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南资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助力稳定脱贫

时间:2020-09-04 06:17: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QQ截图20200904061658.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资兴市审时度势,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智力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率先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全市每户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免费培养1名掌握1-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的产业工人,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贫困概况

资兴市有农村人口25.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89户1.69万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08期,培训人数54197人,实现新增就业22321人。脱贫攻坚六年以来,全市已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229人次,其中职业技能1555人、实用技术3405人,带动5000多个贫困家庭通过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真正成为以扶智扶技开启稳定脱贫之门的“金钥匙”。

政策举措

强化管理机制。成立资兴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推行“一联会”“六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出台《资兴市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从培训计划编制方面进行改革,变过去的单部门分类数字计划为现在的多部门共同办班计划,实现了同一培训对象的同一培训内容由相关部门共同培训,亚行生计培训与有关常规培训合并培训。实现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劳务信息、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考核考评,切实打破贫困户培训工作“瓶颈”。

完善推进机制。整合教育、人社、农业、移民等涉及职业培训的15个部门的培训资源、项目、经费。整合原职中、电大、劳动技校在内的职教资源成立了市职教中心,明确市职业中专在全市职业教育与“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贫困户职业培养工作全市一盘棋格局。同时,广揽各类专业人才,特聘48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工程,解决贫困户培训师资短缺问题。

规范投入机制。先后投入3200万元改善了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学条件。制定《培训资金整合原则》和《培训经费使用操作流程》,按照生源共享、经费互相配套的原则,全面整合部门培训资金和“亚行生计培训”贷款资金,同时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确保了“两全免一加倍”培训政策落实。即符合条件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员的所有费用和部分职业技能培训费全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的所有培训所有费用全免,部分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按标准加倍。对参加培训贫困户实施“两贷三扶持”政策,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构建一整套“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扶持创业-推荐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

QQ截图20200904061709.jpg

具体做法

“因人培训”与“因需培训”相结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建立培训信息收集与定期上报制度,投入70多万元建立了市、乡、企业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帮扶联系干部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项予以登记,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的真实情况,根据需求分门别类编排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在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如清江镇贫困户何茂仁参加了“一户一产业工人”柑橘栽培与管理培训班后,结合所学知识发展规模化柑橘种植,形势喜人。想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开设电工、焊工、电子商务、厨师、特种设备操作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形势好的培训工种,如州门司镇贫困户李小雄、三都镇贫困户谢喻韩等参加了全市精准扶贫特种设备操作培训班,并考取挖掘机操作资格证后,都在外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课堂式”与“田间式”培训相结合。实施“定产业、定对象、定专家、定责任、定方式、定督查、定补贴”的全过程“保姆式”培训,根据贫困户生产生活特点,采取“田间式”培训为主、“课堂式”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和实效。采取“委托代培”“公司+学校”等多种形式,在乡村举办夜校和现场培训班,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搬到田间地头,把“生产线”当作“教科书”。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科技扶贫培训等项目,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农民实际操作能力。如省级贫困村清江镇远和村柑橘产业发展较晚,缺乏种植技术,省级专家团队签约进村开展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村民的种植管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老支书深有感触的说:“这样的培训比送钱好多了,送几千块钱给我们,没几天就花完了,而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学会了柑橘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了致富本领,使我们受益终身”。

“免费培训”与“跟踪就业”相结合。将“311”就业扶贫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实行“免学费、免生活费、免住宿费”,对参加电工、中式烹调师培训的学员发放专用工具一套。人社、就业和扶贫部门牵头每年初认真摸底现有贫困劳动力情况和各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不定期举办用工招聘会等,为贫困劳动力免费进行岗位推介和人岗适配服务,强力助推参训拿证贫困学员能快速稳定上岗就业,并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交通补助、点对点集中包车等服务。就业服务部门定期对就业技能参培对象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及时了解不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是否有新的培训和就业需求,继续努力为其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帮扶,直至贫困户稳岗就业为止。

