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年收入过百万的蚕桑村,是怎样炼成的? ——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门帕党支部侧记

时间:2020-06-15 15:52:2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段茂发 祁露露

QQ截图20200615155808.jpg

这曾经是一段辛酸的过往

2013年以前,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门帕村民小组70%的村民住着土坯房、篱笆房,不通车、不通电,出行靠走、照明靠油。受自然条件恶劣、没有支柱产业等多种因素制约,群众收入水平低,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1人占了全村总人口的32%,40%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居家留守,导致村里劳动力缺乏,土地荒废,成为实际上的青壮年空巢村。

改变,得从易地扶贫搬迁说起

2013年,门帕迎来改变的新机遇——党委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经过多次动员,村民仍不愿搬离居住多年的地方,搬迁工作停滞了。党支部书记李勒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决不能错过这次让小组和村民蜕变的机会。他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议和党员大会探讨研究解决方案,采取分组包干各个击破的方式入户动员。然而,有一段时间里工作仍是停滞不前,他陷入了苦闷与沉思中。

关键时刻,党员站了出来。由党员勒干作为主动搬迁第一人,排早么、杨从留、杨从山等17名党员纷纷响应,带动村民搬迁。在党支部和党员们不厌其烦多轮次“思想轰炸”下,全村所有人从深山搬到现在的门帕寨子,迈出走向好日子的第一步。

刚搬迁到门帕寨时,虽然居住条件好了,但村民的收入依旧很低,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村民的精气神一度很低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门帕党支部四处“取经”、多方请教,2014年终于找到了适合门帕的产业发展路子。在巩固传统甘蔗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联合挂钩单位,因地制宜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筹资160余万元建设600亩样板示范基地项目,推行“党组织+公司+贫困户”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此后,门帕小组采取大户流转土地的模式,鼓励村民成片种植、规模养殖,实现了大部分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QQ截图20200615155502.jpg

百万收入是这样来的!

在门帕小组种桑养蚕大户钱海文家的蚕棚里,钱海文正将采摘的新鲜桑叶撒到蚕架上,只听到肥硕的蚕宝宝将桑叶咬得“嚓嚓”作响。和我们聊起蚕桑,他激动地对我们说:“种桑养蚕真的是一项有实实在在收益的好产业啊,自从支部多次动员、引导我种桑养蚕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年乡里还准备将我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呢!”发自内心的喜悦写在他脸上。

然而,在蚕桑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门帕小组也遇到很多困难。首要问题就是得不到全体村民的支持,个别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尤其是2016年蚕脓爆发严重、蚕桑产业普遍不景气,大家备受打击。然而,困难的“泥淖”困不住充满动力的党支部,困不住门帕小组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的村民们。

面对这些问题,门帕党支部高度重视,主动入户了解情况,耐心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组织村民到德宏正信公司等地进行考察,请技术员进村授课,找准了问题,转变了观念,“我要养蚕致富”的观念逐步在群众中达成了共识。

在党支部这个“红色引擎”的带动下,2019年,这个119户465人村民小组累计交售鲜茧4.23万公斤,收入160.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全州第一个蚕桑年收入过百万的村寨。

打工回来的人,都认不出来了!

真正走出贫困,单纯依靠蚕桑产业是不够的。2017年,门帕党支部创新思路,立足村情,积极向挂钩帮扶单位州移民开发局申请项目支持。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终于争取了州移民开发局养牛产业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在党支部上下努力下,一举完成了发展思路谋划、土地流转、牛场建设、草场栽养等一系列“工程”,养牛场在2019年3月投入使用。

截止目前,牛场共养殖肉牛44头,期间新增10头小牛,预计每年纯收入达4.4万元。

养牛产业持续壮大,门帕党支部又在积极引导村民加快发展庭院经济上做文章。通过引导村民在庭院内进行蚕桑养殖、生猪养殖、土鸡养殖,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千方百计谋发展路子。

QQ截图20200615155620.jpg

以产业为依托的门帕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6元。现今所有农户都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村内道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支部书记李勒旺颇有感慨地说道:“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更好地发挥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气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久,几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都认不出来了。”爽朗的笑声,久久回响在门帕干净整洁的巷道里。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年收入过百万的蚕桑村,是怎样炼成的? ——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门帕党支部侧记

时间:2020-06-15 15:52:2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段茂发 祁露露

