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咸丰: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时间:2019-11-06 16:54:4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咸丰县黄金洞乡大沙坝茶园 2017年4月13日李维君摄13997788797.JPG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而迈向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加快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咸丰县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农民富、农业兴、农村强为目标,以脱贫为目的,以咸丰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扶持政策为调节的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新举措,抢抓政策机遇,聚焦贫困人口,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走产业扶贫之路。

一、精准选择扶贫产业,一县一科学布局。前些年,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福利化、平均主义、“不分贫富平均扶持”甚至“锦上添花”问题;产业扶贫中存在大水漫灌、跑冒滴漏、“手榴弹炸跳蚤”的现象,精准度不高。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咸丰县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摸清产业扶贫对象,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户一个产业扶贫方案,让产业发展的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让他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切实提高扶贫效率,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量身定制、精准投放,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此,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高山烟叶二高山果、低山茶叶加蔬菜、林下套种中药材”为区域布局,以“三茶一药一猪一蜂”为主导产业的扶贫产业之路。到 2018年末,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10.9万亩。其中茶叶23.4万亩(含藤茶2万亩)、蔬菜30.1万亩、水果24.2万亩、中药材27.6万亩、烟叶5.6万亩,全年出栏生猪70万头、养殖中蜂3.6万群,种植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作物10万亩。

2015年8月28日,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村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 李维君13997788797.jpg

二、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一村一主导产业。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条件。我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每个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村一主导产业。全县263个村结合各自村情实际,分别发展1个规模以上特色主导扶贫产业,村级扶贫主导产业总面积39.5万亩,带动贫困户36826户121525人,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三、贫困人口精准受益,一户一扶贫产业。贫困户受益,是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县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因户施策,充分体现“四到户”:一是扶贫对象聚力到户,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防止在实施中脱轨走样;二是增收时效有序到户,根据“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既定目标,倒排时间、明确责任,既把握好进度,又逐村逐户实行精准管理,按照农民收入结构采取不同措施、分类施策;三是扶贫资金挂钩到户,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资金折股量化、资源变资产、资金整合等支持方式,细化土地入股、资金分红等利益获取途径,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四是考评验收明确到户,建立挂钩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精准台账,通过公示接受监督,通过联合督查、行业督查、专项督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产业扶贫成效的督查考核,确保贫困户真受益。全县贫困户44347户144261人共计发展茶叶31406亩、藤茶2172亩、油茶17506亩、林果14761亩、中药材3877亩、蔬菜18002亩,养殖生猪55663头、牛羊18333头、家禽99450羽,其他经济作物11364亩。实施发展生产差异化扶贫奖补政策,对脱贫当年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的贫困户达到项目建设标准、经乡镇验收合格和县级抽查合格的,实行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奖补范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新办农家乐和农村电子商务等。目前,已为贫困户11117户36686人兑现差异化奖补资金2155.6万元,贫困户户平均奖补1939元。

咸丰县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安铭(左一)与驻村第一书记滕明宏指导村民张友全采收成熟羊肚菌。2018年3月26日李维君摄13997788797.jpg

四、经营方式精准对接,一户一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经济活动,具有市场经济属性,具有产业特点,需要资源配置和投入,应有产出和收益,难以避免市场风险,离不开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我县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有机联结起来,保证产业扶贫资金精准用于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受益。以奖代补”的奖补对象为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的基地建设主体(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奖补条件必须满足四条:一是产业扶贫基地标准化建设500亩以上;二是带动的贫困户占产业基地带动农户数的30%以上;三是建设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建设主体与产业基地所在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坚持“121+3+X”利益联结(每村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两个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加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供销合作社,联结若干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发展扶贫基地108598亩,建立利益联结13770对,带动贫困户13770户45441人。

五、探索新兴扶贫产业,一区域一融合发展。我县在扶贫产业的范畴和选择上,以贫困人口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强调适宜、适度、适应性准则,既包括特色种养业、特色林业,也包括特色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还包括电商、物流服务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业态。坚持农旅、农商(电商)、农工(扶贫车间)融合发展,推进扶贫产业纵深发展。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坚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全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38918户,实现稳定就业37429人。大力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旅游扶贫模式,推进小村乡羊蹄等6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就地增值,旅游扶贫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大力推进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乡村网点建设和余杭电商产业园建设,带动贫困户8000余户20000余人。大力推进余杭援建扶贫茶厂建设,茶厂作为村集体资产与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咸丰县扶贫办报送)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地方声音    
部委省市

湖北咸丰:打好产业扶贫组合拳 精准帮扶到户到人

时间:2019-11-06 16:54:4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咸丰县黄金洞乡大沙坝茶园 2017年4月13日李维君摄13997788797.JPG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脱贫的依托,更是长期稳定脱贫的保证。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进而迈向小康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加快贫困地区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咸丰县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及省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以农民富、农业兴、农村强为目标,以脱贫为目的,以咸丰特色资源禀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以扶持政策为调节的因地制宜扶贫开发新举措,抢抓政策机遇,聚焦贫困人口,打好组合拳,坚定不移走产业扶贫之路。

