村之一。

 自 2014 年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决定,开 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驻村工作。农行新疆分行贯彻落实党中央治疆方略, 坚决执行自治区党委关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一系 列重大部署要求,认真履行金融戍边职责,积极践 行社会责任,全力做好“访惠聚”驻村工作。

 2017 年 1 月底至 2 月初,经过层层选拔,10 名农行新疆分行员工在白雪原的带领下,进驻库那 巴扎村。

 一进村,从盖孜河上吹来的卷着冰碴的风就劈 头盖脸地抽在了队员们脸上。工作队在村委会大院 的一排平房内安营扎寨。平房后面的一排钻天杨站 在冰冷坚硬的土地上,默默审视着这群“外来户”。

 这些“外来户”们倒是热情高涨,放下行李就走 村入户,一圈转下来,大部分人却霜打茄子般蔫巴了。 

原来,库那巴扎村是一个具有 300 多年历史的 古老的维吾尔族村庄,村民是清一色的维吾尔族群 众,耳畔这如天书般的维吾尔语,让工作队员们蒙了。 

工作队 11 人,汉族 6 人、维吾尔族 4 人、回 族 1 人。白雪原这样的疆二代虽然生在新疆长在新 疆,但在城市生活工作使用的都是汉语。连基本交 流都不行,何谈帮扶?何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 一起? 

QQ截图20190922115205.png

怎么办?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投向队长白雪原。白雪原咬 牙切齿蹦出一个字 :学! 

“哎呀呀,一群三四十岁的半老男人,从头学一 门无比复杂的语言,谈何容易?”说起学维吾尔语, 队员付建江仿佛牙疼般直哎呀。 付建江记不清自己饿了多少次肚子。

每天早上 由维吾尔族队员检查维吾尔语语法,过不了关,早 餐便是看得见吃不着的奢侈品。饿一顿不足虑,可 到中午还有日常语句检查关,还不行,午饭也没着落。 这是白雪原定的规矩,他带头执行。

两顿不吃,肚子不争气地咕噜乱叫,脚下打飘, 人就再没了侥幸心理,一个个缴械投降,拼了命地学。 

“我们就着了魔一样走路背、吃饭背、睡觉背, 连上厕所时也在背,比考大学那会儿还用功!”付建江手机上储存了大量维吾尔语学习视频,连梦话 都冒出维吾尔语来。

记者看到,在工作队的宿舍门上、餐厅墙上到 处张贴着维吾尔语单词、常用语句以及构词法,仿 佛置身于备战高考的寄宿学校,学习环境无处不在。

为了更快更好地融入到村民中,营造民族团结 的氛围,汉、回族队员都起了维吾尔名字,维吾尔 族队员则起了汉族名字。比如付建江的新名字叫外 力江,艾力卡木·艾斯卡尔的汉语名字叫阳光。拿 白雪原的话说,这叫驻村的“仪式感”。很快,这种“仪 式感”扩展到了村“两委”所有维吾尔族干部。

“阿卜杜拉(裴国武),说说你走访的情况。” 每天早上的例行工作研判会,由阿克·阿力木(白 雪原)主持。

QQ截图20190922115220.png

“不行啊队长,说话能听懂了,但老乡们不爱 搭理咱呢。”裴国武两手一摊,一脸无奈。 

其他人也碰到同样的问题。本以为能交流就会 顺利起来,然而入户时,队员们还是遭到了冷遇。防备、怀疑,有些村民甚至门都不让进。

 看来,让村民从心里接受驻村队员,比学语言 还要难。既然来驻村,这道坎再难也得迈过去!

