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

向奎: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时间:2020-08-04 03:39:4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陈瑶

2017年3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委办公室干部向奎带着行囊来到落步埫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本以为是阶段性工作,哪知这一干就是近3年。

白云山下安营扎寨

落步埫村,地处“点军屋脊”白云山脚下、土城乡西部半高山地区,平均海拔620米,是湖北省省级重点村、宜昌市第二批扶贫特困村,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3户261人。

“怎样和村民打交道这件事,我花了好几个月功夫才学会。”说到驻村的点滴,向奎笑得腼腆。初入村时,向奎想得简单,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各项政策宣讲到位。等到实际进入贫困户家中,方才发现自己对困难估计不足。

各户的情况千差万别,需求也是五花八门,更有反映数年乃至十几年前往事,这让向奎一时不知所措,“那时才知道基层压力多大,工作不好做。”

“莫看小向这个90后,小小的个头,但人很精炼,而且是个有头脑和非常执着的人”,村主任马军说。虽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个困难,但并没有让他退缩,一趟趟入户,一次次长谈,这个年轻的扶贫干部在出现在村民眼中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村民心里。

真情实意为民解难

村里有个叫魏文凤的贫困户,向奎刚驻村时一家人还在吃低保,通过几次走访,向奎觉得她有能力脱贫,且致富愿望强烈。从那以后,向奎就经常往她家跑,帮她出谋划策,联合省市扶贫工作队帮她修路整房,改善周边环境,鼓励她开了家农家乐。从利润微薄到经营毛收入过七、八万元,魏文凤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甚至办起了民宿,走出里一条长远发展的脱贫路子。这一切的改变都让向奎欣喜不已,觉得自己的努力也和魏文凤家一起开出了花儿、结出了果儿。

一组的贫困户朱厚望2008年在外务工时受伤,腿部截肢,无法继续在外谋生,只好回到村里,而妻子也是常年患病,家里一贫如洗。向奎初接触他时,朱厚望家的豆腐坊刚刚经营起来,收入尚不稳定,再加上截肢右腿时常发炎,无法正常工作,这让他信心不足。向奎看在眼里,开启了朱厚望的信心提振计划。经常从村委会下班后,都去朱家坐坐,帮忙捡豆子、泡豆子,帮他规划销售线路,或者只是说说话,……时不时也会帮朱厚望带点消炎药。在日子的流淌中,朱厚望抱怨少了,信心足了,一门心思经营豆腐坊,收入节节攀升,加上妻子在附近打零工、儿子在外务工,一家人年平均收入1万多元。

落步埫村是点军最偏远的山上村之一,海拔高,又是喀斯特地貌,缺水一直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找到稳定丰沛的水源,2017年冬天,向奎与村干部一起,在山上爬了一整天,终于在一条山涧里找到了符合条件的水源,“当时,所有参加找水的人都欢呼起来。那一刻,至今难忘!”向奎说。找到水源后,村里又找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设计了引水方案,虽然后来因施工难度太大暂时搁置了,但他们的努力引起了区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在区里的支持下,白云山上的小型提水工程迅速启动建设。建成之后,山涧里的清泉将被抽到这里,再通过四通八达的管道彻底解决落步埫村和望洲坪村4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干起工作“拼命三郎”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向奎被抽调到区城乡统筹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督办全区扶贫工作。虽已在扶贫领域工作3年,但岗位和工作职能的变化,还是让他如新兵一样认真学习领悟。

一份份文件、一篇篇汇报,向奎逐字逐句研读,不懂的问身边的同事,有疑问的立刻电话联系或是直接到村居现场了解。短短的时间内,全区各村居扶贫工作情况及薄弱环节就尽在掌握了。由此他的电话也成为“扶贫热线”,一站式解答各类扶贫问题。

今年疫情过后,考虑到被耽误的工作,向奎默不作声开启追赶模式,加班加点梳理问题、核对数据……腹部的隐隐作痛被他自动忽略,想着可能是吃坏了肚子。5月6日晚,38.6的体温和剧烈的疼痛终于让他无法再漠视身体的异样。被家人极速送往医院后,医生告知是急性阑尾炎,已耽误两天,必须马上手术。在医院住了6天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医生同意他出院,但炎症并没有完全消除,医生建议他出院后需要续修一个月,但他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坐不住了,偷偷去了办公室,面对妻子责备的话语和领导不赞同的眼神,他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我自己会注意,不影响伤口恢复的。”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空了8天的办公桌前又坐上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但由于天气炎热,伤口二次感染,清创换药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为减缓伤口恢复期的疼痛,工作时向奎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撑在自己腰侧,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老前辈宋文明说:“向奎明明个子不大,做事真没得说。这次阑尾手术后,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没事,每每看到的都是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握着鼠标,盯着屏幕比对精准扶贫各类表格的一组组数据……,工作责任心强,加班加点成常态,但他却无怨无悔。这个年轻人的拼劲真让我很佩服和感动。”一时间,“拼命三郎”的外号传遍开来。

面对同事们的赞赏与心疼,向奎却表现得很不好意思,“只做了一点分内的事,值不得这么夸我。”羞涩的笑过之后,又投入到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中。(作者系点军区委宣传部干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扶贫人物    
乡村振兴
参与互动
010—84298763
公共微信

向奎:扶贫路上的“拼命三郎”

时间:2020-08-04 03:39:4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陈瑶

2017年3月15日,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委办公室干部向奎带着行囊来到落步埫村,成为一名驻村扶贫干部,本以为是阶段性工作,哪知这一干就是近3年。

