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对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考

时间:2020-04-26 22:42:2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念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人才断层等现状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仍有存在,亟待解决。

吸引青年人才进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在基层干部选聘方面,以往大都是根据组织需要或岗位需要,向社会公开发布一则招聘公告,被动坐等申报,常有“一发了之”局面。基层干部选聘应转变思路,要有“三顾茅庐”精神,组织部门需走出办公室、走进高校、走进毕业生当中,主动与他们面对面谈心、向他们宣传自己优势,以真心换“情怀”。在省、市两级人才招聘方面,江苏、浙江、上海,包括安徽等省份早已主动走进校园,召开宣讲会,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作为基层年轻干部选聘值得借鉴。

二是提高待遇和保障环境。基层干部因其特殊性,工作呈现繁杂、量大、不确定因素强等特点;与此同时,工作环境难以保障,被人误解、辱骂、殴打偶有发生。在如此高负荷下,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偏低仍是现状,也是影响青年人才进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首要因素。其次是政治待遇,基层年轻干部在选优、评奖方面机会较少,能够参加县、市表彰会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增加吸引力,提高经济待遇是“硬件”,提高政治待遇和保障环境是“软件”,需软硬结合。

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使用模式

一是为“本土凤凰,栽种梧桐”。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金凤凰”的吸引力有限,导致飞来的“金凤凰”也有限,难以形成聚才局面,更别提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从本土基层干部队伍中积极挖掘人才,视他们如“土凤凰”。在政策方面,要针对性地为土凤凰提供优势、提供平台,让其“想作为”。在环境方面,要侧重打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让其“愿作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土凤凰成长、梧桐花开、金凤凰自来”的良好循环。

二是实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横向交流”制度。乡村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的改编调整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村干部大都三十年如一日长期呆在一个村部、负责同一事项,缺乏环境和岗位变化带来的压力,难免产生惰性、缺乏创新精神,有的个别人甚至出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俗话讲“树挪死,人挪活”,建议以同一岗位工作年限为依据,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实行“横向交流”制度。优点在于:一方面,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拓宽了干部的视野,形成了新的工作压力,克服了长期固守而形成的凭经验办事的固有思维和工作套路;另一方面,通过横向交流重新调整了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干部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交流一人,带活一班”的良好局面。

三是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主要职务。经了解,某乡镇12个行政村村书记,年龄均超过55岁,年龄偏大现象特别严重,受年龄、学历、身体等因素影响,缺少“敢冒、敢闯、敢试”的勇气,存在“上面逼一逼,下面动一动”现象。不可否认年轻干部阅历少、经验少的事实,但他们有学历、有活力、愿学习。组织部门要破除“唯经验论、唯阅历论”的固有思想,敢于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主要职务,让他们在事上磨炼成长。同时,切忌求全责备,切记拔苗助长,应配套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要秉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不可能是全才”理念,为年轻干部铺路子、压担子。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育方式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常抓不懈。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有的部分干部思想懈怠、缺乏进取心,“上面说什么、就听什么,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对于这些人会上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针对这种现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APP),建立一套以自我学习为主、定期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模式,规定一周打卡次数与时长,一方面便于统筹安排定期学习的政策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便于农村基层干部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二是提升业务能力要常训常新。村级工作量大、繁杂,农村基层干部整日奔波于家庭、村部、农户之间,缺少学习业务知识时间、缺少拿起文件和研究文件的动力,加之上级安排的业务培训少且零碎,导致村级干部对岗位知识和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以提升业务能力为目的,发挥主管部门职责,为村干部量身定制业务培训计划,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更新培训内容。有条件的乡镇,应大胆创新培训方式,适当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特别是走进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农村,开阔眼界,增长本领。

三是年轻后备干部要常管常用。农村后备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仍然存在,无人可用局面偶有报道。与此同时,有些村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培养后备干部,仅为应付上级差事而简单报名,忽略具备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因此,后备干部常管常用应由党委政府牵头,按照每村至少2人的标准,建立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由乡镇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对不合适的,要及时清退。同时,实行“1+1”联系帮扶制度,由乡镇分管领导作为帮扶责任人,通过跟岗锻炼、言传身教、谈心谈话,帮助其提升能力、发挥作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标签扶贫论坛    
观察思考

对建设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思考

时间:2020-04-26 22:42:2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念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提出:“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人才断层等现状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仍有存在,亟待解决。