村委会院子里,一只悠闲散步的喀什噶尔黑鸡 让大家眼前一亮。能否借“鸡”搭讪?库那巴扎村 地处浅山区,适合发展家禽养殖,而喀什噶尔黑鸡 是当地人最为青睐的家禽。 

工作队员们自己掏腰包凑钱,买来 2000 只鸡 苗,按 2 只 / 户的标准,挨家挨户敲门发放。

 门,终于一家家被敲开。奶茶端上来了,话匣 子打开了,工作队和村民们的距离渐渐拉近了。 那时已是农历三月,远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 峰上的千年积雪正在悄悄融化…… 

鸡生蛋,蛋生鸡,生命轮回不止,工作队员与 村民交流不息。黑鸡产蛋季来了,工作队每隔一天 上门收购一次。1.3 元 / 颗的收购价,让村民捧起 鸡蛋格外小心翼翼。 

“阿恰(姐姐),你的黑鸡怎么样?今天有几个 蛋?”太阳那么近,影子那么短,晒得黑黝黝的白 雪原,腰间挎一个鼓鼓囊囊的小包,出现在一户村 民家。 

腰包是全体队员的标配,里面装着收鸡蛋的钱。 一手交蛋一手交钱,绝不拖欠一分。工作队队员们 也是孩子们最欢迎的客人,因为这些阿卡(叔叔) 们总能从腰包里变出五颜六色的糖果。 

到热孜万古丽·麦麦提家,8 岁的帕提麦·麦 麦提总是抢先跑出来,飞奔着扑进白雪原阿卡的怀 里。身后,妈妈热孜万古丽·麦麦提急急跑出来, 不由分说把白雪原往屋里拽。当初的陌生与排斥, 早已杳无踪影。

 当一扇扇门被打开,当一双双眼睛投来信任的 目光,当一个个孩子伸出小手,露出天使般的笑容, 白雪原知道,工作队融进来了,扎下根了,如钻天 杨一般。

QQ截图20190922115234.png

 驻村,扎下的是根,付出的是心。 

从驻村第一天起,队长白雪原就规定,晚上 12 点前不许关宿舍门,因为 12 点前被他“霸道”地 规定为都是工作时间,而他自己很少在凌晨 2 点前 睡觉。有了这样的队长,队员们越睡越晚也就不足为奇了。记者住工作队宿舍采访的 4 天里,也被拐 带得天天工作到凌晨 2 点。

两年半时间,48 岁的白雪原头发白了一半,“这 还不算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脱发,每天早上起来 看到枕巾上的一层脱发,心里真是怕怕的,这是要 未老先衰呀!”白雪原摸着自己渐渐撤退的发际线, 跟记者自我解嘲。驻村以来,减少的何止头发,还 有他家的存款。为了帮扶村里,他已经从自己腰包 累计掏出了 40 多万元。爱人对此有想法,可是没 办法。

“是啊,人家乌鲁木齐的局级干部,银行行长, 为了我们脱贫,每天骑着‘三蹦子’到处跑,哎呦—— 天气那么热,亚克西(好)亚克西嘛……”坐在自 己在村巴扎(集市)开的羊肉抓饭馆里,麦海提·马 木提跟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QQ截图20190922115244.png

麦海提·马木提的父亲是一名有着 40 年党龄 的老党员,叔叔当年还打过小日本,可三个儿子中 两个都不学好。“以前村里挣不上钱,在喀什打工, 娃娃们没管好,走了歪路……”说着说着,麦海提·马 木提已是泣不成声,一边的妻子也擦起了眼泪。

是工作队的关心帮助,让麦海提·马木提度过 了那段痛不欲生的日子,也让他对工作队有了喀喇 昆仑山一样深厚的感情。2019 年 5 月,队员王忠 源驻村期满,离开村子前一天,特意来向麦海提·马 木提告别。整个告别过程,两个大男人几乎一句话 没说,只是抱头痛哭。这泪水中凝聚的深情厚谊, 只有库那巴扎村人和驻村队员们懂得。

“工作队,亚克西!跟着工作队干,就是跟着 共产党走,就再不会走错路。”这是麦海提·马木 提现在对儿子们常常叨咕的口头禅。

立 

融入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要想真正成 就一番事业,让库那巴扎村改天换地,还要赢得村 民的心。如此,才能像钻天杨一样在这片干旱的土 地上久久挺立。

在白雪原的工作日记上,我们发现了这样一段 话 :习近平总书记说,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要把群 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

QQ截图20190922115255.pngQQ截图20190922115306.png

这茬工作队初到库那巴扎村时,村里全是坑坑 洼洼的土路,人行车过,暴土扬尘。刮起风来,路 人都成了土地爷爷土地奶奶。晨会上,白雪原拍着 桌子发狠 :“要政策去,跑项目去,整合资金去, 咱就从修路开始!”

