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北威县:优质师资云端“牵手”,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对话”

时间:2020-09-04 06:10:4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904061025.jpg

威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教育部定点扶贫县。近年来,威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办学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硬件改善的同时,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短板,整体缺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且日益严重。为破解这一瓶颈问题,威县在教育部定点帮扶下,2019年大力开展“双师课堂”改革,建立“”外地学校—本地中心校—乡村教学点”递进式帮扶体系。一年多来,通过云端引进60名外地名师为本地学生授课1600课时,为中心校学生配了“双师”;本地教师采取“1+N模式”,即一个教师为多个班级和乡村教学点进行云端授课2800课时,为教学点学生配了“双师”,优秀教师效益倍增,20000多名学生受益,探索了一条破解贫困县缺优秀教师、乡村学校缺教师的新路径,为贫困地区优化师资配置、缓解教师短缺打造了一个样板。

抓住了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短板:教师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近五年来威县中小学生在校生由8.1万增加到9.7万,增加了20%,教师缺编日益严重。一是城区学校学龄人口激增,班容量大,消除大班额后,教师需求大幅增加;二是16个乡镇有106个教学点,开足开全课程必须增加乡村教师;三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音体美学科尤为短缺。四是新高考实施实行走班选课制,学生按照“3+1+2”模式,由原来文理分科变为12种组合,高中教师补充和教师弹性配备成为了难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解决了教师问题,就抓住了教育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正是基于此,从2019年初开始教育部支持威县利用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创新开展“双师课堂”改革,引进外地优秀教师、遴选本地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采取“1+2、1+3、1+4、1+N”对多个班级进行授课。比如中心校1个美术教师为3个教学点授课,就缓解了这3学校缺美术教师的难题,原来非美术专业的本班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在指导管理学生的同时,跟着主讲教师进行学习,提升了专业水平。只要“1”是优秀的,“N”个教室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就是优质的。“双师课堂”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放大了教师产能,缓解了城镇缺优质师资、乡村缺教师的难题。

QQ截图20200904060958.jpg

整合社会、高校、地方资源建立帮扶体系

"双师课堂"是教育扶贫新路径、新探索,推动这项工作非常不易,需要解决四大难题:一是设备难题,双师课堂的新硬件从何而来。二是技术难题,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让远端主讲教师和听课端班级的学生实现无延迟、互动性教学。三是师资难题,如何引进外地教师为县里授课,如何激励本地教师为教学点授课。四是教研难题,如何通过教师培训,让外地和本地主讲教师娴熟掌握“双师授课”技巧,让辅导教师掌握管理指导技能,确保“双师课堂”成效。

针对上述难题,教育部在威县挂职的副县长王炳明大力协调,引进整合资源,建立了“社会—高校—地方”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一是引进社会资源,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好未来基金会捐助资金500万元,在威县一中、威县二中、枣元学区建立双师课堂52间,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为每间教室装备互动大屏,引入最先进的互动直播教学技术,实现无延迟、双向互动教学,解决了直播教学无法实现双向互动,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难题。二是引进高校资源,争取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邢台学院支持,组建由全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郭绍青教授领衔的20人研究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研究制定了10万字“双师课堂”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方案、技术方案、教研方案、培训方案、管理方案、评价方案,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专家团队根据威县实际,设计了以“专递课堂”为主、“同步课堂”和“名师课堂”为辅的“双师授课模式”。三是引进地方资源,与北京海淀区教委和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引进教育发达地区的相关学科优质师资60人,对威县学生进行云端授课,引进邢台学院音体美师范生对乡村学校进行云端授课,实现线上实习。高校专家和外地教师与本地教师行协同教研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提升素质能力。

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双师课堂”体系

威县“双师课堂”改革遵循“互联网+”教育智力资源共享理念,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实施体系(见下图),即优秀教师与本地教协同开展双师教学的同时、协同进行网络教研、定期开展小规模在线直播培训(SPOC),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双轮驱动,既解决了本地缺老师的大难题,又促进了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实现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的结合,打造了“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新模式与新路径。一是开展“双师教学”,实现贫困县学生云端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双师课堂”实施一年多来,先后引进北京、山东等发达地区60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为威县学生授课1600多课时,直接受益学生达到7000多人。如此大规模的学生接受如此多外地教师的持续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本地学校选拔本校优秀进行校内“双师授课”,主讲老师根据不同内容,采取“1+2、1+3、1+4、1+N”进行“双师授课”2800多课时。新冠疫情期间,400多名教师利用“双师课堂”进行线上教学,15000多名学生受益,累计线上授课超过1万节。枣元学区选拔30名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整学期对本学区13个教学点进行常态授课,双师课程实现教学点全覆盖,1000多名在教学点的乡村学生大为受益。威县一中建立“双师课堂”专题课精讲模式,每周各学科年级主任对全年级进行一次专题精讲授课,利用“双师课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专题全覆盖,实现了优质师资全校共享。二是实现协同教研,威县教师与外地名师网上“手拉手”。“双师课堂”除了让学生受益,同时也让本地教师受益,外地教学名师与威县教师组建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专题研讨、共同备课、同课异构、观课磨课等教研活动,让威县教师有了伴随名师进行现场学习的宝贵机会。随着项目的推进,外地名师的角色由主讲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再到评价引领者,威县本地教师由辅导者转变为半主导教师再到主导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大提升。三是开展专项培训,大大提升威县教师素质能力。针对“双师课堂”教学与教研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邀请专家与外地名师开展线上直播培训、线下送教方式,对威县教师进行专项培训18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威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伴随着培训活动的推进,威县本地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逐渐提升,正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产生了明显成效和广泛影响

