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陕西安康:汉滨区党建引领拓宽增收路

时间:2019-12-30 10:31:5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张院静

图片1.png

冬日的安康市汉滨区,尽管天气寒冷,但“汉滨人”的心却很热。今年,汉滨区21600户62512人甩掉了穷帽子,实现了高质量脱贫退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该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县(区),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汉滨区通过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全区上下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前沿阵地。现如今,这里的村民富了、产业强了、农村更美了。 

党员示范提信心

“我自己是过上了好日子,但看到村里有的人连病都看不起,你说我这心里能舒畅吗?”崔世满是汉滨区坝河镇伍家湾村的一名老党员,曾在外打拼多年,依靠自己的勤劳,实现发家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崔世满返乡创业,立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拿出多年积蓄,带领村民成立坝河镇鸦鸽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并注册“秦巴老崔粉”商标,加工生产红薯粉条。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伍家湾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坚定了共同发展红薯种植产业的信心。目前,坝河镇鸦鸽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年产红薯90万公斤,生产粉条约15万公斤,产值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57户612人增收致富。 

由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例子在汉滨区不胜枚举。2018年以来,汉滨区充分发挥党员、产业能人的带动效应,在组建产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全区已累计有2.76万户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链中,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清零”,全区231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村集体资产达到200多万元。

党支部带动增干劲

村里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么才能让村民鼓足发展产业的干劲?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摆在牛蹄镇凤凰村党支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牛蹄镇凤凰村,坐落在秦巴山区腹地,是汉滨区最为偏远、落后的深度贫困村。村里的土地以种粮食为主,无主导产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大面积撂荒,村里的常住人口以老弱妇孺居多。

2017年,借助好政策,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杨大珍,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邀请在外打拼的村民回村,和村里的党员、大户一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力家乡发展,并且全力支持村集体合作社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造茶园,发展茶产业。 

如今,凤凰村千亩茶田生机盎然,满山茶香。村里的贫困户胡伦兵在村党支部的介绍下,如今在园区负责茶园管护工作,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贫困户赵刚翠借着村上发展茶产业的机会,以自家土地入股,加入到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经营发展中。

“家里的老人、小孩都需要我照顾,所以没办法外出打工。前些年只能靠天吃饭,种点庄稼。这两年我每年都有2万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赵刚翠说。 

曾经的穷山沟,连人都留不住,但如今,随着村支部带头引领,创新应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因势发展产业,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出务工的人都争相回来,要在家乡实现致富梦。

推行农村人才“回引”机制,通过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等,这是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中的又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 

图片2.png

党建共融强产业

地处汉滨区东大门的早阳镇左湾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335户11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08人。

2018年,在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的帮扶下,该村根据自身平地少、坡地多、山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魔芋和烤烟种植产业,并按照“党委联支部、党支部建园区、园区聚党员、党员兴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新思路,整合“拨改投”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汉滨区早阳镇招商引进陕西安康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后,该公司投资20万元,在左湾村发展林下魔芋种植试验示范园30亩,带动全村发展魔芋300余亩,左湾村的56户贫困户户均分红538.2元。

如今的左湾村,烤烟、魔芋种植面积初具规模,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喜笑颜开。左湾村的“华丽转身”,是汉滨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又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汉滨区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前沿阵地,把党支部建在新型农业产业链上,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截至目前,汉滨区已累计投入4.84亿元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5个,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1717家,家庭农场147家,实现了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带动5.4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年人均增收1530元,全区凝聚起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频共振、共促共融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汉滨区目前通过“党支部+‘X’+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村有四式、户有八法”的资产收益模式,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带民富”的新路子,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党建扶贫    

陕西安康:汉滨区党建引领拓宽增收路

时间:2019-12-30 10:31:5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张院静

图片1.png

冬日的安康市汉滨区,尽管天气寒冷,但“汉滨人”的心却很热。今年,汉滨区21600户62512人甩掉了穷帽子,实现了高质量脱贫退出。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该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万的县(区),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汉滨区通过党建引领,多措并举,全区上下凝聚起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了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前沿阵地。现如今,这里的村民富了、产业强了、农村更美了。 

