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蒙阴样板,让红色老区“活”起来

时间:2020-06-22 17:02:4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622170052.jpg

看着眼前这份蒙阴县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百感交集,他没有想到,在山东还有这样薄弱的教育区域。在厅长办公会上,他当即决定支持蒙阴县实施三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简单地脱贫,让村民们生活更富足,还要让教育振兴,把教育均衡真正书写在齐鲁大地上。

这份调研报告是刘欣堂和他的队员完成的,2018年9月25日,按照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部署,省教育厅、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卫健委、省水利厅、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省信访局、省检察院、省淄博监狱、省政府办公厅等9个单位10名干部派驻到蒙阴县岱崮镇,定点联系帮扶马子石沟村、蒋家庄村、东峪村、东上峪村、西上峪村等5个村,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欣堂是这支队伍的队长。一年多来,刘欣堂带领服务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的部署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好山好水好人好地方

2020年《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呼吁大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在调研中了解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这种呼吁放在今天、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格外有意义。

2018年9月25日,刘欣堂一行十人来到了岱崮镇。时值初秋,草木盛极。河流谷地,杨柳飘逸,岭背山坡,风光旖旎,无愧“中国最美小镇”之誉。“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看着秀美的山川风光,一行人心里先有了底。

然而,服务队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岱崮作为“中国崮乡”自然条件优越,但秀美风光不是唯一选项,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范式,要走多元化的路,让样板具有可复制性。

QQ截图20200622173624.jpg一定还有其他可振兴的乡村亮点!服务队没有急着投入振兴工作,而是先和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座谈,了解岱崮镇的基本面貌,挖掘可以着力的方向。听说岱崮镇历史资源丰富,他们就一个崮一个崮地爬,梳理岱崮镇的文化历史,顺便做实地调研,了解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知道岱崮镇是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他们就去走访当地的三线军工旧址,找寻红色故事挖掘红色基因……

在调研过程中,服务队队员深刻感受到沂蒙老区的民风淳朴。“来家里喝碗水吧!”经常是走着走着,就能收到老乡的热情邀请。“好山好水好人好地方。”刘欣堂感叹,乡亲们热情的问候强化了服务队的使命感: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思路决定出路,一番调研下来,服务队的思路就明确了。他们定下了“发展命运共同体,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确定了“顶天、立地、连线、架桥”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县、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聚焦聚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创具有山东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QQ截图20200622170034.jpg

服务队就像一道光

有了思路,服务队的队员们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并确立了两个面向:着眼前,谋长远。

“着眼前”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乡亲们开眼看,扶贫工作中有句话叫“扶贫先扶志”,志气如何扶起来?单纯的思想引领是不够的,要从内部唤醒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在群众眼前做点实事。这是“着眼前”的第二个层次。

服务队充分利用岱崮镇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帮助岱崮镇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获支持资金1000万元,助推岱崮镇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突破、全面起势。但服务队发现,为岱崮镇争取外部资源固然重要,但老百姓感受不大,要让他们认同,还得是要走群众路线,让大家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的操场跟电视里的是一个样子的!”岱崮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开心地说。“我们也过上了城市里的广场生活!”周围居民这样感慨。他们的开心与感动在服务队来看,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宏大的事。“就是给学校建了塑胶操场。”服务队队员这样说。但于当地人而言,这不仅仅是操场,而是一种切实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要知道,在此之前这里的乡村学校没有一个标准化塑胶场地,大部分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渣土操场。于是,服务队积极联系争取700万,为岱崮镇中心学校建了两个标准化塑胶操场。塑胶场地很快成为当地地标,白天是学生运动的乐园,晚上则是老百姓锻炼的天地,很多群众大型活动也在此举办。岱崮镇中心学校辅导员说:“塑胶操场建成之后,孩子们在上面又跑又跳,甚至就地打滚,那种喜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他觉得服务队的到来让岱崮镇不再沉寂,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0

