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奉节:践行“五个一批” 把贫扶到根上

时间:2019-10-21 03:39:3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圣宇 彭超

QQ截图20191021034513.jpg

金秋,本是农户收获忙碌的时节,但奉节县青龙镇发祥村贫困户彭中碧却在家里悠哉游哉地带孙,为啥?“已经忙过了,呵呵!”她笑如银铃。

青龙镇素有“蚕桑名镇”之美誉。背靠大树好乘凉,彭中碧养了5张蚕,年收入早已过万,也难怪如此清闲。

12.4万余人,这曾是现行标准下奉节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按照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每年要减贫3万人,对于发展根底弱、致贫短板多的奉节而言,谈何容易。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按期完成?奉节的解题之策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今年4月,奉节高质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在7月通过国家抽查,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亮眼答卷。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产业扶贫断穷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长久脱贫。

奉节脐橙曾创造了“一棵树养活30万人”的奇迹,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又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布局下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帮助不少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2018年,奉节脐橙种植面积33.5万亩,年产量31.5万吨,综合产值25.53亿元。“其中有17亿元直接进入了果农的口袋。”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功勋表示,在脐橙产业的带动下,去年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2000户,带动贫困户7006户2.84万人,户均收入2.49万元,奉节脐橙成为果农名副其实的希望树、致富树和摇钱树。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低山脐橙为主、中山油橄榄和蚕桑为主、高山中药材和烟叶为主的“三带”特色产业布局,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竹园镇邓坪村曾是产煤大村。2016年,煤矿的政策性关停,让这里的产业一下子成为了空白。村里借助脱贫攻坚契机,发展起了中药材、花椒、生猪等产业,成为名副其实产业大村。

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喜人。数据显示,通过产业联结,到2018年底,3万余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较2014年增收2180元,特别是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增收达到4100元。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QQ截图20191021034558.jpg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三字,醒目突出,重如千钧,清晰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

“盼着毕业后,既能为家里分担些事情,也不辜负自己获得的教育资助政策。”10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来自竹园镇百步村的谭金香感慨地说。

谭金香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十几年前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手、脚严重变形,行走困难,父亲也因车祸成为4级残疾,只能在家附近做点小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谭金香从小就十分懂事,不仅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很争气地考上了大学。但是,大学一年的学费、书费、生活费要1.5万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贫困家庭,如果不伸出援手,子女就会无书可读,贫困也很可能会延续下去。”奉节县教委相关人士说,关键时刻,教育扶持政策、全县首个村级教育奖励扶助基金让谭金香圆了大学梦,也给她的家里带来了希望。

既扶今天也要扶明天——奉节不断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近年来落实建卡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85亿元,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家庭学生克服了经济困难,顺利步入校园。

与此同时,投入4.8亿元改善138所学校办学条件,对356名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累计送教1.4万余人次,实现适龄学生无一人辍学目标,“扶贫必扶智”的道路走得坚实而稳健,与奉节县“四访”工作之一的教师家访“扶智”相得益彰。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搬”进美好新生活

奉节地处秦巴山区,这里山连着山,山靠着山,山叠着山,不少地方沟壑纵横,生态脆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怎么办?将居住在高寒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搬迁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以达到脱贫攻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具体操作是,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政策性贷款、群众自筹等搬迁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产业就业等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以前,一家5口人挤在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土屋里,由于房屋修建时间久,平时缺少维护修理,一到下雨时到处漏水,墙壁也多处损坏;天晴后一、二天,屋内阴暗潮湿,经太阳烘烤发出阵阵霉味。”近日,康乐镇铁佛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段成香说,一家人搬进了面积足有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楼房内,房屋结构合理,光线明亮,日子越过越红火。

奉节严守“住房建设面积不超标、建房不大额负债”两条红线,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后续扶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微型安置点。目前建成106个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3.54万人,一大批群众搬出大山。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绿水青山作底气

搬走的过上了新生活,搬不走的也不能落下。

“将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护林员,领取务工补助,这是我们对中央提出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新理念的践行。”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平安乡,一坡坡根部刷白的晚熟李成了苍翠大山中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两年前被招聘为生态护林员的茨竹村贫困户熊礼国一大早就在山林中穿梭。他高兴地说,靠山吃山,家里种植了2亩脆李,养殖中蜂20箱,再加上生态护林员每年1.2万元的收入,实现了从“入不敷出”到“挣到钱,脱了贫”的可喜变化。

像熊礼国这样从生态补偿中获益的贫困户绝非孤例。2017年以来,该县大幅度增加生态护林员岗位,贫困户护林员从167名增加到606名,户均增收1.2万元——仅靠这一项,脱贫便有了足够的底气。

