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让36万群众“跨越式”奔小康

时间:2019-11-28 14:52:46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汪 舒 胡华玉

——云南省昭通市“守初心、担使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综述

8.jpg

没有比“意想不到”更适合的词来概括一个群体的心情!

2019年11月14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来自昭阳区、镇雄县、彝良县、盐津县的1300多名贫困村民在这里摇号分房。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他们在距离昭通中心城市不到20公里的地方,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邱国均,彝良县钟鸣镇麻窝村村民。“没想到这么快,我从村民变成了市民。”邱国均的话语满是喜悦。

田文芬,昭阳区靖安镇松杉村村民。“住的是椽架房,走的是羊肠道。”在电脑屏幕前看见自己名字的瞬间,田文芬声音哽咽。

除邱国均、田文芬之外,本月底,将会有40549名村民在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分到新房。

也没有比“意想不到”一词更能刷新外界对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的认知。20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郊野,如今,却被一个时代赋予了新的名字:靖安新区。这个占地2176亩,总投资43.61亿元的跨县区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承接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区)39个贫困乡(镇)229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9256户40549人。

但,这只是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一部分。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在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成为昭通市重要的选项。数据显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随迁户在内,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达36.24万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达28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8个、4万人左右规模2个、跨县安置人数达7.69万人,相当于要新建8个集镇、2座中等县城。

一场浩荡的大迁徙、大突围在一年多前展开。这一年多来,昭通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的滋养下,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用使命与担当让30多万人口过上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创全国之最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省最早连接中原、沟通世界的“北大门”和商贸重镇。但由于多重原因,昭通市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是乌蒙山深度贫困片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资源富集与过早开发、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这是对昭通市情的基本概括。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昭通市,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截至2014年底,昭通市11个县(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

从南端的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革命老区到沿金沙江一带延伸到北端的盐津县、绥江县,再到中部的昭阳区、鲁甸县,昭通境内高山密布,沟壑纵横,众多的人口躲藏般分布期间,仿佛与世隔绝。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也让祖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失去了最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

乌蒙山片区的脱贫攻坚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5年1月19日,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要求“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为625万昭通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贫困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市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在精准脱贫的5个措施中,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这场战役的主攻方向。

搬不动大山就搬房,搬不动江河就搬人。只有易地搬迁,才能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也才能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着思想统一、资金筹措、组织实施、配套支撑4大难题。围绕着搬与不搬、搬多搬少、搬到哪里诸多实际问题,昭通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思想大讨论,最终下大决心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动山区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实现精准脱贫、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最大机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情怀产生大格局,大格局带来大变革。昭通市坚持一盘棋布局,立足空间潜力,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划,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思路,在安置上着力探索中心城区、县城、保障房、中心集镇“四种模式”,在磅礴乌蒙的崇山峻岭间,开启了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一个由农民变市民、变产业工人的直过式发展迅速推开。

2019年春节前夕,1865户7144名贫困村民从大山深搬入绥江县兆佳坝安置区;春节刚过,巧家县东坪镇道角村最后78户283名贫困村民搬入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得到跨县安置;7月5日,革命老区镇雄县南部新区鲁家院子安置区,1129户5248人搬进了新区。

截至目前,昭通市集中安置区已有16个整体完工,其余12个正加快推进,今年11月底前将实现5.24万户23.06万人全部搬迁入住。到2020年,昭通市将与全国同步小康,36万人口将向贫困告别。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一城三区”遥相呼应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坦言:“作为国家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昭通每年要脱贫30万人以上、每天脱贫接近1000人,压力前所未有。”

压力前所未有,但机遇同样是前所未有。

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

而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这本书最难书写的篇章。如何让那些长期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真正“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昭通市委、市政府没有把36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理解为一次人口的迁徙,而是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与国家的生态保护战略和城镇化、产业化步伐加快紧密相连。

要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实施8.45万户36.2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怎么搬?搬后怎么办?都是压在昭通市所有干部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昭通市境内97%以上是山区,36.24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91%搬迁到中心城区和县城,9%留在集镇。这在云南省绝无仅有,放眼全国也极其罕见。

大规模的跨县(区)安置,为现实所迫。在金沙江两岸、乌蒙山山间,匮乏的资源已经无法承载贫困人口的生存所需,更不要说持续发展了。基于现实的考量,最大的2个安置点选址在昭通市中心城区,同步配套相应的设施和产业。