教育部支持威县实施的“双师课堂”改革,针对教师这个教育扶贫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薄弱的资源,定向发力、精准施策、锐意改革、多措并举,产生了明显成效:一是缓解贫困县教师整体缺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这一大难题;二是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对口帮扶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三是创新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改革模式;四是外地名师持续引领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五是凝练生成了一批优质教研活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案例资源,更多教师受益;六是帮助数万名贫困县学生尤其是乡村教学点的孩子们跨越“数字鸿沟”,与大城市名校学生共享优质课程,为孩子们点燃了梦想,插上了成长翅膀。

威县“双师课堂”改革得到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钟登华副部长等领导的肯定。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以《河北威县“双师课堂”开课,助力乡村教育》为题,中国青年报以《探索教育新模式 “双师课堂”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为题,中国教育报以《村校借信息化弯道超车》为题等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从政策上对威县开展的“双师课堂”改革的方向与做法给予了认可。在教育部支持下,威县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双师课堂”改革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受益。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教育扶贫、案例    
乡村发展

河北威县:优质师资云端“牵手”,教育均衡发展城乡“对话”

时间:2020-09-04 06:10:4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904061025.jpg

威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教育部定点扶贫县。近年来,威县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办学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在硬件改善的同时,教师成为制约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短板,整体缺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且日益严重。为破解这一瓶颈问题,威县在教育部定点帮扶下,2019年大力开展“双师课堂”改革,建立“”外地学校—本地中心校—乡村教学点”递进式帮扶体系。一年多来,通过云端引进60名外地名师为本地学生授课1600课时,为中心校学生配了“双师”;本地教师采取“1+N模式”,即一个教师为多个班级和乡村教学点进行云端授课2800课时,为教学点学生配了“双师”,优秀教师效益倍增,20000多名学生受益,探索了一条破解贫困县缺优秀教师、乡村学校缺教师的新路径,为贫困地区优化师资配置、缓解教师短缺打造了一个样板。

抓住了贫困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短板:教师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近五年来威县中小学生在校生由8.1万增加到9.7万,增加了20%,教师缺编日益严重。一是城区学校学龄人口激增,班容量大,消除大班额后,教师需求大幅增加;二是16个乡镇有106个教学点,开足开全课程必须增加乡村教师;三是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突出,音体美学科尤为短缺。四是新高考实施实行走班选课制,学生按照“3+1+2”模式,由原来文理分科变为12种组合,高中教师补充和教师弹性配备成为了难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解决了教师问题,就抓住了教育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正是基于此,从2019年初开始教育部支持威县利用信息技术的“溢出效应”,创新开展“双师课堂”改革,引进外地优秀教师、遴选本地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采取“1+2、1+3、1+4、1+N”对多个班级进行授课。比如中心校1个美术教师为3个教学点授课,就缓解了这3学校缺美术教师的难题,原来非美术专业的本班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在指导管理学生的同时,跟着主讲教师进行学习,提升了专业水平。只要“1”是优秀的,“N”个教室的学生接受的教育就是优质的。“双师课堂”解放了教育生产力,放大了教师产能,缓解了城镇缺优质师资、乡村缺教师的难题。

QQ截图20200904060958.jpg

整合社会、高校、地方资源建立帮扶体系

"双师课堂"是教育扶贫新路径、新探索,推动这项工作非常不易,需要解决四大难题:一是设备难题,双师课堂的新硬件从何而来。二是技术难题,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让远端主讲教师和听课端班级的学生实现无延迟、互动性教学。三是师资难题,如何引进外地教师为县里授课,如何激励本地教师为教学点授课。四是教研难题,如何通过教师培训,让外地和本地主讲教师娴熟掌握“双师授课”技巧,让辅导教师掌握管理指导技能,确保“双师课堂”成效。

