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土地预流转”的樟木实践

时间:2020-08-07 02:35:4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807023755.jpg

2019年5月16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富硒百香果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5000亩地上根根竖立的水泥柱,依地势连绵起伏,非常壮观,百香果舒枝展叶欢快地往柱子上面爬着,一边的沃柑幼苗也不甘示弱,迎着春风茁壮成长——覃塘区樟木镇川山村、寺江村、元金村通过“土地预流转”新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的套种(百香果+沃柑)种植基地上,一派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正在上演产业脱贫致富的精彩大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不少人眼中的穷乡僻壤樟木镇,自2016年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以来,共流转土地2.2万多亩,已引进天邦集团(上市企业)、北京华夏助农科技等29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个体,进行沃柑、百香果、甘蔗等及牛、猪、田螺等的种养,投资额超15亿元。投资10亿元的汉世伟食品集团项目,用地4200多亩,从考察到签约再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村级合作社每年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获取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此全镇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贫困村(户)通过收取租金、务工、接受培训方式参与,激发了内生动力、掌握了一技之能、拓宽了增收渠道。  

如今,樟木镇的“土地预流转”模式,不仅破解了三农经济发展 “谁来种地、谁来服务、谁来经营”的难题,促使了产业规模效应初步形成。也成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实现了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产业“旺”起来的历史变革。

谁来种田?产业耕作丢荒地

樟木镇地处贵港市覃塘区西北部,与来宾市兴宾区、南宁市宾阳县接壤,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于桂中干旱地区,旱地多水田少,2015年以前工业农业基础差,无一家规上工业企业,农业发展仅靠农民自耕自种,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无规模连片种养示范基地。有耕地面积13.89万亩,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甘蔗、花生、木薯等,农民增收渠道少。

 该镇是贵港市覃塘区贫困村、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2015年底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19人,其中元金、川山、李塘、中唐、荣盏、罗柴、凌动等7个村为“十三五”时期贫困村。

 樟木的出路在哪里?发展的核心优势在哪里?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推手是什么?樟木镇将眼光瞄准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

2016年5月,刚任樟木镇党委书记的甘锐桓在调研中发现,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让大量的樟木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创业务工,农村被闲置、丢荒的土地随之增多,8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近年来丢荒耕地有5000多亩,贫困群众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很低。

甘锐桓之前在农业部门工作了10多年,他很清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处。必须在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才能让农民有收入、村集体经济有来源,才能彻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唯一的手段,必须要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

这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来实现有序的、无缝的、优质的对接。   

樟木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深入调研,一种新型模式应运而出——土地预流转:由村级合作社与有意向流转土地的村民签订流转意向协议书,提前将撂荒的土地收储到村级合作社里,在还没有企业进驻前,村民可以继续自行经营,一旦招商成功,土地立即交付使用。村级合作社通过给企业提供劳务服务、生产服务等方式获取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QQ截图20200807023809.jpg

谁来服务?政府打包一条龙

 2016年8月,樟木镇元金村、中团村、凌动村等8个村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率先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探索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对农村土地统一流转、引进产业、招商招租、统一发包、提供服务,开创了群众受益、公司进驻、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组织力增强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土地预流转”流程是这样的:村级合作社提前收储土地(签订意向租赁协议,暂不支付租金,群众继续耕作)→建立土地超市(整理地块信息,制作土地身份证)→对外招商、招租(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信息)→提供落地服务(协助签订正式协议、发放租金,协调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土地流转服务费)。

 中团、中周村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后,镇党政办建立“樟木镇土地招商微信群”,请各村干部和在外发展的群众加入,在群里不时发送商界信息;动员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丈量土地,制作“土地身份证”,明确地块的具体位置、交通条件、面积、土壤酸碱度、疏松程度、耕作层厚度、光照条件、水源、适合项目及价格;建立“土地超市”,积极与投资者对接。

2016年12月的一天,贵港绿希望何老板找到樟木镇党委政府,想租用200亩地种百香果,担心跟每家每户村民打交道太麻烦。甘锐桓当场表态,村委已有一定数量的储备土地,到时候直接跟村委签合同就行。

最终中周村一块300亩土地被何老板看上,2017年2月,300亩地交到了何老板手里,“真没想到这么快!” 3月何老板便种下百香果,当年亩产1000公斤左右,地头售价每公斤6元。

