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孝道养老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12-06 10:14:5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程强

——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

贫困老人是特殊贫困群体。如何让贫困老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为此,山东省莱西市扶贫办进行了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努力探索实施孝老扶贫的新路子。

一、贫困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生活无依靠、生活孤独”是很多贫困老人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保障不到位和子女孝养部分缺失的情况下,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再突显。

在调研中发现,基层扶贫工作中贫困老人扶贫养老,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比重大。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2150户、3677人,老弱病残户占了绝大多数,其中60岁以上老人1958 人,占总数的53.2%,贫困老人数量多、比重大。二是生活难。很多贫困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生病时无钱治病;自理能力较弱,独居和空巢老人超过18.6%,失能、半失能老人较多;30%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的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三是易返贫。在脱贫攻坚期内,靠给钱给物的帮扶和救济,能解贫困老人一时物质之困,但不能持久从精神层面解决因老因病之困。老年人精神关爱上的缺失,极易因“老年病”导致返贫。

另外,从子女养老方面看,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有的子女忤逆不孝,村里出于“同情”,将其确定为贫困户;二是个别在做精准识别时,机械地以户口本为依据,由于这些老人同子女 户口不在一起,赡养收入没有计算在内;三是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或子女因病因残无能力照顾,他们虽然膝下有子,却单独生活,经济上十分困难。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孝文化空心使许多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在,扶贫与扶德共进,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意识引导,激发子女养老意愿,力求实现贫困老人物质、精神“双脱贫”。

二、莱西市前期孝老扶贫的探索

为解决贫困老人的脱贫和养老难题,莱西市提出孝道扶贫理念,积极探索“四个一”孝道养老脱贫新机制,创新孝道扶贫养老新路子。

一是确定一个赡养标准。以马连庄镇为试点,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对全镇227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研,组织引导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制定了统一的赡养费用计算公式,明确了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不低于600元现金、200斤小麦面、10斤玉米面、10斤花生油的赡养标准,将农村孝道养老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全市推广马连庄镇“孝道养老”的先进做法,组织各镇街立足实际、开展调研,对全市六十周岁及以上贫困老人的居住、健康、子女情况等进行详细摸底,认真统计,深入分析,根据老人居住情况、生活地的消费情况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确立了接地气、易操作的综合性和单一性两套赡养标准。针对非留守老人,原则上规定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每天1元钱,每天1斤面,每年20斤花生油、20斤玉米等杂粮面;针对留守老人,规定每年每位子女以现金的形式支付赡养费用,赡养费数额原则上不低于非留守老人赡养金加上赡养实物当年的购买价总和。

二是开展一次道德评议。用道德评议会的方式,把精准扶贫、孝道养老等内容具体化,是非功过由群众评说。在人员构成上,“村民道德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推荐、支部审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产生,重点吸纳“公道正派、威望较高、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的老共产党员、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在评议形式上,采取“登门谈心评、开会集中评”等方式,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评议活动。通过对不良行为进行评议,特别是针对不尊老、不敬老、不养老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评议讨论、说事评理,评选负面典型,结果张榜公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案”的办法,落实包帮责任,教育劝导,助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

三是细化一套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养老敬老、赡养扶贫”表彰激励三级网络,在市级层面开展了寻找“孝亲敬老家庭”活动,组织广大家庭谈孝老做法,议孝道家风,传孝老美德;在镇级层面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媳妇”评选活动,将赡养老人作为评比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形成户户爱老敬老、人人尊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在村级层面开展了推荐活动,各村海选推荐具有代表性、群众公认的“五好家庭”“好儿媳”,对先进典型事迹,通过村级“道德评议榜”、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褒扬奖励,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孝道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做好评选表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孝道文化的传承,在村庄主要街道打造孝心宣传街,印制了孝心扶贫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让群众做孝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为孝道养老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打造一支维权队伍。在全市各镇街成立了扶贫维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扶贫维权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成员从各镇扶贫办、信访办、管区、司法所、基层法庭等相关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细化完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制度、职能“双上墙”。维权志愿服务队立足老年贫困人口维权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专项构建“老年人维权四维网络”,从扶贫宣传、矛盾调解、履职监督、咨询服务四个方面切入,切实保障了老年人赡养扶贫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维权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扶贫宣传30余次、调解赡养纠纷60多起、提供维权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在充分发挥志愿维权服务队作用的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村委会在赡养维权方面的监督制约作用,督促村委会做好贫困家庭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监督和落实,将孝敬老人作为扶贫重点着力凸显,以便于更好地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从而打造孝老敬老“孝道养老”常态机制。