针对上述难题,教育部在威县挂职的副县长王炳明大力协调,引进整合资源,建立了“社会—高校—地方”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一是引进社会资源,争取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好未来基金会捐助资金500万元,在威县一中、威县二中、枣元学区建立双师课堂52间,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为每间教室装备互动大屏,引入最先进的互动直播教学技术,实现无延迟、双向互动教学,解决了直播教学无法实现双向互动,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难题。二是引进高校资源,争取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邢台学院支持,组建由全国知名教育技术专家郭绍青教授领衔的20人研究团队,进行科研攻关,研究制定了10万字“双师课堂”实施方案,包括教学方案、技术方案、教研方案、培训方案、管理方案、评价方案,形成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专家团队根据威县实际,设计了以“专递课堂”为主、“同步课堂”和“名师课堂”为辅的“双师授课模式”。三是引进地方资源,与北京海淀区教委和山东潍坊市教育局合作,引进教育发达地区的相关学科优质师资60人,对威县学生进行云端授课,引进邢台学院音体美师范生对乡村学校进行云端授课,实现线上实习。高校专家和外地教师与本地教师行协同教研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提升素质能力。

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的“双师课堂”体系

威县“双师课堂”改革遵循“互联网+”教育智力资源共享理念,形成了“教学—教研—培训”三位一体实施体系(见下图),即优秀教师与本地教协同开展双师教学的同时、协同进行网络教研、定期开展小规模在线直播培训(SPOC),实现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双轮驱动,既解决了本地缺老师的大难题,又促进了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实现了“输血式扶贫”与“造血式扶贫”的结合,打造了“互联网+”支持下的教育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新模式与新路径。一是开展“双师教学”,实现贫困县学生云端聆听优秀教师授课。“双师课堂”实施一年多来,先后引进北京、山东等发达地区60名教师作为主讲教师,为威县学生授课1600多课时,直接受益学生达到7000多人。如此大规模的学生接受如此多外地教师的持续指导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本地学校选拔本校优秀进行校内“双师授课”,主讲老师根据不同内容,采取“1+2、1+3、1+4、1+N”进行“双师授课”2800多课时。新冠疫情期间,400多名教师利用“双师课堂”进行线上教学,15000多名学生受益,累计线上授课超过1万节。枣元学区选拔30名优秀教师作为主讲教师,整学期对本学区13个教学点进行常态授课,双师课程实现教学点全覆盖,1000多名在教学点的乡村学生大为受益。威县一中建立“双师课堂”专题课精讲模式,每周各学科年级主任对全年级进行一次专题精讲授课,利用“双师课堂”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多专题全覆盖,实现了优质师资全校共享。二是实现协同教研,威县教师与外地名师网上“手拉手”。“双师课堂”除了让学生受益,同时也让本地教师受益,外地教学名师与威县教师组建教研共同体,共同开展专题研讨、共同备课、同课异构、观课磨课等教研活动,让威县教师有了伴随名师进行现场学习的宝贵机会。随着项目的推进,外地名师的角色由主讲教师转变为指导者再到评价引领者,威县本地教师由辅导者转变为半主导教师再到主导教师,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大提升。三是开展专项培训,大大提升威县教师素质能力。针对“双师课堂”教学与教研过程中发现的共性问题,邀请专家与外地名师开展线上直播培训、线下送教方式,对威县教师进行专项培训18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威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实践能力。伴随着培训活动的推进,威县本地教师的自主发展能力逐渐提升,正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产生了明显成效和广泛影响

教育部支持威县实施的“双师课堂”改革,针对教师这个教育扶贫中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最薄弱的资源,定向发力、精准施策、锐意改革、多措并举,产生了明显成效:一是缓解贫困县教师整体缺编与结构性缺编并存的这一大难题;二是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对口帮扶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三是创新建立了一个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教育改革模式;四是外地名师持续引领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五是凝练生成了一批优质教研活动、校本研修、课堂教学案例资源,更多教师受益;六是帮助数万名贫困县学生尤其是乡村教学点的孩子们跨越“数字鸿沟”,与大城市名校学生共享优质课程,为孩子们点燃了梦想,插上了成长翅膀。

威县“双师课堂”改革得到了教育部陈宝生部长、钟登华副部长等领导的肯定。多家权威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其中,中央电视台以《河北威县“双师课堂”开课,助力乡村教育》为题,中国青年报以《探索教育新模式 “双师课堂”助力乡村教育发展》为题,中国教育报以《村校借信息化弯道超车》为题等进行了专题报道。2020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从政策上对威县开展的“双师课堂”改革的方向与做法给予了认可。在教育部支持下,威县下一步将继续扩大“双师课堂”改革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学校、更多的教师、更多的学生受益。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