几乎同时,有外地种植大户想要500亩连片土地种春柑和甘蔗,获此信息后,中团村支书周克健马上回应有符合条件的土地。于是,老板盘绍旺租下200亩种柑橘,每亩租金700元;2018月3月,老板甘思海分别租下300亩、400亩地种植甘蔗;2019年2月,老板陈经伟租下200亩建养牛场,目前正在修路。而中团村村委看到各路神仙都来发财,流转了280亩由村委自行运营种木薯,因为去年木薯比较得价。截至目前,中团村成为樟木镇流转土地最多的屯。

成功案例激发了其他村两委干部干事动力,川山、寺江等村委迎头赶上,纷纷进行土地预流转。2017年10月,甘锐桓了解到上市公司天邦集团旗下的广西汉世伟食品有意扩大投资,便前往南宁诚邀。由于有现成土地, 43天后,双方成功合作,在贫困村川山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投资3.2亿元建设母猪场。

    甘锐桓说,作为新模式,在2017年走得相当艰难,只流转出去了1000多亩,没想到2018年显现爆发式增长,流转土地1.5万多亩。2019年预流转8000多亩,4000亩已有企业接手。土地的大规模流转,为吸引现代农业进驻,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谁来经营?龙头带着群众跑

2019年5月15日,位于樟木镇川山村的广西汉世伟食品公司的A区生产基地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贵港项目经理韦东海介绍,他们在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北7地有23个项目建设:“说到拿地,覃塘区是最快的,得益于‘土地预流转’。

 2017年,汉世伟公司原本打算在樟木投资几千万建一个项目,如今一口气在樟木兴建原种猪场、实验猪场等7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目前有5个项目投产、2个项目在建,完全是“土地预流转”带给了他们信心,还拟在樟木建亚洲最大的母猪站和公猪站,屠宰厂和饲料厂,整条产业链下来年产值达100个亿,这对于覃塘区的生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汉世伟公司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吸纳1500人以上就业,目前樟木镇有6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资金140万元,抱团汉世伟公司共同发展养猪,按协议,每年入股贫困户可获得14万元的分红。

“土地预流转”的蝴碟效应在樟木不断显现:四川老板陈军伟想租100亩地建个养牛场,之前在其他地方花1年的时间都租不到地,疲惫不堪准备放弃时,听说了樟木的土地预流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甘锐桓的办公室,“一个星期解决用地。”当时陈军伟心里认为“太不靠谱”,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果真签下了租用合同,“以后我赖在樟木不走了”,他毫不忌讳地说。目前他投资2000万元的养牛场即将投入使用,带动当地群众以600多亩土地入股种植牧草。

樟木镇的“土地预流转”模式如今名声在外,2018下半年,覃塘区将这种模式在全区推广。2019年4月14日,种植优质水果的深圳诺普信公司签约入驻樟木,这是该镇引进的第二家上市企业,该项目拟投资1.1亿元,需要土地2万亩,除樟木镇提供的3000亩外,还在覃塘区大岭乡租地2000亩、黄练镇租地1000亩等。目前,“土地预流转”模式促进了优势特色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生产的方向发展,种植百香果、沃柑、牧草,养牛、养优种猪等樟木土地上从没有过的产业“无中生有”地发展起来了。

土地流转得到规范,不仅解除了投资现代化农业的创业者的后顾之忧,给他们服下了大胆投资的“定心丸”,也给土地流出方的农民权益加上了一道保险,形成了流出方与流入方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新模式让群众开了眼界、胀了钱袋、长了本领,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可以是企业员工、股东、合作者。周克健说:“群众对此很满意,一是可定时拿到租金,二是可优先到各基地务工”。贫困户谭进,以前靠打零工难持生计,生活窘迫,看到旁边汉世伟公司的养殖场,自己也开始养猪,刚开始只养两三头,现在建了养猪场,养殖规模有二三百头,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良古村引进一个扶贫农场,吸纳了400多名贫困户入股,企业定期举行培训,贫困户不仅有分红,还学到了养殖技术。(推荐单位: 覃塘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产业扶贫,案例    
乡村发展

“土地预流转”的樟木实践

时间:2020-08-07 02:35:4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807023755.jpg

