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宾川县产业“小信贷”发挥“大作用”

时间:2020-09-03 08:27:57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宾川县扶贫办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创新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效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生产缺资金、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信贷资金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可持续、有效益,在助推全县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小”额信贷发挥了“大”作为,“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精准帮扶贫困户的有效途径。

了解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异地引种培植情况

、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到位,确保“贷得到”。2015年以来,宾川县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广大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推动了宾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精准脱贫步伐。

1.认真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认真执行落实国家、省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 “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政策,对具备生产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应贷尽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3亿元,使全县贫困户获贷达22378户次,每年获贷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70%,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出台了《宾川县信贷产业扶贫贷款管理办法(暂行)》,建立了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款的贴息机制、贷款业务办理程序、贷款协调机制等相关制度,明确小额信贷以基准利率放贷,一贷三年,并由财政扶贫资金给予贴息,目前累计贴息资金达5506.20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贷款贵”的问题。出台了宾川县信贷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暂行),由财政扶贫资金按信贷规模1:10的比例筹集风险补偿金2850万元,为贫困群众搭建了融资平台,有效降低了承贷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放贷模式。信贷抵押是金融部门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所需贷款用什么作抵押,一直是农户贷款难的重要因素。2014年以来,宾川结合水果产业蓬勃发展的实际,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对水果种植户给予办理《水果权证》,并协调金融部门将《水果权证》作为农民贷款发展生产的抵押物,相继推出“金果贷”(富滇银行)“惠果通”(农村商业银行)“惠农e贷”(农业银行)等特色金融产品,让广大农户以《水果权证》抵押即可贷款。截止2019年6月末,办理抵押贷款发放手续达2.13万笔,发放金额达21.2亿元,成为扶贫信贷资金的重要支撑。

(二)创新信贷应用模式确保“用得好”用活用好信贷资金,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关键。在认真执行国家信贷政策,坚持以户贷户用为基础,发展到户“小产品”的同时,宾川积极探索抱团发展、合作联结的发展方式,做强致富“大产业”,提升信贷资金投入产出效益。

一是整合到户投入资金,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广大挂钩帮扶责任人将小额信贷得到的支持与财政扶贫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国家惠农政策到户资金有机结合,采取入户分析,制定“一户一策一业”的产业发展方案,使有限的资金一起用于产业发展,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产业技术指导,使贫困户都发展了自己的“小产品”,确保资金“用得好”。

信用社员工在国荣奶牛养殖合作社了解鲜奶交售情况

二是探索抱团发展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做强“大产业”。宾川县在扶贫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之间的矛盾,以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积极推动贫困户联合发展,抱团做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技术和质量,增加产业覆盖。例如,宾川县萂村村委会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将141户建档立卡户联合成立了宾川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户每户贷款5万元的小额信贷,联合发展葡萄产业。2016年以来,参与抱团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获得分红收益260.32万元,获得土地流转收益9.6万元,获得务工收入48.6万元。

三是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子,实现互利共赢“增效益”。对于无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引导,用贫困户资源与企业(合作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向17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扶贫项目贷款3.73亿元,与368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产生的效益共计2355.2万元,用于贫困户的帮扶。同时企业劳务用工458人,累计获得务工收入439.8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形成了企业增效、产业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的共赢局面。

(三)做好贷款防控风险确保资金收回“安全”在指导农户用好信贷资金的同时,宾川县采取三项举措,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一是加强贷款风险监管。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民小组长为主力军,加强对产业发展具体用途及已脱贫户、未脱贫户使用贷款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同时由县扶贫办与承贷商业银行对获贷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判断农户还款风险等级,对存在用途不合规、逾期风险等及时预警,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助贷款户参与养殖、种植业保险,减轻还款风险。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县政府筹集财政资金2850万元,设立了风险补偿金。对87047户农户采集了信用信息档案,建档面达100%,对71528户农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416,506万元,授信面达82.17%,评定出信用村68个,信用乡7个,营造“穷可贷、富可贷,不讲诚信不能贷”的良好氛围。