党员示范提信心

“我自己是过上了好日子,但看到村里有的人连病都看不起,你说我这心里能舒畅吗?”崔世满是汉滨区坝河镇伍家湾村的一名老党员,曾在外打拼多年,依靠自己的勤劳,实现发家致富。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崔世满返乡创业,立志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拿出多年积蓄,带领村民成立坝河镇鸦鸽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红薯,并注册“秦巴老崔粉”商标,加工生产红薯粉条。 

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伍家湾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坚定了共同发展红薯种植产业的信心。目前,坝河镇鸦鸽山种植专业合作社已流转土地1000余亩,年产红薯90万公斤,生产粉条约15万公斤,产值5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57户612人增收致富。 

由党员示范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例子在汉滨区不胜枚举。2018年以来,汉滨区充分发挥党员、产业能人的带动效应,在组建产业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党员示范户和产业带头人领办专业合作社发展产业,全区已累计有2.76万户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链中,实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清零”,全区231个贫困村平均每村村集体资产达到200多万元。

党支部带动增干劲

村里适合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么才能让村民鼓足发展产业的干劲?这是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摆在牛蹄镇凤凰村党支部面前的首要问题。

牛蹄镇凤凰村,坐落在秦巴山区腹地,是汉滨区最为偏远、落后的深度贫困村。村里的土地以种粮食为主,无主导产业,村民大多外出务工,土地大面积撂荒,村里的常住人口以老弱妇孺居多。

2017年,借助好政策,凤凰村党支部书记杨大珍,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邀请在外打拼的村民回村,和村里的党员、大户一起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助力家乡发展,并且全力支持村集体合作社整合利用闲置土地资源,建造茶园,发展茶产业。 

如今,凤凰村千亩茶田生机盎然,满山茶香。村里的贫困户胡伦兵在村党支部的介绍下,如今在园区负责茶园管护工作,每个月有稳定的收入;贫困户赵刚翠借着村上发展茶产业的机会,以自家土地入股,加入到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的经营发展中。

“家里的老人、小孩都需要我照顾,所以没办法外出打工。前些年只能靠天吃饭,种点庄稼。这两年我每年都有2万元的收入,生活比以前好太多了。”赵刚翠说。 

曾经的穷山沟,连人都留不住,但如今,随着村支部带头引领,创新应用“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因势发展产业,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出务工的人都争相回来,要在家乡实现致富梦。

推行农村人才“回引”机制,通过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思路活、资源广的外出务工致富能人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等,这是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中的又一次富有成效的探索。 

图片2.png

党建共融强产业

地处汉滨区东大门的早阳镇左湾村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全村有21个村民小组335户11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2户408人。

2018年,在安康市招商和经济合作局的帮扶下,该村根据自身平地少、坡地多、山林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魔芋和烤烟种植产业,并按照“党委联支部、党支部建园区、园区聚党员、党员兴产业、产业带农户”的新思路,整合“拨改投”资金,扶持特色产业发展。 

汉滨区早阳镇招商引进陕西安康悠源食品有限公司后,该公司投资20万元,在左湾村发展林下魔芋种植试验示范园30亩,带动全村发展魔芋300余亩,左湾村的56户贫困户户均分红538.2元。

如今的左湾村,烤烟、魔芋种植面积初具规模,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喜笑颜开。左湾村的“华丽转身”,是汉滨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又一个缩影。

2018年以来,汉滨区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前沿阵地,把党支部建在新型农业产业链上,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截至目前,汉滨区已累计投入4.84亿元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85个,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46家,专业合作社1717家,家庭农场147家,实现了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带动5.4万贫困人口依靠产业年人均增收1530元,全区凝聚起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频共振、共促共融的强大合力。 

据了解,汉滨区目前通过“党支部+‘X’+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村有四式、户有八法”的资产收益模式,积极发挥党支部引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抓党建、兴产业、促脱贫、带民富”的新路子,实现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