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吴增勤:自己能干的就多干点

时间:2020-06-10 15:22:1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王小军 仝瑞勤

“我们家里养了100对(200只)鸽子,用麦子、玉米、豌豆、高粱等配着饲料喂养。这些鸽子一般40多天就可以卖一批,每次差不多可以卖1000多块钱,扣除成本我们也还剩六百多块钱。”近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官庄工区东兴街道南马庄村,脱贫户吴增勤边给鸽子的食盒添加玉米粒边介绍说。

在邻居和同事眼里,今年53岁的吴增勤是个性格好、勤快、爱操心、爱管“闲事”的人,邻里有什么不懂的也经常问她,有时候同事工作中操作不对了,她也会跟人家说说。不了解情况的人很难从她身上看到一家人生活步履维艰的痕迹。

吴增勤有一儿一女,一家4口人,原本是其乐融融的一个家庭。2004年5月,一场车祸导致她的丈夫蔡华义头部受伤,锁骨、肋骨、脊椎等多处骨折,右腿失去知觉,常年卧床。当时两个孩子还小,丈夫的医药费花去了这个家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三万多元的外债。那时候,吴增勤出门经常是骑自行车载着女儿,手里还抱着儿子。后来儿子2岁多的时候,她就去附近的沙厂打工,为了照顾家里,她只能干后半夜的班,把孩子哄睡后,从晚上11点多干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

“车祸后,蔡华义的胳膊和腿都是直挺挺的,像直棍子一样不能弯曲。吴增勤一直不离不弃,带着他四处求医,多方打听各种治疗方法,还坚持每天给他按摩,做康复训练。经过吴增勤的精心照料,蔡华义的病情逐渐好转,从一开始的不能动到现在可以下地走路,手也灵活了很多。”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良说。

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南马庄村委进行入户走访,把吴增勤家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各项帮扶政策,并安排了帮扶责任人。

“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后,吴增勤、蔡华义对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非常感激。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两人干劲十足,他们还主动找到村委说想创业,多做点事儿,多一份收入。”马良说。

扶贫帮扶人帮助吴增勤家申请了5000元的到户增收资金和5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养殖乳鸽的启动资金。村委联系了乳鸽养殖技术人员,负责乳鸽养殖场的设计规划、种苗的购买、养殖技术培训和乳鸽的销售。在夫妻俩人的不懈努力下,吴增勤家的乳鸽数量由最初的52对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对。

喂养乳鸽之余,村委还安排夫妻俩到华创电子厂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因为电子厂的工作是计件报酬,吴增勤和蔡华义两人都是早早到厂里工作。吴增勤一般都是早上4点多起来,做饭、喂乳鸽、打扫圈舍,差不多5点的时候再和丈夫一起去电子厂上班。夫妻俩还时常把能在家里完成的电子部件带回家里,晚上喂完鸽子,接着加班加点地工作。

“你不能光靠别人的帮扶是不是?我们自己能干的尽量还是想多干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孩子爸现在还经常吃药,也不能干体力活,但也是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吴增勤说。

吴增勤在电子厂上班后,一年也就休息20天左右。喂养鸽子和地里的活儿她都是早上早点起和晚上下班回来再干。有一次,因为家里有事儿,吴增勤又不想请假耽误工作,她就凌晨三点起床去厂里干活儿,一直干到八点其他人来上班的时候,她再去忙家里的事情。等忙完家里的事情,下午又慌慌忙忙赶到厂里上班。

“经常有人说我,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还天天那么勤快、干那么多干什么。但是我家孩子都在上学,孩子爸又干不成活儿,我再不干,这个家不就完了是不是?我现在还不能老,我也不能感觉我老了,我儿子还小,我还得好好干几年。”吴增勤笑着说。

乳鸽养殖的收入加上电子厂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吴增勤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经济收入的增加,重树了他们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底,吴增勤一家实现脱贫。

受吴增勤夫妻俩勤奋耐劳的影响,两个孩子都很懂事,生活和学习都很独立,基本不需要父母操太多心。2018年吴增勤女儿考入商丘学院会计专业,儿子在官庄二中上初中,成绩一直也不错,孩子们的争气更增加了夫妻俩人奋斗向前的动力。

“我们家孩子基本不用我催着去学习。我干活回到家,孩子都是主动找我,让我趁空闲时间检查他们的作业或背书情况。”吴增勤说。在吴增勤儿女印象中,母亲对他们的学习向来是鼓励较多。孩子考试回来,吴增勤从来不会先问考试成绩。即使有时候成绩不太理想,她总是劝说孩子不要太在意一次的成绩情况,而是让孩子总结查找原因,知道哪些地方没做好,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穷不可怕,只要不怕吃苦,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生活将会越来越好。”这是吴增勤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南阳市官庄工区,像吴增勤这样自强脱贫,不断提升自主脱贫、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官庄工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志智双扶“三个一”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激励贫困群众鼓足干劲儿、努力奋斗,激发贫困户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脱贫人物    

吴增勤:自己能干的就多干点

时间:2020-06-10 15:22:1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王小军 仝瑞勤

