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泸溪白茶:在湘西乡村振兴中令人期待

时间:2020-06-10 11:27:3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刘明

QQ截图20200610112810.jpg

言及湘西茶,人们多想到的是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和永顺莓茶。 

今年清明前后,突然冒出了一种泸溪白茶,价格还不便宜,每斤好茶卖到了3000元。 

据说,就是一般般的泸溪白茶,每斤也要180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让人感到惊奇。 

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前不久,我和湘西州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田景安,应在长沙工作的泸溪籍老板唐级刚之邀,去现场看了看。 

泸溪白茶的故乡在兴隆场镇。 

兴隆场在泸溪西南部,过去叫四都坪,清代为“屯仓”之地。 

1797年,乾嘉苗民起义被镇压后,为防止战乱,清廷在这里修建了城堡,久而久之,随着交易频繁,城堡日趋兴旺。 

1802年,当地官员正式确定每月农历逢一、六为赶集日,并取名兴隆场。 

兴隆场,生意兴隆,场合大,218年过去了,赶场的时日一直未变,集市至今热热闹闹。 

不过,准确地说,泸溪白茶主要集中在密灯村。密密麻麻的“密”,打着灯笼的“灯”。 

打着灯笼干什么?唱戏。 

唱戏的都是当地农民,除了传统的节日和婚嫁寿庆外,人们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唱戏,打着灯笼唱。 

大红灯笼挂,铿锵鼓点敲,清脆念白出,喧闹的人群霎时静了下下来,很快,舞台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人。 

密灯人多姓唐,有自己的“草台班子”,几代人都在唱,也有些年头了,唱的多是阳戏和彩灯戏。 

阳戏是中国武陵山区的流行民间戏,形成于清朝嘉庆与道光年间,戏名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农民种阳春人演的戏,演员主要是农民,并且长期在农村演出,所以叫阳戏。 

一种认为傩戏与阳戏同班演出,傩戏是为了娱乐鬼神,故名阴戏。

阳戏也有酬神还愿内容,但主要是娱人和纳吉,故称阳戏。 

阳戏多反映乡民俗事、劳动生活、男女恋情、神鬼妖狐和历史故事等内容,唱词道白辞语质朴,通俗易懂。 

阳戏的演员整容较大,一般角色要十人左右。彩灯戏则小得多,两个人就可以了,一旦一丑,拿着扇子,边唱边舞,悠哉乐哉。 

如果要装点舞台氛围,彩灯戏也需要增加一些人手,除了操作乐器的外,多在12人左右。 

舞台上,女角右手托灯,左手叉腰,男角双手举花伞护立左右,乐器响起,表演以队形变换为主。 

女人们手中的花灯,多由伞状、球状、瓶状组成,也有做成鱼、虾、鸟、兽状的,灯脚高低不平,也有不做灯脚的。 

灯内有一支点燃的蜡烛,过去也用过煤油和桐油,灯外用透明的五色纸糊裱。 

有脚的灯,表演时,人多拿着高低旋转,无脚灯行走时多提着,表演时就端在手中。 

每舞到一处,手举花伞的男人们便开腔了:“彩灯玩到贵地来,恭贺老乡大门开,一来喜来二来财,喜鹊飞上屋檐台。” 

密灯人家家都有演员,无论是阳戏还是彩灯戏,几乎每个男女从小都会哼上几句。 

要知道在过去,农忙过后,密灯人洗脚上岸,走乡串寨去唱戏,还是一项重要的收入。 

唐荣芬从小就听着爷爷哼的戏曲长大,在外面打工的那段日子,有时觉得寂寞,便哼那么几句,哼着哼着,寂寞便消失了。 

不过,自从三年前的秋天爷爷去世后,唐荣芬就不哼了,回到密灯村,他常常在田间地头漫步,常常静静地发呆。 

1985年出生的唐荣芬,三年前,在两三千人的密灯村,几乎鲜为人知。 

在村民们眼中,他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只不过是个在外谋生的打工者,没有什么值得人关注的。 

