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顿顿洋丝瓜到随时有肉吃,五岔路的德昂族群众奔小康啦

时间:2020-06-15 15:33:1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赖兴助

QQ截图20200615153345.jpg

高高的山上,绿树翠竹掩映下,道路干净整洁,在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妇女,穿着彩色绒球德昂服,一边畅谈着今年的收成,一边规划着明年产业,另一边则是开心玩耍的孩童们。这里是帮岭三队,是德昂族聚居的村寨,也是五岔路乡的一个小组。

在五岔路,德昂族人口123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38 %,是芒市德昂族聚居较多的乡。德昂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人口数为20556人。

QQ截图20200615153358.jpg

德昂织锦

“做梦都想不到,真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要是以前,泥巴路,麻线衣,洋丝瓜……现在,吃得好、穿得亮、住得安,还随时有肉吃。”谈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五岔路村帮岭三队的何阿三有说不完的话语,有说不完的感叹!

何阿三老人喜好饮酒,年轻时自家种的粮食不够吃,路又不通,东西买不进来也卖不出去,日子过得相当苦,按他的话说就是过着“上顿洋丝瓜、下顿洋丝瓜,顿顿洋丝瓜”的日子,如今他的大儿子到普洱务工,一个月有五六千收入,二儿子与人合伙在芒市开了按摩店,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赶上了精准扶贫,赶上了新时代,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再加上勤劳的双手,日子越来越甜,他自己不但把酒戒了,还养起了10多头牛,种起了10多亩甘蔗,每天都吃上了肉,每年都穿上了新衣服……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

据何阿三老人回忆,以前住的普遍是茅草搭的杈杈房,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几乎每年都要维修好几次。有一次,老伴正在屋里做饭,只听大风吹过,抬头一看,半个屋顶被大风掀翻了,雨水直往屋里灌,真是吓死人了,一家人多想住上砖瓦房啊!没想到这愿望在2017年实现了。

QQ截图20200615153443.jpg

帮岭三队是五岔路乡最大的德昂村寨,2019年末有农户141户6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60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德昂人民与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何阿三老人一样的,还有德昂族致富带动户何阿松,靠外出务工,带领村上20多人致富。“以前靠种茶养牛,一年下来收入才几千块,现在带着村里人在外务工,每个月可以拿到近万元工资,家里建起了新房,攒了钱,真真过上了小康生活。”他羞涩地说。

“古老的茶农”德昂族,好饮浓茶,并以善于种植茶树闻名,除了茶叶产业外,脱贫攻坚期间,在党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甘蔗产业,2019年底,全组有甘蔗面积650亩,产量达2628吨,带动100余户农户提高了收入,甘蔗成为继茶叶之后,德昂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

QQ截图20200615153554.jpg

除了五岔路村的帮岭三队,新寨村的龙怀坪也是一个德昂族聚居的村寨,他们除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外,还把德昂族的传统文化攒在了自己手中,每年都会自发举办浇花节,邀请周边村寨,以及周边乡镇群众参加,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既增进了民族团结,又宣传和推广了德昂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小康社会里,真正实现了祖辈不敢想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五岔路乡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认真实施民族示范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项目,投入资金近800万元,通村道路、村内道路、入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提升改造住房88户,保留传统民居4间,群众的居住、卫生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建成文化活动室,让村里大事小事、大会小会都有了场地,成为了既有民族特色,又为大众所认可的美丽宜居村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资讯播报

顿顿洋丝瓜到随时有肉吃,五岔路的德昂族群众奔小康啦

时间:2020-06-15 15:33:1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赖兴助

QQ截图20200615153345.jpg

高高的山上,绿树翠竹掩映下,道路干净整洁,在大榕树下,三五成群的妇女,穿着彩色绒球德昂服,一边畅谈着今年的收成,一边规划着明年产业,另一边则是开心玩耍的孩童们。这里是帮岭三队,是德昂族聚居的村寨,也是五岔路乡的一个小组。

在五岔路,德昂族人口1238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38 %,是芒市德昂族聚居较多的乡。德昂族是全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德昂族人口数为20556人。

QQ截图20200615153358.jpg

德昂织锦

“做梦都想不到,真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会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要是以前,泥巴路,麻线衣,洋丝瓜……现在,吃得好、穿得亮、住得安,还随时有肉吃。”谈起今天的幸福生活,五岔路村帮岭三队的何阿三有说不完的话语,有说不完的感叹!

何阿三老人喜好饮酒,年轻时自家种的粮食不够吃,路又不通,东西买不进来也卖不出去,日子过得相当苦,按他的话说就是过着“上顿洋丝瓜、下顿洋丝瓜,顿顿洋丝瓜”的日子,如今他的大儿子到普洱务工,一个月有五六千收入,二儿子与人合伙在芒市开了按摩店,虽不是大富大贵,但赶上了精准扶贫,赶上了新时代,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再加上勤劳的双手,日子越来越甜,他自己不但把酒戒了,还养起了10多头牛,种起了10多亩甘蔗,每天都吃上了肉,每年都穿上了新衣服……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

据何阿三老人回忆,以前住的普遍是茅草搭的杈杈房,遇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几乎每年都要维修好几次。有一次,老伴正在屋里做饭,只听大风吹过,抬头一看,半个屋顶被大风掀翻了,雨水直往屋里灌,真是吓死人了,一家人多想住上砖瓦房啊!没想到这愿望在2017年实现了。

QQ截图20200615153443.jpg

帮岭三队是五岔路乡最大的德昂村寨,2019年末有农户141户61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0户160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德昂人民与全国人民脱贫致富,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与何阿三老人一样的,还有德昂族致富带动户何阿松,靠外出务工,带领村上20多人致富。“以前靠种茶养牛,一年下来收入才几千块,现在带着村里人在外务工,每个月可以拿到近万元工资,家里建起了新房,攒了钱,真真过上了小康生活。”他羞涩地说。

“古老的茶农”德昂族,好饮浓茶,并以善于种植茶树闻名,除了茶叶产业外,脱贫攻坚期间,在党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发展甘蔗产业,2019年底,全组有甘蔗面积650亩,产量达2628吨,带动100余户农户提高了收入,甘蔗成为继茶叶之后,德昂族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产业。

QQ截图20200615153554.jpg

除了五岔路村的帮岭三队,新寨村的龙怀坪也是一个德昂族聚居的村寨,他们除了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外,还把德昂族的传统文化攒在了自己手中,每年都会自发举办浇花节,邀请周边村寨,以及周边乡镇群众参加,各民族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既增进了民族团结,又宣传和推广了德昂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小康社会里,真正实现了祖辈不敢想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五岔路乡积极争取各种项目,认真实施民族示范村、危房改造、扶贫开发等项目,投入资金近800万元,通村道路、村内道路、入户道路硬化率达100%;提升改造住房88户,保留传统民居4间,群众的居住、卫生条件得到大幅提升;建成文化活动室,让村里大事小事、大会小会都有了场地,成为了既有民族特色,又为大众所认可的美丽宜居村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