半年后,2017 年 6 月 20 日,村内第一条道路 破土动工,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

“村里的每一条路都有工作队的故事。”麦海 提·马木提说。这一条条村道何止有故事,更有光。 记者看到,暮色四合时,226 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 次第亮起。

这灯点亮的何止一条条村道,还有库那巴扎村 2000 多颗村民的心。“咱这个村子看着星星走夜路 300 多年了,这帮巴郎子(男孩)一来嘛,全都变 样了嘛。”

日月更迭,工作队员们像一群不知疲惫的工蜂, 进进出出,四处奔波,库那巴扎村便日新月异起来。 11 公里的柏油路通畅了,5 公里的防渗渠修好了, 500 余亩的土地平整了, 连村委会大门都换了身 新衣裳。

这仅仅是热身。工 作队员们知道,对贫困 村来说,要为贫困群众 办好事,就要切切实实 解决“两不愁三保障” 问题。

QQ截图20190922115319.png

冬季的库那巴扎村 寒风刺骨,一些村民家 自来水管冻结不出水, 过日子都成了问题。群 众的问题就是工作队的 工作方向。他们全员投工,带领施工队改造、深埋水管,把全村水管都埋 到了 1.2 米深度以下。从此,村里再没有谁家在冬 季用不上水了。

挖沟埋管子时,有的队员虎口震裂了,有的手 掌磨出血泡了,还有的人崴了脚,脚腕子肿得像大 面包,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更没有人作壁上观。施 工队的工人们都不相信,这竟然是一群来自乌鲁木 齐的金融界精英们。

善作善成,概莫大焉。

工作队初入库那巴扎村,村里没有幼儿园。大 白天的,正是读书好时光,村子里却到处是光着脚 丫或嬉戏打闹或帮家里做活的幼儿和失学儿童。那 一张张脏兮兮的小花脸、一双双清澈稚气的大眼睛、 一对对粗糙的小脚丫,让队员们心疼又焦灼。

QQ截图20190922115332.png

决不能让库那巴扎村的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 于是,幼儿园建起来了,小学校里硬件设施配起来 了,拿白雪原的话说:“要照着城市小学的水平办学, 咱的孩子在乌鲁木齐学校啥条件,咱村里孩子也该 享受啥条件。”

很快,村里 4 岁以上儿童全部入园入校,全村 357 名 4 ~ 15 岁贫困儿童、贫困学生的入园率和 端午期间,工作队组织了一场迷你马拉松,孩子们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 100%。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概莫大焉。 

从全国建档立卡情况看,因病致贫在各类致贫 原因中遥遥领先,库那巴扎村人穷地偏,有病靠扛 是普遍现象,因病致贫更不是新鲜事。

QQ截图20190922115357.png

2019 年 2 月,麦海提·马木提的妻子拜合提 罕·伊敏妇科老毛病发作了,疼得蜷缩在床上不能 动弹。可是想到外出看病可能要一大笔钱,而且汉 语又说不利索,实在不敢去城里看病。工作队听说 了,上门讲医疗扶贫政策,讲有病不治的危害,讲 钱不够了大家凑……直讲得唾沫星子翻飞。最后, 白雪原又特意安排维、汉语双通的维吾尔族队员艾 力卡木·艾斯卡尔陪同麦海提·马木提夫妻前往喀 什最好的医院就医。

妻子病愈出院回村那天,麦海提·马木提没有 回家,而是拿着一张医疗报销单找到了工作队。工 作队员们都记得,那一天,60 多岁的麦海提·马木 提举着那张报销单,哭得像个 3 岁孩子,说话都语 无伦次了。白雪原接过单子一看,总费用 15300 元, 自费仅 153 元。白雪原用力抱住麦海提·马木提, 轻拍着他的背安抚道 :“我说了不用怕嘛,有政府 呢,有党呢,有我们工作队呢……”麦海提·马木 提的眼泪鼻涕糊了白雪原一肩膀 :“我太高兴太高 兴了……我就跟着工作队走,跟着你们就是跟着共 产党……”

“跟着你们就是跟着共产党……”多么朴实多 么真诚又是多么熟悉的话语,让记者不由得想起大 革命时期,当一个个党代表深入农村进入工厂时, 工友农友们的真挚表白。近百年过去了,任雨打风 吹,任风云变幻,共产党人初心弥坚!