2019年5月16日,广西贵港市覃塘区富硒百香果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5000亩地上根根竖立的水泥柱,依地势连绵起伏,非常壮观,百香果舒枝展叶欢快地往柱子上面爬着,一边的沃柑幼苗也不甘示弱,迎着春风茁壮成长——覃塘区樟木镇川山村、寺江村、元金村通过“土地预流转”新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建立的套种(百香果+沃柑)种植基地上,一派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正在上演产业脱贫致富的精彩大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不少人眼中的穷乡僻壤樟木镇,自2016年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以来,共流转土地2.2万多亩,已引进天邦集团(上市企业)、北京华夏助农科技等29家农业龙头企业及个体,进行沃柑、百香果、甘蔗等及牛、猪、田螺等的种养,投资额超15亿元。投资10亿元的汉世伟食品集团项目,用地4200多亩,从考察到签约再到开工建设,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村级合作社每年通过为企业提供各种服务获取6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此全镇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达到4万元以上;贫困村(户)通过收取租金、务工、接受培训方式参与,激发了内生动力、掌握了一技之能、拓宽了增收渠道。  

如今,樟木镇的“土地预流转”模式,不仅破解了三农经济发展 “谁来种地、谁来服务、谁来经营”的难题,促使了产业规模效应初步形成。也成为以脱贫攻坚统揽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举措,实现了让土地资源“活起来,农民富起来”,乡村产业“旺”起来的历史变革。

谁来种田?产业耕作丢荒地

樟木镇地处贵港市覃塘区西北部,与来宾市兴宾区、南宁市宾阳县接壤,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属于桂中干旱地区,旱地多水田少,2015年以前工业农业基础差,无一家规上工业企业,农业发展仅靠农民自耕自种,无龙头企业的带动发展,无规模连片种养示范基地。有耕地面积13.89万亩,农作物主要是玉米、甘蔗、花生、木薯等,农民增收渠道少。

 该镇是贵港市覃塘区贫困村、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2015年底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819人,其中元金、川山、李塘、中唐、荣盏、罗柴、凌动等7个村为“十三五”时期贫困村。

 樟木的出路在哪里?发展的核心优势在哪里?贫困村摘帽、贫困户脱贫的推手是什么?樟木镇将眼光瞄准几千年来赖以生存的土地。

2016年5月,刚任樟木镇党委书记的甘锐桓在调研中发现,新型城镇化的大力推进,让大量的樟木农村青壮劳力外出创业务工,农村被闲置、丢荒的土地随之增多,80%以上的青壮年外出务工,近年来丢荒耕地有5000多亩,贫困群众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很低。

甘锐桓之前在农业部门工作了10多年,他很清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处。必须在农业产业化上做文章,才能让农民有收入、村集体经济有来源,才能彻底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唯一的手段,必须要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集约化经营。

这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来实现有序的、无缝的、优质的对接。   

樟木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通过深入调研,一种新型模式应运而出——土地预流转:由村级合作社与有意向流转土地的村民签订流转意向协议书,提前将撂荒的土地收储到村级合作社里,在还没有企业进驻前,村民可以继续自行经营,一旦招商成功,土地立即交付使用。村级合作社通过给企业提供劳务服务、生产服务等方式获取村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QQ截图20200807023809.jpg

谁来服务?政府打包一条龙

 2016年8月,樟木镇元金村、中团村、凌动村等8个村在村党支部引领下,率先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探索推行“土地预流转”模式,对农村土地统一流转、引进产业、招商招租、统一发包、提供服务,开创了群众受益、公司进驻、集体经济发展、村党组织组织力增强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土地预流转”流程是这样的:村级合作社提前收储土地(签订意向租赁协议,暂不支付租金,群众继续耕作)→建立土地超市(整理地块信息,制作土地身份证)→对外招商、招租(通过各种途径发布信息)→提供落地服务(协助签订正式协议、发放租金,协调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获取土地流转服务费)。

 中团、中周村成立村集体农业发展公司后,镇党政办建立“樟木镇土地招商微信群”,请各村干部和在外发展的群众加入,在群里不时发送商界信息;动员镇干部进村入户宣传,丈量土地,制作“土地身份证”,明确地块的具体位置、交通条件、面积、土壤酸碱度、疏松程度、耕作层厚度、光照条件、水源、适合项目及价格;建立“土地超市”,积极与投资者对接。

2016年12月的一天,贵港绿希望何老板找到樟木镇党委政府,想租用200亩地种百香果,担心跟每家每户村民打交道太麻烦。甘锐桓当场表态,村委已有一定数量的储备土地,到时候直接跟村委签合同就行。

