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石敦德:盘古峰上种“黄金”,脱贫不忘助乡亲

时间:2020-08-28 21:58:1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image.png

绿了青山,鼓了腰包

石敦德,一个凭着电机修理技术走出大山的农民工,在城市努力打拼,成为保靖县复兴镇门前村早先富起来的村民。几经周折,他又回到家乡组建了保靖县盘古峰茶业合作社。

回顾盘古峰开荒种茶长达7年的光阴,石敦德感慨万千:“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种下保靖黄金茶这片金叶子,虽然一路历尽周折,我和乡亲们终得脱贫致富。”

穷则思变,走出大山去谋生

1971年,石墩德出生在保靖县复兴镇大山深处的门前村,从小他就怀揣一个走出大山的梦想。1997年,经人介绍,比石敦德小6岁的门前村姑娘张胜翠,看上了他的忠厚老实,没过多久,他们幸福地结合在一起。石敦德和张胜翠婚后育有二女一子,两人一起勤耙苦做,养小抚老。然而,越来越重的生活的压力让夫妇俩不堪承受。穷则思变,石敦德拖家携口来到花垣县城,租下一间躲风避雨的小屋,利用懂机电维修技术,开始在一家矿厂做机修工。奋斗多年,他终于成为承包工厂基建和维修机电的小包头,每年下来有小二十万的收入。

由于山高水远,交通闭塞,门前村是复兴镇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除了种几亩薄田,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在村里,石敦德算得上早先富起来的一批村民。他性格豪爽,常常接济亲戚朋友,帮衬邻里乡亲,大家都叫他“及时雨”“百万富翁”。村民们显然没有因为石敦德的帮衬变了样,他们依然过着穷日子。

身居闹市,每次想到门前村,想到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石敦德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疼。他知道,帮人一时,帮不了一世。他产生了回到家乡发展产业的想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产业才能让更多人脱贫致富。

2012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敦德接触到了一个保靖黄金茶种植大户,通过了解,他才知道保靖黄金茶不仅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靠山吃山”的项目,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小时候想走出大山,长大后想重归故里。石敦德考虑良久,毅然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在大山开荒种茶自主创业的路子。

返乡创业,盘古峰上种“黄金”

“一转眼,老大石春南21岁,在长沙民政学院读书。老二石春平19岁,在苏州科技大学读书。老三石宇16岁,在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读书。”石敦德说,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还有两个老太太要赡养,说没有压力是假话。自从种下这一山的茶叶, 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欠了多少债,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种茶,张胜翠有一万个反对的理由。隔行如隔山,谁知道今天的投入明天有不有回报?两个人对种茶一无所知,贸然行进,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可石敦德是个敢闯敢拼的汉子,他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两个人为种茶吵了好长一段时间,可吵归吵、闹归闹,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最终拗不过自家的男人,两个人带着积攒了十多年的血汗钱回到家乡,请人检测土壤,分析地理环境,最终选址盘古峰,流转200来亩地,开启了创业之路。

初建茶园,两人起早贪黑,跟在挖掘机的后面,披荆斩棘、开沟燎壕。他们每天住窝棚、吃稀饭,只想节省出一点资金,多买一根茶苗。茶园开出来,两口子瘦了整整一圈。

村里的老人一边摇头,一边数落:“你们两个好不容易走出去,到城里盘儿养女,硬是放着贵人不做做贱人。”两口子笑了笑,也不做声,闷着头继续种茶,还搭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最初他们的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常常有毒蛇爬进床下,回忆过去,张胜翠仍然感到后怕:“这个石敦德,这辈子我跟他也不晓得吃了多少苦。”

2013年8月,茶叶刚生了根,便遇上了大旱。因为缺水,茶苗一片接一片地枯死。盘古峰海拔高,山下的水抽不上去,夫妇俩只有人工抗旱,大清早就开始挑水灌溉,一直挑到太阳落山,人累得半死。张胜翠坐在茶园边上抹眼泪,乡亲们看不过意,也纷纷帮忙挑水抗旱,却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虽然种茶失败,到了年底,该结的账还得要结,尤其是乡亲们的工钱更是一分不能少。当石敦德把钱交给村民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伸手。石敦德流泪了:“你们不要钱,明年我怎么好请工?乡里乡亲的,这样不得行,你们收下我才安心。”

心系乡亲,百万“负”翁脱了贫

不撞南墙不回头,石敦德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跟茶叶耗上了。

2014年春,石敦德引进了5万株保靖黄金茶2号苗补种,还特地请来湖南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处处长、湘西茶叶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李健权来到盘古峰茶园,为他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精心培管有机茶叶,石敦德四处购买羊粪和菜籽饼,用卡车运到村口,然后请人背到盘古峰上施肥。绿油油的茶苗长满山坡,两人发了愁,也不晓得这盘古峰什么时候产茶,什么时候盈利?短短几年的投入,仅人工费一项就耗去了50多万元,夫妇俩负债累累,欠下近100万元的债务。最穷迫的一年,连孩子的学费都缴不起。