三是灵活处置还款方式。对于发展长效经济作物短期内难以还款、家庭遭遇变故无法及时还款等情况,灵活处理还款方式。如:农商行采取扶贫小额信贷可以当天归还当天再贷,对于有还款能力的按照先还本后续贷的方式进行,暂时无还款能力的允许采用无还本续贷的方式进行续贷,有效避免贷款逾期或不良贷款的产生。通过抓实抓牢三项举措,截至目前,全县扶贫贷款逾期率、不良率都控制在0.5%以下。

信用社人员查看向光辉户养殖业发展情况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产业信贷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3亿元,使全县贫困户获贷达22378户次,每年获贷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70%,政府支付扶贫贴息资金5506.20万元,实施“金果贷”累计发放136950万元,共9539笔;农商行“惠果通”贷款金额49872万元、6919笔;农行宾川支行“惠农e贷”发放贷款4829笔、金额25124万元,贷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51人,增加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收入,为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产业信贷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截止2019年底,共扶持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蔬菜1.11万亩,发展柑桔、石榴、葡萄等水果1.16万亩,新植核桃、花椒等林果3.2万亩,中药、烤烟等其它作物1.52万亩,扶持发展生猪、牛、羊等养殖3.4万头(只)。拓宽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增收新路子,实现了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产业的目标。

(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成为新常态全县526户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土地流转及脱管、牲畜代养、劳动就业等多种方式与9921户贫困户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带贫关系,充分用好用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源,建立了互利共赢的生产发展机制,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云南省宾川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云南省、宾川县、产业扶贫    

云南宾川县产业“小信贷”发挥“大作用”

时间:2020-09-03 08:27:57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宾川县扶贫办

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创新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效解决了广大贫困群众生产缺资金、发展生产贷款难的问题,实现了信贷资金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可持续、有效益,在助推全县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了全县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小”额信贷发挥了“大”作为,“贷”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探索出一条精准帮扶贫困户的有效途径。

了解毛氏种养业专业合作社中药材异地引种培植情况

、主要做法

(一)强化政策到位,确保“贷得到”。2015年以来,宾川县多措并举破解难题,切实解决广大农户贷款难的问题,推动了宾川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推动了精准脱贫步伐。

1.认真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认真执行落实国家、省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面向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 “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小额信贷政策,对具备生产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应贷尽贷”,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3亿元,使全县贫困户获贷达22378户次,每年获贷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70%,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

二是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出台了《宾川县信贷产业扶贫贷款管理办法(暂行)》,建立了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款的贴息机制、贷款业务办理程序、贷款协调机制等相关制度,明确小额信贷以基准利率放贷,一贷三年,并由财政扶贫资金给予贴息,目前累计贴息资金达5506.20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贷款贵”的问题。出台了宾川县信贷产业扶贫贷款风险补偿金管理办法(暂行),由财政扶贫资金按信贷规模1:10的比例筹集风险补偿金2850万元,为贫困群众搭建了融资平台,有效降低了承贷金融机构的风险。

三是积极创新金融放贷模式。信贷抵押是金融部门降低风险的主要措施,广大农户发展生产所需贷款用什么作抵押,一直是农户贷款难的重要因素。2014年以来,宾川结合水果产业蓬勃发展的实际,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基础上,对水果种植户给予办理《水果权证》,并协调金融部门将《水果权证》作为农民贷款发展生产的抵押物,相继推出“金果贷”(富滇银行)“惠果通”(农村商业银行)“惠农e贷”(农业银行)等特色金融产品,让广大农户以《水果权证》抵押即可贷款。截止2019年6月末,办理抵押贷款发放手续达2.13万笔,发放金额达21.2亿元,成为扶贫信贷资金的重要支撑。

(二)创新信贷应用模式确保“用得好”用活用好信贷资金,是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促进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关键。在认真执行国家信贷政策,坚持以户贷户用为基础,发展到户“小产品”的同时,宾川积极探索抱团发展、合作联结的发展方式,做强致富“大产业”,提升信贷资金投入产出效益。