QQ截图20190922115345.pngQQ截图20190922115408.png

不忘初心,概莫大焉。 

耶律楚材在《西游录》中说新疆“家必有园, 园必成趣, 桃李连延”,此话不虚。走进贫困户凯莱 姆罕·艾散的安居房院落,好一派西域民居风情。 宽阔的廊架上刻着精美的图案,浓密的葡萄藤蔓顺 架蔓延,枝枝蔓蔓铺满小院一半天空,遮住如火艳 阳。架下设土台,台上铺五色手织画毯,或坐或卧, 观头顶累累葡萄果实,望远山皑皑白雪,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院内有 3 间住房,饮食起居之用一应俱全,且 在凯莱姆罕·艾散的安居房里,她 高兴地对记者讲起了现在的好日子 24 中国扶贫·2019/9/16 特稿 尽显维吾尔族民族特色。这套安居房,凯莱姆罕·艾 散只花了 2200 元。工作队为她申请了每户 43200 元的安居房补贴款,又和村干部一起当小工帮她家 盖房,连人工费也省下了。

“这些衣柜、鞋柜、茶壶、夏凉被,还有这个 指甲刀都是工作队给我的。”凯莱姆罕·艾散指着 屋里大小物件向记者介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物件其实来自工作队设立的安居房新居 “模范带动奖”,以引导村民将庭院种植区、生活区、 养殖区三区分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借此,全村 452 户村民开展了精品庭院建设, 占总户数 75% 以上。麦海提·马木提家今年还开 上了民宿,两个月挣了 1500 元。

QQ截图20190922115420.png

整个村子转下来,记者发现,最窘迫的住房就 是驻村工作队员们的宿舍。每间 10 平方米的空间 里蜗居着两名队员,既是办公室又是宿舍。两个人 的文件柜、床和基本生活用品塞满了房间,连一张 椅子都塞不下了,记者们只能坐在床上、蹲在地上 采访,比在贫困户家采访狼狈多了。工作员友们却 不以为然,只顾兴奋地向记者讲述他们和库那巴扎 村的故事。

得广厦千万间,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概莫欢焉。

 采访间隙,记者向着窗外望去,那些朴实无华 的钻天杨正在烈日下投影阴凉,在微风中浅浅吟唱, 不喧嚣无浮华,不蔓不枝亭亭净植,却以一股坚韧 的力量、朴素博爱的胸襟让记者热泪盈眶。

2018 年 3 月,白雪原为“民情气象站”揭牌。

 民情气象站的建立,意味着工作队的服务由“被 动等待”转为“主动出击”,基层党组织与群众实 现了“无缝对接”。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责无旁贷成 为观察员,工作队员、村干部当仁不让当上了联络 员。

当民情观察员了解到贫困户穆台里甫·伊斯 马伊力想在家门口挣钱的想法后,工作队和村“两 委”决定在巴扎上为穆台里甫租间门面房,并提供 5000 元启动资金,助他开起了大盘鸡店。

“现在每个月最少也能赚 2000 多元。虽然忙得 很,但我高兴得很!”穆台里甫说,“工作队就是 亚克西。”

民情气象站成立以来,依靠 50 名民情观察员、 20 名民情联络员,工作队和村“两委”妥善化解群 众矛盾纠纷 114 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127 件。件 件是小事,事事关民心。

驻村以来,因村子底子太薄,要做的事太多, 除了新疆分行的大量投入,白雪原还到处化缘拉来 不少社会捐助。当工作队员们慷慨解囊设立村小学 生爱心助学基金时,村干部、小队长和村民紧随其后, 自发捐助 17735 元。麦海提·马木提也捐了 1000 元, 尽管他家并没有读小学的孩子。村里的老人告诉记 者,多少年了,村子里都没有这样心齐过。