通过推行孝老扶贫,莱西市60岁以上的1958名贫困老人,已实现完全由子女孝亲养老的有1231人;子女赡养能力较弱,通过各种方式帮扶赡养的有457人;无子女的,通过采取各种方式由社会保障兜底养老的有270人。

三、今后孝老扶贫对策建议

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检验扶贫成效的重要一环。建议在总结完善前期孝道养老扶贫做法的基础上,唱响“孝道扶贫”主旋律,将贫困老年脱贫工作推向深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弘扬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扶贫先扶“孝”,孝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扶贫力量,弘扬孝道文化是实现贫困老人脱贫的根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有利于老人物质、精神“双脱贫”。建议出台《孝道文化扶贫办法》,要求各级干部和党员把孝老敬老、让农村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幸福生活,作为入户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把孝老敬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打造孝德教育一品牌,建好孝道文化一条街,树好孝道模范一面旗,下好孝道法规一盘棋。

(二)推行协议赡养脱贫。引导各镇街借鉴马连庄镇试点经验,根据本地风土人情、乡规民约、经济实力,制定村规民约,制定统一的赡养费用计算公式,明确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赡养费标准。可参考规定每位子女每天应付父母1元钱、1斤面,每年20斤花生油、20斤玉米等杂粮面或与实物购买价总和相同的现金,将农村孝道养老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探索基金引领脱贫。按照“村民自治、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思路,建议出台《关于推广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村庄为单位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引领家庭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合力孝老敬老的新风气。广泛动员募集社会基金,加强基金管理使用,子女有赡养能力的,以子女孝老资金为主;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由村集体收入、社会爱心捐赠、政府共同出资,实行孝心基金兜底保障。

(四)实施社会保障脱贫。统筹做好老人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实施贫困人口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全覆盖,并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印发爱心医疗帮扶卡,开展入户巡诊和定点义诊,发放体检补助。对贫困人口,按每年100元标准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总结完善南墅镇卫生院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做法,深化医养融合共建。参考莱西市经济开发区洙河社区“助老大食堂”做法,深化农村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借鉴院上镇丽馨养老模式,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五)落实干部结对脱贫。在前期干部包联贫困户的基础上,着重安排市级领导、市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镇街干部“一对一”包联老年贫困户。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积极结对帮扶贫困老人。定期结对入户宣讲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让孝德文化深入人心,形成风尚,让村民知晓孝德不仅仅是老有所养,还要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通过结对帮扶,切实为老年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老年贫困户脱贫满意度。

(六)动员企业帮扶脱贫。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落实好企业捐款减免税政策;出台爱心激励办法,对捐资贡献较大的企业分别授予“爱心企业”“慈善企业”“功德企业”等称号,对捐资较多的个人分别授予“爱心使者”和“爱心明星”等称号,提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积极性。采取贫困户委托企业运营的金融扶贫模式、优先土地流转等措施,帮扶老年贫困户。鼓励企业在创新管理中引入“孝文化”,为员工的父母办理“孝心工资卡”,每月按照员工工资5%-7%的比例发放孝心工资。

(七)探索养老服务新方式。针对贫困老人普遍身体状况差,劳动能力低,脱贫难度大的实际,遵循“资源共享、多方施策、老人互助”的思路,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互助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统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构建“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的农村老人脱困模式,将个人之孝提升到社会之孝,推动全社会孝老敬老风尚形成,圆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小康梦。(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扶贫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观察思考    
观察思考

对孝道养老扶贫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19-12-06 10:14:5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程强

——以山东省莱西市为例

贫困老人是特殊贫困群体。如何让贫困老人在小康路上不掉队?为此,山东省莱西市扶贫办进行了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努力探索实施孝老扶贫的新路子。

一、贫困老人养老存在的问题

“生活无依靠、生活孤独”是很多贫困老人的真实写照。在社会保障不到位和子女孝养部分缺失的情况下,农村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一再突显。