一是整合到户投入资金,推动贫困户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广大挂钩帮扶责任人将小额信贷得到的支持与财政扶贫到户产业扶持资金、国家惠农政策到户资金有机结合,采取入户分析,制定“一户一策一业”的产业发展方案,使有限的资金一起用于产业发展,并加强对资金使用监管、产业技术指导,使贫困户都发展了自己的“小产品”,确保资金“用得好”。

信用社员工在国荣奶牛养殖合作社了解鲜奶交售情况

二是探索抱团发展新模式,扩大产业规模做强“大产业”。宾川县在扶贫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之间的矛盾,以组建专业合作社的方式,积极推动贫困户联合发展,抱团做大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产业技术和质量,增加产业覆盖。例如,宾川县萂村村委会按照“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将141户建档立卡户联合成立了宾川天子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农户每户贷款5万元的小额信贷,联合发展葡萄产业。2016年以来,参与抱团发展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获得分红收益260.32万元,获得土地流转收益9.6万元,获得务工收入48.6万元。

三是探索合作发展新路子,实现互利共赢“增效益”。对于无自主发展能力的贫困户,通过政府引导,用贫困户资源与企业(合作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共同发展。2017年以来累计向17家新型经营主体发放扶贫项目贷款3.73亿元,与368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产生的效益共计2355.2万元,用于贫困户的帮扶。同时企业劳务用工458人,累计获得务工收入439.8万元。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形成了企业增效、产业发展、贫困群众脱贫的共赢局面。

(三)做好贷款防控风险确保资金收回“安全”在指导农户用好信贷资金的同时,宾川县采取三项举措,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一是加强贷款风险监管。以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村民小组长为主力军,加强对产业发展具体用途及已脱贫户、未脱贫户使用贷款情况进行实时分析监测。同时由县扶贫办与承贷商业银行对获贷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通过综合评估结果判断农户还款风险等级,对存在用途不合规、逾期风险等及时预警,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补助贷款户参与养殖、种植业保险,减轻还款风险。

二是建立风险补偿金制度。县政府筹集财政资金2850万元,设立了风险补偿金。对87047户农户采集了信用信息档案,建档面达100%,对71528户农业进行了评级授信,授信金额416,506万元,授信面达82.17%,评定出信用村68个,信用乡7个,营造“穷可贷、富可贷,不讲诚信不能贷”的良好氛围。

三是灵活处置还款方式。对于发展长效经济作物短期内难以还款、家庭遭遇变故无法及时还款等情况,灵活处理还款方式。如:农商行采取扶贫小额信贷可以当天归还当天再贷,对于有还款能力的按照先还本后续贷的方式进行,暂时无还款能力的允许采用无还本续贷的方式进行续贷,有效避免贷款逾期或不良贷款的产生。通过抓实抓牢三项举措,截至目前,全县扶贫贷款逾期率、不良率都控制在0.5%以下。

信用社人员查看向光辉户养殖业发展情况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产业信贷工作稳步推进“十三五”以来,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3亿元,使全县贫困户获贷达22378户次,每年获贷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70%,政府支付扶贫贴息资金5506.20万元,实施“金果贷”累计发放136950万元,共9539笔;农商行“惠果通”贷款金额49872万元、6919笔;农行宾川支行“惠农e贷”发放贷款4829笔、金额25124万元,贷款惠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51人,增加了贫困户产业发展收入,为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二)产业信贷助农增收成效显著截止2019年底,共扶持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蔬菜1.11万亩,发展柑桔、石榴、葡萄等水果1.16万亩,新植核桃、花椒等林果3.2万亩,中药、烤烟等其它作物1.52万亩,扶持发展生猪、牛、羊等养殖3.4万头(只)。拓宽了“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产业增收新路子,实现了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增收产业的目标。

(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成为新常态全县526户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技术指导、产品回收、土地流转及脱管、牲畜代养、劳动就业等多种方式与9921户贫困户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带贫关系,充分用好用活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源,建立了互利共赢的生产发展机制,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云南省宾川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