一、精准选择扶贫产业,一县一科学布局。前些年,在扶贫工作中存在福利化、平均主义、“不分贫富平均扶持”甚至“锦上添花”问题;产业扶贫中存在大水漫灌、跑冒滴漏、“手榴弹炸跳蚤”的现象,精准度不高。自脱贫攻坚战以来,咸丰县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的要求,摸清产业扶贫对象,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一户一个产业扶贫方案,让产业发展的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让他们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切实提高扶贫效率,做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量身定制、精准投放,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此,我们探索出了一条“高山烟叶二高山果、低山茶叶加蔬菜、林下套种中药材”为区域布局,以“三茶一药一猪一蜂”为主导产业的扶贫产业之路。到 2018年末,全县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10.9万亩。其中茶叶23.4万亩(含藤茶2万亩)、蔬菜30.1万亩、水果24.2万亩、中药材27.6万亩、烟叶5.6万亩,全年出栏生猪70万头、养殖中蜂3.6万群,种植以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作物10万亩。

2015年8月28日,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村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园 李维君13997788797.jpg

二、因地制宜精准谋划,一村一主导产业。不同的乡村,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条件。我们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生态环境等因素,每个村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实现一村一主导产业。全县263个村结合各自村情实际,分别发展1个规模以上特色主导扶贫产业,村级扶贫主导产业总面积39.5万亩,带动贫困户36826户121525人,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

三、贫困人口精准受益,一户一扶贫产业。贫困户受益,是产业扶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县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因户施策,充分体现“四到户”:一是扶贫对象聚力到户,始终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快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帮扶边界,避免扶农不扶贫,防止在实施中脱轨走样;二是增收时效有序到户,根据“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既定目标,倒排时间、明确责任,既把握好进度,又逐村逐户实行精准管理,按照农民收入结构采取不同措施、分类施策;三是扶贫资金挂钩到户,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机制,完善资金折股量化、资源变资产、资金整合等支持方式,细化土地入股、资金分红等利益获取途径,确保贫困户稳定收益;四是考评验收明确到户,建立挂钩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精准台账,通过公示接受监督,通过联合督查、行业督查、专项督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加强对产业扶贫成效的督查考核,确保贫困户真受益。全县贫困户44347户144261人共计发展茶叶31406亩、藤茶2172亩、油茶17506亩、林果14761亩、中药材3877亩、蔬菜18002亩,养殖生猪55663头、牛羊18333头、家禽99450羽,其他经济作物11364亩。实施发展生产差异化扶贫奖补政策,对脱贫当年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的贫困户达到项目建设标准、经乡镇验收合格和县级抽查合格的,实行最高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奖补范围包括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新办农家乐和农村电子商务等。目前,已为贫困户11117户36686人兑现差异化奖补资金2155.6万元,贫困户户平均奖补1939元。

咸丰县人社局驻村扶贫工作队长安铭(左一)与驻村第一书记滕明宏指导村民张友全采收成熟羊肚菌。2018年3月26日李维君摄13997788797.jpg

四、经营方式精准对接,一户一利益联结。产业扶贫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经济活动,具有市场经济属性,具有产业特点,需要资源配置和投入,应有产出和收益,难以避免市场风险,离不开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市场主体的参与。我县通过“以奖代补”政策,将市场主体与贫困户有机联结起来,保证产业扶贫资金精准用于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稳定受益。以奖代补”的奖补对象为带动贫困户发展扶贫产业的基地建设主体(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奖补条件必须满足四条:一是产业扶贫基地标准化建设500亩以上;二是带动的贫困户占产业基地带动农户数的30%以上;三是建设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建设主体与产业基地所在村集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坚持“121+3+X”利益联结(每村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建立两个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专业合作社>、联结一个龙头企业,加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供销合作社,联结若干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基地+农户”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发展扶贫基地108598亩,建立利益联结13770对,带动贫困户13770户45441人。

五、探索新兴扶贫产业,一区域一融合发展。我县在扶贫产业的范畴和选择上,以贫困人口可实施、能融入、有增收为前提,强调适宜、适度、适应性准则,既包括特色种养业、特色林业,也包括特色加工业、传统手工业、休闲旅游,还包括电商、物流服务业、光伏产业等新兴业态。坚持农旅、农商(电商)、农工(扶贫车间)融合发展,推进扶贫产业纵深发展。按照“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理念,坚持技能培训、转移就业、“车间”就业、公益性岗位就业、能人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至少1人稳定就业。全县有劳动力的贫困户38918户,实现稳定就业37429人。大力实施“全民共建+全民营销+全民参与+全民共享”旅游扶贫模式,推进小村乡羊蹄等6个美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民就地就业、农产就地增值,旅游扶贫带动就业2000人以上。大力推进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乡村网点建设和余杭电商产业园建设,带动贫困户8000余户20000余人。大力推进余杭援建扶贫茶厂建设,茶厂作为村集体资产与市场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年均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上。(咸丰县扶贫办报送)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