取得成效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的致富新路子,既带动了贫困户致富,又解决了企业“技工荒”。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也缓解了园区企业“用工荒”。如特种设备操作班贫困户学员肖成年、谢丽霞、李任昌等结业后,就分别与资兴佳泰矿业有限公司、郴州华川路桥设备租赁有限公司、郴州捷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签定了用工劳务合同,李良昌、黄信民等贫困户学员分别在广东省肇庆、湖南永州等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月薪达到6000多元。维修电工班贫困户学员段方兴、曹龙斌,参加维修电工班后,分别在郴州市和资兴建筑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的脱贫新路子,贫困户既富了“脑袋”,更富了“口袋”。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增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如黄草镇金水村受柑橘“黄龙病”影响改种红桃后,因缺乏管理技术,产量不稳定,聘请专家下村进行技术培训后,为村民找出低产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了脱贫产业稳定发展。三都镇贫困户谢朝晖参加家禽养殖培训班学习之后,通过所学知识发展养殖产业顺利脱贫后,在自已的养鸡场办了一个“露天学校”,每堂课分文不取,只为让更多村民在这里学到养鸡的知识和技术,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的小康新路子,既带动了乡村文明,更推动了全面小康。随着“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一大批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培养起来,为资兴招商引资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大数据、新能源、原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资兴。之前长年漂泊异乡的务工人员,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纷纷回乡就业创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文明,推动了乡村振兴。

经验启示

坚持授人以渔,扶贫先扶智是摆脱贫困的根本路径。在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扶贫先扶智”,“输血”变“造血”,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坚持政策支持,持续投入是劳动力培训的必要条件。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之所以长盛不衰,不断升级创新,与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持续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坚持提升实效,因需培训是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关键。要坚持按需定培、提升实效,让贫困户学以致用,通过技能培训马上能找到工作稳定就业,从而激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标签教育扶贫、案例    

湖南资兴:“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助力稳定脱贫

时间:2020-09-04 06:17: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QQ截图20200904061658.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智,鼓励开展职业教育,学到一门技术,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资兴市审时度势,把职业技能培训与智力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国率先开展“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为全市每户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免费培养1名掌握1-2项就业技能和致富本领的产业工人,实现“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贫困概况

资兴市有农村人口25.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489户1.69万人。“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08期,培训人数54197人,实现新增就业22321人。脱贫攻坚六年以来,全市已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5229人次,其中职业技能1555人、实用技术3405人,带动5000多个贫困家庭通过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真正成为以扶智扶技开启稳定脱贫之门的“金钥匙”。

政策举措

强化管理机制。成立资兴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推行“一联会”“六统一”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负责人联席会议。出台《资兴市农村贫困劳动力职业培训三年行动计划》,从培训计划编制方面进行改革,变过去的单部门分类数字计划为现在的多部门共同办班计划,实现了同一培训对象的同一培训内容由相关部门共同培训,亚行生计培训与有关常规培训合并培训。实现统一组织协调、统一培训基地、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劳务信息、统一资金管理、统一考核考评,切实打破贫困户培训工作“瓶颈”。

完善推进机制。整合教育、人社、农业、移民等涉及职业培训的15个部门的培训资源、项目、经费。整合原职中、电大、劳动技校在内的职教资源成立了市职教中心,明确市职业中专在全市职业教育与“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了贫困户职业培养工作全市一盘棋格局。同时,广揽各类专业人才,特聘48位专家学者组成专家讲师团,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培训工程,解决贫困户培训师资短缺问题。

规范投入机制。先后投入3200万元改善了市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学条件。制定《培训资金整合原则》和《培训经费使用操作流程》,按照生源共享、经费互相配套的原则,全面整合部门培训资金和“亚行生计培训”贷款资金,同时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职业教育培训,确保了“两全免一加倍”培训政策落实。即符合条件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员的所有费用和部分职业技能培训费全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的所有培训所有费用全免,部分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按标准加倍。对参加培训贫困户实施“两贷三扶持”政策,实行小额担保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扶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高技能人才培养等,全方位构建一整套“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扶持创业-推荐就业”的政策保障体系。

