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黑龙江省泰来县扶贫车间成了“幸福之家”

时间:2019-09-27 16:30:4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朱峰 王佩 韩莹

微信图片_20190927160812.jpg

《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战斗村扶贫车间调研并询问村民就业增收情况。 

引入“小快灵”手工项目促增收;工作间隙唱歌,传递正能量,弘扬正风气;成立互助服务队,互帮互助,让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回归;让有威信、有威望的就业人员发挥调解矛盾纠纷作用,发现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和谐……9月25日,《中国扶贫》杂志社一行到黑龙江省泰来县调研,了解到该县在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把扶贫车间拓展成了群众的文化娱乐舞台、互助服务驿站、矛盾调解阵地,成了群众的“幸福之家”。 乔福军在车间里满满的喜悦感.jpg当上扶贫车间管理员的乔福军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乔福军的幸福

“编这个垫子是有技巧的,你这样光用蛮力得多久能编好啊,首先你得先把这个线从这里穿过去……”    

当记者来到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时,贫困户乔福军正在耐心的给新学员讲解如何保质保量和快速的编织坐垫,老乔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三年。三年来,他从一名消极堕落、听天由命的贫困户,逐渐成长为一名积极肯干、认真好学,积极带动车间里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的车间的管理员。

“我这个人不会说,但是我心里什么都懂,但是此刻记者同志,我要对你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县里脱贫攻坚的好措施,就没有如今的扶贫车间,更没有今天的我。”乔福军对我们说道。

早些年乔福军在外地打工,过着漂泊的生活。因从小身体受过外伤,导致骨膜,受损胸背畸形,残疾让他外出务工碰壁。正当他眉头不展,蜗居在家发愁之际,殊不知,驻村第一书记时兴瑞一直将他的境况,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老乔,你老在家愁啥啊?酒瓶都让你喝得排成排了,总这样下去身体不完了么,你还有老婆和家呢,这样不行啊”时兴瑞语重心长的对乔福军说道。

“那我能咋办,我还能咋办?身体就这个条件,干啥重活也干不了,吃不了力,你说说我能干啥吧?”乔福军说道。

“听说镇里正在搞编织培训,我明天带你去试试,反正也不是啥苦累活,手脚好使就能干。”时兴瑞说道。

“我能行吗,我怕我耽误事啊!”乔福军说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明天早上八点我接你去”时兴瑞说道。

就这样乔福军拉着媳妇,一起参加了扶贫企业在平洋镇举办的编织免费培训,靠着一双巧手,夫妻二人当年靠编织就每人就增收4000多元。因为技术过硬,乔福军一年后就当了“师父”,目前他教的徒弟已有30多人,还被聘为“百姓创业之家”的扶贫车间管理员,月收入从700元增至1200元,这样乔福军一年的收入可达16000余元。 正在编制汽车坐垫的贫困户.jpg正在编织汽车坐垫的贫困户。

“现在村里有30多人从事手工编织汽车坐垫,这其中有贫困户,有残疾人。编织一套汽车坐垫可以赚200元手工费,村里有些‘巧手’3天就能做出一套,靠自己劳动致富换来收入,真是幸福。”乔福军笑着对我们说道。                    

王丽的自强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精神的上支持,激发我想干事能干事的动力,正是有了现在我们乡镇的扶贫车间,我才能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穷的帽子。”低保户王丽激动地说道。

王丽,家住和平镇宏升村索古台屯,今年35岁,患有严重心肌狭窄以及间歇性癫痫、肢体二级残疾,丈夫身体孱弱,干不了重活,经常酗酒,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家庭十分困难,没有稳定收入。今年夏天,她听说宏升村手工编织扶贫车间正式成立并招工培训,手工编织活不累,离家近务工方便,工资按件计酬,只要肯付出辛苦,就有稳定收入。王丽第一个到车间报了名,从培训那天开始,她天天都是第一个到车间,打扫卫生,准备工具、整理编织线,把老师每天讲解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都牢牢记在心里,横编多少竖编多少、花样放线的位置、编织线如何接头,不合格品都有哪些特点等等,她每样都能快速口述出来,经过短短一周的培训,就达到进入车间务工的水平。