在调研中发现,基层扶贫工作中贫困老人扶贫养老,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比重大。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2150户、3677人,老弱病残户占了绝大多数,其中60岁以上老人1958 人,占总数的53.2%,贫困老人数量多、比重大。二是生活难。很多贫困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生病时无钱治病;自理能力较弱,独居和空巢老人超过18.6%,失能、半失能老人较多;30%的老人经常感到孤独,有的甚至出现抑郁症状。三是易返贫。在脱贫攻坚期内,靠给钱给物的帮扶和救济,能解贫困老人一时物质之困,但不能持久从精神层面解决因老因病之困。老年人精神关爱上的缺失,极易因“老年病”导致返贫。

另外,从子女养老方面看,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有的子女忤逆不孝,村里出于“同情”,将其确定为贫困户;二是个别在做精准识别时,机械地以户口本为依据,由于这些老人同子女 户口不在一起,赡养收入没有计算在内;三是老人身边没有子女照顾或子女因病因残无能力照顾,他们虽然膝下有子,却单独生活,经济上十分困难。

综合以上情况,我们认为,孝文化空心使许多老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在脱贫攻坚战中,要加强孝道文化建设,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同在,扶贫与扶德共进,不断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法治意识引导,激发子女养老意愿,力求实现贫困老人物质、精神“双脱贫”。

二、莱西市前期孝老扶贫的探索

为解决贫困老人的脱贫和养老难题,莱西市提出孝道扶贫理念,积极探索“四个一”孝道养老脱贫新机制,创新孝道扶贫养老新路子。

一是确定一个赡养标准。以马连庄镇为试点,解剖麻雀、以点带面,对全镇227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研,组织引导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制定村规民约,制定了统一的赡养费用计算公式,明确了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不低于600元现金、200斤小麦面、10斤玉米面、10斤花生油的赡养标准,将农村孝道养老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全市推广马连庄镇“孝道养老”的先进做法,组织各镇街立足实际、开展调研,对全市六十周岁及以上贫困老人的居住、健康、子女情况等进行详细摸底,认真统计,深入分析,根据老人居住情况、生活地的消费情况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确立了接地气、易操作的综合性和单一性两套赡养标准。针对非留守老人,原则上规定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每天1元钱,每天1斤面,每年20斤花生油、20斤玉米等杂粮面;针对留守老人,规定每年每位子女以现金的形式支付赡养费用,赡养费数额原则上不低于非留守老人赡养金加上赡养实物当年的购买价总和。

二是开展一次道德评议。用道德评议会的方式,把精准扶贫、孝道养老等内容具体化,是非功过由群众评说。在人员构成上,“村民道德委员会”成员由“村民推荐、支部审查、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产生,重点吸纳“公道正派、威望较高、敢于直言、热心公益”的老共产党员、老教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等;在评议形式上,采取“登门谈心评、开会集中评”等方式,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评议活动。通过对不良行为进行评议,特别是针对不尊老、不敬老、不养老的道德失范行为进行评议讨论、说事评理,评选负面典型,结果张榜公示,采取“一人一案”、“一事一案”的办法,落实包帮责任,教育劝导,助其自我觉醒、自我转化。

三是细化一套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养老敬老、赡养扶贫”表彰激励三级网络,在市级层面开展了寻找“孝亲敬老家庭”活动,组织广大家庭谈孝老做法,议孝道家风,传孝老美德;在镇级层面开展了“五好家庭”“好媳妇”评选活动,将赡养老人作为评比活动的重要内容和标准,形成户户爱老敬老、人人尊老孝老的社会氛围;在村级层面开展了推荐活动,各村海选推荐具有代表性、群众公认的“五好家庭”“好儿媳”,对先进典型事迹,通过村级“道德评议榜”、板报、广播等形式进行褒扬奖励,引导村民形成向上向善、孝道养老的良好氛围。在做好评选表彰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孝道文化的传承,在村庄主要街道打造孝心宣传街,印制了孝心扶贫宣传手册,发放到每家每户,让群众做孝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为孝道养老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打造一支维权队伍。在全市各镇街成立了扶贫维权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了扶贫维权志愿服务活动。服务队成员从各镇扶贫办、信访办、管区、司法所、基层法庭等相关部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细化完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做到制度、职能“双上墙”。维权志愿服务队立足老年贫困人口维权能力薄弱的实际情况,专项构建“老年人维权四维网络”,从扶贫宣传、矛盾调解、履职监督、咨询服务四个方面切入,切实保障了老年人赡养扶贫的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市维权志愿服务队共开展扶贫宣传30余次、调解赡养纠纷60多起、提供维权咨询服务300余人次。在充分发挥志愿维权服务队作用的同时,还进一步强化了村委会在赡养维权方面的监督制约作用,督促村委会做好贫困家庭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监督和落实,将孝敬老人作为扶贫重点着力凸显,以便于更好地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从而打造孝老敬老“孝道养老”常态机制。