懂事的大女儿石春南对石敦德说:“爸,我不读书了,我帮家里种茶。”当听到大女儿这句话,石敦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跑到盘古峰顶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门前村,石敦德这个“百万负翁”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最惭愧的莫过于创业之初,他不仅没有带动起村民致富,反而自己变成了贫困户。

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候,石敦德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茶园架通了生产用电,修建了产业通道,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

人穷志不穷,石敦德的信心又回来了。2017年初,保靖县盘古峰黄金茶合作社终具规模、生机勃勃,炒制了700多斤干茶,纯收入达20多万元,石敦德成功地甩掉了贫困户帽子。然而,梦想才开始,村民没脱贫,这才是他内心最深的牵挂。

种有机茶,带领乡亲共致富

为了种有机茶,盘古峰茶园不施化肥、不喷洒除草剂,仅这两项,就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石敦德和村支两委成员商量,决定在村里聘请20多个贫困户,长期到合作社进行施肥、锄草、采茶、制茶等工作,按市场价结算工资,保证每人每天平均能达到100多元,一年2000多个人工,差不多就要30多万元的工资。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干茶达到800多斤了!乡亲们工资拿得越高,我越开心。”石敦德说,保靖县盘古峰黄金茶专业合作社获得湘西州茶产业首个SC认证,还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书,更加坚定了他带领乡亲在盘古峰种“黄金”的信心。

做茶,就要做最好的茶、做高端茶、做有机茶、做生态茶。如今,石敦德已经是半个种植黄金茶的专家,从育苗、施肥、修枝到采茶、制茶,他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而且毫无保留将这些技术传授给了乡亲父老。如何让村民家家户户有茶种,打造门前村茶叶种植规模,以此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植黄金茶稳定增收,而不仅仅局限于在盘古峰茶园务工。目前,门前村已经有四户建档立卡户意向加入保靖黄金茶种植项目,并开始了前期的选址工作。

这是石敦德一直牵挂的事,也是他对未来最大的期望。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最美人物、案例    

石敦德:盘古峰上种“黄金”,脱贫不忘助乡亲

时间:2020-08-28 21:58:1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image.png

绿了青山,鼓了腰包

石敦德,一个凭着电机修理技术走出大山的农民工,在城市努力打拼,成为保靖县复兴镇门前村早先富起来的村民。几经周折,他又回到家乡组建了保靖县盘古峰茶业合作社。

回顾盘古峰开荒种茶长达7年的光阴,石敦德感慨万千:“感谢党的好政策和各级干部的真帮实扶,种下保靖黄金茶这片金叶子,虽然一路历尽周折,我和乡亲们终得脱贫致富。”

穷则思变,走出大山去谋生

1971年,石墩德出生在保靖县复兴镇大山深处的门前村,从小他就怀揣一个走出大山的梦想。1997年,经人介绍,比石敦德小6岁的门前村姑娘张胜翠,看上了他的忠厚老实,没过多久,他们幸福地结合在一起。石敦德和张胜翠婚后育有二女一子,两人一起勤耙苦做,养小抚老。然而,越来越重的生活的压力让夫妇俩不堪承受。穷则思变,石敦德拖家携口来到花垣县城,租下一间躲风避雨的小屋,利用懂机电维修技术,开始在一家矿厂做机修工。奋斗多年,他终于成为承包工厂基建和维修机电的小包头,每年下来有小二十万的收入。

由于山高水远,交通闭塞,门前村是复兴镇出了名的贫困村,村民除了种几亩薄田,几乎没有其他收入。在村里,石敦德算得上早先富起来的一批村民。他性格豪爽,常常接济亲戚朋友,帮衬邻里乡亲,大家都叫他“及时雨”“百万富翁”。村民们显然没有因为石敦德的帮衬变了样,他们依然过着穷日子。

身居闹市,每次想到门前村,想到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石敦德心里就有说不出的疼。他知道,帮人一时,帮不了一世。他产生了回到家乡发展产业的想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产业才能让更多人脱贫致富。

2012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敦德接触到了一个保靖黄金茶种植大户,通过了解,他才知道保靖黄金茶不仅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更重要的它还是一个“靠山吃山”的项目,能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务工。

小时候想走出大山,长大后想重归故里。石敦德考虑良久,毅然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选择了在大山开荒种茶自主创业的路子。

返乡创业,盘古峰上种“黄金”