截至2019年9月,昭通市搬迁了13.18万人,3个行政村实现了整村搬迁。其中,巧家县2个,永善县1个。除了3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之外,494个村民小组整组搬迁,搬迁人口占村民小组成员80%以上的725个。

巧家县道角村是整体搬迁的行政村之一,村总支书记蒋瑞曾感慨地说:“看到乡亲彻底从祖祖辈辈居住的高寒、冷凉山区搬进现代化的城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这是乡亲们命运的一次大转折。”

距离昭通市中心城区北面20公里处的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云南省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也是昭通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这里将新建9所学校、6个卫生院及卫生室,“四纵四横”的便捷交通网连接学校、医院、老集镇、马铃薯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初显成效的1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夯实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平台。昭通市中心城区南面28公里处鲁甸县卯家湾跨县安置区,也将成立1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民社区,新建6所学校、7个卫生服务机构、8个就业扶贫车间,配套建设2200亩农特产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苹果基地,将为搬迁群众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

这已经不仅是建一个安置点,而是要建一座新城。“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规划布局呼之欲出,鲁甸县卯家湾跨县安置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南北遥相呼应,作为一城三区的两翼支撑,相当于用一年时间分别在中心城区南北两侧新建两座中等县城。

1.JPG

嚼碎脱贫攻坚“最硬骨头”  实现36万群众“直过跨越”

这是2017年的两组数据——

昭通市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干部深入全市146个乡镇(街道),1251个村(社区)25856个村(居)民小组,对全市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精准锁定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从精准识别入手扣准“第一粒扣子”,为系统建立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昭通市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6.2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2%,其中新增搬迁人口21.41万人、占全省的54.5%。

2017年年底,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思路,在坚持卡户与随迁户同步、住房建设与各类综合配套同步、人员安置与产业就业支撑同步、硬件建设与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同步“四个同步”的同时,开展政策清、就业清、产业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行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

在脱贫攻坚这场政治大考、时代大考、能力大考中,昭通市创新务实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数据显示,昭通市10.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到村到户,5203名驻村工作队员、督导员沉身一线。其中有216对“父子兵”、1284对“夫妻档”,还有572名干部“轻伤不下火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2018年年底,7144名贫困人群搬进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福兴社区,为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福兴社区推行“3237”社区党建治理模式,小到操家理务,大到务工就业,党员干部把最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2019年7月,镇雄县以古、五德、母享等12个乡(镇)的5248名贫困人群搬进了镇雄县旧府街道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旧府街道党委组建党员、巾帼、医疗、文艺等7支队伍,围绕服务管理确保稳得住,并抓实培训就业、培育产业、商铺出租等增收措施,确保搬进的贫困人群能够致富。

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在改名旧府街道南苑社区,27岁的张静已经和社区融为一体,在这里,她是一名社区干部,同时也南苑社区5栋的栋长。父亲已经是社区物管保安、母亲申请的创业贷款很快到位,餐馆马上开张,而通过挖机培训的弟弟将前往昆明务工。

2015年8月,一场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镇雄县木卓镇六井村河沟村民小组张静家新建的房屋倒塌,只好寄住在废弃的木卓镇六井村苍坪小学教室里。2019年7月5日,张静一家在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结束了无家可归的生活。

谈到目前的工作,张静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每当为搬迁户解决一个问题,我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一个生动的易地扶贫搬迁的样本,从绥江县城兆佳坝安置区到昭阳城区幸福馨居安置区,从永善县城桐堡安置区到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从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到北闸镇红路安置区……一个个贫困个体生命的命运得以改变。

这一场气壮山河、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大搬迁,斩断了贫困群众与恶劣生存环境的直接联系,加速了山里人向城市人、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一步直过跨越,实现了城乡人口分布重构、产业结构重组、山区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诠释着市委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易地搬迁    
乡村发展

让36万群众“跨越式”奔小康

时间:2019-11-28 14:52:46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汪 舒 胡华玉

——云南省昭通市“守初心、担使命”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综述

8.jpg

没有比“意想不到”更适合的词来概括一个群体的心情!