“你家的情况这么特殊,又是低保贫困户,你咋不像他们一样呢!靠着点村里和工作队,那日子不能过的好点吗?”车间的工友对王丽说道。

“靠谁不如靠自己,谁有不如自己有,等着政府送钱给物,永远富不了。”王丽坚毅地说道。

“虽然我到车间的时间不长,但是目前我已经通过编织获得了不少收入,下一步我打算把我丈夫也拉过来,一起做编织,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总会迎来属于我们的春天。”王丽说道。

扶贫先扶志,泰来县在三年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始终将调动起贫困群众的致富的信念作为最根本的脱贫路径,自强自信,脱贫光荣的思想一直在贫困群体中生根发芽。而扶贫车间正是给全县所有贫困群众提供这样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载体,让贫困户由脑入心改变思维,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村扶贫车间与贫困户刘金平亲切交谈.jpg《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调研并询问贫困户刘金平就业增收情况。

贫困户的归属

58岁的残疾贫困户刘金平,因为从小罹患小儿麻痹,58年来走路一直靠爬行,扶贫车间让她的人生逆转。她身体的状况本可以在家编制手工,却风雨不误每天都到扶贫车间上班。她说:“我活了五十多年了,一直是靠家里人养活我,自己的身体原因从来也没赚过钱,没为这个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有了手工编织,我终于可以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了”。

平洋镇东胜村低保贫困户苏宝义走进扶贫车间后,再不是那个每天望着窗外盼着日落日出的老头儿,现在他是扶贫车间的开心果,每天幸福得合不上嘴,扭起秧歌也浪得很。64岁的苏宝义是个硬汉子,以前他活着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现在18岁不足1米长,不会说话,不能坐起,不能咀嚼的躺在轮椅上脑瘫的小孙子。18年如一日,一口一口嚼着饭,嘴对嘴的喂孙子,每天想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后孙子怎么办,生活的无奈带走了他的笑容。苏宝义在被评为全县脱贫编织能手带着大红花登台领奖时,他含着泪伸着手指哽咽的说:“算这次我是第二次带大红花,第一次是在东胜村扶贫车间,我的人生值了,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扶贫车间就是我幸福的家。”

低保贫困户赵玉琴娘俩是战斗村扶贫车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赵玉琴患脑梗身体不好,儿子王超智力有缺陷,39岁至今未婚。战斗村组建扶贫车间后,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都动员,赵玉琴和王超到车间务工,现在每个月都收入都700多元。“当初到扶贫车间务工就是为了挣点钱把牙镶上,现在小目标实现了,我又有了自己的大理想,要给自己买一部智能手机”。挣了钱生活改变后的赵玉琴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扶贫车间好,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王超作为战斗村扶贫车间唯一一位男员工,他总会承担一些体力活,定期打扫清理车间院内卫生,协助车间主任取编织线送编织完的车座垫。 
黑龙江省泰来县两山村扶贫车间唱响《我和我的祖国》.jpg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两山村扶贫车间工作间隙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目前,泰来县县已建设22个扶贫车间,带动1200多人务工增收,其中贫困群众162人。仅汽车坐垫编织一项累计生产5万套,销售额达1300万元。

采访结束之际,泰来县扶贫办主任朱清山向我们介绍到,为避免扶贫车间盲目建设导致“先热后冷”,泰来县在调研论证基础上、保证稳定增收前提下,在拓展功能和发挥作用较好的乡镇先行试点,坚持成熟一个升级一个的原则,着力把扶贫车间打造成就业人员具有归属感的“幸福之家”。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本社特稿    
部委省市

黑龙江省泰来县扶贫车间成了“幸福之家”

时间:2019-09-27 16:30:4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本刊记者 张峰 朱峰 王佩 韩莹