万众归心,概莫过焉。

记者走过库那巴扎村的每条村道、每户庭院、 每片田畴,碰到的每个村民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微 队员艾力卡木(左)帮助困难村民改造庭院 笑着送出“你好”的问候,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与 CHINA POVERTY ALLEVIATION·Sep.16 25 th 2019 特稿 记者握手问好,甚至有维吾尔族青年请求和我们合 影,那一张张灿烂的笑容、明亮的双眸定格在了一 张张照片上……

90 后队员帕如克·艾则孜 2018 年初前来报到。 他的父亲是新疆农行第一批驻村工作队员,因驻村 成绩优秀,被提拔到农行阿克苏分行任副行长。父 亲得知儿子要去驻村,沉默良久,说 :“行吧,既 然想去就干好。”一周两次的父子电话交流,成为 他的“驻村工作小灶”。

父亲是帕如克·艾则孜心中的一面旗帜,而 他驻村最大的动力,还是报到第二天的见闻。帕如 克·艾则孜等 3 位新队员到岗,意味着有 3 名老队 员到期离开。

那天一大早,工作队宿舍门口就挤满了村民。 他们有人捧着杏干,有人挎着鸡蛋,有人拎着喀什 噶尔黑鸡,有人甚至失声痛哭,不断重复着 :“不 要走嘛,不要走嘛……”

这一幕让帕如克·艾则孜深受震撼。那一刻, 帕如克·艾则孜坚定了自己驻村的选择。他想苦点 也好累点也罢,走的那天一定也要让群众对自己这 样依依不舍,让自己立在他们的心里。

富 

让库那巴扎村 2019 年出 列,是农行新疆分行驻村工作 队立下的目标。

要脱贫,首要任务是增收。 工作队盯上了村里的传统产业: 杏。库那巴扎村的杏树种植历 史和村史一样悠久,家家少则 几十棵,多则上百棵,所产杏 子个大肉厚其味甘美,不可多 得。但村民们的传统生产方式 是选最好的鲜杏晾晒杏干售卖。 3 公斤鲜杏出 1 公斤杏干,一 级杏干市场价为 70 元 / 公斤, 一级鲜杏价格则为 60 元 / 公斤。 里外里一算账,卖杏干比卖鲜杏足足少挣 110 元!

71 岁的毛拉木·吾普尔有 50 多棵杏树,听副 队长吴波算完账,脑袋还是摇得像拨浪鼓:“不行啊, 杏干子嘛不会坏,慢慢地卖。杏子嘛很快烂掉了, 怎么卖呢?”

 “我就问你,想不想多挣钱?”

“想啊,做梦都想呀。家里嘛巴郎子(男孩) 结婚要钱,羊缸子(媳妇)看病要钱,还有丫头子(女 儿)的金首饰、花裙子嘛都要钱呢!”

“那你就信我一回。把最好的鲜杏全给我,我 给你卖,卖不掉,我给你钱!” 

毛拉木·吾普尔将信将疑地答应了。

注册商标、定制包装盒、联系冷链运输、录制 视频、上传抖音,工作队员们一系列操作下来,库 那巴扎村“盖孜姑娘”品牌鲜杏搭乘飞机、高铁奔 赴全国 18 个省份的吃货手中。最终,毛拉木·吾 普尔家卖掉了 68 公斤鲜杏,换来 4000 元的收入。 “哎——工作队嘛太厉害了!”毛拉木·吾普尔从 此对工作队心服口服,在吴波的帮助下,开通了抖 音,跟着小视频学习杏树技术培训。

库那巴扎村鲜杏火了,种杏树的村民家家收入翻倍,这在村里具有里程碑意义。工作队趁热打 铁,筹措 100 万元建起 50 个共计 7500 平方米的 晾晒架、一座电烘干房,购置一套破壳机、筛选机。 最好的杏子鲜食鲜卖,次等的晾晒杏干,最次的 还可以去肉得核,脱壳得仁,总之都能卖钱。

