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南召:种下一片药 “钱”图更光明

时间:2020-05-11 18:18: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梁又元 廖涛

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贫困农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南召山地面积大,林多地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具备中药材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抓机遇、兴产业、助脱贫,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政府引导、经营主体主导、农户融入、贫困户增收”为原则,以建设“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为抓手,以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为目标,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户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升,其中获得省级命名的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6个,专业合作社110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9家,中药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主体295个,带动53个村3500余户受益,其中贫困户213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3亿元。在产业发展模式中,已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在种植上,积极探索“林药、果药、药药、菌药”等种植模式,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石斛、白及、黄精、丹参、天麻由设施栽培向林下、仿野生等原生态栽培模式转变,提高药品质量。在四棵树乡的五朵山、乔端镇云霄曼、白土岗镇的大曼山林下种植白及、重楼、猪苓、石斛等5000亩,实现了林药的立体综合发展,不仅增加了经济收益,还保护了环境,更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种苗繁育上,加大科技融入力度,建成组培育苗车间2800平方米;建成智能温室大棚2个20000平方米,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38个,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达5个,每年繁育杜仲、辛夷、防己、石斛等种苗3000多万棵,有效解决了濒危中药材种苗稀缺的问题,为基地种植、林下种植、贫困户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

在政府扶持上,县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意见》、《中药材‘三个十’扶贫行动计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投入5000余万元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扶持,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中药材产业紧紧围绕全县产业扶贫的大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贫困户的增收为目标,利用产业优势,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来,创新带贫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的脱贫紧密联结,助力脱贫攻坚。在带贫方式上,通过“联合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一是创新流转管护模式。企业(基地)、种植大户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种植中药材,委托贫困户负责管护,每亩地贫困户可得到600元的土地租金和1000元的管护工资,实现贫困群众双重增收。如四棵树乡五垛村的郝洪运把1亩土地出租给河南省五垛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他得到土地租金600,年委托管护费1000元,闲暇时到公司为药材除草、浇水等获得工资28000元,仅此收入近30000元,为脱贫增收提供了保障。该村的马万才、马青山等也都从中药材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二是创新基地务工模式。引导周边贫困劳动力与中药材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长期劳务关系,实现稳定持续增收。对于就业能力弱、务工时间不固定的贫困群众,吸纳其到基地从事浇水、除草、分拣等简单工作,随到随干,灵活就业,按工付酬,日清日结,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南召县鑫恒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扶贫精神,帮助贫困户增收,在中药材基地生产过程中优先使用贫困户为药材除草、浇水、管护等工作。太山庙乡张沟村张北组贫困户赵保瑞在闲余期间,到药材基地务工年增收4000多元;张沟村东沟组贫困户辛振营土地流转费及务工增收5000多元。

       三是创新带动种植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基地+农户”的带贫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实行“三包三统一三标准”管理,即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标准育苗、标准种植、标准采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强化种植户收益保障,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目前,通过该模式已带动650余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城郊乡大庄村刘芝江、张玉敬、秦性财等和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黄精,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黄精收获之前,种植户每年收到公司黄精预付款4000元,三年共12000元。黄精收获扣除预付款后按五五分成,并且和联源公司长期合作,公司负责回收产品,贫困户形成长期稳定增收渠道。

      四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对于没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将土地、资金入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定向带贫协议,按照户年均3000元的标准享受分红。目前,已带动贫困户320户。

       五是壮大村集体经济。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药材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同时,中药材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申请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时,与种植项目所在地村两委签订合同,将8%的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实现收益,年度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群众发展,给付年限不低于15年。2019年有25个村通过此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总收入超过50万元,在脱贫攻坚期间,村集体经济用于贫困户增收比例不低于80%。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而且提高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如城郊乡柴岗村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中,村支部组织全村贫困户轮流到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目前,该村彻底甩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和旅游示范村。

南召县中药材发展和扶贫模式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2019年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南召召开,推广南召县中药材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南召县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扶贫模式”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区县声音    
部委省市

河南南召:种下一片药 “钱”图更光明

时间:2020-05-11 18:18: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梁又元 廖涛

精准扶贫的根本在于贫困农民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南召山地面积大,林多地少;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带,四季分明,具备中药材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南召县委、县政府抓机遇、兴产业、助脱贫,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政府引导、经营主体主导、农户融入、贫困户增收”为原则,以建设“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十大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为抓手,以打造“南召十大道地中药材”品牌为目标,建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户持续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县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升,其中获得省级命名的示范基地4个、市级示范基地6个,专业合作社110家,中药材初加工企业9家,中药材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主体295个,带动53个村3500余户受益,其中贫困户2130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52万亩,年产量7000余吨,产值3亿元。在产业发展模式中,已形成了育苗、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