与此同时,奉节全面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27821户贫困户每年通过生态保护获得补偿资金563万元,户均增收202.4元;全面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330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800余万元,覆盖135个贫困村、惠及99%以上贫困户;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1.3万亩,87个贫困村、1.41万户贫困户、5.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该负责人说,通过生态保护脱贫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机制,除了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外,还将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通过政策让脱贫可持续、高质量。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让民生更有温度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前几种方式能够解决12余万贫困人口中的大部分,而剩余的贫困人口多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必须兜底保障。

奉节高度重视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从严扣好“第一粒扣子”,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和兜底保障对象。

对象认定后,则整合各种“红利”,打捆用在兜底对象身上:一是医疗救助兜底,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二是临时救助兜底,通过降低门槛、提高救助金额,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三是集中供养兜底,释放贫困家庭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

35岁的余国蓉来自新民镇长棚村,2011年,一场病魔让她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导致肢体一级残疾。此后,其父余定元和其母黄方兰倾尽全力为女儿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要长期守护在女儿床边照顾。多年来,这个家庭年收入仅2000余元,生活极其贫困。

政府兜底让余国蓉住进了永乐集中供养中心,其父母腾出精力,种植的300多株脐橙树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奉节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失能人员605人,释放劳动力906人,为贫困家庭年增收2700余万元。对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统一护理,释放劳动力,让失能家庭相继走出贫困,其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中残联、民政部、财政部四部委在全国推广。

同时,累计救助农村低保保障困难群众5.3万户次,发放低保金近3.3亿元;医疗救助62.8万人次、1.7亿元;临时救助近7万人次、约1.3亿元——种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一个都不能少”。

眼下,奉节虽然已经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历史性目标,但依旧还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奉节县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深化落实‘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坚定走好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走实全面小康‘最近一公里’,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确保与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脱贫摘帽    
资讯播报

重庆奉节:践行“五个一批” 把贫扶到根上

时间:2019-10-21 03:39:3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圣宇 彭超

QQ截图20191021034513.jpg

金秋,本是农户收获忙碌的时节,但奉节县青龙镇发祥村贫困户彭中碧却在家里悠哉游哉地带孙,为啥?“已经忙过了,呵呵!”她笑如银铃。

青龙镇素有“蚕桑名镇”之美誉。背靠大树好乘凉,彭中碧养了5张蚕,年收入早已过万,也难怪如此清闲。

12.4万余人,这曾是现行标准下奉节农村贫困人口的数量。按照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的目标,每年要减贫3万人,对于发展根底弱、致贫短板多的奉节而言,谈何容易。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按期完成?奉节的解题之策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真正做到因村施策、因户施法,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今年4月,奉节高质量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并在7月通过国家抽查,交出了一份脱贫攻坚的亮眼答卷。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产业扶贫断穷根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贫困地区只有通过发展产业,才能实现长久脱贫。

奉节脐橙曾创造了“一棵树养活30万人”的奇迹,而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又继续在县委、县政府的布局下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帮助不少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

2018年,奉节脐橙种植面积33.5万亩,年产量31.5万吨,综合产值25.53亿元。“其中有17亿元直接进入了果农的口袋。”奉节县脐橙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肖功勋表示,在脐橙产业的带动下,去年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超2000户,带动贫困户7006户2.84万人,户均收入2.49万元,奉节脐橙成为果农名副其实的希望树、致富树和摇钱树。

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小规模、多品种、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形成了低山脐橙为主、中山油橄榄和蚕桑为主、高山中药材和烟叶为主的“三带”特色产业布局,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

竹园镇邓坪村曾是产煤大村。2016年,煤矿的政策性关停,让这里的产业一下子成为了空白。村里借助脱贫攻坚契机,发展起了中药材、花椒、生猪等产业,成为名副其实产业大村。

脱贫攻坚战鼓声声,产业扶贫成效喜人。数据显示,通过产业联结,到2018年底,3万余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较2014年增收2180元,特别是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户人均产业收入增收达到4100元。凭借产业扶贫栽下的“摇钱树”、形成的“聚宝盆”,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了小康路。

QQ截图20191021034558.jpg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质量”三字,醒目突出,重如千钧,清晰指明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一大着力点。

而对于贫困家庭的子女来说,教育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也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武器。

“盼着毕业后,既能为家里分担些事情,也不辜负自己获得的教育资助政策。”10月11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学生、来自竹园镇百步村的谭金香感慨地说。

谭金香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母亲十几年前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手、脚严重变形,行走困难,父亲也因车祸成为4级残疾,只能在家附近做点小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谭金香从小就十分懂事,不仅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很争气地考上了大学。但是,大学一年的学费、书费、生活费要1.5万元,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是个天文数字。

“这样的贫困家庭,如果不伸出援手,子女就会无书可读,贫困也很可能会延续下去。”奉节县教委相关人士说,关键时刻,教育扶持政策、全县首个村级教育奖励扶助基金让谭金香圆了大学梦,也给她的家里带来了希望。

