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衡南:奏响群众增收“三部曲”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时间:2020-07-01 17:19:1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谢伟平 谢文建 陆元连

图片2.png

衡南县相市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

“我今年60多岁了,在屋门边能找到事做,每个月拿3000元的固定工资,又可以照顾家庭,搭帮党的好政策呀!”6月29日在衡南县鸡笼镇赤堰村科衡种养专业合作社养兔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黄银生一边侧身给兔子添加着饲料,一边向记者讲述他在养兔基地这三年的工作情况。像老黄这样在养兔基地拿固定工资的贫困户还有5户。今年,鸡笼镇从全镇100余个企业(合作社)筛选出8个企业,纳入扶贫车间(基地)建设,吸纳了116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贫困劳动人口年均可增收18000元,为助力全镇实现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衡南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主动出击,整合各种资源,率先在全省出台《做实“两业”实现“两防”工作行动方案》,把做实“两业”,实现“两防”作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后6次召集“三保障”行业部门开会进行专题研究调度,每月进行通报排名,对工作进度滞后的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约谈提醒,特别是狠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问题整改,努力实现“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做好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培训“三结合”文章,强化就业扶贫政策保障,创新就业服务,全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变身“工薪族”

“我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平常的工作就是负责打扫我们易地集中搬迁点的公共卫生,一个月能拿到1200元,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说起公益性岗位为她带来的好处,51岁的茅市镇贫困户全淑英连声感激道。每天早上,全淑英就忙着为茅市镇易地扶贫搬迁点195户公共区域打扫卫生,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2年,加上自己种点菜基本生活有保障。
QQ截图20200701172220.jpg

贫困户全淑英在茅市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做保洁员

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衡南县想方设法在群众“家门口”搭建就业平台,对现有公益性岗位进行清岗、腾岗和增岗,在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增设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2782个,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514名在家门口就业,且月薪不低于全县最低平均工资1220元。其中乡镇增加公益性岗位782个,已经到人到岗;县直机关13个单位通过腾岗、增岗,已与乡镇对接点对点安排贫困劳动力732人。特别是在全县3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投入70万元,开发安全员、管理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80个,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变成了“工薪族”,又让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乡村公益事业管理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车间+基地”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

“自从扶贫车间在我们村开办以来,让我在家门口有事做,实现照顾家庭、上班挣钱、下地干活 ‘三不误’,月工资能拿2000多元”。阳纯连高兴地告诉记者。50岁的阳纯连是衡南县相市乡许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疫情影响,原本在广东务工的工厂也无法开工,家庭收入微薄。困难之际,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阳纯连顺利被村里的“扶贫车间”录用。在衡南县相市乡许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衡阳速创电子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热闹非凡,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着组装电子元器件,在他们熟练地操作下,一个个电子产品很快便组装成功。该企业目前已经吸纳2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衡阳速创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肖运辉表示:“计划再招收100名员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同时,对贫困、残疾家庭人员以及不方便来车间务工的贫困家庭成员可以领料回家加工,采取‘集中生产+居家生产’方式助力贫困家庭增收”。

“车间+基地”是衡南县推行的精准就业扶贫方式,目的是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主要针对年龄大、缺技能、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妇女、老人等弱劳动力,真正让留守贫困人口“走出家门进工厂”,变身成了贫困户的“摇钱树”。该县因地制宜,新建厂房式、车间式“扶贫车间”194个,对其缺工岗位信息及时进行调查了解,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178人;依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创建 “扶贫基地”28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653人。特别是泉湖镇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打造了以艾草种植、生产、加工、营销为核心的一条龙产业生态圈,吸纳14个搬迁群众签订劳务协议。

“菜单式”培训让贫困户吃上“技术饭”

“我对这个无人机也是第一次接触,我自己也比较喜欢,感觉无人机比较容易上手,简单而且操作非常方便。”来自衡南县江口镇胜利村的贫困户刘塘平今年33岁,从小患有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当他看到无人机时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教官的指导下,他还有幸提前体验了一把飞手。5月上旬,衡南县举办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培训班,59名贫困户在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期7天的学习培训,培训合格后陆续推荐到全县各农业企业就业,主机手每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副机手每年可达2万余元。
图片3.png

贫困户正在对无人机飞防作业前检查

按照“贫困户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衡南县在贫困户“家门口”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今年已围绕植保无人机操作、家政服务、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2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0人;同时,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实际情况,深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菜单式”技能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岗位技能;另外,还联合教育、农业、林业、商务等职能部门,对全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常态化开展电脑管理、电子商务、养殖种植、保安保洁等实用性强的培训200余人次。

图片4.png

贫困户黄银生正在扶贫基地给肉兔子添加饲料

“今年以来,我们把做实“两业”,实现“两防”作为实现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就业扶贫作为“战贫”和“战疫”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贫困户出村难、务工难、增收难问题。目前已全面摸清了5532个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底子,以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等为抓手,已经安排就业3565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做好公益性岗位和扶贫车间建设的后续管理,确保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全部“清零”,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衡南县委副书记蒋崇华信心满满地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资讯播报

湖南衡南:奏响群众增收“三部曲”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时间:2020-07-01 17:19:1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谢伟平 谢文建 陆元连

