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庆酉阳:钟多街道脱贫攻坚的“三件法宝”

时间:2020-05-26 07:11:15来源:酉阳报作者:任桂容 熊峰

QQ截图20200526072325.jpg

钟多街道虽然地处酉阳县城,但幅员面积大,农业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该街道下辖的梁家堡和钟坨两个村,因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被认定为贫困村。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钟多街道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9%降至2019年底的0.16%,梁家堡村和钟坨村先后于2015年、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钟多街道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两个贫困村是怎样实现如期脱贫的?5月12日,记者跟着钟多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奉恭深入走访了三个村子,发现了该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制胜的“三件法宝”。

一条民心路

2008年,县城通往钟多街道青山村的道路铺上了沥青,成了全县第一条通畅路。

“路通了,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好好发展产业,让村民们富起来。”忆起通路时的情形,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安喜形于色。

2008年以前,通往青山村的路是一条机耕道,生产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这个在县城边上的村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路通后,勤劳的青山人利用离县城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日子慢慢好起来。青山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文明村。

然而,近几年来,这条曾经让村民们倍感自豪的“民心路”却成了“伤心路”。

因年久失修,路面变得坑洼不平,通行困难,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出行。农产品生产出来后,运输成本高,影响了村子的发展。

“去年李子上市时,因为路太烂,挡住了前来采摘的市民。”在青山村发展李子基地的普润农业公司负责人陈瑜告诉记者,他看中了青山村的地理位置,几年前开始在这里种植脆红李和空心李。去年,李子进入盛产期,却因为路况不好,损失了不少。

村民们都盼望这条路能成为真正的“民心路”。

2019年10月,钟多街道启动青山村6.1公里通畅公路整修工作。

“要用我们家的地吗?我们不要钱。”听到这个消息后,青山村民沸腾了,他们不仅主动聚集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支持修路,还自发筹资8万多元,计划将4.5米的道路扩宽到6.5米。工程动工后,村里的年轻人自发充当义务监督员,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6点,对道路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今年3月,这条期盼已久的公路完工并投入使用。

“有青山,有绿水,将来日子肯定越过越好。”67岁的村民张桂珍扛着锄头走在新硬化的公路上,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当初选择从铜鼓嫁到这里,就是看中了“青山”这个名字,认为这里肯定能有好的发展。现在,自己的梦想成真了。

“路修好了,让我们发展蔬菜、经果林和油茶产业如虎添翼。” 杨秀安高兴地说。

郭奉恭介绍,近年来,钟多街道建成通畅路101.4公里、通达路36.2公里,实施便民路建设188.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畅,组组通达,便民路到户。这些路不仅修到了村民家中,更修到了村民的心中。

QQ截图20200526072425.jpg

一个产业

在钟多街道钟坨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寨子——大河坝,居住者多为陈氏族人。古屋、石磨、石板路和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岩桑树见证了大河坝曾经的辉煌。

“前几年,寨子只剩下四五个老人。”谈到大河坝,钟坨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全打开了话匣子。2015年以前,这里只有一条7公里的通畅路。虽然寨子与县城仅一山之隔,但没有产业,村民只能外出务工。久而久之,常住人口300多人的寨子只剩下四五个老人留守。土地荒了,房子破烂不堪,寨子周围杂草丛生。

2015年,钟多街道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将大河坝作为乡村旅游点打造。该街道聚焦农旅融合,投资1000万元,包装房屋48栋,铺设石板路5078平方米,修建广场500多平方米。

经过几年的打造,大河坝环境好了,农家乐开起来了,搬出去的村民也回来了。如何让村民留下来?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郭奉恭面前。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让村民真正留下来,富起来。”为了找到适合大河坝发展的靠谱产业,郭奉恭费了不少心思。

2018年,一家在钟坨村8组发展脆桃的公司进入了郭奉恭的视线。“这种脆桃,不但口感好,价格高,而且不愁销。”郭奉恭找到公司负责人刘江华,两人一拍即合。

2019年初,重庆垣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大河坝,以“公司+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脆桃产业,由村集体控股,农户可享受保底分红。

如今,大河坝脆桃基地已有成林桃树303株,桃树苗15700株,利益联结农户42户,常年有23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