还有什么挣钱的道道?工作队又打起了村东 头老磨坊的主意。

记者被带到库那巴扎村标志性建筑——老 磨坊。说老是地址,其实眼前的磨坊是工作队在2017 年重建的。这是一栋色彩缤纷 的充满喀什噶尔河流域浓厚绿洲文化 的风格建筑,里外 10 根立柱,木砖 大门,7 个窗户,立柱、木门、房顶 雕刻着葡萄、无花果、馓子等维吾尔 族人喜爱的花纹。

屋外渠水流,屋侧石磨转,屋内 面粉甜。磨坊后间储藏室同时还是微 型博览馆,壁橱里陈列着从村民手里 收集的历史悠久的生活用品,古老的 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坐落在这里的老磨坊历经了 150 多年风雨洗礼,承载着村民的回忆。 让老磨坊重生,工作队选了个特殊日 子。2017 年 7 月 1 日, 党 的 生 日, 好些年不接活的老木匠艾拉吉·艾撒 被请来了,村里的铁匠、瓦匠、泥匠、 漆匠也都被请来了。整个夏天,磨坊 内欢声笑语。

3 个月后,水磨坊开业了。现在, 新磨坊由 75 岁的贫困户阿皮孜·尼 亚孜经营。仅仅 4 个月,工作队的代 加工产品已为老人带来 2000 元收益, 这还不算村民的加工费和年底分红。 阿皮孜·尼亚孜每个月还有 200 多 元低保和 200 多元养老金,林林总 总加起来,每个月收入 1000 多元。“够 了够了。老伴好多年前就去世了,家里就我和小孙 女,娃娃上幼儿园不收钱,房子嘛工作队帮着盖好 了。”

工作队代加工的,是传统水磨玉米粉、豆粉和 全麦面粉,为打馕合作社生产特色烤馕用。能够做 出 16 种不同样式馕的阿卜杜凯·尤木,月收入达 到 3000 元。

如今,这个水磨坊不仅是村里的一项产业,更 因为是民族文化的符号而成为旅游点。

游客在盖孜河旁烧烤时,往往会好奇地问东问 西,阿皮孜·尼亚孜便快活地化身为讲解员,向大 人孩子讲历史,讲维吾尔族文化。当记者问老人挣 了钱想干什么,老人狡黠地眨眨眼睛说 :“哦哟—— 可能再娶个羊缸子呢,哈哈哈……”

维吾尔族人幽默快乐,淳朴率真,当生活向他 们表达善意时,他们很容易感知、接受,并心存感激。 这份情绪,记者在夜晚的村巴扎(集市)感受最深刻。

维吾尔族人幽默快乐,淳朴率真,当生活向他 们表达善意时,他们很容易感知、接受,并心存感激。 这份情绪,记者在夜晚的村巴扎(集市)感受最深刻。

库那巴扎村巴扎,是周边两个乡镇、10 多个 村村民休闲娱乐的最好去处,更是他们的精神乐园。 夜幕降临,酷暑渐消,村民们三三两两走向巴扎。 他们喜欢在这里吃着烤肉、抓饭,喝着格瓦斯(一 种含低度酒精的蜂蜜饮料)、乌苏啤酒,跳着麦西 来甫(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探讨怎么挣钱,怎么 劳动致富。

这个巴扎是白雪原拿出驻村补贴和工资收入 10 万元,加上爱心人士捐赠的 90 万元,建造起来 的。巴扎 2017 年 12 月 31 日开业,目前,营业额 已达到 105 万元,带动 38 户贫困户、84 人直接脱贫, 将近 190 人间接就业创业受益。

从前,麦海提·马木提夫妇在喀什一家饭馆 打工,月收入达 6300 元,是村里人羡慕的富户。 2009 年,112 岁的父亲在家摔倒,夫妇俩辞职回 家,给父亲看病、盖新房,积蓄很快花完了。打击 接踵而至,因疏于管教,长子犯罪入狱,两口子再 也不敢离开家,收入全靠麦海提·马木提一周去县 城巴扎打一天工,挣个七八十块钱,逐渐入不敷出, 2014 年,他家被识别为建 档立卡贫困户,祸不单行, 此时的次子也游走在犯罪 边缘,麦海提·马木提夫 妻俩一筹莫展。