倒是他那个当了三十年村支书的爷爷,带着老百姓修路架桥、兴建学校和发展辣椒产业,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但很多人不知道,2000年夏天,唐荣芬初中毕业选择读湘西州农校,正是他爷爷的心愿。 

爷爷在土地上劳动了一辈子,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地劝他好好学农业科技,就是希望将来报效家乡。 

见孙子犹豫,唐元璋说,家里穷,先读个中专吧,然后慢慢来,你现在再不好,总比爷爷年轻时要好。 

带着爷爷的期望,在州农校,也就是现在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唐荣芬学习十分刻苦,三年就完成了大学本科的自学考试。 

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唐荣芬实习期间还去了沿海发达地方,并很快成为技术能手。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 

2008的时候,唐荣芬已经成为杭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主管,不满足现状的他,开始了对农业产业的研究。 

最先进入视野的就是白茶。他常想,企业在为农户提供农资产品的同时,能不能再给一些科技服务? 

譬如说,如何提高白茶的产量与品质? 

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白茶书籍,走访了不少老茶农,甚至还在公司边租了一块试验基地。 

从对土壤检测到白茶育苗,从茶树之间间距到施肥量的多少,他反复试验并做好笔记,最终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 

大约2013年前后,他在江浙一带销售农资时,又毫不保留地把白茶培育技术传给茶农,为自己赚得了第一桶“金”。 

这“金”是金钱,也是茶农的信任,很快,唐荣芬成立了技术服务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每年收入近千万元。 

在外面悄悄发财的唐荣芬没有忘记家乡,2016年,爷爷去世的前一年,他开始对密灯村的土壤进行了化验。 

密灯村海拔在四百米左右,绿水青山之中,常年云遮雾绕,是理想的种茶之地。 

让唐荣芬没有想到的是,家乡的泥土不但氨基酸含量高,而且还有丰富的硒元素。 

他决定把白茶产业带到密灯来,但一个很现实的难题,自己家的土地太少了,和亲戚朋友说,大家都认为是异想天开。 

找到村干部唐有成,开明的唐有成说,好是好,可承包农民的土地要钱,修路开荒要钱,修建厂房要钱,请人做工,还是要钱。 

在农村做事,尤其是发展产业,没有钱,寸步难行。 

唐荣芬叫唐有成先摸底,看有多少村民愿意流转土地,需要多少钱一亩。 

摸底下来,全村人大约有20%同意,很多唐姓家族人认为,田地荒了也是荒了,不如种种白茶试试。 

有30%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认为唐荣芬搞不好,很多人不知他是谁,还怀疑他回来种白茶是不是骗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但总算有人支持,而且有了两百多亩山地。很多村民表示,每亩荒山每年能有100元租金就心满意足了。 

唐荣芬很感动,他在村内走访父老乡亲后,把每亩每年的租金提高到了300元,且一签就是20年。 

签合同的,当场先支付一年的租金,而且还拥有茶叶合作社自己每亩山地白茶纯利润10%的收益。 

如果不要租金的村民,那么用土地入股,自己每亩可分得白茶纯利润的20%。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唐荣芬和茶叶合作社股东们决定,每年拿出10%的利润进行帮扶。 

这还不包括合作社对村民婚丧嫁娶的礼金,仅仅一年多来,光这笔开支就已经花了四万多元。 

唐荣芬给合作社取了名字:泸溪县密灯众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言而喻,他希望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到2018年底,密灯村白茶只种植八百多亩,大多数村民都拿了土地流转租金。 

这可以理解,白茶在当地还是新生产业,不知未来如何。在利益面前,老百姓的观点:现得不如就得。 

拿到了土地的合作社,马上进行修路开荒,密灯村的农民做工又有工钱,从来没有拖欠过。 

村民们看到了白茶,尽管还没有受益,但那漫山遍野的茶苗无疑激发了大家的致富梦想。 

到2019年1月,合作社流转土地新增了1200多亩,其中400多亩不要租金,村民们看好唐荣芬,要跟他一起赚未来的钱。 

因为按照唐荣芬的理想计算,三年后每亩白茶的利润将在7000元左右,谁不怦然心动? 