“一转眼,老大石春南21岁,在长沙民政学院读书。老二石春平19岁,在苏州科技大学读书。老三石宇16岁,在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读书。”石敦德说,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还有两个老太太要赡养,说没有压力是假话。自从种下这一山的茶叶, 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欠了多少债,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种茶,张胜翠有一万个反对的理由。隔行如隔山,谁知道今天的投入明天有不有回报?两个人对种茶一无所知,贸然行进,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可石敦德是个敢闯敢拼的汉子,他决定了的事九头牛也拉不回。两个人为种茶吵了好长一段时间,可吵归吵、闹归闹,这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女人,最终拗不过自家的男人,两个人带着积攒了十多年的血汗钱回到家乡,请人检测土壤,分析地理环境,最终选址盘古峰,流转200来亩地,开启了创业之路。

初建茶园,两人起早贪黑,跟在挖掘机的后面,披荆斩棘、开沟燎壕。他们每天住窝棚、吃稀饭,只想节省出一点资金,多买一根茶苗。茶园开出来,两口子瘦了整整一圈。

村里的老人一边摇头,一边数落:“你们两个好不容易走出去,到城里盘儿养女,硬是放着贵人不做做贱人。”两口子笑了笑,也不做声,闷着头继续种茶,还搭建了一座砖木结构的房子。最初他们的住房条件十分简陋,常常有毒蛇爬进床下,回忆过去,张胜翠仍然感到后怕:“这个石敦德,这辈子我跟他也不晓得吃了多少苦。”

2013年8月,茶叶刚生了根,便遇上了大旱。因为缺水,茶苗一片接一片地枯死。盘古峰海拔高,山下的水抽不上去,夫妇俩只有人工抗旱,大清早就开始挑水灌溉,一直挑到太阳落山,人累得半死。张胜翠坐在茶园边上抹眼泪,乡亲们看不过意,也纷纷帮忙挑水抗旱,却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济于事。

虽然种茶失败,到了年底,该结的账还得要结,尤其是乡亲们的工钱更是一分不能少。当石敦德把钱交给村民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伸手。石敦德流泪了:“你们不要钱,明年我怎么好请工?乡里乡亲的,这样不得行,你们收下我才安心。”

心系乡亲,百万“负”翁脱了贫

不撞南墙不回头,石敦德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他跟茶叶耗上了。

2014年春,石敦德引进了5万株保靖黄金茶2号苗补种,还特地请来湖南省农科院科技服务处处长、湘西茶叶专家团队首席专家李健权来到盘古峰茶园,为他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精心培管有机茶叶,石敦德四处购买羊粪和菜籽饼,用卡车运到村口,然后请人背到盘古峰上施肥。绿油油的茶苗长满山坡,两人发了愁,也不晓得这盘古峰什么时候产茶,什么时候盈利?短短几年的投入,仅人工费一项就耗去了50多万元,夫妇俩负债累累,欠下近100万元的债务。最穷迫的一年,连孩子的学费都缴不起。

懂事的大女儿石春南对石敦德说:“爸,我不读书了,我帮家里种茶。”当听到大女儿这句话,石敦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跑到盘古峰顶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2014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进了门前村,石敦德这个“百万负翁”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说,最惭愧的莫过于创业之初,他不仅没有带动起村民致富,反而自己变成了贫困户。

就在举步维艰的时候,石敦德得到了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茶园架通了生产用电,修建了产业通道,新建了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车间。

人穷志不穷,石敦德的信心又回来了。2017年初,保靖县盘古峰黄金茶合作社终具规模、生机勃勃,炒制了700多斤干茶,纯收入达20多万元,石敦德成功地甩掉了贫困户帽子。然而,梦想才开始,村民没脱贫,这才是他内心最深的牵挂。

种有机茶,带领乡亲共致富

为了种有机茶,盘古峰茶园不施化肥、不喷洒除草剂,仅这两项,就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石敦德和村支两委成员商量,决定在村里聘请20多个贫困户,长期到合作社进行施肥、锄草、采茶、制茶等工作,按市场价结算工资,保证每人每天平均能达到100多元,一年2000多个人工,差不多就要30多万元的工资。

“今年的产量比去年高,干茶达到800多斤了!乡亲们工资拿得越高,我越开心。”石敦德说,保靖县盘古峰黄金茶专业合作社获得湘西州茶产业首个SC认证,还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书,更加坚定了他带领乡亲在盘古峰种“黄金”的信心。

做茶,就要做最好的茶、做高端茶、做有机茶、做生态茶。如今,石敦德已经是半个种植黄金茶的专家,从育苗、施肥、修枝到采茶、制茶,他已经掌握了一套完整的技术,而且毫无保留将这些技术传授给了乡亲父老。如何让村民家家户户有茶种,打造门前村茶叶种植规模,以此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植黄金茶稳定增收,而不仅仅局限于在盘古峰茶园务工。目前,门前村已经有四户建档立卡户意向加入保靖黄金茶种植项目,并开始了前期的选址工作。

这是石敦德一直牵挂的事,也是他对未来最大的期望。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