贫困户张小英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以前只能在家中带孩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丈夫在外务工支撑。去年9月,她开始在基地务工。“做梦都想不到,我也能靠打工挣钱!”张小英一边管护桃树苗,一边跟记者算账:每天70元工资,一个月做20天就能收入1000多元。等到明年桃子卖成钱了,还可以分红,每亩可以分到1500多元,她家的3亩地每年可以分到几千元。想到即将过上的好日子,张小英笑了。

红墙、青瓦,古树环绕、环境清幽,院落整洁、产业兴旺……如今,这个历史悠久的寨子成了酉阳的另一个世外桃源。

QQ截图20200526072500.jpg

一种转变

5月10日一大早,家住钟多街道梁家堡村8组麻地坝(小地名)的何永珍就开始忙碌起来。山上的水源和源头的水管被大雨冲坏了,组长不在家,作为村妇女主任的她要召集村民一起去疏通。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个小时,就来了四五十位村民,还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71岁的贫困户冉儒弟也在其中。水源地在山上,路不好走,何永珍劝他待在家里,可冉儒弟怎么也不肯。

“政府给我们修了水池,把水接到我们家里,出了问题就要大家一起去修。”冉儒弟说着便背着背篼上山了。

看到村民们这么积极,何永珍感叹道:“跟几年前相比,村民的思想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麻地坝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出门一脚泥,随处可见家禽粪便。生产生活条件差,环境不好,村民的思想也很消极。“开会从来没有人听,任何工作在这里都落实不了。”梁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梁秀和说,水、电、路、讯、房,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麻地坝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随着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2017年起,钟多街道以梁家堡村2、8组作为试点,完成“一房五改”237户,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洁美人家”“整洁庭院”先进典型的评选,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如今,走进麻地坝,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街沿上种的花草姹紫嫣红,分外好看。

“脱贫致富颂党恩,小康路上帮我行。”大门上的一幅幅对联,表达了村民最真实的心声。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媒体关注    
部委省市

重庆酉阳:钟多街道脱贫攻坚的“三件法宝”

时间:2020-05-26 07:11:15

来源:酉阳报

作者:任桂容 熊峰

QQ截图20200526072325.jpg

钟多街道虽然地处酉阳县城,但幅员面积大,农业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该街道下辖的梁家堡和钟坨两个村,因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被认定为贫困村。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在各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钟多街道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9%降至2019年底的0.16%,梁家堡村和钟坨村先后于2015年、2016年实现整村脱贫。

钟多街道居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两个贫困村是怎样实现如期脱贫的?5月12日,记者跟着钟多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奉恭深入走访了三个村子,发现了该街道脱贫攻坚工作制胜的“三件法宝”。

一条民心路

2008年,县城通往钟多街道青山村的道路铺上了沥青,成了全县第一条通畅路。

“路通了,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好好发展产业,让村民们富起来。”忆起通路时的情形,青山村党支部书记杨秀安喜形于色。

2008年以前,通往青山村的路是一条机耕道,生产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这个在县城边上的村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路通后,勤劳的青山人利用离县城近的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日子慢慢好起来。青山村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重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重庆市文明村。

然而,近几年来,这条曾经让村民们倍感自豪的“民心路”却成了“伤心路”。

因年久失修,路面变得坑洼不平,通行困难,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出行。农产品生产出来后,运输成本高,影响了村子的发展。

“去年李子上市时,因为路太烂,挡住了前来采摘的市民。”在青山村发展李子基地的普润农业公司负责人陈瑜告诉记者,他看中了青山村的地理位置,几年前开始在这里种植脆红李和空心李。去年,李子进入盛产期,却因为路况不好,损失了不少。

村民们都盼望这条路能成为真正的“民心路”。

2019年10月,钟多街道启动青山村6.1公里通畅公路整修工作。

“要用我们家的地吗?我们不要钱。”听到这个消息后,青山村民沸腾了,他们不仅主动聚集到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支持修路,还自发筹资8万多元,计划将4.5米的道路扩宽到6.5米。工程动工后,村里的年轻人自发充当义务监督员,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6点,对道路施工质量进行监督。