在密灯村,村干部唐有成告诉我们,这一年多来,为了发展白茶产业,唐荣芬已投入了1500多万元。 

这些投入没有到银行贷款。当地政府为了支持白茶产业发展,目前投了15万元修路。 

确实,今年才三十五岁的唐荣芬,行动有些快,没有给任何领导单独汇报过,说干就干,拿的全是现钱。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唐荣芬,性格还有些内向,甚至不善言谈,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让人敬佩。 

同时,他也没有让村民们失望过。 

今年清明节前后,他试着采摘了一批白茶,收获了760多斤,其中350斤每斤卖到了3000元,剩下的每斤1800元。 

唐荣芬说,白茶在清明萌发的嫩芽为白色,谷雨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之后全身披绿,与一般绿茶无异。

正因为神奇的白茶在特定白化期采摘、加工和制作,所以茶叶冲泡后叶底出现玉白色。

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丰富,而且一年只采摘一次,所以十分珍贵。 

说着说着,唐荣芬泡起茶来。我们发现,这茶毫香清鲜,棱角分明,叶如银针坠杯,汤色浅绿明亮。 

慢慢地,这茶变成了金黄色,摇一摇,又看见透出了灰白色。唐荣芬说,这是因为土地含氨基酸高、富硒的缘故。 

喝一口,鲜醇可口,回甘无穷。 

交谈中,唐荣芬对全国白茶的特点如数家珍,价格有三千多元的,有一两千元的,也有三百多元的,区别就在于品质。 

品质一方面跟土壤环境有关,一方面跟培育管理分不开,在唐荣芬看来,这和唱彩灯戏一样,关键在于用心用情。 

“你会唱戏?” 

“会哼几句。” 

“来一段如何?” 

唐荣芬摇了摇头,笑了,说自己不太会了,可以找和爷爷差不多大的老人来唱唱。 

没有多久,我们找到了86岁的唐伏刚老人,听说我们要听戏,他即兴唱了几段阳戏和彩灯戏。 

听老人唱戏,我也禁不住来了几句。别忘了,我也是湘西人,从小就是听着阳戏和彩灯戏长大的。 

有意思的是,唐伏刚老人说,现在密灯村的村名写错了,应该是蜜蜂的蜜,甜甜蜜蜜的蜜。 

他说,过去只要一唱戏,日子再苦再累,老百姓的心好像喝了蜜一样,甜甜的,让人做梦都在舔舌头。 

让人做梦都在舔舌头,说得多好。 

田老部长拉着老人的手,舔了舔舌头,笑着说,这其实就是泸溪白茶的味道,也一定是密灯人未来幸福日子的味道。 

我点了点头,咽了咽口水,不由地唱起阳戏来。 

“昨夜晚我睡牙床光打扑鼾来哎,醒转来又只见那太阳翻山来哎,哎哎哎哎哎;昨夜我做梦梦得好来哎,梦到那泸溪白茶全世界泡啰喔,喔喔喔喔喔!” 