服务队入驻后,深入乡村,了解村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帮扶活动,筹集资金和生活用品,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基层老干部和困难群众,发放现金和慰问品合计人民币近30万元;他们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及两个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及两个附属医院、新泰中医院到岱崮镇集中开展了6次健康扶贫,把关怀温暖、惠民政策和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他们还开展了教育扶贫,联系争取各方面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捐资助学、送课支教活动,累计为岱崮镇中心学校无偿捐助300多万元助学金及图书、教学设备、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为两个校区安装了校园安全综合防控系统,开展的送课支教活动惠及蒙阴县及周边县(市、区)教师3000多人次,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他们还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在充分考察5个联系村既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设计各联系村农业产业项目,中华蜜蜂产业园、香椿芽生产加工基地、红山羊养殖场、肉食兔养殖场、冬暖式大棚等项目相继启动,为农民和村集体切实增加收入。在农村产业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服务队策划设计在全镇域打造“味道•崮乡”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积极做好品牌的引领推广和宣传推介……这是“着眼前”的第三个层次,一村一策,形成特色。

服务队这道光照进了学校、乡村,照进了老百姓家中,照进了岱崮镇的产业群里,更照进了岱崮镇5.3万人的心坎上。

QQ截图20200622170014.jpg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

在岱崮镇待了一个月后,刘欣堂和队员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服务队走了怎么办?

他们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只立足于现实层面的改变,更应该着眼于打造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这就要从软实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为乡村发展谋长远之计。

软实力的核心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而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最大的特色就是教育,如何让教育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留得住青年人才,服务队以教育为切入点擘画岱崮镇未来发展的蓝图。

队员们跑遍了蒙阴县的中小学,形成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上报省教育厅。这份报告全面呈现了蒙阴教育的发展现状,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了高度肯定,蒙阴县的教育发展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至此,服务队并没有停住脚步,他们指导蒙阴县制定《蒙阴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被纳入《山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施意见》,力争2022年前实现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大幅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文化融合共生,走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之路,打造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蒙阴样板。在服务队积极联络协调推动下,2020年6月11日,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新铧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和蒙阴县人民政府在岱崮镇举行了签约仪式,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中小学实践营地项目正式落地蒙阴县岱崮镇。营地坐落在蒙阴县岱崮镇,规划占地50亩,由山东新铧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资人民币5300万元,于2021年建成,是可同时容纳750名中小学生食宿、研学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让红色沂蒙精神走向全国。

QQ截图20200622180307.jpg       基础教育可以扩大人才的基数,但对乡村振兴而言,更重要的是人才未来的流向。在强化基础教育同时,服务队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关注“三农”人才引流。他们在充分调研论证后,提出临沂大学、蒙阴县共建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设想。经多方协调努力,该学院于2020年4月20日正式签约奠基。它是经山东省编办审批的临沂大学二级实体学院,是全省高校第一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是全省教育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项重大成果,是助推乡村振兴、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开创性事业,也是深化校地融合、强化协同发展、实现共生共荣的多赢结合体,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认为它为全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临大样板”。其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预计2020年10月建成,可同时容纳1300多人在校培训学习。在刘欣堂看来,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有望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合作、产学研用融合、各种资源要素集聚的“大平台”,一个全国著名的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基地”,一个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聚宝盆”。学院的建成势必会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助力“三农”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打造的一池人才活水,将成为蒙阴地区乡村振兴的智力源泉,为“三农”事业不断输出“新农人”。

除了培育人才,服务队还积极筹划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空心化特别严重,去村里转一转,就没有几个年轻人。”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省教育工会副主席王辉说。没有年轻人的乡村必定不能行之长远,投入再多资金,做了再多产业,乡村难免再次衰落、荒芜。考虑到这一点,服务队在新农业形态上下功夫,联手岱崮镇人民政府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共同签署《蒙阴县岱崮镇双创孵化园运营合作协议》,在岱崮镇创建“中国岱崮‘新农人’创客小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岱崮镇乡村振兴双创孵化基地,为“青年创业”“乡村振兴”开辟一片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岱崮镇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并孕育出巨大的发展潜能,用老乡们的话说“太棒了”。在服务队的带动下,这里改变的不仅是乡村面貌,基层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180平方公里的岱崮镇鼓荡。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资讯播报

乡村振兴蒙阴样板,让红色老区“活”起来

时间:2020-06-22 17:02:4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622170052.jpg

看着眼前这份蒙阴县基础教育调研报告,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邓云锋百感交集,他没有想到,在山东还有这样薄弱的教育区域。在厅长办公会上,他当即决定支持蒙阴县实施三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简单地脱贫,让村民们生活更富足,还要让教育振兴,把教育均衡真正书写在齐鲁大地上。

