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旅游兴产业 群众喜脱贫 ——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旅游促脱贫侧记

时间:2020-06-16 18:24:0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地处陕西西南边陲的青木川,地接三省,襟陇带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十大乡村游目的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因优美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居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传奇的历史故事,旅游业迅速发展,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壮大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就业,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955人、17%下降至59人、0.83%,剩余贫困人口计划于今年全部脱贫。

解放思想,把准脱贫奔康“方向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木川地域接三省、文化兼南北、羌汉相融合,造就了民众勤劳质朴、和善包容的性格,面对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每个人都渴望通过辛勤劳动增收致富、脱贫奔康。面对群众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群众增收的“天然股份”,成了青木川镇党委、政府的必答题。

位于青木川景区以西的南坝村是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人口1985人、贫困户376人,贫困发生率18.9%,产业只有零星种植的茶叶、食用菌和蜜蜂养殖等,群众的收入主要靠守着几亩田地和外出打工,增收的渠道非常狭窄。“当时,我们南坝村没有好项目吸引游客,老百姓也没办法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该村副支书李荣平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南坝村没有在景区核心地带,赶不上旅游发展的“东风”,土地、房屋、劳动力 等要素不能有效参与旅游市场,没有合适的旅游产业可以落地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在几个村都多少存在,镇党委、政府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联系全镇5个村,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成立农民合作社、建立互助资金协会、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多管齐下,多方借力,有效解决了“谁来领导、如何整合、方向在哪”的问题,同时积极争取申报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打造“大青木川景区”,促进各村互联互通、相生相容,依托旅游景区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观光体验农业、花卉种植、特色农家乐等产业,实现了产得出来、卖得出去的目标。

近年来,青木川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立足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旅游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的突出特点,在增强农村发展基础、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增加群众增收渠道方面持续发力,绘就了一幅市场因旅游而活跃、群众因旅游而富裕的生动画卷。

扩大投资,建强脱贫奔康“奠基石”

在年龄稍长些的青木川人记忆里,曾经的青木川交通闭塞、道路崎岖,与外界沟通交流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开办产业。而如今,“青木川”享誉多地,游客慕名而来,知名度不断提升,真正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2019年接待游客总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64万人次、7.9亿元,增长21.1%、22.5%,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山货运得出去,酒店、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都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

“我们家以前住在山上,想下一次山很不容易,自家产的蜂蜜、药材、土鸡也不好往出卖”蒿地坝村集中安置点贫困户赵玉剑说,刚开始政府动员自己搬迁,心里还有很多疑虑,担心搬下山没有生活来源。后来,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向他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续扶持计划,逐一打消他的疑虑,赵玉剑也于2018年顺利住进了集中安置点。“房子比以前更宽敞、更明亮,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出门就是宽敞的水泥路,再也不用满山跑找手机信号”赵玉剑说,他继续发展着自己的蜜蜂养殖、药材种植等产业,每到收获季节,骑着摩托车,沿通村通组路、阳青公路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集镇,高品质的“山货”很快就被景区餐馆和外地游客一扫而空。

近年来,青木川镇坚持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投入2172.28万元,分批建成玉泉坝村、蒿地坝村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解决了109户337人安全住房、出行不便问题;投入355万元,拓宽和硬化通村、通组道路7条,修建便民桥8座,完成河堤加固3处,5个行政村实现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投入65.77万元,建成集中供水3处,分散供水18处,巩固提升2处,群众安全饮水更有保障;多方筹措资金8亿多元,建成消防工程、公厕、103省道、污水处理厂、停车场等30多个项目,全面提升了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营销水平,为群众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环境。

壮大产业,拓宽脱贫奔康“金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山西考察时,先后为“小木耳”和“黄花菜”点赞,表达了对人民群众兴业致富的深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青木川镇立足旅游特色资源,紧紧围绕“旅游”这个核心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发挥好旅游产业延伸、市场带动优势,着力构建“一业为主、多业共兴”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开辟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新路子。

