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柏杨村里说变迁

时间:2020-05-15 00:27:4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全军

柏杨村是陕西省紫阳县东木镇的一个偏远村,从镇政府驻地乘车向西北方向进发,翻山越岭过垭口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条香元河弯弯曲曲流过山村,悄无声息地穿过罗汉坡,欢快地流到焕古镇的刘家河去了。

东木镇柏杨村是陕西省爱委会命名的2019年省级卫生镇卫生村。一个深山村庄,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颜值”提升直接改变了全村人的精气神劲,自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会依靠“四支力量”,真心真情帮扶柏杨村脱贫致富,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868.77元,与2014年同比增幅46.66%,实现整村脱贫!昔日出了名的“矛盾村”变成了和谐村,“信访村”变成了文明村,柏杨村的变迁在村民滋滋称赞声中扬鞭激进。

柏杨村现辖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0户14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825人。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县纪委监委对接帮扶柏杨村。成立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55名党员干部帮扶队伍,精准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争取帮扶项目,全面夯实帮扶责任。说起柏杨村以前的实际状况,村支书康宗华深有感触地说:“村子变的这么漂亮,发展的这么快,让人想都不敢想。以前村里莫说想干啥事,连个会都开不下去。柏杨村的巨变与镇村两级和包联部门的尽责担负和竭力帮扶是分不开的。”

       镇长苟克乾实话实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前,该村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风气不良、信访矛盾突出。村上没有支部书记、村两委,仅有一名代理村主任和文书,是典型的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镇党委、政府与包联部门齐抓共建,精准把脉治理难题,直面解决村民诉求,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赢得了好口碑,取得了好成效。”通过半年入户走访、了解、考察,先后配齐了村民信任得力的村两委干部,筹集和争取资金建成村级办公和功能室用房,配备了办公设备;新修建了435.6㎡的娱乐广场,闲暇之余,干部和村民在一起休闲锻炼,其乐融融。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了村民思想道德提升,以良好社会风尚引领村级发展。

“路通了,产业活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足了”。这句口头语说出了柏杨村干群的“掏心话儿”。为打破多年来的交通“瓶颈”,解决村民致富的心头问题,自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665万建成23.24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全村村民小组砂石道路全硬化;争取主干道路亮化工程项目,沿主线道路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对村主线路面窄、空板、断板、排水、边坡挡护等问题实施了升级改造,在逶迤群山铺设了一条条宽敞、整洁、明亮的脱贫之路。

       驻村第一书记方瑜玲满怀信心地说:“以前是居山四望阻,现在是山村通四方。道路交通顺畅了,人心思变的信心和劲头有了,发展就有希望了。”该村抓住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机遇,将居住在中、高山住户搬迁到公路沿线分散安置和异地搬迁集中安置,130户村民作别了土墙房,住进了新楼房。危房改造10户21人,有安全住房271户994人,所有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前住在高山上,生产和生活一点都不方便,吃苦受累不消说,出门上坡下坡,走了大半辈子的山路。现在好了,新房子建在了公路边上,做啥都方便了。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会过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村民宋开理缝人便喜形于色地说起自家的变化,今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向村上捐了1500元钱,说是沾了好政策的光过上了好日子,力所能及为村里做点好事心里高兴。全村20余名村民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设点值守,通过在外务工的亲属购买口罩等物品献爱心,在村里被传为佳话。水电路讯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全村投资200余万元建成7个饮水工程并投入使用,安全饮水均达到国家要求;电力入户实现100%,且一户一表同网同价,户户都有无线网;825名贫困人口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79名落实了教育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制订了村级环境卫生制度,为所有农户配发了垃圾桶,垃圾按时清运。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整治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村上的环境焕然一新,公路整洁通畅,院落干净卫生。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新民风建设,累计表彰先进模范102人,全面提升了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为全村脱贫致富激活了内生动力。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镇村两级会同包联部门立足该村的长远发展,通过摸底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确立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特色林果、养殖为辅的村产业格局。近5年来,全村累计发展茶园2100余亩,基本实现户均5亩茶,建成合作社茶叶加工厂1个,茶叶生产综合年产值达200余万元,160余户贫困群众仅靠务茶每年每户近6000元。动员本村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使撂荒土地变园区助贫困户增收,发展特色蜂糖李种植园1500余亩,间套种植花椒600亩,解决了70人就业,每人月挣工资2800元左右。村民康绍奎去年承包了李缘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李子园的管理,一年就收入5万以上,既顾了家庭,又顾了挣钱,两全其美,做梦都笑醒了。

       该村的传统畜牧业是贫困户增收的一个来源,县纪委监委出资12万元,帮扶全村农户购买仔猪100余头、鸡仔4000余只,每年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5人成为科学种养行家里手。有序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有400余人进入江浙一带打工,每年挣回劳务收入1000万元。平日里一些村民聚在一起,总爱吹牛说:“村里楼房修得漂亮的,有车有存款的,走路一甩一甩的,说话高喉咙大桑的,不是种茶的就是打工的。”

柏杨村里说变迁,听取赞声一片。“打起锣鼓唱一曲,来到柏杨看稀奇。青山绿水飘彩云,欢声笑语传福音。美丽山村是我家,和睦相处最相宜。”山里人爱唱民歌,回响在山间的民歌唱出了村民的心声和情声,不仅道出了柏杨村的变迁,也道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向往。(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柏杨村里说变迁

时间:2020-05-15 00:27:4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全军

柏杨村是陕西省紫阳县东木镇的一个偏远村,从镇政府驻地乘车向西北方向进发,翻山越岭过垭口也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一条香元河弯弯曲曲流过山村,悄无声息地穿过罗汉坡,欢快地流到焕古镇的刘家河去了。