这种唱法适于叙事,旋律先下行,后上扬,节奏感强,豪情满满,无论听唱,都让人信心百倍。

QQ截图20200610112914.jpg

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有未来。

未来是属于奋斗者的,属于追梦人,属于新生代。 

这是泸溪白茶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唐荣芬和密灯人给我们的印象。

未来会来,我们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艺苑    

泸溪白茶:在湘西乡村振兴中令人期待

时间:2020-06-10 11:27:3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刘明

QQ截图20200610112810.jpg

言及湘西茶,人们多想到的是保靖黄金茶、古丈毛尖和永顺莓茶。 

今年清明前后,突然冒出了一种泸溪白茶,价格还不便宜,每斤好茶卖到了3000元。 

据说,就是一般般的泸溪白茶,每斤也要180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 

这让人感到惊奇。 

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前不久,我和湘西州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田景安,应在长沙工作的泸溪籍老板唐级刚之邀,去现场看了看。 

泸溪白茶的故乡在兴隆场镇。 

兴隆场在泸溪西南部,过去叫四都坪,清代为“屯仓”之地。 

1797年,乾嘉苗民起义被镇压后,为防止战乱,清廷在这里修建了城堡,久而久之,随着交易频繁,城堡日趋兴旺。 

1802年,当地官员正式确定每月农历逢一、六为赶集日,并取名兴隆场。 

兴隆场,生意兴隆,场合大,218年过去了,赶场的时日一直未变,集市至今热热闹闹。 

不过,准确地说,泸溪白茶主要集中在密灯村。密密麻麻的“密”,打着灯笼的“灯”。 

打着灯笼干什么?唱戏。 

唱戏的都是当地农民,除了传统的节日和婚嫁寿庆外,人们大多是白天干活晚上唱戏,打着灯笼唱。 

大红灯笼挂,铿锵鼓点敲,清脆念白出,喧闹的人群霎时静了下下来,很快,舞台里三层外三层都围满了人。 

密灯人多姓唐,有自己的“草台班子”,几代人都在唱,也有些年头了,唱的多是阳戏和彩灯戏。 

阳戏是中国武陵山区的流行民间戏,形成于清朝嘉庆与道光年间,戏名来历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农民种阳春人演的戏,演员主要是农民,并且长期在农村演出,所以叫阳戏。 

一种认为傩戏与阳戏同班演出,傩戏是为了娱乐鬼神,故名阴戏。

阳戏也有酬神还愿内容,但主要是娱人和纳吉,故称阳戏。 

阳戏多反映乡民俗事、劳动生活、男女恋情、神鬼妖狐和历史故事等内容,唱词道白辞语质朴,通俗易懂。 

阳戏的演员整容较大,一般角色要十人左右。彩灯戏则小得多,两个人就可以了,一旦一丑,拿着扇子,边唱边舞,悠哉乐哉。 

如果要装点舞台氛围,彩灯戏也需要增加一些人手,除了操作乐器的外,多在12人左右。 

舞台上,女角右手托灯,左手叉腰,男角双手举花伞护立左右,乐器响起,表演以队形变换为主。 

女人们手中的花灯,多由伞状、球状、瓶状组成,也有做成鱼、虾、鸟、兽状的,灯脚高低不平,也有不做灯脚的。 

灯内有一支点燃的蜡烛,过去也用过煤油和桐油,灯外用透明的五色纸糊裱。 

有脚的灯,表演时,人多拿着高低旋转,无脚灯行走时多提着,表演时就端在手中。 

每舞到一处,手举花伞的男人们便开腔了:“彩灯玩到贵地来,恭贺老乡大门开,一来喜来二来财,喜鹊飞上屋檐台。” 

密灯人家家都有演员,无论是阳戏还是彩灯戏,几乎每个男女从小都会哼上几句。 

要知道在过去,农忙过后,密灯人洗脚上岸,走乡串寨去唱戏,还是一项重要的收入。 

唐荣芬从小就听着爷爷哼的戏曲长大,在外面打工的那段日子,有时觉得寂寞,便哼那么几句,哼着哼着,寂寞便消失了。 

不过,自从三年前的秋天爷爷去世后,唐荣芬就不哼了,回到密灯村,他常常在田间地头漫步,常常静静地发呆。 

1985年出生的唐荣芬,三年前,在两三千人的密灯村,几乎鲜为人知。 

在村民们眼中,他和当地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只不过是个在外谋生的打工者,没有什么值得人关注的。 