既扶今天也要扶明天——奉节不断健全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覆盖资助政策,近年来落实建卡贫困学生资助资金2.85亿元,帮助一批又一批贫困家庭学生克服了经济困难,顺利步入校园。

与此同时,投入4.8亿元改善138所学校办学条件,对356名义务教育阶段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累计送教1.4万余人次,实现适龄学生无一人辍学目标,“扶贫必扶智”的道路走得坚实而稳健,与奉节县“四访”工作之一的教师家访“扶智”相得益彰。

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 “搬”进美好新生活

奉节地处秦巴山区,这里山连着山,山靠着山,山叠着山,不少地方沟壑纵横,生态脆弱,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

怎么办?将居住在高寒偏远地区的贫困户搬迁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以达到脱贫攻坚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具体操作是,一方面建立财政资金、政策性贷款、群众自筹等搬迁融资模式,解决资金缺口;另一方面同步推进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实产业就业等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以前,一家5口人挤在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土屋里,由于房屋修建时间久,平时缺少维护修理,一到下雨时到处漏水,墙壁也多处损坏;天晴后一、二天,屋内阴暗潮湿,经太阳烘烤发出阵阵霉味。”近日,康乐镇铁佛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段成香说,一家人搬进了面积足有100平方米的三室一厅楼房内,房屋结构合理,光线明亮,日子越过越红火。

奉节严守“住房建设面积不超标、建房不大额负债”两条红线,同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后续扶持,因地制宜探索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微型安置点。目前建成106个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3.54万人,一大批群众搬出大山。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绿水青山作底气

搬走的过上了新生活,搬不走的也不能落下。

“将生活在生态脆弱地区、搬不走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保护人员、护林员,领取务工补助,这是我们对中央提出的‘生态补偿脱贫一批’新理念的践行。”奉节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走进平安乡,一坡坡根部刷白的晚熟李成了苍翠大山中最醒目的一道风景。两年前被招聘为生态护林员的茨竹村贫困户熊礼国一大早就在山林中穿梭。他高兴地说,靠山吃山,家里种植了2亩脆李,养殖中蜂20箱,再加上生态护林员每年1.2万元的收入,实现了从“入不敷出”到“挣到钱,脱了贫”的可喜变化。

像熊礼国这样从生态补偿中获益的贫困户绝非孤例。2017年以来,该县大幅度增加生态护林员岗位,贫困户护林员从167名增加到606名,户均增收1.2万元——仅靠这一项,脱贫便有了足够的底气。

与此同时,奉节全面落实生态效益补偿政策,27821户贫困户每年通过生态保护获得补偿资金563万元,户均增收202.4元;全面落实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330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3800余万元,覆盖135个贫困村、惠及99%以上贫困户;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1.3万亩,87个贫困村、1.41万户贫困户、5.4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该负责人说,通过生态保护脱贫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机制,除了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外,还将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力度,通过政策让脱贫可持续、高质量。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让民生更有温度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

前几种方式能够解决12余万贫困人口中的大部分,而剩余的贫困人口多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必须兜底保障。

奉节高度重视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从严扣好“第一粒扣子”,精准认定农村低保和兜底保障对象。

对象认定后,则整合各种“红利”,打捆用在兜底对象身上:一是医疗救助兜底,每人每年最高救助额度不超过20万元;二是临时救助兜底,通过降低门槛、提高救助金额,积极开展“救急难”工作;三是集中供养兜底,释放贫困家庭劳动能力,助推脱贫攻坚。

35岁的余国蓉来自新民镇长棚村,2011年,一场病魔让她的腰部以下失去知觉,导致肢体一级残疾。此后,其父余定元和其母黄方兰倾尽全力为女儿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戚朋友,还要长期守护在女儿床边照顾。多年来,这个家庭年收入仅2000余元,生活极其贫困。

政府兜底让余国蓉住进了永乐集中供养中心,其父母腾出精力,种植的300多株脐橙树焕发勃勃生机。

近年来,奉节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失能人员605人,释放劳动力906人,为贫困家庭年增收2700余万元。对失能人员进行集中供养、统一护理,释放劳动力,让失能家庭相继走出贫困,其做法被国务院扶贫办、中残联、民政部、财政部四部委在全国推广。

同时,累计救助农村低保保障困难群众5.3万户次,发放低保金近3.3亿元;医疗救助62.8万人次、1.7亿元;临时救助近7万人次、约1.3亿元——种种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一个都不能少”。

眼下,奉节虽然已经实现了高质量脱贫摘帽的历史性目标,但依旧还将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奉节县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深化落实‘五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突出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工作,坚定走好脱贫摘帽‘最后一公里’,走实全面小康‘最近一公里’,走稳乡村振兴‘最先一公里’,确保与全国人民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