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山东茌平:肖家庄镇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机制 开启“后扶贫时代”模式

时间:2020-07-06 10:28:4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塑造生态友好型乡村旅游产业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培育乡村旅游产品,规范乡村旅游服务,以小高、许庄等村为中心,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产业旅游,积极发挥当地产业增收作用,开启“后扶贫时代”模式。

科学谋划,加强规划建设

一是进一步挖掘“枣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枣树资源,以树龄逾500年的枣树王为核心打造了以圆铃大枣为特色的,集“大枣文化、生态农业、休闲养生、劳动体验” 四个中心为一体的现代万亩大枣观光园区——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茌平区枣乡生态园)。枣乡生态园功能空间布局合理,建成枣园、桃园、梨园、苹果园、花卉园、温室蔬菜园、绿色韭菜园、劳动体验园、生态养殖园等诸多主题的生态园。该园区同时打造了枣乡广场、孝慈湖、中国圆铃大枣博览馆、望晋台、二十四孝浮雕园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生态园内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典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景点。

二是保护知青文化,开发特色旅游,建设特色旅游村庄。肖家庄镇许庄村被省旅游局评为“省旅游特色村”。以村落景区化建设为抓手,对全村的功能布局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注重融入枣文化和鲁西平原建筑元素,保护知青文化为前提,合理布置该村产业发展区、旅游服务区和居住区。全村共新建文化广场、小游园5处,改造村内坑塘2处,新建村标1处,新建桥涵10余座,新修道路6000余米,同时配齐了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目前,该村自来水、供电、通讯网络覆盖率、胡同硬化率等均达到100%。同时,重点打造了农家院餐厅、光伏垂钓场、民俗展览馆、金凤广场、知青胡同、知青广场、孝义胡同等20余处特色景观。

三是培植兔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建成“山东省兔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成为国内单体规模化养殖最大的肉兔繁育基地,将逐步形成集饲料生产、养殖基地群、食品加工、冷链运输、有机肥、绿色生态种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18年3月启动建设中国兔文化博览馆,中国兔文化博览馆主展馆区占地3000余平方米是集兔文化展示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展馆,是国内综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的兔文化展馆。馆内有环幕、球幕影院,DIY文创区以及对兔子全方位的介绍。馆外有先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兔舍,兔子赛道、野生模拟区、兔形迷宫、梦想孵化场。还有极具民间特色的欢乐农家院在吃中研学,体验田园风光。展馆同时配套建设了肉兔养殖区、观光体验区、兔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形成四位一体的兔文化产业旅游园区。

创新机制,夯实夯牢农民增收 

肖家庄镇充分发挥文旅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分析实际、结合优势的原则,制定了利于、便于本地发展的文旅产业政策,在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继续发挥当地产业增收作用是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关键一环。

一是土地流转,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率,镇党委经过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入户了解,针对承包地效益低不愿种、生产条件差不能种、青壮劳力少无力种等现状,征得村民同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村民为主体,采取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为核心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引导村民以租赁、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转出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

二是盘活资源,让“三金”农民成为了小康路上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以该镇小高村为例,为打消群众顾虑,村民流转的土地统一交给村集体,不直接流转给陌生人,村里注册成立了茌平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50斤小麦的价格共流转农户土地440亩。370亩发展起3个种植大方,其中用于种植韭菜130亩,年产100万斤,收入200万元;种植商薯120亩、中药材白术120亩,增收50万元。为嘉实牧业、蓬园养猪场等流转土地了60多亩。入股种植专业合作社,使贫困户和其他群众再也不用劳神费力地“困”在田地里靠天吃饭,“流转不丢地、不种有收益”,平时可参与管理和劳作,务工收入每人每天40元以上,技术活的报酬更高。另外,贫困户和其他群众通过为嘉实牧业、蓬园养猪场等企业流转土地,不仅可以每年收租金,还像工人一样在合作社或企业打工挣薪金,年底还能领到了一笔分红款。一样的土地,挣三份钱,这在以他们前想都不敢想。根据肖家庄镇小高村产业扶贫改编的精准扶贫题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斩获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最高奖,扶贫大戏《承诺》荣获全省优秀剧目。