倒是他那个当了三十年村支书的爷爷,带着老百姓修路架桥、兴建学校和发展辣椒产业,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 

但很多人不知道,2000年夏天,唐荣芬初中毕业选择读湘西州农校,正是他爷爷的心愿。 

爷爷在土地上劳动了一辈子,深知知识的重要性,苦口婆心地劝他好好学农业科技,就是希望将来报效家乡。 

见孙子犹豫,唐元璋说,家里穷,先读个中专吧,然后慢慢来,你现在再不好,总比爷爷年轻时要好。 

带着爷爷的期望,在州农校,也就是现在的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唐荣芬学习十分刻苦,三年就完成了大学本科的自学考试。 

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唐荣芬实习期间还去了沿海发达地方,并很快成为技术能手。 

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计算机技术。 

2008的时候,唐荣芬已经成为杭州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主管,不满足现状的他,开始了对农业产业的研究。 

最先进入视野的就是白茶。他常想,企业在为农户提供农资产品的同时,能不能再给一些科技服务? 

譬如说,如何提高白茶的产量与品质? 

于是,他购买了大量的白茶书籍,走访了不少老茶农,甚至还在公司边租了一块试验基地。 

从对土壤检测到白茶育苗,从茶树之间间距到施肥量的多少,他反复试验并做好笔记,最终掌握了相关核心技术。 

大约2013年前后,他在江浙一带销售农资时,又毫不保留地把白茶培育技术传给茶农,为自己赚得了第一桶“金”。 

这“金”是金钱,也是茶农的信任,很快,唐荣芬成立了技术服务公司,生意越做越大,每年收入近千万元。 

在外面悄悄发财的唐荣芬没有忘记家乡,2016年,爷爷去世的前一年,他开始对密灯村的土壤进行了化验。 

密灯村海拔在四百米左右,绿水青山之中,常年云遮雾绕,是理想的种茶之地。 

让唐荣芬没有想到的是,家乡的泥土不但氨基酸含量高,而且还有丰富的硒元素。 

他决定把白茶产业带到密灯来,但一个很现实的难题,自己家的土地太少了,和亲戚朋友说,大家都认为是异想天开。 

找到村干部唐有成,开明的唐有成说,好是好,可承包农民的土地要钱,修路开荒要钱,修建厂房要钱,请人做工,还是要钱。 

在农村做事,尤其是发展产业,没有钱,寸步难行。 

唐荣芬叫唐有成先摸底,看有多少村民愿意流转土地,需要多少钱一亩。 

摸底下来,全村人大约有20%同意,很多唐姓家族人认为,田地荒了也是荒了,不如种种白茶试试。 

有30%的人明确表示不同意,认为唐荣芬搞不好,很多人不知他是谁,还怀疑他回来种白茶是不是骗取国家相关政策支持? 

但总算有人支持,而且有了两百多亩山地。很多村民表示,每亩荒山每年能有100元租金就心满意足了。 

唐荣芬很感动,他在村内走访父老乡亲后,把每亩每年的租金提高到了300元,且一签就是20年。 

签合同的,当场先支付一年的租金,而且还拥有茶叶合作社自己每亩山地白茶纯利润10%的收益。 

如果不要租金的村民,那么用土地入股,自己每亩可分得白茶纯利润的20%。 

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唐荣芬和茶叶合作社股东们决定,每年拿出10%的利润进行帮扶。 

这还不包括合作社对村民婚丧嫁娶的礼金,仅仅一年多来,光这笔开支就已经花了四万多元。 

唐荣芬给合作社取了名字:泸溪县密灯众诚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言而喻,他希望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 

到2018年底,密灯村白茶只种植八百多亩,大多数村民都拿了土地流转租金。 

这可以理解,白茶在当地还是新生产业,不知未来如何。在利益面前,老百姓的观点:现得不如就得。 

拿到了土地的合作社,马上进行修路开荒,密灯村的农民做工又有工钱,从来没有拖欠过。 

村民们看到了白茶,尽管还没有受益,但那漫山遍野的茶苗无疑激发了大家的致富梦想。 

到2019年1月,合作社流转土地新增了1200多亩,其中400多亩不要租金,村民们看好唐荣芬,要跟他一起赚未来的钱。 

因为按照唐荣芬的理想计算,三年后每亩白茶的利润将在7000元左右,谁不怦然心动? 