2019年11月14日,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来自昭阳区、镇雄县、彝良县、盐津县的1300多名贫困村民在这里摇号分房。这意味着,过不了多久,他们在距离昭通中心城市不到20公里的地方,将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邱国均,彝良县钟鸣镇麻窝村村民。“没想到这么快,我从村民变成了市民。”邱国均的话语满是喜悦。

田文芬,昭阳区靖安镇松杉村村民。“住的是椽架房,走的是羊肠道。”在电脑屏幕前看见自己名字的瞬间,田文芬声音哽咽。

除邱国均、田文芬之外,本月底,将会有40549名村民在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分到新房。

也没有比“意想不到”一词更能刷新外界对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的认知。201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郊野,如今,却被一个时代赋予了新的名字:靖安新区。这个占地2176亩,总投资43.61亿元的跨县区安置区是全国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承接昭阳、大关、永善、彝良、盐津、镇雄6个县(区)39个贫困乡(镇)229个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9256户40549人。

但,这只是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一部分。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在精准脱贫“五个一批”中,“易地搬迁脱贫一批”成为昭通市重要的选项。数据显示,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随迁户在内,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达36.24万人,规划建设集中安置区达28个。其中万人以上规模8个、4万人左右规模2个、跨县安置人数达7.69万人,相当于要新建8个集镇、2座中等县城。

一场浩荡的大迁徙、大突围在一年多前展开。这一年多来,昭通市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的滋养下,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用使命与担当让30多万人口过上另外一种全新的生活。

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规模创全国之最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是云南省最早连接中原、沟通世界的“北大门”和商贸重镇。但由于多重原因,昭通市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面最大的地级市,是乌蒙山深度贫困片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资源富集与过早开发、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这是对昭通市情的基本概括。集革命老区、地震灾区、散杂居民族地区、生态敏感脆弱地区为一体的昭通市,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三分之一。截至2014年底,昭通市11个县(区)中有国家级贫困县10个,其中深度贫困县7个,贫困人口高达184.37万人。

从南端的镇雄县、彝良县、威信县革命老区到沿金沙江一带延伸到北端的盐津县、绥江县,再到中部的昭阳区、鲁甸县,昭通境内高山密布,沟壑纵横,众多的人口躲藏般分布期间,仿佛与世隔绝。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现实,也让祖辈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失去了最起码的生产、生活条件。

乌蒙山片区的脱贫攻坚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2015年1月19日,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要求“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殷嘱托,为625万昭通各族干部群众决战贫困注入了强大动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昭通市打响了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大决战。在精准脱贫的5个措施中,易地扶贫搬迁成为这场战役的主攻方向。

搬不动大山就搬房,搬不动江河就搬人。只有易地搬迁,才能破解“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也才能将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着思想统一、资金筹措、组织实施、配套支撑4大难题。围绕着搬与不搬、搬多搬少、搬到哪里诸多实际问题,昭通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开展思想大讨论,最终下大决心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推动山区贫困群众从根本上实现精准脱贫、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和最大机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情怀产生大格局,大格局带来大变革。昭通市坚持一盘棋布局,立足空间潜力,打破县、乡、村行政区划,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的思路,在安置上着力探索中心城区、县城、保障房、中心集镇“四种模式”,在磅礴乌蒙的崇山峻岭间,开启了全省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一个由农民变市民、变产业工人的直过式发展迅速推开。

2019年春节前夕,1865户7144名贫困村民从大山深搬入绥江县兆佳坝安置区;春节刚过,巧家县东坪镇道角村最后78户283名贫困村民搬入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得到跨县安置;7月5日,革命老区镇雄县南部新区鲁家院子安置区,1129户5248人搬进了新区。

截至目前,昭通市集中安置区已有16个整体完工,其余12个正加快推进,今年11月底前将实现5.24万户23.06万人全部搬迁入住。到2020年,昭通市将与全国同步小康,36万人口将向贫困告别。

“三位一体”协调发展   “一城三区”遥相呼应

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坦言:“作为国家和云南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20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昭通每年要脱贫30万人以上、每天脱贫接近1000人,压力前所未有。”

压力前所未有,但机遇同样是前所未有。

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最大的历史挑战,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就业、基础设施改善“四篇文章”。

而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这本书最难书写的篇章。如何让那些长期生活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冷凉地区的群众搬出大山,真正“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到树该长的地方”,昭通市委、市政府没有把36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理解为一次人口的迁徙,而是努力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与国家的生态保护战略和城镇化、产业化步伐加快紧密相连。

要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实施8.45万户36.24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怎么搬?搬后怎么办?都是压在昭通市所有干部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昭通市境内97%以上是山区,36.24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91%搬迁到中心城区和县城,9%留在集镇。这在云南省绝无仅有,放眼全国也极其罕见。

大规模的跨县(区)安置,为现实所迫。在金沙江两岸、乌蒙山山间,匮乏的资源已经无法承载贫困人口的生存所需,更不要说持续发展了。基于现实的考量,最大的2个安置点选址在昭通市中心城区,同步配套相应的设施和产业。