三是用活资金,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让“一洼水”变成“一眼泉”。用活资金贷款额度,增加了群众收入。按市、区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有5万元的“富民农户贷”资金额度,可以帮助贫困户上种养、加工等项目,不用担保和抵押,可贫困群众都怕风险不敢贷,金融部门不愿贷,为发挥扶贫资金贷款额度的作用,区扶贫工作组与企业协商,让不上项目的群众,把这个扶贫资金贷款额度打包入股企业,企业与每户签订每年给予6%的扶贫资金贷款额度入股分红的协议,每年每个贫困户可分到3000元的红利,解决了群众有扶贫资金贷款额度不会用,不敢用,又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有变相额度不能用的问题。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给贫困户发送“阳光存折”。充分利用30万元的扶贫资金抢滩村内企业车间屋顶,上马光伏发电项目,发电卖给电网公司,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加1000元的收入。

四是激发动能,培植产业快发展。1.“白色”肉兔养殖产业。茌平财政局与小高村结成双联共建单位,引进了山东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兔产业养殖,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兔文化这个点把乡村旅游推广出去,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小高村不仅摘到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也变成了“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兔产业富了村民,有养殖家兔意愿的村民,可以在家中建立肉兔代养点,由山东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种兔、饲料及养殖技术指导,让贫困户代养该公司的兔子,赚每只5元的代养费增加收入。2.“绿色”无公害韭菜产业。韭菜产业是肖家庄镇农业特色产业,已经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并设有3个韭菜批发市场。通过坚持不懈全方位无公害治理。在省农业厅韭菜(苔)农药残留实地检测中,肖家庄镇连续多年抽检合格率达到100%。3.“红色”圆铃大枣产业。据《茌平县志》记载,肖家庄镇是圆铃大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已经有3000多年的栽种历史。圆铃大枣自古就被列为贡枣,是中国名优特产品。肖家庄镇生产的圆铃大枣曾荣获“全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等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认定。

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党委、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持续提升村庄和群众收入,以实际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一线传真    

山东茌平:肖家庄镇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机制 开启“后扶贫时代”模式

时间:2020-07-06 10:28:4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党委、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重要指示,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前提,以旅游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塑造生态友好型乡村旅游产业形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培育乡村旅游产品,规范乡村旅游服务,以小高、许庄等村为中心,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发产业旅游,积极发挥当地产业增收作用,开启“后扶贫时代”模式。

科学谋划,加强规划建设

一是进一步挖掘“枣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枣树资源,以树龄逾500年的枣树王为核心打造了以圆铃大枣为特色的,集“大枣文化、生态农业、休闲养生、劳动体验” 四个中心为一体的现代万亩大枣观光园区——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茌平区枣乡生态园)。枣乡生态园功能空间布局合理,建成枣园、桃园、梨园、苹果园、花卉园、温室蔬菜园、绿色韭菜园、劳动体验园、生态养殖园等诸多主题的生态园。该园区同时打造了枣乡广场、孝慈湖、中国圆铃大枣博览馆、望晋台、二十四孝浮雕园等诸多历史人文景观。生态园内环境优美、风景宜人,自然与人文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典型的乡村旅游示范景点。

二是保护知青文化,开发特色旅游,建设特色旅游村庄。肖家庄镇许庄村被省旅游局评为“省旅游特色村”。以村落景区化建设为抓手,对全村的功能布局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注重融入枣文化和鲁西平原建筑元素,保护知青文化为前提,合理布置该村产业发展区、旅游服务区和居住区。全村共新建文化广场、小游园5处,改造村内坑塘2处,新建村标1处,新建桥涵10余座,新修道路6000余米,同时配齐了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目前,该村自来水、供电、通讯网络覆盖率、胡同硬化率等均达到100%。同时,重点打造了农家院餐厅、光伏垂钓场、民俗展览馆、金凤广场、知青胡同、知青广场、孝义胡同等20余处特色景观。

三是培植兔文化旅游产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式”发展。建成“山东省兔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成为国内单体规模化养殖最大的肉兔繁育基地,将逐步形成集饲料生产、养殖基地群、食品加工、冷链运输、有机肥、绿色生态种植的循环经济产业链。2018年3月启动建设中国兔文化博览馆,中国兔文化博览馆主展馆区占地3000余平方米是集兔文化展示与科研于一体的综合展馆,是国内综合性最强、内容最丰富、科技含量最高的兔文化展馆。馆内有环幕、球幕影院,DIY文创区以及对兔子全方位的介绍。馆外有先进、科技含量较高的养殖兔舍,兔子赛道、野生模拟区、兔形迷宫、梦想孵化场。还有极具民间特色的欢乐农家院在吃中研学,体验田园风光。展馆同时配套建设了肉兔养殖区、观光体验区、兔产业科技研发中心,形成四位一体的兔文化产业旅游园区。