位于景区以东的东坝村,有人口339户1028人、贫困户42户112人。近年来,该村充分利于临近景区的地理优势,以瞿家大院建筑群修缮保护为核心,积极发展生态观光茶园、水果采摘园、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扶贫产业,通过入股分红、进场务工等形式发挥好集体经济作用,带动42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刚成立的时候,怎么用好资金,该选择什么项目,怎样获得收益,让村上犯了难”东坝村党支部书记蒋兴文说,一开始,村上对集体经济合作社的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不知道该往哪些方面投资,生怕投出去的亏本,后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得益于各方的集思广益,终于从旅游发展中看到了方向,找到了一条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可持续经营道路。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近年来,青木川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在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方面发力,坚持做大做强旅游核心产业,持续推进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核桃馍、米豆腐、豆腐干、热凉粉、黑木耳、竹荪菌、辅唐茶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酒店、民宿、客栈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流连忘返,全镇现有餐馆187家、商铺147家、酒店158家,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掌柜”“老板”,附近广坪、安乐河等镇以及四川、甘肃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兴业,开办餐饮、住宿相关产业超过50家,全镇所有商户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而在几年前,所有店铺加起来还不到50家。与此同时,认真做好“旅游+农业”文章,在产业链延伸发展上下足功夫、卯足劲头,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围绕“3+2”农业产业布局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茶园、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观光采摘果园、花卉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累计建成茶园2400亩、食用菌260万袋(亩)、天麻620亩、淫羊藿1500亩、水果280亩、花卉230亩,带动贫困户428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依托景区旅游市场客流和信息流,采取“政府+电商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新建电商服务站4个,培育新型电商从业者100余人次,使“网络销售”成为群众致富的新技能。

稳定就业,铸就脱贫奔康“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就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续的方式,一直是青木川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开玉是东坝村6组贫困户,丈夫患有慢性病,家中两个孩子读书,还有一个老人需要赡养,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镇村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和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八个一批”帮扶政策要求,及时为张开玉协调了50000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她在青木川景区老街开起了小吃店。“我老公患病以后,一直没办法出去打工,孩子上学、赡养老人都需要花钱,整个人压力特别大”回想起几年前的光景,张开玉记忆犹新,自从三年多以前在景区经营小吃店开始,得益于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生意一直都非常不错,平均每年都能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家中各项生活开支也有了保障。现在,张开玉丈夫身体好转已经可以外出务工,学护理专业的大女儿开始实习,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近年来,青木川镇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和延伸,重点吸收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达到稳定增收目标。当前,全镇面向旅游市场开办酒店、餐馆、商铺490余家,直接吸纳全镇及周边地区贫困户务工人员共计415户909人,户均增收4000元;根据景区项目建设、经营维护需要,组建景区劳务工作队,保证人均日工资不低于80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0户,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通过政府购买绿化、环卫等旅游公共服务,每年可带动9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户5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面向贫困群众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3人9.6万元、求职补贴19人9500元、交通补贴157人,及时为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便利,超过50%的贫困劳动力在本镇稳定就业,实现了大多数人在家门口稳定增收的目标。同时,带动周边广坪、安乐河、四川姚渡、甘肃阳坝等乡镇近八万人通过发展餐饮、住宿、农家乐、水果种植等产业直接或间接受益,地接三省的地理区位优势转化成了经济辐射、产业带动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完成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继续做好旅游发展这篇文章,尽早实现创5A目标,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青木川景区管委主任、镇党委书记肖义恩说道,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在开启下一段伟大征程之时,全镇党员干部将紧盯目标、踏实苦干、服务群众,为景区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而献计出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纪实综述    
资讯播报

旅游兴产业 群众喜脱贫 ——陕西省宁强县青木川镇旅游促脱贫侧记

时间:2020-06-16 18:24:0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地处陕西西南边陲的青木川,地接三省,襟陇带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全国最具潜力十大古镇、全国十大乡村游目的地、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境内有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因优美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民居建筑、深厚的文化底蕴、传奇的历史故事,旅游业迅速发展,通过扩大有效投资、壮大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就业,有效促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全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1955人、17%下降至59人、0.83%,剩余贫困人口计划于今年全部脱贫。

解放思想,把准脱贫奔康“方向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木川地域接三省、文化兼南北、羌汉相融合,造就了民众勤劳质朴、和善包容的性格,面对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每个人都渴望通过辛勤劳动增收致富、脱贫奔康。面对群众强烈的自我发展意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把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转化成群众增收的“天然股份”,成了青木川镇党委、政府的必答题。