在密灯村,村干部唐有成告诉我们,这一年多来,为了发展白茶产业,唐荣芬已投入了1500多万元。 

这些投入没有到银行贷款。当地政府为了支持白茶产业发展,目前投了15万元修路。 

确实,今年才三十五岁的唐荣芬,行动有些快,没有给任何领导单独汇报过,说干就干,拿的全是现钱。

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唐荣芬,性格还有些内向,甚至不善言谈,但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让人敬佩。 

同时,他也没有让村民们失望过。 

今年清明节前后,他试着采摘了一批白茶,收获了760多斤,其中350斤每斤卖到了3000元,剩下的每斤1800元。 

唐荣芬说,白茶在清明萌发的嫩芽为白色,谷雨至夏至前逐渐转为白绿相间的花叶,之后全身披绿,与一般绿茶无异。

正因为神奇的白茶在特定白化期采摘、加工和制作,所以茶叶冲泡后叶底出现玉白色。

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茶多酚丰富,而且一年只采摘一次,所以十分珍贵。 

说着说着,唐荣芬泡起茶来。我们发现,这茶毫香清鲜,棱角分明,叶如银针坠杯,汤色浅绿明亮。 

慢慢地,这茶变成了金黄色,摇一摇,又看见透出了灰白色。唐荣芬说,这是因为土地含氨基酸高、富硒的缘故。 

喝一口,鲜醇可口,回甘无穷。 

交谈中,唐荣芬对全国白茶的特点如数家珍,价格有三千多元的,有一两千元的,也有三百多元的,区别就在于品质。 

品质一方面跟土壤环境有关,一方面跟培育管理分不开,在唐荣芬看来,这和唱彩灯戏一样,关键在于用心用情。 

“你会唱戏?” 

“会哼几句。” 

“来一段如何?” 

唐荣芬摇了摇头,笑了,说自己不太会了,可以找和爷爷差不多大的老人来唱唱。 

没有多久,我们找到了86岁的唐伏刚老人,听说我们要听戏,他即兴唱了几段阳戏和彩灯戏。 

听老人唱戏,我也禁不住来了几句。别忘了,我也是湘西人,从小就是听着阳戏和彩灯戏长大的。 

有意思的是,唐伏刚老人说,现在密灯村的村名写错了,应该是蜜蜂的蜜,甜甜蜜蜜的蜜。 

他说,过去只要一唱戏,日子再苦再累,老百姓的心好像喝了蜜一样,甜甜的,让人做梦都在舔舌头。 

让人做梦都在舔舌头,说得多好。 

田老部长拉着老人的手,舔了舔舌头,笑着说,这其实就是泸溪白茶的味道,也一定是密灯人未来幸福日子的味道。 

我点了点头,咽了咽口水,不由地唱起阳戏来。 

“昨夜晚我睡牙床光打扑鼾来哎,醒转来又只见那太阳翻山来哎,哎哎哎哎哎;昨夜我做梦梦得好来哎,梦到那泸溪白茶全世界泡啰喔,喔喔喔喔喔!” 

这种唱法适于叙事,旋律先下行,后上扬,节奏感强,豪情满满,无论听唱,都让人信心百倍。

QQ截图20200610112914.jpg

心若在,梦就在,有梦就有未来。

未来是属于奋斗者的,属于追梦人,属于新生代。 

这是泸溪白茶给我们的感觉,也是唐荣芬和密灯人给我们的印象。

未来会来,我们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