村巴扎建起来后,在 工 作 队 的 劝 说 下, 麦 海 提·马木提在巴扎上开了一 家抓饭馆。新巴扎开业那 天,他的新生活也开始了。

2018 年 年 底, 麦 海 提·马木提家脱贫了。他 告诉记者,他的账上现在 有 4.5 万元存款,还借给其他村民 1 万元。说着话,夫妇俩为工作队鼓起掌来。

工作队铆足了劲发展村级产业,让产业全面开 花。白雪原去喀什机场接我们只是捎带的,他的主 要任务是向沿途饭馆推销村里的干菜,那也是工作 队培育的小产业之一。

最初,无论工作队怎么说,村民也不相信那 晒得黑不溜秋的干豆角能卖上钱。工作队只得“曲 线救国”,流转了村民 5 亩地自己种。采摘、晾晒, 终于将一根根碧绿的豇豆变成了干豆角。村民们吃 惊地瞪大了眼睛,菜还能这么弄?这可咋吃?

等白雪原将一盘干豆角焖羊肉端上桌时,村民 们尝了一口,眼睛直了,外江(感叹词)——太好 吃了嘛!大家信了,很快,种下 15 亩豇豆,又陆 续种下 40 亩茄子、辣椒。今年,全村已经加工了 4000 公斤长豇豆、土茄子和辣子,形成“盖孜姑娘” 牌干豇豆、土茄子干和白辣椒干 3 个主打品种。

2019 年对库那巴扎村村民来说,是个丰年 ; 对工作队来讲,是个旺年。村里建了 40 座拱棚, 毛拉木·吾普尔包下两个,种上了西红柿、茄子、 辣子等易于制作干菜的蔬菜品种,也种下了脱贫致 富的希望。

住上安居房的凯莱姆罕·艾散,以 65 元 / 只的 价格卖掉 25 只公鸡,留下 25 只母鸡在棚舍里下蛋。

村 里 170 多 户 村 民 都 养 起 了 喀 什 噶 尔 黑 鸡。全村母鸡存栏量逾 4000 羽,鲜土鸡蛋日产 800 ~ 1000 枚,已销售鲜土鸡蛋近 5 万枚、土鸡 600 余只,收入 13 万余元。

农行人连消费也与库那巴扎村的产业紧密相 连。在工作队的游说下,2018 年端午节,农行克拉 玛依分行订购村里 1.5 吨石磨玉米粉,农行乌鲁木 齐分行订购 1.4 万余个馕,农行喀什分行订购 500 余只喀什噶尔大公鸡。

消费扶贫,农行人是认真的。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宜上学的人外,全体村民都来了。图书馆也成了村 民的热门去处,看书、学习汉语成了库那巴扎村最 时尚的行为。

截至目前,《扶贫知识应知应会》《教你学汉语》 等教材,累计培训群众 2.6 万人次,累计 126 周次。 一次次培训,一堂堂授课,如春风化雨,将党的好 政策洒进村民的心中。

走出去的村民越来越多。2019 年前半年,村 里外出就业人数达 130 人以上,是有史以来外出就 业最多的一年,近的到县城、到喀什市,远的到乌 鲁木齐,甚至走出了新疆。对深居祖国西北内陆的 库那巴扎村来说,远方终于不再遥远。

曾经,库那巴扎村没有几个人使用微信,更 不知抖音为何物。趁着夜校红火,工作队自掏腰包 5500 元,大量发放微信红包,建起全村农民夜校 群,300 余名年轻人活跃起来,广泛参与新农村建设。 白雪原带着大伙一起沉迷网络。此迷非彼迷,从杏 树的栽培、鲜杏的采摘、杏干的晾晒,到黑鸡养殖、 鸡舍羊圈的建设等等,网络是最方便快捷的知识来 源渠道。