位于青木川景区以西的南坝村是贫困村,2013年底全村人口1985人、贫困户376人,贫困发生率18.9%,产业只有零星种植的茶叶、食用菌和蜜蜂养殖等,群众的收入主要靠守着几亩田地和外出打工,增收的渠道非常狭窄。“当时,我们南坝村没有好项目吸引游客,老百姓也没办法充分参与到旅游发展中”,该村副支书李荣平说,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南坝村没有在景区核心地带,赶不上旅游发展的“东风”,土地、房屋、劳动力 等要素不能有效参与旅游市场,没有合适的旅游产业可以落地发展。鉴于这种情况在几个村都多少存在,镇党委、政府选派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领导干部联系全镇5个村,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成立农民合作社、建立互助资金协会、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作用,多管齐下,多方借力,有效解决了“谁来领导、如何整合、方向在哪”的问题,同时积极争取申报项目,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打造“大青木川景区”,促进各村互联互通、相生相容,依托旅游景区广阔市场,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观光体验农业、花卉种植、特色农家乐等产业,实现了产得出来、卖得出去的目标。

近年来,青木川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立足旅游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充分发挥旅游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的突出特点,在增强农村发展基础、丰富产业发展业态、增加群众增收渠道方面持续发力,绘就了一幅市场因旅游而活跃、群众因旅游而富裕的生动画卷。

扩大投资,建强脱贫奔康“奠基石”

在年龄稍长些的青木川人记忆里,曾经的青木川交通闭塞、道路崎岖,与外界沟通交流十分困难,更不要说吸引游客、招商引资、开办产业。而如今,“青木川”享誉多地,游客慕名而来,知名度不断提升,真正地从“养在深闺人未识”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2019年接待游客总数、旅游综合收入分别达到164万人次、7.9亿元,增长21.1%、22.5%,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山货运得出去,酒店、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群众的钱袋子越来越鼓,都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基础设施的改善。

“我们家以前住在山上,想下一次山很不容易,自家产的蜂蜜、药材、土鸡也不好往出卖”蒿地坝村集中安置点贫困户赵玉剑说,刚开始政府动员自己搬迁,心里还有很多疑虑,担心搬下山没有生活来源。后来,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向他讲解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续扶持计划,逐一打消他的疑虑,赵玉剑也于2018年顺利住进了集中安置点。“房子比以前更宽敞、更明亮,自来水通到了家里,出门就是宽敞的水泥路,再也不用满山跑找手机信号”赵玉剑说,他继续发展着自己的蜜蜂养殖、药材种植等产业,每到收获季节,骑着摩托车,沿通村通组路、阳青公路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集镇,高品质的“山货”很快就被景区餐馆和外地游客一扫而空。

近年来,青木川镇坚持以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为抓手,以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整合各类资源,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脱贫攻坚基础。投入2172.28万元,分批建成玉泉坝村、蒿地坝村两个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解决了109户337人安全住房、出行不便问题;投入355万元,拓宽和硬化通村、通组道路7条,修建便民桥8座,完成河堤加固3处,5个行政村实现互联互通,群众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投入65.77万元,建成集中供水3处,分散供水18处,巩固提升2处,群众安全饮水更有保障;多方筹措资金8亿多元,建成消防工程、公厕、103省道、污水处理厂、停车场等30多个项目,全面提升了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营销水平,为群众创业就业提供了更加有利环境。

壮大产业,拓宽脱贫奔康“金路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山西考察时,先后为“小木耳”和“黄花菜”点赞,表达了对人民群众兴业致富的深切期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青木川镇立足旅游特色资源,紧紧围绕“旅游”这个核心做好产业发展文章,发挥好旅游产业延伸、市场带动优势,着力构建“一业为主、多业共兴”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开辟群众增收致富、脱贫奔康的新路子。