最终中周村一块300亩土地被何老板看上,2017年2月,300亩地交到了何老板手里,“真没想到这么快!” 3月何老板便种下百香果,当年亩产1000公斤左右,地头售价每公斤6元。

几乎同时,有外地种植大户想要500亩连片土地种春柑和甘蔗,获此信息后,中团村支书周克健马上回应有符合条件的土地。于是,老板盘绍旺租下200亩种柑橘,每亩租金700元;2018月3月,老板甘思海分别租下300亩、400亩地种植甘蔗;2019年2月,老板陈经伟租下200亩建养牛场,目前正在修路。而中团村村委看到各路神仙都来发财,流转了280亩由村委自行运营种木薯,因为去年木薯比较得价。截至目前,中团村成为樟木镇流转土地最多的屯。

成功案例激发了其他村两委干部干事动力,川山、寺江等村委迎头赶上,纷纷进行土地预流转。2017年10月,甘锐桓了解到上市公司天邦集团旗下的广西汉世伟食品有意扩大投资,便前往南宁诚邀。由于有现成土地, 43天后,双方成功合作,在贫困村川山村流转了1300亩土地投资3.2亿元建设母猪场。

    甘锐桓说,作为新模式,在2017年走得相当艰难,只流转出去了1000多亩,没想到2018年显现爆发式增长,流转土地1.5万多亩。2019年预流转8000多亩,4000亩已有企业接手。土地的大规模流转,为吸引现代农业进驻,培育新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产业强镇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谁来经营?龙头带着群众跑

2019年5月15日,位于樟木镇川山村的广西汉世伟食品公司的A区生产基地举行开工仪式。该公司贵港项目经理韦东海介绍,他们在广东、广西、山东、江苏、江西、安徽、湖北7地有23个项目建设:“说到拿地,覃塘区是最快的,得益于‘土地预流转’。

 2017年,汉世伟公司原本打算在樟木投资几千万建一个项目,如今一口气在樟木兴建原种猪场、实验猪场等7个项目,投资超10亿元,目前有5个项目投产、2个项目在建,完全是“土地预流转”带给了他们信心,还拟在樟木建亚洲最大的母猪站和公猪站,屠宰厂和饲料厂,整条产业链下来年产值达100个亿,这对于覃塘区的生猪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汉世伟公司的项目全部完成后可吸纳1500人以上就业,目前樟木镇有67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投入资金140万元,抱团汉世伟公司共同发展养猪,按协议,每年入股贫困户可获得14万元的分红。

“土地预流转”的蝴碟效应在樟木不断显现:四川老板陈军伟想租100亩地建个养牛场,之前在其他地方花1年的时间都租不到地,疲惫不堪准备放弃时,听说了樟木的土地预流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甘锐桓的办公室,“一个星期解决用地。”当时陈军伟心里认为“太不靠谱”,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果真签下了租用合同,“以后我赖在樟木不走了”,他毫不忌讳地说。目前他投资2000万元的养牛场即将投入使用,带动当地群众以600多亩土地入股种植牧草。

樟木镇的“土地预流转”模式如今名声在外,2018下半年,覃塘区将这种模式在全区推广。2019年4月14日,种植优质水果的深圳诺普信公司签约入驻樟木,这是该镇引进的第二家上市企业,该项目拟投资1.1亿元,需要土地2万亩,除樟木镇提供的3000亩外,还在覃塘区大岭乡租地2000亩、黄练镇租地1000亩等。目前,“土地预流转”模式促进了优势特色农业的规模经营,集约生产的方向发展,种植百香果、沃柑、牧草,养牛、养优种猪等樟木土地上从没有过的产业“无中生有”地发展起来了。

土地流转得到规范,不仅解除了投资现代化农业的创业者的后顾之忧,给他们服下了大胆投资的“定心丸”,也给土地流出方的农民权益加上了一道保险,形成了流出方与流入方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新模式让群众开了眼界、胀了钱袋、长了本领,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可以是企业员工、股东、合作者。周克健说:“群众对此很满意,一是可定时拿到租金,二是可优先到各基地务工”。贫困户谭进,以前靠打零工难持生计,生活窘迫,看到旁边汉世伟公司的养殖场,自己也开始养猪,刚开始只养两三头,现在建了养猪场,养殖规模有二三百头,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良古村引进一个扶贫农场,吸纳了400多名贫困户入股,企业定期举行培训,贫困户不仅有分红,还学到了养殖技术。(推荐单位: 覃塘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