这份调研报告是刘欣堂和他的队员完成的,2018年9月25日,按照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部署,省教育厅、省委省直机关工委、省卫健委、省水利厅、山东广播电视大学、省信访局、省检察院、省淄博监狱、省政府办公厅等9个单位10名干部派驻到蒙阴县岱崮镇,定点联系帮扶马子石沟村、蒋家庄村、东峪村、东上峪村、西上峪村等5个村,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力量。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刘欣堂是这支队伍的队长。一年多来,刘欣堂带领服务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推进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的部署要求,在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乡村“五大振兴”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好山好水好人好地方

2020年《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系列专题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总书记呼吁大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在调研中了解农民,发展农业,改变农村面貌。这种呼吁放在今天、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格外有意义。

2018年9月25日,刘欣堂一行十人来到了岱崮镇。时值初秋,草木盛极。河流谷地,杨柳飘逸,岭背山坡,风光旖旎,无愧“中国最美小镇”之誉。“玉在山而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看着秀美的山川风光,一行人心里先有了底。

然而,服务队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岱崮作为“中国崮乡”自然条件优越,但秀美风光不是唯一选项,乡村振兴不是单一的范式,要走多元化的路,让样板具有可复制性。

QQ截图20200622173624.jpg一定还有其他可振兴的乡村亮点!服务队没有急着投入振兴工作,而是先和镇党委、政府进行了座谈,了解岱崮镇的基本面貌,挖掘可以着力的方向。听说岱崮镇历史资源丰富,他们就一个崮一个崮地爬,梳理岱崮镇的文化历史,顺便做实地调研,了解各个村的实际情况;知道岱崮镇是沂蒙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他们就去走访当地的三线军工旧址,找寻红色故事挖掘红色基因……

在调研过程中,服务队队员深刻感受到沂蒙老区的民风淳朴。“来家里喝碗水吧!”经常是走着走着,就能收到老乡的热情邀请。“好山好水好人好地方。”刘欣堂感叹,乡亲们热情的问候强化了服务队的使命感: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思路决定出路,一番调研下来,服务队的思路就明确了。他们定下了“发展命运共同体,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工作理念,确定了“顶天、立地、连线、架桥”的工作思路,紧紧依靠县、镇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带着责任,带着使命,带着感情,聚焦聚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开创具有山东特点的乡村振兴之路。

QQ截图20200622170034.jpg

服务队就像一道光

有了思路,服务队的队员们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并确立了两个面向:着眼前,谋长远。

“着眼前”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让乡亲们开眼看,扶贫工作中有句话叫“扶贫先扶志”,志气如何扶起来?单纯的思想引领是不够的,要从内部唤醒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在群众眼前做点实事。这是“着眼前”的第二个层次。

服务队充分利用岱崮镇的区位及资源优势,帮助岱崮镇成功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获支持资金1000万元,助推岱崮镇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重点突破、全面起势。但服务队发现,为岱崮镇争取外部资源固然重要,但老百姓感受不大,要让他们认同,还得是要走群众路线,让大家有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

“我们的操场跟电视里的是一个样子的!”岱崮镇中心学校的学生开心地说。“我们也过上了城市里的广场生活!”周围居民这样感慨。他们的开心与感动在服务队来看,其实并不是一件多么宏大的事。“就是给学校建了塑胶操场。”服务队队员这样说。但于当地人而言,这不仅仅是操场,而是一种切实的生活方式的改变。要知道,在此之前这里的乡村学校没有一个标准化塑胶场地,大部分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渣土操场。于是,服务队积极联系争取700万,为岱崮镇中心学校建了两个标准化塑胶操场。塑胶场地很快成为当地地标,白天是学生运动的乐园,晚上则是老百姓锻炼的天地,很多群众大型活动也在此举办。岱崮镇中心学校辅导员说:“塑胶操场建成之后,孩子们在上面又跑又跳,甚至就地打滚,那种喜悦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他觉得服务队的到来让岱崮镇不再沉寂,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0

服务队入驻后,深入乡村,了解村民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了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帮扶活动,筹集资金和生活用品,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基层老干部和困难群众,发放现金和慰问品合计人民币近30万元;他们邀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及两个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及两个附属医院、新泰中医院到岱崮镇集中开展了6次健康扶贫,把关怀温暖、惠民政策和高水平卫生健康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他们还开展了教育扶贫,联系争取各方面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捐资助学、送课支教活动,累计为岱崮镇中心学校无偿捐助300多万元助学金及图书、教学设备、学生学习生活用品,为两个校区安装了校园安全综合防控系统,开展的送课支教活动惠及蒙阴县及周边县(市、区)教师3000多人次,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发展……