通过推行孝老扶贫,莱西市60岁以上的1958名贫困老人,已实现完全由子女孝亲养老的有1231人;子女赡养能力较弱,通过各种方式帮扶赡养的有457人;无子女的,通过采取各种方式由社会保障兜底养老的有270人。

三、今后孝老扶贫对策建议

贫困老人的养老问题,是检验扶贫成效的重要一环。建议在总结完善前期孝道养老扶贫做法的基础上,唱响“孝道扶贫”主旋律,将贫困老年脱贫工作推向深入,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积极弘扬孝道文化。“百善孝为先”,扶贫先扶“孝”,孝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扶贫力量,弘扬孝道文化是实现贫困老人脱贫的根本,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有利于老人物质、精神“双脱贫”。建议出台《孝道文化扶贫办法》,要求各级干部和党员把孝老敬老、让农村老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幸福生活,作为入户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求精准扶贫工作人员和镇村干部把孝老敬老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来抓;要打造孝德教育一品牌,建好孝道文化一条街,树好孝道模范一面旗,下好孝道法规一盘棋。

(二)推行协议赡养脱贫。引导各镇街借鉴马连庄镇试点经验,根据本地风土人情、乡规民约、经济实力,制定村规民约,制定统一的赡养费用计算公式,明确每年每位子女应付父母赡养费标准。可参考规定每位子女每天应付父母1元钱、1斤面,每年20斤花生油、20斤玉米等杂粮面或与实物购买价总和相同的现金,将农村孝道养老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三)探索基金引领脱贫。按照“村民自治、家庭为主、子女首孝、社会互助”的思路,建议出台《关于推广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加强农村养老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村庄为单位设立“家庭养老孝心基金”,引领家庭子女自觉履行赡养老人义务,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合力孝老敬老的新风气。广泛动员募集社会基金,加强基金管理使用,子女有赡养能力的,以子女孝老资金为主;子女无赡养能力的,由村集体收入、社会爱心捐赠、政府共同出资,实行孝心基金兜底保障。

(四)实施社会保障脱贫。统筹做好老人养老、医疗保险工作。实施贫困人口医疗保险财政补助全覆盖,并开通绿色就医通道,印发爱心医疗帮扶卡,开展入户巡诊和定点义诊,发放体检补助。对贫困人口,按每年100元标准由市财政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总结完善南墅镇卫生院基本医疗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做法,深化医养融合共建。参考莱西市经济开发区洙河社区“助老大食堂”做法,深化农村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借鉴院上镇丽馨养老模式,深化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建设。

(五)落实干部结对脱贫。在前期干部包联贫困户的基础上,着重安排市级领导、市直副科级以上干部及部分镇街干部“一对一”包联老年贫困户。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积极结对帮扶贫困老人。定期结对入户宣讲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让孝德文化深入人心,形成风尚,让村民知晓孝德不仅仅是老有所养,还要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通过结对帮扶,切实为老年贫困户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老年贫困户脱贫满意度。

(六)动员企业帮扶脱贫。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济困,落实好企业捐款减免税政策;出台爱心激励办法,对捐资贡献较大的企业分别授予“爱心企业”“慈善企业”“功德企业”等称号,对捐资较多的个人分别授予“爱心使者”和“爱心明星”等称号,提高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积极性。采取贫困户委托企业运营的金融扶贫模式、优先土地流转等措施,帮扶老年贫困户。鼓励企业在创新管理中引入“孝文化”,为员工的父母办理“孝心工资卡”,每月按照员工工资5%-7%的比例发放孝心工资。

(七)探索养老服务新方式。针对贫困老人普遍身体状况差,劳动能力低,脱贫难度大的实际,遵循“资源共享、多方施策、老人互助”的思路,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互助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统筹保障“三无”“五保”“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群体的需求。构建“子女尽责、集体担责、社会分责、政府履责”的农村老人脱困模式,将个人之孝提升到社会之孝,推动全社会孝老敬老风尚形成,圆贫困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小康梦。(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西市扶贫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