位于景区以东的东坝村,有人口339户1028人、贫困户42户112人。近年来,该村充分利于临近景区的地理优势,以瞿家大院建筑群修缮保护为核心,积极发展生态观光茶园、水果采摘园、自驾游营地等旅游扶贫产业,通过入股分红、进场务工等形式发挥好集体经济作用,带动42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组织刚成立的时候,怎么用好资金,该选择什么项目,怎样获得收益,让村上犯了难”东坝村党支部书记蒋兴文说,一开始,村上对集体经济合作社的钱都不知道该怎么花,不知道该往哪些方面投资,生怕投出去的亏本,后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得益于各方的集思广益,终于从旅游发展中看到了方向,找到了一条带动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可持续经营道路。

“人无恒产,则无恒心”。近年来,青木川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在解决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方面发力,坚持做大做强旅游核心产业,持续推进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业发展,核桃馍、米豆腐、豆腐干、热凉粉、黑木耳、竹荪菌、辅唐茶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品牌,酒店、民宿、客栈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流连忘返,全镇现有餐馆187家、商铺147家、酒店158家,许多土生土长的农民摇身一变成了“掌柜”“老板”,附近广坪、安乐河等镇以及四川、甘肃客商纷纷来此投资兴业,开办餐饮、住宿相关产业超过50家,全镇所有商户户均年收入5万元以上。而在几年前,所有店铺加起来还不到50家。与此同时,认真做好“旅游+农业”文章,在产业链延伸发展上下足功夫、卯足劲头,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围绕“3+2”农业产业布局和“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生态观光茶园、食用菌种植、中药材种植、观光采摘果园、花卉种植基地等特色产业,累计建成茶园2400亩、食用菌260万袋(亩)、天麻620亩、淫羊藿1500亩、水果280亩、花卉230亩,带动贫困户428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依托景区旅游市场客流和信息流,采取“政府+电商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新建电商服务站4个,培育新型电商从业者100余人次,使“网络销售”成为群众致富的新技能。

稳定就业,铸就脱贫奔康“压舱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长期坚持还可以有效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就业扶贫作为帮助贫困户脱贫最有效、最直接、最可持续的方式,一直是青木川镇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

张开玉是东坝村6组贫困户,丈夫患有慢性病,家中两个孩子读书,还有一个老人需要赡养,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全部压在了她一个人身上。镇村帮扶干部了解情况后,根据个人发展意愿和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八个一批”帮扶政策要求,及时为张开玉协调了50000元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帮助她在青木川景区老街开起了小吃店。“我老公患病以后,一直没办法出去打工,孩子上学、赡养老人都需要花钱,整个人压力特别大”回想起几年前的光景,张开玉记忆犹新,自从三年多以前在景区经营小吃店开始,得益于景区接待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生意一直都非常不错,平均每年都能有3万元以上的收入,家中各项生活开支也有了保障。现在,张开玉丈夫身体好转已经可以外出务工,学护理专业的大女儿开始实习,一家人的生活越过越好。

近年来,青木川镇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和延伸,重点吸收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达到稳定增收目标。当前,全镇面向旅游市场开办酒店、餐馆、商铺490余家,直接吸纳全镇及周边地区贫困户务工人员共计415户909人,户均增收4000元;根据景区项目建设、经营维护需要,组建景区劳务工作队,保证人均日工资不低于80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0户,户均增加收入3000元以上;通过政府购买绿化、环卫等旅游公共服务,每年可带动90余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户50余人),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面向贫困群众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23人9.6万元、求职补贴19人9500元、交通补贴157人,及时为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提供便利,超过50%的贫困劳动力在本镇稳定就业,实现了大多数人在家门口稳定增收的目标。同时,带动周边广坪、安乐河、四川姚渡、甘肃阳坝等乡镇近八万人通过发展餐饮、住宿、农家乐、水果种植等产业直接或间接受益,地接三省的地理区位优势转化成了经济辐射、产业带动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要千方百计巩固好脱贫攻坚成果,接下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文章文章做好,让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美好。

“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完成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持续巩固好脱贫成果,继续做好旅游发展这篇文章,尽早实现创5A目标,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坚实基础。”青木川景区管委主任、镇党委书记肖义恩说道,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实现,在开启下一段伟大征程之时,全镇党员干部将紧盯目标、踏实苦干、服务群众,为景区全面发展、乡村全面振兴而献计出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