他们还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在充分考察5个联系村既有产业的基础上,积极谋划设计各联系村农业产业项目,中华蜜蜂产业园、香椿芽生产加工基地、红山羊养殖场、肉食兔养殖场、冬暖式大棚等项目相继启动,为农民和村集体切实增加收入。在农村产业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服务队策划设计在全镇域打造“味道•崮乡”特色农副产品品牌,积极做好品牌的引领推广和宣传推介……这是“着眼前”的第三个层次,一村一策,形成特色。

服务队这道光照进了学校、乡村,照进了老百姓家中,照进了岱崮镇的产业群里,更照进了岱崮镇5.3万人的心坎上。

QQ截图20200622170014.jpg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

在岱崮镇待了一个月后,刘欣堂和队员们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服务队走了怎么办?

他们认为乡村振兴不能只立足于现实层面的改变,更应该着眼于打造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要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服务队”。这就要从软实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为乡村发展谋长远之计。

软实力的核心是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而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最大的特色就是教育,如何让教育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如何留得住青年人才,服务队以教育为切入点擘画岱崮镇未来发展的蓝图。

队员们跑遍了蒙阴县的中小学,形成一份翔实的调研报告,上报省教育厅。这份报告全面呈现了蒙阴教育的发展现状,产生了很大影响,受到了高度肯定,蒙阴县的教育发展受到省教育厅的高度关注。至此,服务队并没有停住脚步,他们指导蒙阴县制定《蒙阴县教育振兴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被纳入《山东省关于推进乡村教育振兴的实施意见》,力争2022年前实现办学条件大幅改善、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教师队伍素养大幅提升、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与文化融合共生,走出一条乡村教育振兴之路,打造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蒙阴样板。在服务队积极联络协调推动下,2020年6月11日,山东新华书店集团新铧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和蒙阴县人民政府在岱崮镇举行了签约仪式,山东新华书店集团中小学实践营地项目正式落地蒙阴县岱崮镇。营地坐落在蒙阴县岱崮镇,规划占地50亩,由山东新铧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首期投资人民币5300万元,于2021年建成,是可同时容纳750名中小学生食宿、研学的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地方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让红色沂蒙精神走向全国。

QQ截图20200622180307.jpg       基础教育可以扩大人才的基数,但对乡村振兴而言,更重要的是人才未来的流向。在强化基础教育同时,服务队把目光投向高等教育,关注“三农”人才引流。他们在充分调研论证后,提出临沂大学、蒙阴县共建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的设想。经多方协调努力,该学院于2020年4月20日正式签约奠基。它是经山东省编办审批的临沂大学二级实体学院,是全省高校第一个实体建制的乡村振兴学院,是全省教育系统服务乡村振兴的又一项重大成果,是助推乡村振兴、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开创性事业,也是深化校地融合、强化协同发展、实现共生共荣的多赢结合体,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认为它为全省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临大样板”。其总建筑面积33000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预计2020年10月建成,可同时容纳1300多人在校培训学习。在刘欣堂看来,临沂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有望成为一个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对外交流合作、产学研用融合、各种资源要素集聚的“大平台”,一个全国著名的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基地”,一个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聚宝盆”。学院的建成势必会对培养乡村振兴人才,传承和弘扬沂蒙精神,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助力“三农”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打造的一池人才活水,将成为蒙阴地区乡村振兴的智力源泉,为“三农”事业不断输出“新农人”。

除了培育人才,服务队还积极筹划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空心化特别严重,去村里转一转,就没有几个年轻人。”省派蒙阴乡村振兴服务队队员、省教育工会副主席王辉说。没有年轻人的乡村必定不能行之长远,投入再多资金,做了再多产业,乡村难免再次衰落、荒芜。考虑到这一点,服务队在新农业形态上下功夫,联手岱崮镇人民政府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共同签署《蒙阴县岱崮镇双创孵化园运营合作协议》,在岱崮镇创建“中国岱崮‘新农人’创客小镇”,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岱崮镇乡村振兴双创孵化基地,为“青年创业”“乡村振兴”开辟一片具有吸引力的空间。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岱崮镇的乡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并孕育出巨大的发展潜能,用老乡们的话说“太棒了”。在服务队的带动下,这里改变的不仅是乡村面貌,基层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正在180平方公里的岱崮镇鼓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