“我们家里养了100对(200只)鸽子,用麦子、玉米、豌豆、高粱等配着饲料喂养。这些鸽子一般40多天就可以卖一批,每次差不多可以卖1000多块钱,扣除成本我们也还剩六百多块钱。”近日,在河南省南阳市官庄工区东兴街道南马庄村,脱贫户吴增勤边给鸽子的食盒添加玉米粒边介绍说。

在邻居和同事眼里,今年53岁的吴增勤是个性格好、勤快、爱操心、爱管“闲事”的人,邻里有什么不懂的也经常问她,有时候同事工作中操作不对了,她也会跟人家说说。不了解情况的人很难从她身上看到一家人生活步履维艰的痕迹。

吴增勤有一儿一女,一家4口人,原本是其乐融融的一个家庭。2004年5月,一场车祸导致她的丈夫蔡华义头部受伤,锁骨、肋骨、脊椎等多处骨折,右腿失去知觉,常年卧床。当时两个孩子还小,丈夫的医药费花去了这个家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亲戚三万多元的外债。那时候,吴增勤出门经常是骑自行车载着女儿,手里还抱着儿子。后来儿子2岁多的时候,她就去附近的沙厂打工,为了照顾家里,她只能干后半夜的班,把孩子哄睡后,从晚上11点多干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

“车祸后,蔡华义的胳膊和腿都是直挺挺的,像直棍子一样不能弯曲。吴增勤一直不离不弃,带着他四处求医,多方打听各种治疗方法,还坚持每天给他按摩,做康复训练。经过吴增勤的精心照料,蔡华义的病情逐渐好转,从一开始的不能动到现在可以下地走路,手也灵活了很多。”南马庄村党支部书记马良说。

2016年,国家开始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南马庄村委进行入户走访,把吴增勤家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了各项帮扶政策,并安排了帮扶责任人。

“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后,吴增勤、蔡华义对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帮助非常感激。在各项扶贫政策的帮扶下,两人干劲十足,他们还主动找到村委说想创业,多做点事儿,多一份收入。”马良说。

扶贫帮扶人帮助吴增勤家申请了5000元的到户增收资金和5000元的小额信用贷款作为养殖乳鸽的启动资金。村委联系了乳鸽养殖技术人员,负责乳鸽养殖场的设计规划、种苗的购买、养殖技术培训和乳鸽的销售。在夫妻俩人的不懈努力下,吴增勤家的乳鸽数量由最初的52对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对。

喂养乳鸽之余,村委还安排夫妻俩到华创电子厂上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因为电子厂的工作是计件报酬,吴增勤和蔡华义两人都是早早到厂里工作。吴增勤一般都是早上4点多起来,做饭、喂乳鸽、打扫圈舍,差不多5点的时候再和丈夫一起去电子厂上班。夫妻俩还时常把能在家里完成的电子部件带回家里,晚上喂完鸽子,接着加班加点地工作。

“你不能光靠别人的帮扶是不是?我们自己能干的尽量还是想多干点,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孩子爸现在还经常吃药,也不能干体力活,但也是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吴增勤说。

吴增勤在电子厂上班后,一年也就休息20天左右。喂养鸽子和地里的活儿她都是早上早点起和晚上下班回来再干。有一次,因为家里有事儿,吴增勤又不想请假耽误工作,她就凌晨三点起床去厂里干活儿,一直干到八点其他人来上班的时候,她再去忙家里的事情。等忙完家里的事情,下午又慌慌忙忙赶到厂里上班。

“经常有人说我,不是年轻的时候了,还天天那么勤快、干那么多干什么。但是我家孩子都在上学,孩子爸又干不成活儿,我再不干,这个家不就完了是不是?我现在还不能老,我也不能感觉我老了,我儿子还小,我还得好好干几年。”吴增勤笑着说。

乳鸽养殖的收入加上电子厂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让吴增勤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经济收入的增加,重树了他们创建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底,吴增勤一家实现脱贫。

受吴增勤夫妻俩勤奋耐劳的影响,两个孩子都很懂事,生活和学习都很独立,基本不需要父母操太多心。2018年吴增勤女儿考入商丘学院会计专业,儿子在官庄二中上初中,成绩一直也不错,孩子们的争气更增加了夫妻俩人奋斗向前的动力。

“我们家孩子基本不用我催着去学习。我干活回到家,孩子都是主动找我,让我趁空闲时间检查他们的作业或背书情况。”吴增勤说。在吴增勤儿女印象中,母亲对他们的学习向来是鼓励较多。孩子考试回来,吴增勤从来不会先问考试成绩。即使有时候成绩不太理想,她总是劝说孩子不要太在意一次的成绩情况,而是让孩子总结查找原因,知道哪些地方没做好,以后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贫穷不可怕,只要不怕吃苦,用我们勤劳的双手,生活将会越来越好。”这是吴增勤经常说的一句话。

在南阳市官庄工区,像吴增勤这样自强脱贫,不断提升自主脱贫、自我发展能力的贫困群众还有很多。近年来,官庄工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开展志智双扶“三个一”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树立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理念,通过组织技能培训、提供公益岗位等方式,激励贫困群众鼓足干劲儿、努力奋斗,激发贫困户内在动力,不断增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