东木镇柏杨村是陕西省爱委会命名的2019年省级卫生镇卫生村。一个深山村庄,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重要举措,大幅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勾画出一幅美丽乡村画卷。“颜值”提升直接改变了全村人的精气神劲,自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村两委会依靠“四支力量”,真心真情帮扶柏杨村脱贫致富,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868.77元,与2014年同比增幅46.66%,实现整村脱贫!昔日出了名的“矛盾村”变成了和谐村,“信访村”变成了文明村,柏杨村的变迁在村民滋滋称赞声中扬鞭激进。

柏杨村现辖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0户147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40户825人。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县纪委监委对接帮扶柏杨村。成立了脱贫攻坚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55名党员干部帮扶队伍,精准制定帮扶工作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争取帮扶项目,全面夯实帮扶责任。说起柏杨村以前的实际状况,村支书康宗华深有感触地说:“村子变的这么漂亮,发展的这么快,让人想都不敢想。以前村里莫说想干啥事,连个会都开不下去。柏杨村的巨变与镇村两级和包联部门的尽责担负和竭力帮扶是分不开的。”

       镇长苟克乾实话实说:“精准扶贫工作启动之前,该村交通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社会风气不良、信访矛盾突出。村上没有支部书记、村两委,仅有一名代理村主任和文书,是典型的村班子软弱涣散村。镇党委、政府与包联部门齐抓共建,精准把脉治理难题,直面解决村民诉求,用心、用情、用力帮扶,赢得了好口碑,取得了好成效。”通过半年入户走访、了解、考察,先后配齐了村民信任得力的村两委干部,筹集和争取资金建成村级办公和功能室用房,配备了办公设备;新修建了435.6㎡的娱乐广场,闲暇之余,干部和村民在一起休闲锻炼,其乐融融。健全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促进了村民思想道德提升,以良好社会风尚引领村级发展。

“路通了,产业活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劲头足了”。这句口头语说出了柏杨村干群的“掏心话儿”。为打破多年来的交通“瓶颈”,解决村民致富的心头问题,自2017年以来,累计争取项目资金665万建成23.24公里水泥路,实现了全村村民小组砂石道路全硬化;争取主干道路亮化工程项目,沿主线道路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对村主线路面窄、空板、断板、排水、边坡挡护等问题实施了升级改造,在逶迤群山铺设了一条条宽敞、整洁、明亮的脱贫之路。

       驻村第一书记方瑜玲满怀信心地说:“以前是居山四望阻,现在是山村通四方。道路交通顺畅了,人心思变的信心和劲头有了,发展就有希望了。”该村抓住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机遇,将居住在中、高山住户搬迁到公路沿线分散安置和异地搬迁集中安置,130户村民作别了土墙房,住进了新楼房。危房改造10户21人,有安全住房271户994人,所有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有保障。“以前住在高山上,生产和生活一点都不方便,吃苦受累不消说,出门上坡下坡,走了大半辈子的山路。现在好了,新房子建在了公路边上,做啥都方便了。这辈子做梦都没想到还会过上现在这样的好生活。”村民宋开理缝人便喜形于色地说起自家的变化,今年疫情期间,他主动向村上捐了1500元钱,说是沾了好政策的光过上了好日子,力所能及为村里做点好事心里高兴。全村20余名村民在疫情防控期间,主动设点值守,通过在外务工的亲属购买口罩等物品献爱心,在村里被传为佳话。水电路讯条件得到持续改善,全村投资200余万元建成7个饮水工程并投入使用,安全饮水均达到国家要求;电力入户实现100%,且一户一表同网同价,户户都有无线网;825名贫困人口均已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79名落实了教育保障。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常态化组织群众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制订了村级环境卫生制度,为所有农户配发了垃圾桶,垃圾按时清运。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五边五治四化四评”,整治乱堆乱放、清理杂草杂物。村上的环境焕然一新,公路整洁通畅,院落干净卫生。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新民风建设,累计表彰先进模范102人,全面提升了村民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为全村脱贫致富激活了内生动力。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没有产业,没有经济上的稳定后续来源,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镇村两级会同包联部门立足该村的长远发展,通过摸底调研,听取群众意见,确立了以茶叶产业为主、特色林果、养殖为辅的村产业格局。近5年来,全村累计发展茶园2100余亩,基本实现户均5亩茶,建成合作社茶叶加工厂1个,茶叶生产综合年产值达200余万元,160余户贫困群众仅靠务茶每年每户近6000元。动员本村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使撂荒土地变园区助贫困户增收,发展特色蜂糖李种植园1500余亩,间套种植花椒600亩,解决了70人就业,每人月挣工资2800元左右。村民康绍奎去年承包了李缘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李子园的管理,一年就收入5万以上,既顾了家庭,又顾了挣钱,两全其美,做梦都笑醒了。

       该村的传统畜牧业是贫困户增收的一个来源,县纪委监委出资12万元,帮扶全村农户购买仔猪100余头、鸡仔4000余只,每年邀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到村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5人成为科学种养行家里手。有序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有400余人进入江浙一带打工,每年挣回劳务收入1000万元。平日里一些村民聚在一起,总爱吹牛说:“村里楼房修得漂亮的,有车有存款的,走路一甩一甩的,说话高喉咙大桑的,不是种茶的就是打工的。”

柏杨村里说变迁,听取赞声一片。“打起锣鼓唱一曲,来到柏杨看稀奇。青山绿水飘彩云,欢声笑语传福音。美丽山村是我家,和睦相处最相宜。”山里人爱唱民歌,回响在山间的民歌唱出了村民的心声和情声,不仅道出了柏杨村的变迁,也道出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和向往。(作者单位陕西省紫阳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