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电子书】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

时间:2020-02-25 20:48:5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理论与实践创新深入推进,中国减贫事业迎来全新局面。与此同时,相关学术研究蔚然成风,形成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启发性以及反思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一线扶贫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近两年,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在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指导下,组织专家团队围绕当前脱贫攻坚中的关键领域、难点问题与薄弱环节开展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报告或论文。为满足脱贫攻坚干部培训需要,我们选择了其中的 15 篇研究成果编写形成《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作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两本基础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扩展广大干部群众理论视野、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能力。

全书 15 个选题立足脱贫攻坚新阶段,具有很强的前沿性,或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减贫历史进程与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或系统阐释脱贫攻坚战重要的理论实践创新,或是面向未来扶贫战略的转型与探索。这些研究报告或论文较为深入地回答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破解脱贫攻坚实践难题的路径,深入分析了未来中国减贫战略如何转型等重要问题。

《中国扶贫脱贫的历史进展与发展趋向》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来分析我国扶贫脱贫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对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发展作出初步研判。

《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透过“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创新的视角,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道路创新和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创新精准扶贫方略落实的工作机制》以“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为背景,详细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精准扶贫的工作要领。

《深度贫困问题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系统阐述了治理深度贫困的基本理论,并基于深度贫困治理的实践,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对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面向中国未来的减贫发展,结合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有关实践,对消除绝对贫困后的减贫战略做了初步的思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地方已有实践,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模式与路径,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有启示意义。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眼于提升脱贫攻坚战的质量,防范返贫风险,深入探讨了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模式与路径。

《大扶贫格局中的社会扶贫参与》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扶贫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以及地方实践,并归纳概括了中国社会扶贫的主要经验。

《东西部扶贫协作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历史进程和成效,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对策建议。

《干部教育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实践》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干部培训的实践创新与基本经验,对于开展新阶段的干部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驻村帮扶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分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选拔和培训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并指出建立一支稳定不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是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与式扶贫的制度化与本土化》回顾了“参与式扶贫”结合中国独特的扶贫实践逐步地制度化与本土化的历程,并反思了“参与式扶贫”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益贫导向的特色产业扶贫路径》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扶贫创新的基础上,对产业扶贫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分析了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总结教育精准扶贫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育扶贫效能的对策建议。

《增强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功能》全面总结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于“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重要地位的理解。

这 15 篇报告或论文尽管各有侧重,但仍存在若干共同特点:一是都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或是立足当前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的难点,或是面向未来政策的走向开展研究;二是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系统性,各篇多兼具对于中国贫困治理历程与体系的总结,避免孤立地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三是都体现出了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在分析既有实践发展的同时,也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本书各位作者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分析范式和话语系统。因此读者在阅读参考时应甄别学术分析与政策表述的差异性,注意学术研究的反思性与政策执行权威性之间的张力。另外,由于全书前沿性的特点,书中一些学术观点仍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我们期待读者明鉴,从而持续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附件: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pdf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学习园地    
高端视点

【电子书】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

时间:2020-02-25 20:48:5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进入脱贫攻坚阶段。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的指引下,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理论与实践创新深入推进,中国减贫事业迎来全新局面。与此同时,相关学术研究蔚然成风,形成了诸多具有前瞻性、启发性以及反思性的研究成果,对于提升一线扶贫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此,近两年,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在国务院扶贫办的领导指导下,组织专家团队围绕当前脱贫攻坚中的关键领域、难点问题与薄弱环节开展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报告或论文。为满足脱贫攻坚干部培训需要,我们选择了其中的 15 篇研究成果编写形成《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作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两本基础教材之一,旨在进一步凝聚各方共识、扩展广大干部群众理论视野、提升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创新能力。

全书 15 个选题立足脱贫攻坚新阶段,具有很强的前沿性,或以新的视角审视中国减贫历史进程与脱贫攻坚整体布局,或系统阐释脱贫攻坚战重要的理论实践创新,或是面向未来扶贫战略的转型与探索。这些研究报告或论文较为深入地回答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破解脱贫攻坚实践难题的路径,深入分析了未来中国减贫战略如何转型等重要问题。

《中国扶贫脱贫的历史进展与发展趋向》从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来分析我国扶贫脱贫发展的基本规律,进而对今后一段时期扶贫工作的发展作出初步研判。

《国家贫困治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透过“国家贫困治理体系”创新的视角,揭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道路创新和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

《创新精准扶贫方略落实的工作机制》以“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为背景,详细分析了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精准扶贫的工作要领。

《深度贫困问题综合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系统阐述了治理深度贫困的基本理论,并基于深度贫困治理的实践,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对贫困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面向中国未来的减贫发展,结合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的有关实践,对消除绝对贫困后的减贫战略做了初步的思考。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基于地方已有实践,分析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模式与路径,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均有启示意义。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着眼于提升脱贫攻坚战的质量,防范返贫风险,深入探讨了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模式与路径。

《大扶贫格局中的社会扶贫参与》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扶贫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以及地方实践,并归纳概括了中国社会扶贫的主要经验。

《东西部扶贫协作创新发展》系统介绍了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历史进程和成效,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对策建议。

《干部教育培训助推脱贫攻坚实践》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干部培训的实践创新与基本经验,对于开展新阶段的干部培训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驻村帮扶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分析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的选拔和培训对于扶贫效果的影响,并指出建立一支稳定不走的驻村帮扶工作队是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参与式扶贫的制度化与本土化》回顾了“参与式扶贫”结合中国独特的扶贫实践逐步地制度化与本土化的历程,并反思了“参与式扶贫”所面临的若干问题。

《益贫导向的特色产业扶贫路径》在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扶贫创新的基础上,对产业扶贫的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分析了我国教育扶贫政策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总结教育精准扶贫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育扶贫效能的对策建议。

《增强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功能》全面总结了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有助于加深读者对于“社会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重要地位的理解。

这 15 篇报告或论文尽管各有侧重,但仍存在若干共同特点:一是都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或是立足当前政策设计和地方实践的难点,或是面向未来政策的走向开展研究;二是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系统性,各篇多兼具对于中国贫困治理历程与体系的总结,避免孤立地对具体问题展开分析;三是都体现出了社会科学的反思性,在分析既有实践发展的同时,也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本书各位作者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专业,有着不同的分析范式和话语系统。因此读者在阅读参考时应甄别学术分析与政策表述的差异性,注意学术研究的反思性与政策执行权威性之间的张力。另外,由于全书前沿性的特点,书中一些学术观点仍有待实践进一步检验和完善,我们期待读者明鉴,从而持续推进相关研究的深入。

附件: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pdf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