创新机制,夯实夯牢农民增收 

肖家庄镇充分发挥文旅产业扶贫的“主力军”作用。坚持分析实际、结合优势的原则,制定了利于、便于本地发展的文旅产业政策,在贫困户“脱贫摘帽”后,继续发挥当地产业增收作用是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的关键一环。

一是土地流转,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土地产出效率,镇党委经过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入户了解,针对承包地效益低不愿种、生产条件差不能种、青壮劳力少无力种等现状,征得村民同意,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村民为主体,采取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为核心的土地经营权入股模式,引导村民以租赁、转包、入股、互换、转让等形式,转出土地经营权和使用权。

二是盘活资源,让“三金”农民成为了小康路上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以该镇小高村为例,为打消群众顾虑,村民流转的土地统一交给村集体,不直接流转给陌生人,村里注册成立了茌平瑞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每亩850斤小麦的价格共流转农户土地440亩。370亩发展起3个种植大方,其中用于种植韭菜130亩,年产100万斤,收入200万元;种植商薯120亩、中药材白术120亩,增收50万元。为嘉实牧业、蓬园养猪场等流转土地了60多亩。入股种植专业合作社,使贫困户和其他群众再也不用劳神费力地“困”在田地里靠天吃饭,“流转不丢地、不种有收益”,平时可参与管理和劳作,务工收入每人每天40元以上,技术活的报酬更高。另外,贫困户和其他群众通过为嘉实牧业、蓬园养猪场等企业流转土地,不仅可以每年收租金,还像工人一样在合作社或企业打工挣薪金,年底还能领到了一笔分红款。一样的土地,挣三份钱,这在以他们前想都不敢想。根据肖家庄镇小高村产业扶贫改编的精准扶贫题材小戏《一个也不落下》斩获第二届“华东六省一市现代地方小戏大赛”最高奖,扶贫大戏《承诺》荣获全省优秀剧目。

三是用活资金,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让“一洼水”变成“一眼泉”。用活资金贷款额度,增加了群众收入。按市、区扶贫政策每个贫困户有5万元的“富民农户贷”资金额度,可以帮助贫困户上种养、加工等项目,不用担保和抵押,可贫困群众都怕风险不敢贷,金融部门不愿贷,为发挥扶贫资金贷款额度的作用,区扶贫工作组与企业协商,让不上项目的群众,把这个扶贫资金贷款额度打包入股企业,企业与每户签订每年给予6%的扶贫资金贷款额度入股分红的协议,每年每个贫困户可分到3000元的红利,解决了群众有扶贫资金贷款额度不会用,不敢用,又解决了企业资金困难有变相额度不能用的问题。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给贫困户发送“阳光存折”。充分利用30万元的扶贫资金抢滩村内企业车间屋顶,上马光伏发电项目,发电卖给电网公司,每年可为每个贫困户增加1000元的收入。

四是激发动能,培植产业快发展。1.“白色”肉兔养殖产业。茌平财政局与小高村结成双联共建单位,引进了山东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发展兔产业养殖,并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兔文化这个点把乡村旅游推广出去,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小高村不仅摘到贫困村的帽子,村民也变成了“收租金、挣薪金、分股金”的“三金”农民。兔产业富了村民,有养殖家兔意愿的村民,可以在家中建立肉兔代养点,由山东汇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提供种兔、饲料及养殖技术指导,让贫困户代养该公司的兔子,赚每只5元的代养费增加收入。2.“绿色”无公害韭菜产业。韭菜产业是肖家庄镇农业特色产业,已经有20多年的种植历史,并设有3个韭菜批发市场。通过坚持不懈全方位无公害治理。在省农业厅韭菜(苔)农药残留实地检测中,肖家庄镇连续多年抽检合格率达到100%。3.“红色”圆铃大枣产业。据《茌平县志》记载,肖家庄镇是圆铃大枣的原产地和主产地,已经有3000多年的栽种历史。圆铃大枣自古就被列为贡枣,是中国名优特产品。肖家庄镇生产的圆铃大枣曾荣获“全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中国圆铃大枣生态园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圆铃大枣采摘节”。园区先后被授予“国家森林公园”、山东省十佳观光果园等荣誉称号,并顺利通过了“国家AAA级景区”认定。

近年来,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党委、政府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开发、严格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挖掘核心文化内涵,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延长产业链条,持续提升村庄和群众收入,以实际成效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