截至2019年9月,昭通市搬迁了13.18万人,3个行政村实现了整村搬迁。其中,巧家县2个,永善县1个。除了3个行政村整体搬迁之外,494个村民小组整组搬迁,搬迁人口占村民小组成员80%以上的725个。

巧家县道角村是整体搬迁的行政村之一,村总支书记蒋瑞曾感慨地说:“看到乡亲彻底从祖祖辈辈居住的高寒、冷凉山区搬进现代化的城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这是乡亲们命运的一次大转折。”

距离昭通市中心城区北面20公里处的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是云南省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也是昭通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这里将新建9所学校、6个卫生院及卫生室,“四纵四横”的便捷交通网连接学校、医院、老集镇、马铃薯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初显成效的1万亩蔬菜基地、1.5万亩马铃薯种薯基地夯实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平台。昭通市中心城区南面28公里处鲁甸县卯家湾跨县安置区,也将成立1个街道办事处、6个居民社区,新建6所学校、7个卫生服务机构、8个就业扶贫车间,配套建设2200亩农特产品加工园、3000亩现代物流园、1万亩蔬菜基地、1万亩苹果基地,将为搬迁群众提供1万个就业岗位。

这已经不仅是建一个安置点,而是要建一座新城。“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规划布局呼之欲出,鲁甸县卯家湾跨县安置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南北遥相呼应,作为一城三区的两翼支撑,相当于用一年时间分别在中心城区南北两侧新建两座中等县城。

1.JPG

嚼碎脱贫攻坚“最硬骨头”  实现36万群众“直过跨越”

这是2017年的两组数据——

昭通市以全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为契机,组织2.36万名干部深入全市146个乡镇(街道),1251个村(社区)25856个村(居)民小组,对全市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调查,精准锁定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从精准识别入手扣准“第一粒扣子”,为系统建立农村大数据管理平台奠定坚实基础。

昭通市精准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6.2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32%,其中新增搬迁人口21.41万人、占全省的54.5%。

2017年年底,昭通市易地扶贫搬迁按照“进城、入镇、进厂、上楼”思路,在坚持卡户与随迁户同步、住房建设与各类综合配套同步、人员安置与产业就业支撑同步、硬件建设与建立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同步“四个同步”的同时,开展政策清、就业清、产业清、配套清、家底清“五清”行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预期。

在脱贫攻坚这场政治大考、时代大考、能力大考中,昭通市创新务实地提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的“133”工作思路。数据显示,昭通市10.7万名党员干部挂钩帮扶到村到户,5203名驻村工作队员、督导员沉身一线。其中有216对“父子兵”、1284对“夫妻档”,还有572名干部“轻伤不下火线”,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2018年年底,7144名贫困人群搬进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福兴社区,为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城镇生活,福兴社区推行“3237”社区党建治理模式,小到操家理务,大到务工就业,党员干部把最贴心的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2019年7月,镇雄县以古、五德、母享等12个乡(镇)的5248名贫困人群搬进了镇雄县旧府街道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旧府街道党委组建党员、巾帼、医疗、文艺等7支队伍,围绕服务管理确保稳得住,并抓实培训就业、培育产业、商铺出租等增收措施,确保搬进的贫困人群能够致富。

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现在改名旧府街道南苑社区,27岁的张静已经和社区融为一体,在这里,她是一名社区干部,同时也南苑社区5栋的栋长。父亲已经是社区物管保安、母亲申请的创业贷款很快到位,餐馆马上开张,而通过挖机培训的弟弟将前往昆明务工。

2015年8月,一场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镇雄县木卓镇六井村河沟村民小组张静家新建的房屋倒塌,只好寄住在废弃的木卓镇六井村苍坪小学教室里。2019年7月5日,张静一家在鲁家院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结束了无家可归的生活。

谈到目前的工作,张静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从事社区工作以来,每当为搬迁户解决一个问题,我就会有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一个生动的易地扶贫搬迁的样本,从绥江县城兆佳坝安置区到昭阳城区幸福馨居安置区,从永善县城桐堡安置区到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搬迁安置区,从昭阳区靖安安置区到北闸镇红路安置区……一个个贫困个体生命的命运得以改变。

这一场气壮山河、规模空前的易地扶贫大搬迁,斩断了贫困群众与恶劣生存环境的直接联系,加速了山里人向城市人、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的一步直过跨越,实现了城乡人口分布重构、产业结构重组、山区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诠释着市委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