今年3月,这条期盼已久的公路完工并投入使用。

“有青山,有绿水,将来日子肯定越过越好。”67岁的村民张桂珍扛着锄头走在新硬化的公路上,笑得合不拢嘴。她说,当初选择从铜鼓嫁到这里,就是看中了“青山”这个名字,认为这里肯定能有好的发展。现在,自己的梦想成真了。

“路修好了,让我们发展蔬菜、经果林和油茶产业如虎添翼。” 杨秀安高兴地说。

郭奉恭介绍,近年来,钟多街道建成通畅路101.4公里、通达路36.2公里,实施便民路建设188.4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畅,组组通达,便民路到户。这些路不仅修到了村民家中,更修到了村民的心中。

QQ截图20200526072425.jpg

一个产业

在钟多街道钟坨村,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寨子——大河坝,居住者多为陈氏族人。古屋、石磨、石板路和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岩桑树见证了大河坝曾经的辉煌。

“前几年,寨子只剩下四五个老人。”谈到大河坝,钟坨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全打开了话匣子。2015年以前,这里只有一条7公里的通畅路。虽然寨子与县城仅一山之隔,但没有产业,村民只能外出务工。久而久之,常住人口300多人的寨子只剩下四五个老人留守。土地荒了,房子破烂不堪,寨子周围杂草丛生。

2015年,钟多街道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将大河坝作为乡村旅游点打造。该街道聚焦农旅融合,投资1000万元,包装房屋48栋,铺设石板路5078平方米,修建广场500多平方米。

经过几年的打造,大河坝环境好了,农家乐开起来了,搬出去的村民也回来了。如何让村民留下来?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郭奉恭面前。

“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让村民真正留下来,富起来。”为了找到适合大河坝发展的靠谱产业,郭奉恭费了不少心思。

2018年,一家在钟坨村8组发展脆桃的公司进入了郭奉恭的视线。“这种脆桃,不但口感好,价格高,而且不愁销。”郭奉恭找到公司负责人刘江华,两人一拍即合。

2019年初,重庆垣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进入大河坝,以“公司+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脆桃产业,由村集体控股,农户可享受保底分红。

如今,大河坝脆桃基地已有成林桃树303株,桃树苗15700株,利益联结农户42户,常年有23户贫困户在基地务工。

贫困户张小英因患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以前只能在家中带孩子,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丈夫在外务工支撑。去年9月,她开始在基地务工。“做梦都想不到,我也能靠打工挣钱!”张小英一边管护桃树苗,一边跟记者算账:每天70元工资,一个月做20天就能收入1000多元。等到明年桃子卖成钱了,还可以分红,每亩可以分到1500多元,她家的3亩地每年可以分到几千元。想到即将过上的好日子,张小英笑了。

红墙、青瓦,古树环绕、环境清幽,院落整洁、产业兴旺……如今,这个历史悠久的寨子成了酉阳的另一个世外桃源。

QQ截图20200526072500.jpg

一种转变

5月10日一大早,家住钟多街道梁家堡村8组麻地坝(小地名)的何永珍就开始忙碌起来。山上的水源和源头的水管被大雨冲坏了,组长不在家,作为村妇女主任的她要召集村民一起去疏通。

让她意想不到的是,不到半个小时,就来了四五十位村民,还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71岁的贫困户冉儒弟也在其中。水源地在山上,路不好走,何永珍劝他待在家里,可冉儒弟怎么也不肯。

“政府给我们修了水池,把水接到我们家里,出了问题就要大家一起去修。”冉儒弟说着便背着背篼上山了。

看到村民们这么积极,何永珍感叹道:“跟几年前相比,村民的思想简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几年前,麻地坝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出门一脚泥,随处可见家禽粪便。生产生活条件差,环境不好,村民的思想也很消极。“开会从来没有人听,任何工作在这里都落实不了。”梁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梁秀和说,水、电、路、讯、房,这些基础设施的落后,严重制约了麻地坝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随着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实,2017年起,钟多街道以梁家堡村2、8组作为试点,完成“一房五改”237户,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通过开展“洁美人家”“整洁庭院”先进典型的评选,村民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如今,走进麻地坝,家家户户院落干净整洁,街沿上种的花草姹紫嫣红,分外好看。

“脱贫致富颂党恩,小康路上帮我行。”大门上的一幅幅对联,表达了村民最真实的心声。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