图片2.png

衡南县相市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

“我今年60多岁了,在屋门边能找到事做,每个月拿3000元的固定工资,又可以照顾家庭,搭帮党的好政策呀!”6月29日在衡南县鸡笼镇赤堰村科衡种养专业合作社养兔基地,建档立卡贫困户黄银生一边侧身给兔子添加着饲料,一边向记者讲述他在养兔基地这三年的工作情况。像老黄这样在养兔基地拿固定工资的贫困户还有5户。今年,鸡笼镇从全镇100余个企业(合作社)筛选出8个企业,纳入扶贫车间(基地)建设,吸纳了116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贫困劳动人口年均可增收18000元,为助力全镇实现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年以来,衡南县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积极主动出击,整合各种资源,率先在全省出台《做实“两业”实现“两防”工作行动方案》,把做实“两业”,实现“两防”作为巩固提升脱贫质量的一件大事来抓,先后6次召集“三保障”行业部门开会进行专题研究调度,每月进行通报排名,对工作进度滞后的乡镇和行业部门进行约谈提醒,特别是狠抓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的问题整改,努力实现“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做好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就业培训“三结合”文章,强化就业扶贫政策保障,创新就业服务,全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

公益性岗位让贫困户变身“工薪族”

“我身体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平常的工作就是负责打扫我们易地集中搬迁点的公共卫生,一个月能拿到1200元,感谢政府对我的关心。”说起公益性岗位为她带来的好处,51岁的茅市镇贫困户全淑英连声感激道。每天早上,全淑英就忙着为茅市镇易地扶贫搬迁点195户公共区域打扫卫生,在这个岗位上她一干就是2年,加上自己种点菜基本生活有保障。
QQ截图20200701172220.jpg

贫困户全淑英在茅市镇易地扶贫搬迁点做保洁员

为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衡南县想方设法在群众“家门口”搭建就业平台,对现有公益性岗位进行清岗、腾岗和增岗,在各县直机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增设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2782个,兜底安置贫困劳动力1514名在家门口就业,且月薪不低于全县最低平均工资1220元。其中乡镇增加公益性岗位782个,已经到人到岗;县直机关13个单位通过腾岗、增岗,已与乡镇对接点对点安排贫困劳动力732人。特别是在全县38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投入70万元,开发安全员、管理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180个,确保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设置既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变成了“工薪族”,又让农村的环境卫生得到改善,乡村公益事业管理得到提升,真正实现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双赢。

“车间+基地”成为贫困户的“摇钱树”

“自从扶贫车间在我们村开办以来,让我在家门口有事做,实现照顾家庭、上班挣钱、下地干活 ‘三不误’,月工资能拿2000多元”。阳纯连高兴地告诉记者。50岁的阳纯连是衡南县相市乡许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受疫情影响,原本在广东务工的工厂也无法开工,家庭收入微薄。困难之际,通过当地党委政府的牵线搭桥,阳纯连顺利被村里的“扶贫车间”录用。在衡南县相市乡许田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衡阳速创电子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热闹非凡,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着组装电子元器件,在他们熟练地操作下,一个个电子产品很快便组装成功。该企业目前已经吸纳2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衡阳速创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肖运辉表示:“计划再招收100名员工,优先考虑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同时,对贫困、残疾家庭人员以及不方便来车间务工的贫困家庭成员可以领料回家加工,采取‘集中生产+居家生产’方式助力贫困家庭增收”。

“车间+基地”是衡南县推行的精准就业扶贫方式,目的是帮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近就业,主要针对年龄大、缺技能、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家庭妇女、老人等弱劳动力,真正让留守贫困人口“走出家门进工厂”,变身成了贫困户的“摇钱树”。该县因地制宜,新建厂房式、车间式“扶贫车间”194个,对其缺工岗位信息及时进行调查了解,并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转移贫困劳动力就业1178人;依托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创建 “扶贫基地”28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653人。特别是泉湖镇易地搬迁扶贫车间,打造了以艾草种植、生产、加工、营销为核心的一条龙产业生态圈,吸纳14个搬迁群众签订劳务协议。

“菜单式”培训让贫困户吃上“技术饭”

“我对这个无人机也是第一次接触,我自己也比较喜欢,感觉无人机比较容易上手,简单而且操作非常方便。”来自衡南县江口镇胜利村的贫困户刘塘平今年33岁,从小患有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当他看到无人机时马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教官的指导下,他还有幸提前体验了一把飞手。5月上旬,衡南县举办植保无人机驾驶技术培训班,59名贫困户在衡阳市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学校进行了期7天的学习培训,培训合格后陆续推荐到全县各农业企业就业,主机手每年收入可达5万余元,副机手每年可达2万余元。
图片3.png

贫困户正在对无人机飞防作业前检查

按照“贫困户想学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衡南县在贫困户“家门口”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今年已围绕植保无人机操作、家政服务、农村劳务经纪人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培训2期,共培训贫困劳动力100人;同时,结合用人单位需求和贫困劳动力实际情况,深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相关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开展“菜单式”技能技术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动力岗位技能;另外,还联合教育、农业、林业、商务等职能部门,对全县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常态化开展电脑管理、电子商务、养殖种植、保安保洁等实用性强的培训200余人次。

图片4.png

贫困户黄银生正在扶贫基地给肉兔子添加饲料

“今年以来,我们把做实“两业”,实现“两防”作为实现脱贫群众不返贫、边缘群众不致贫的重要举措来抓。将就业扶贫作为“战贫”和“战疫”的重中之重,着力解决贫困户出村难、务工难、增收难问题。目前已全面摸清了5532个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底子,以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等为抓手,已经安排就业3565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做好公益性岗位和扶贫车间建设的后续管理,确保未就业贫困劳动力全部“清零”,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衡南县委副书记蒋崇华信心满满地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