在种植上,积极探索“林药、果药、药药、菌药”等种植模式,建设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实施石斛、白及、黄精、丹参、天麻由设施栽培向林下、仿野生等原生态栽培模式转变,提高药品质量。在四棵树乡的五朵山、乔端镇云霄曼、白土岗镇的大曼山林下种植白及、重楼、猪苓、石斛等5000亩,实现了林药的立体综合发展,不仅增加了经济收益,还保护了环境,更见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种苗繁育上,加大科技融入力度,建成组培育苗车间2800平方米;建成智能温室大棚2个20000平方米,建成日光温室大棚238个,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达5个,每年繁育杜仲、辛夷、防己、石斛等种苗3000多万棵,有效解决了濒危中药材种苗稀缺的问题,为基地种植、林下种植、贫困户种植提供了优质种苗。

在政府扶持上,县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加强对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指导;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意见》、《中药材‘三个十’扶贫行动计划》、《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投入5000余万元对中药材产业发展进行扶持,解决发展资金瓶颈问题,推动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中药材产业紧紧围绕全县产业扶贫的大局,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贫困户的增收为目标,利用产业优势,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积极带动贫困户参与到中药材产业发展中来,创新带贫模式,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贫困人口的脱贫紧密联结,助力脱贫攻坚。在带贫方式上,通过“联合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带贫模式,把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一是创新流转管护模式。企业(基地)、种植大户流转贫困户的土地种植中药材,委托贫困户负责管护,每亩地贫困户可得到600元的土地租金和1000元的管护工资,实现贫困群众双重增收。如四棵树乡五垛村的郝洪运把1亩土地出租给河南省五垛源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他得到土地租金600,年委托管护费1000元,闲暇时到公司为药材除草、浇水等获得工资28000元,仅此收入近30000元,为脱贫增收提供了保障。该村的马万才、马青山等也都从中药材发展中得到了实惠。

       二是创新基地务工模式。引导周边贫困劳动力与中药材企业签订就业协议,建立长期劳务关系,实现稳定持续增收。对于就业能力弱、务工时间不固定的贫困群众,吸纳其到基地从事浇水、除草、分拣等简单工作,随到随干,灵活就业,按工付酬,日清日结,极大提振了贫困群众脱贫信心。南召县鑫恒康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积极响应上级扶贫精神,帮助贫困户增收,在中药材基地生产过程中优先使用贫困户为药材除草、浇水、管护等工作。太山庙乡张沟村张北组贫困户赵保瑞在闲余期间,到药材基地务工年增收4000多元;张沟村东沟组贫困户辛振营土地流转费及务工增收5000多元。

       三是创新带动种植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或“基地+农户”的带贫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中药材种植协议,实行“三包三统一三标准”管理,即包种苗、包技术、包回收,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统一销售,标准育苗、标准种植、标准采收,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强化种植户收益保障,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目前,通过该模式已带动650余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城郊乡大庄村刘芝江、张玉敬、秦性财等和联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种植黄精,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黄精收获之前,种植户每年收到公司黄精预付款4000元,三年共12000元。黄精收获扣除预付款后按五五分成,并且和联源公司长期合作,公司负责回收产品,贫困户形成长期稳定增收渠道。

      四是创新入股分红模式。对于没有种植能力的贫困户,引导其将土地、资金入股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签订定向带贫协议,按照户年均3000元的标准享受分红。目前,已带动贫困户320户。

       五是壮大村集体经济。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扶持中药材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同时,中药材企业(基地)、新型经营主体申请中药材产业扶持资金时,与种植项目所在地村两委签订合同,将8%的扶持资金入股企业实现收益,年度分红作为村集体经济,用于脱贫攻坚工作和贫困群众发展,给付年限不低于15年。2019年有25个村通过此方式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总收入超过50万元,在脱贫攻坚期间,村集体经济用于贫困户增收比例不低于80%。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不仅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贫困群众增收长效机制,而且提高了村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如城郊乡柴岗村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中,村支部组织全村贫困户轮流到基地务工,人均年增收5000多元,村集体增收8万元。目前,该村彻底甩掉“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成为远近闻名的新农村示范村和旅游示范村。

南召县中药材发展和扶贫模式得到省市领导充分肯定,2019年河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南召召开,推广南召县中药材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的经验和做法。“南召县中药材示范基地辐射扶贫模式”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扶贫十大典型模式”之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