白云山下安营扎寨

落步埫村,地处“点军屋脊”白云山脚下、土城乡西部半高山地区,平均海拔620米,是湖北省省级重点村、宜昌市第二批扶贫特困村,当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103户261人。

“怎样和村民打交道这件事,我花了好几个月功夫才学会。”说到驻村的点滴,向奎笑得腼腆。初入村时,向奎想得简单,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摸清楚,把各项政策宣讲到位。等到实际进入贫困户家中,方才发现自己对困难估计不足。

各户的情况千差万别,需求也是五花八门,更有反映数年乃至十几年前往事,这让向奎一时不知所措,“那时才知道基层压力多大,工作不好做。”

“莫看小向这个90后,小小的个头,但人很精炼,而且是个有头脑和非常执着的人”,村主任马军说。虽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个困难,但并没有让他退缩,一趟趟入户,一次次长谈,这个年轻的扶贫干部在出现在村民眼中之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进了村民心里。

真情实意为民解难

村里有个叫魏文凤的贫困户,向奎刚驻村时一家人还在吃低保,通过几次走访,向奎觉得她有能力脱贫,且致富愿望强烈。从那以后,向奎就经常往她家跑,帮她出谋划策,联合省市扶贫工作队帮她修路整房,改善周边环境,鼓励她开了家农家乐。从利润微薄到经营毛收入过七、八万元,魏文凤的农家乐经营得红红火火,甚至办起了民宿,走出里一条长远发展的脱贫路子。这一切的改变都让向奎欣喜不已,觉得自己的努力也和魏文凤家一起开出了花儿、结出了果儿。

一组的贫困户朱厚望2008年在外务工时受伤,腿部截肢,无法继续在外谋生,只好回到村里,而妻子也是常年患病,家里一贫如洗。向奎初接触他时,朱厚望家的豆腐坊刚刚经营起来,收入尚不稳定,再加上截肢右腿时常发炎,无法正常工作,这让他信心不足。向奎看在眼里,开启了朱厚望的信心提振计划。经常从村委会下班后,都去朱家坐坐,帮忙捡豆子、泡豆子,帮他规划销售线路,或者只是说说话,……时不时也会帮朱厚望带点消炎药。在日子的流淌中,朱厚望抱怨少了,信心足了,一门心思经营豆腐坊,收入节节攀升,加上妻子在附近打零工、儿子在外务工,一家人年平均收入1万多元。

落步埫村是点军最偏远的山上村之一,海拔高,又是喀斯特地貌,缺水一直是制约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找到稳定丰沛的水源,2017年冬天,向奎与村干部一起,在山上爬了一整天,终于在一条山涧里找到了符合条件的水源,“当时,所有参加找水的人都欢呼起来。那一刻,至今难忘!”向奎说。找到水源后,村里又找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设计了引水方案,虽然后来因施工难度太大暂时搁置了,但他们的努力引起了区委主要领导的关注,在区里的支持下,白云山上的小型提水工程迅速启动建设。建成之后,山涧里的清泉将被抽到这里,再通过四通八达的管道彻底解决落步埫村和望洲坪村4个村民小组的生产生活用水问题。

干起工作“拼命三郎”

2019年10月,因工作需要,向奎被抽调到区城乡统筹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督办全区扶贫工作。虽已在扶贫领域工作3年,但岗位和工作职能的变化,还是让他如新兵一样认真学习领悟。

一份份文件、一篇篇汇报,向奎逐字逐句研读,不懂的问身边的同事,有疑问的立刻电话联系或是直接到村居现场了解。短短的时间内,全区各村居扶贫工作情况及薄弱环节就尽在掌握了。由此他的电话也成为“扶贫热线”,一站式解答各类扶贫问题。

今年疫情过后,考虑到被耽误的工作,向奎默不作声开启追赶模式,加班加点梳理问题、核对数据……腹部的隐隐作痛被他自动忽略,想着可能是吃坏了肚子。5月6日晚,38.6的体温和剧烈的疼痛终于让他无法再漠视身体的异样。被家人极速送往医院后,医生告知是急性阑尾炎,已耽误两天,必须马上手术。在医院住了6天后,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医生同意他出院,但炎症并没有完全消除,医生建议他出院后需要续修一个月,但他只在家待了两天就坐不住了,偷偷去了办公室,面对妻子责备的话语和领导不赞同的眼神,他有些不好意思,“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我自己会注意,不影响伤口恢复的。”就这样,在他的坚持下,空了8天的办公桌前又坐上了那个熟悉的身影。但由于天气炎热,伤口二次感染,清创换药整整持续了一个多月……为减缓伤口恢复期的疼痛,工作时向奎总是下意识地用手撑在自己腰侧,这一幕感动了许多人,老前辈宋文明说:“向奎明明个子不大,做事真没得说。这次阑尾手术后,领导和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他总是说没事,每每看到的都是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握着鼠标,盯着屏幕比对精准扶贫各类表格的一组组数据……,工作责任心强,加班加点成常态,但他却无怨无悔。这个年轻人的拼劲真让我很佩服和感动。”一时间,“拼命三郎”的外号传遍开来。

面对同事们的赞赏与心疼,向奎却表现得很不好意思,“只做了一点分内的事,值不得这么夸我。”羞涩的笑过之后,又投入到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中。(作者系点军区委宣传部干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