微信图片_20190927160812.jpg

《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战斗村扶贫车间调研并询问村民就业增收情况。 

引入“小快灵”手工项目促增收;工作间隙唱歌,传递正能量,弘扬正风气;成立互助服务队,互帮互助,让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回归;让有威信、有威望的就业人员发挥调解矛盾纠纷作用,发现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和谐……9月25日,《中国扶贫》杂志社一行到黑龙江省泰来县调研,了解到该县在实现贫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的同时,把扶贫车间拓展成了群众的文化娱乐舞台、互助服务驿站、矛盾调解阵地,成了群众的“幸福之家”。 乔福军在车间里满满的喜悦感.jpg当上扶贫车间管理员的乔福军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乔福军的幸福

“编这个垫子是有技巧的,你这样光用蛮力得多久能编好啊,首先你得先把这个线从这里穿过去……”    

当记者来到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时,贫困户乔福军正在耐心的给新学员讲解如何保质保量和快速的编织坐垫,老乔已经在这里工作了整整三年。三年来,他从一名消极堕落、听天由命的贫困户,逐渐成长为一名积极肯干、认真好学,积极带动车间里其他贫困户共同致富的车间的管理员。

“我这个人不会说,但是我心里什么都懂,但是此刻记者同志,我要对你说,如果没有党的好政策、县里脱贫攻坚的好措施,就没有如今的扶贫车间,更没有今天的我。”乔福军对我们说道。

早些年乔福军在外地打工,过着漂泊的生活。因从小身体受过外伤,导致骨膜,受损胸背畸形,残疾让他外出务工碰壁。正当他眉头不展,蜗居在家发愁之际,殊不知,驻村第一书记时兴瑞一直将他的境况,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老乔,你老在家愁啥啊?酒瓶都让你喝得排成排了,总这样下去身体不完了么,你还有老婆和家呢,这样不行啊”时兴瑞语重心长的对乔福军说道。

“那我能咋办,我还能咋办?身体就这个条件,干啥重活也干不了,吃不了力,你说说我能干啥吧?”乔福军说道。

“听说镇里正在搞编织培训,我明天带你去试试,反正也不是啥苦累活,手脚好使就能干。”时兴瑞说道。

“我能行吗,我怕我耽误事啊!”乔福军说道。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明天早上八点我接你去”时兴瑞说道。

就这样乔福军拉着媳妇,一起参加了扶贫企业在平洋镇举办的编织免费培训,靠着一双巧手,夫妻二人当年靠编织就每人就增收4000多元。因为技术过硬,乔福军一年后就当了“师父”,目前他教的徒弟已有30多人,还被聘为“百姓创业之家”的扶贫车间管理员,月收入从700元增至1200元,这样乔福军一年的收入可达16000余元。 正在编制汽车坐垫的贫困户.jpg正在编织汽车坐垫的贫困户。

“现在村里有30多人从事手工编织汽车坐垫,这其中有贫困户,有残疾人。编织一套汽车坐垫可以赚200元手工费,村里有些‘巧手’3天就能做出一套,靠自己劳动致富换来收入,真是幸福。”乔福军笑着对我们说道。                    

王丽的自强

“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精神的上支持,激发我想干事能干事的动力,正是有了现在我们乡镇的扶贫车间,我才能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穷的帽子。”低保户王丽激动地说道。

王丽,家住和平镇宏升村索古台屯,今年35岁,患有严重心肌狭窄以及间歇性癫痫、肢体二级残疾,丈夫身体孱弱,干不了重活,经常酗酒,还有一个正在上初中的孩子,家庭十分困难,没有稳定收入。今年夏天,她听说宏升村手工编织扶贫车间正式成立并招工培训,手工编织活不累,离家近务工方便,工资按件计酬,只要肯付出辛苦,就有稳定收入。王丽第一个到车间报了名,从培训那天开始,她天天都是第一个到车间,打扫卫生,准备工具、整理编织线,把老师每天讲解的要点和注意事项都牢牢记在心里,横编多少竖编多少、花样放线的位置、编织线如何接头,不合格品都有哪些特点等等,她每样都能快速口述出来,经过短短一周的培训,就达到进入车间务工的水平。