QQ截图20200615155808.jpg

这曾经是一段辛酸的过往

2013年以前,陇川县勐约乡营盘村门帕村民小组70%的村民住着土坯房、篱笆房,不通车、不通电,出行靠走、照明靠油。受自然条件恶劣、没有支柱产业等多种因素制约,群众收入水平低,建档立卡贫困户42户151人占了全村总人口的32%,40%以上年轻人外出务工,只有老人、小孩居家留守,导致村里劳动力缺乏,土地荒废,成为实际上的青壮年空巢村。

改变,得从易地扶贫搬迁说起

2013年,门帕迎来改变的新机遇——党委政府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经过多次动员,村民仍不愿搬离居住多年的地方,搬迁工作停滞了。党支部书记李勒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心想决不能错过这次让小组和村民蜕变的机会。他多次组织召开支委会议和党员大会探讨研究解决方案,采取分组包干各个击破的方式入户动员。然而,有一段时间里工作仍是停滞不前,他陷入了苦闷与沉思中。

关键时刻,党员站了出来。由党员勒干作为主动搬迁第一人,排早么、杨从留、杨从山等17名党员纷纷响应,带动村民搬迁。在党支部和党员们不厌其烦多轮次“思想轰炸”下,全村所有人从深山搬到现在的门帕寨子,迈出走向好日子的第一步。

刚搬迁到门帕寨时,虽然居住条件好了,但村民的收入依旧很低,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很多村民家里没有像样的家具,村民的精气神一度很低迷。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门帕党支部四处“取经”、多方请教,2014年终于找到了适合门帕的产业发展路子。在巩固传统甘蔗产业的基础上,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联合挂钩单位,因地制宜对蚕桑产业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筹资160余万元建设600亩样板示范基地项目,推行“党组织+公司+贫困户”大力发展蚕桑产业。此后,门帕小组采取大户流转土地的模式,鼓励村民成片种植、规模养殖,实现了大部分村民增收致富的梦想。

QQ截图20200615155502.jpg

百万收入是这样来的!

在门帕小组种桑养蚕大户钱海文家的蚕棚里,钱海文正将采摘的新鲜桑叶撒到蚕架上,只听到肥硕的蚕宝宝将桑叶咬得“嚓嚓”作响。和我们聊起蚕桑,他激动地对我们说:“种桑养蚕真的是一项有实实在在收益的好产业啊,自从支部多次动员、引导我种桑养蚕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也越来越好,今年乡里还准备将我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呢!”发自内心的喜悦写在他脸上。

然而,在蚕桑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路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门帕小组也遇到很多困难。首要问题就是得不到全体村民的支持,个别群众还存在“等靠要”思想。尤其是2016年蚕脓爆发严重、蚕桑产业普遍不景气,大家备受打击。然而,困难的“泥淖”困不住充满动力的党支部,困不住门帕小组信心满满、干劲十足的村民们。

面对这些问题,门帕党支部高度重视,主动入户了解情况,耐心做通村民思想工作,组织村民到德宏正信公司等地进行考察,请技术员进村授课,找准了问题,转变了观念,“我要养蚕致富”的观念逐步在群众中达成了共识。

在党支部这个“红色引擎”的带动下,2019年,这个119户465人村民小组累计交售鲜茧4.23万公斤,收入160.4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成为全州第一个蚕桑年收入过百万的村寨。

打工回来的人,都认不出来了!

真正走出贫困,单纯依靠蚕桑产业是不够的。2017年,门帕党支部创新思路,立足村情,积极向挂钩帮扶单位州移民开发局申请项目支持。经过多次研究和论证,终于争取了州移民开发局养牛产业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在党支部上下努力下,一举完成了发展思路谋划、土地流转、牛场建设、草场栽养等一系列“工程”,养牛场在2019年3月投入使用。

截止目前,牛场共养殖肉牛44头,期间新增10头小牛,预计每年纯收入达4.4万元。

养牛产业持续壮大,门帕党支部又在积极引导村民加快发展庭院经济上做文章。通过引导村民在庭院内进行蚕桑养殖、生猪养殖、土鸡养殖,想方设法增加收入,千方百计谋发展路子。

QQ截图20200615155620.jpg

以产业为依托的门帕村民小组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201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2万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26元。现今所有农户都住上了安全稳固的住房,村内道路全部变成了水泥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党支部书记李勒旺颇有感慨地说道:“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更好地发挥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精气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久,几个常年在外打工的人回来,都认不出来了。”爽朗的笑声,久久回响在门帕干净整洁的巷道里。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