吸引青年人才进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出击。在基层干部选聘方面,以往大都是根据组织需要或岗位需要,向社会公开发布一则招聘公告,被动坐等申报,常有“一发了之”局面。基层干部选聘应转变思路,要有“三顾茅庐”精神,组织部门需走出办公室、走进高校、走进毕业生当中,主动与他们面对面谈心、向他们宣传自己优势,以真心换“情怀”。在省、市两级人才招聘方面,江苏、浙江、上海,包括安徽等省份早已主动走进校园,召开宣讲会,实践证明这项措施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作为基层年轻干部选聘值得借鉴。

二是提高待遇和保障环境。基层干部因其特殊性,工作呈现繁杂、量大、不确定因素强等特点;与此同时,工作环境难以保障,被人误解、辱骂、殴打偶有发生。在如此高负荷下,农村基层干部工资偏低仍是现状,也是影响青年人才进入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首要因素。其次是政治待遇,基层年轻干部在选优、评奖方面机会较少,能够参加县、市表彰会的少之又少。因此,为了增加吸引力,提高经济待遇是“硬件”,提高政治待遇和保障环境是“软件”,需软硬结合。

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使用模式

一是为“本土凤凰,栽种梧桐”。经济欠发达地区对“金凤凰”的吸引力有限,导致飞来的“金凤凰”也有限,难以形成聚才局面,更别提欠发达地区的乡村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从本土基层干部队伍中积极挖掘人才,视他们如“土凤凰”。在政策方面,要针对性地为土凤凰提供优势、提供平台,让其“想作为”。在环境方面,要侧重打造良好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让其“愿作为”。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土凤凰成长、梧桐花开、金凤凰自来”的良好循环。

二是实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横向交流”制度。乡村干部是基层工作的“主力军”,这支主力军的改编调整工作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重视。村干部大都三十年如一日长期呆在一个村部、负责同一事项,缺乏环境和岗位变化带来的压力,难免产生惰性、缺乏创新精神,有的个别人甚至出现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现象。俗话讲“树挪死,人挪活”,建议以同一岗位工作年限为依据,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实行“横向交流”制度。优点在于:一方面,新的工作环境和岗位拓宽了干部的视野,形成了新的工作压力,克服了长期固守而形成的凭经验办事的固有思维和工作套路;另一方面,通过横向交流重新调整了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了干部的创新精神,形成了“交流一人,带活一班”的良好局面。

三是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主要职务。经了解,某乡镇12个行政村村书记,年龄均超过55岁,年龄偏大现象特别严重,受年龄、学历、身体等因素影响,缺少“敢冒、敢闯、敢试”的勇气,存在“上面逼一逼,下面动一动”现象。不可否认年轻干部阅历少、经验少的事实,但他们有学历、有活力、愿学习。组织部门要破除“唯经验论、唯阅历论”的固有思想,敢于启用年轻干部担任村主要职务,让他们在事上磨炼成长。同时,切忌求全责备,切记拔苗助长,应配套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要秉承“人人皆可成才,人人不可能是全才”理念,为年轻干部铺路子、压担子。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育方式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常抓不懈。目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中,有的部分干部思想懈怠、缺乏进取心,“上面说什么、就听什么,身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对于这些人会上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效果甚微。针对这种现象,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如APP),建立一套以自我学习为主、定期组织学习为辅的学习模式,规定一周打卡次数与时长,一方面便于统筹安排定期学习的政策理论内容,另一方面便于农村基层干部根据需要进行自主学习。

二是提升业务能力要常训常新。村级工作量大、繁杂,农村基层干部整日奔波于家庭、村部、农户之间,缺少学习业务知识时间、缺少拿起文件和研究文件的动力,加之上级安排的业务培训少且零碎,导致村级干部对岗位知识和政策理解不够透彻。因此,要以提升业务能力为目的,发挥主管部门职责,为村干部量身定制业务培训计划,并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更新培训内容。有条件的乡镇,应大胆创新培训方式,适当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特别是走进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农村,开阔眼界,增长本领。

三是年轻后备干部要常管常用。农村后备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仍然存在,无人可用局面偶有报道。与此同时,有些村认识不清,不懂得如何培养后备干部,仅为应付上级差事而简单报名,忽略具备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因此,后备干部常管常用应由党委政府牵头,按照每村至少2人的标准,建立年轻后备干部人才库,由乡镇组织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动态调整,对不合适的,要及时清退。同时,实行“1+1”联系帮扶制度,由乡镇分管领导作为帮扶责任人,通过跟岗锻炼、言传身教、谈心谈话,帮助其提升能力、发挥作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王获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