“你家的情况这么特殊,又是低保贫困户,你咋不像他们一样呢!靠着点村里和工作队,那日子不能过的好点吗?”车间的工友对王丽说道。

“靠谁不如靠自己,谁有不如自己有,等着政府送钱给物,永远富不了。”王丽坚毅地说道。

“虽然我到车间的时间不长,但是目前我已经通过编织获得了不少收入,下一步我打算把我丈夫也拉过来,一起做编织,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双手总会迎来属于我们的春天。”王丽说道。

扶贫先扶志,泰来县在三年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始终将调动起贫困群众的致富的信念作为最根本的脱贫路径,自强自信,脱贫光荣的思想一直在贫困群体中生根发芽。而扶贫车间正是给全县所有贫困群众提供这样一个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载体,让贫困户由脑入心改变思维,从“要我脱贫”转变为“我要脱贫”。 《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村扶贫车间与贫困户刘金平亲切交谈.jpg《中国扶贫》杂志社社长曹金龙在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平洋村扶贫车间调研并询问贫困户刘金平就业增收情况。

贫困户的归属

58岁的残疾贫困户刘金平,因为从小罹患小儿麻痹,58年来走路一直靠爬行,扶贫车间让她的人生逆转。她身体的状况本可以在家编制手工,却风雨不误每天都到扶贫车间上班。她说:“我活了五十多年了,一直是靠家里人养活我,自己的身体原因从来也没赚过钱,没为这个家做出自己的贡献,现在有了手工编织,我终于可以体现我自身的价值了”。

平洋镇东胜村低保贫困户苏宝义走进扶贫车间后,再不是那个每天望着窗外盼着日落日出的老头儿,现在他是扶贫车间的开心果,每天幸福得合不上嘴,扭起秧歌也浪得很。64岁的苏宝义是个硬汉子,以前他活着的主要任务就是照顾现在18岁不足1米长,不会说话,不能坐起,不能咀嚼的躺在轮椅上脑瘫的小孙子。18年如一日,一口一口嚼着饭,嘴对嘴的喂孙子,每天想的就是自己百年之后孙子怎么办,生活的无奈带走了他的笑容。苏宝义在被评为全县脱贫编织能手带着大红花登台领奖时,他含着泪伸着手指哽咽的说:“算这次我是第二次带大红花,第一次是在东胜村扶贫车间,我的人生值了,终于为自己活了一次,扶贫车间就是我幸福的家。”

低保贫困户赵玉琴娘俩是战斗村扶贫车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赵玉琴患脑梗身体不好,儿子王超智力有缺陷,39岁至今未婚。战斗村组建扶贫车间后,经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多次入户都动员,赵玉琴和王超到车间务工,现在每个月都收入都700多元。“当初到扶贫车间务工就是为了挣点钱把牙镶上,现在小目标实现了,我又有了自己的大理想,要给自己买一部智能手机”。挣了钱生活改变后的赵玉琴逢人就说党的政策好,扶贫车间好,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王超作为战斗村扶贫车间唯一一位男员工,他总会承担一些体力活,定期打扫清理车间院内卫生,协助车间主任取编织线送编织完的车座垫。 
黑龙江省泰来县两山村扶贫车间唱响《我和我的祖国》.jpg黑龙江省泰来县平洋镇两山村扶贫车间工作间隙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目前,泰来县县已建设22个扶贫车间,带动1200多人务工增收,其中贫困群众162人。仅汽车坐垫编织一项累计生产5万套,销售额达1300万元。

采访结束之际,泰来县扶贫办主任朱清山向我们介绍到,为避免扶贫车间盲目建设导致“先热后冷”,泰来县在调研论证基础上、保证稳定增收前提下,在拓展功能和发挥作用较好的乡镇先行试点,坚持成熟一个升级一个的原则,着力把扶贫车间打造成就业人员具有归属感的“幸福之家”。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