白雪原带着大家学习加总结,用草、菜叶和玉 米粉、小麦粉按比例混合打成颗粒饲料,让黑鸡饲 养成本降了 30%。

简单的种玉米也有大不同,习惯一次性撒完所 有肥料的村民,上网后知道,要分好几次均匀撒, 那样玉米质量会更好。

连摘杏子也是个技术活,抖音视频里教大家要 戴上白手套,轻拧慢拽,方能保证鲜杏不损卖相。

如今,村里有 400 多人使用微信,200 多人刷 抖音刷得不亦乐乎。

互联网将知识、技术送到了库那巴扎村,也将 村里的农产品卖到了外界。“盖孜姑娘特色农产品” 微信公号和“说句村里话”抖音号的开办,让库那 巴扎村的对外窗口越开越大,越开越敞亮。

村里的女人们也在变。2018 年 4 月 14 日,在 工作队的支持下,村里第一所妇女美容美发屋开业 了。做美容、做头发成了村里女人追求的时尚。现 在,定期去打理头发是拜合提罕·伊敏很重要的一 项生活内容。工作队还在村里组建了女子时装表演 队、歌舞队。手鼓打起来,木卡姆(维吾尔族说唱 艺术)唱起来,麦西来普跳起来,艾迪莱丝绸(维 吾尔族传统工艺丝绸)衣袂翩然飞起来!库那巴扎 村的女子们从未活得 如此酣畅。

“我们维吾尔族女 人本来就喜欢鲜艳的 颜色,喜欢美,喜欢 唱歌跳舞,为什么要 藏起来呢?勺子(傻 子)吗?”

拜合提罕·伊敏 说得多好啊!喜欢鲜 艳 的 颜 色、 喜 欢 美, 喜欢唱歌跳舞,这不 就是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吗?有向往才有干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群众的心越靠越近 劲,有干劲才能让美 30 中国扶贫·2019/9/16 特稿 好生活落地开花!

2018 年 3 月,工作队招商引资的祥泰服饰六 厂在村里开工,村里的女人们坐在一起集体劳动。 千百年来不被允许的抛头露面,突然被打破,大家 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是,随着工资发放,不安变 成了惊喜,因为自尊、自立、自强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村民萨妮古丽第一个月挣到了 900 多元。车间 里组织化的管理,宽松的工作环境,有趣的新闻播报, 让她越来越开朗,腰板越来越直,回家说话嗓门都 大了起来。丈夫不禁感慨,“这个羊缸子,比我懂的 还多!”

春夏之交,钻天杨迎风吟唱,风卷杨花似雪花, 那是钻天杨在尽情播撒种子。驻村工作队员们也在 尽情播撒,播撒新希望。

2018 年,库那巴扎村村集体收入为 12 万元, 2019 年将达到 30 万元。连续两年,村民户均分红 500 元以上。

有收入,就有了希望。

麦海提·马木提的妻子去复查了,他祈求妻子 安康,儿子早日娶上媳妇,在巴扎热热闹闹办场婚礼。

阿皮孜·尼亚孜惦记着早日找个老伴,陪他一 起听水磨歌唱。

凯莱姆罕·艾散盼着家里的鸡多产蛋,羊多上膘。 

毛拉木·吾普尔希望来年把杏子质量再提一档, 价钱再卖高一点。

 帕提麦·麦麦提希望自己能考上内初班(新疆 孩子到内地上初中),到北京去上初中。

 白雪原的愿望是 :“争取给库那巴扎村再投入更 多的项目和资金,做实更多的小产业。”

说话间,白雪原跳上了“三蹦子”,说是要去检 查村里新建的保鲜库。

“一旦保鲜库建成,明年我们 村的新鲜瓜果蔬菜准能卖上好价钱……” 白雪原的身影消失在村道深处,只有道两旁的钻 天杨在低吟浅唱,为酷热的库那巴扎村投下片片阴凉。

 自 2017 年白雪原和他的队友们驻村以来,库 那巴扎村在全乡 18 个村的季度、年度考核中始终 排名第一。

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这支 工作队也连续获得 2017、2018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级优秀“访惠聚”工作队称号。

 这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啊,没有婆娑的身影,没 有婀娜的舞姿,却挺拔正直,朴质严肃,是树中的伟 丈夫!像极了库那巴扎村的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像极 了农行新疆分行的每一个人,金融戍边,爱洒天山, 扎根一处,福泽一方。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