QQ截图20200904061709.jpg

具体做法

“因人培训”与“因需培训”相结合。坚持“群众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建立培训信息收集与定期上报制度,投入70多万元建立了市、乡、企业三级劳动力资源信息库,驻村工作队、乡村干部、帮扶联系干部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项予以登记,全面掌握劳动力资源的真实情况,根据需求分门别类编排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在家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如清江镇贫困户何茂仁参加了“一户一产业工人”柑橘栽培与管理培训班后,结合所学知识发展规模化柑橘种植,形势喜人。想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开设电工、焊工、电子商务、厨师、特种设备操作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形势好的培训工种,如州门司镇贫困户李小雄、三都镇贫困户谢喻韩等参加了全市精准扶贫特种设备操作培训班,并考取挖掘机操作资格证后,都在外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课堂式”与“田间式”培训相结合。实施“定产业、定对象、定专家、定责任、定方式、定督查、定补贴”的全过程“保姆式”培训,根据贫困户生产生活特点,采取“田间式”培训为主、“课堂式”培训为辅的培训方式,努力提升培训质量和实效。采取“委托代培”“公司+学校”等多种形式,在乡村举办夜校和现场培训班,把培训课堂搬到生产车间,搬到田间地头,把“生产线”当作“教科书”。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农业科技扶贫培训等项目,开展“技能大比武”活动,提升农民实际操作能力。如省级贫困村清江镇远和村柑橘产业发展较晚,缺乏种植技术,省级专家团队签约进村开展培训,为村民提供技术服务,村民的种植管理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村老支书深有感触的说:“这样的培训比送钱好多了,送几千块钱给我们,没几天就花完了,而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学会了柑橘栽培管理技术,掌握了致富本领,使我们受益终身”。

“免费培训”与“跟踪就业”相结合。将“311”就业扶贫要求切实落到实处。贫困劳动力参加培训实行“免学费、免生活费、免住宿费”,对参加电工、中式烹调师培训的学员发放专用工具一套。人社、就业和扶贫部门牵头每年初认真摸底现有贫困劳动力情况和各地企业用工需求情况,不定期举办用工招聘会等,为贫困劳动力免费进行岗位推介和人岗适配服务,强力助推参训拿证贫困学员能快速稳定上岗就业,并为外出就业人员提供交通补助、点对点集中包车等服务。就业服务部门定期对就业技能参培对象就业情况进行跟踪回访,及时了解不稳定就业贫困劳动力是否有新的培训和就业需求,继续努力为其提供免费培训和就业帮扶,直至贫困户稳岗就业为止。

取得成效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创业就业”的致富新路子,既带动了贫困户致富,又解决了企业“技工荒”。通过技能培训,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也缓解了园区企业“用工荒”。如特种设备操作班贫困户学员肖成年、谢丽霞、李任昌等结业后,就分别与资兴佳泰矿业有限公司、郴州华川路桥设备租赁有限公司、郴州捷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签定了用工劳务合同,李良昌、黄信民等贫困户学员分别在广东省肇庆、湖南永州等地找到自己满意的岗位,月薪达到6000多元。维修电工班贫困户学员段方兴、曹龙斌,参加维修电工班后,分别在郴州市和资兴建筑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产业发展”的脱贫新路子,贫困户既富了“脑袋”,更富了“口袋”。通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全面增强广大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如黄草镇金水村受柑橘“黄龙病”影响改种红桃后,因缺乏管理技术,产量不稳定,聘请专家下村进行技术培训后,为村民找出低产原因,及时提出解决措施,确保了脱贫产业稳定发展。三都镇贫困户谢朝晖参加家禽养殖培训班学习之后,通过所学知识发展养殖产业顺利脱贫后,在自已的养鸡场办了一个“露天学校”,每堂课分文不取,只为让更多村民在这里学到养鸡的知识和技术,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致富。

探索出了一条“技能培训+乡村振兴”的小康新路子,既带动了乡村文明,更推动了全面小康。随着“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的深入推进,一大批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的产业工人培养起来,为资兴招商引资提升了区域竞争力,大数据、新能源、原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资兴。之前长年漂泊异乡的务工人员,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纷纷回乡就业创业,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了乡村文明,推动了乡村振兴。

经验启示

坚持授人以渔,扶贫先扶智是摆脱贫困的根本路径。在精准扶贫工作要坚持“扶贫先扶智”,“输血”变“造血”,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坚持政策支持,持续投入是劳动力培训的必要条件。资兴市“一户一产业工人”培训之所以长盛不衰,不断升级创新,与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支持和持续投入是密不可分的。

坚持提升实效,因需培训是激发参与积极性的关键。要坚持按需定培、提升实效,让贫困户学以致用,通过技能培训马上能找到工作稳定就业,从而激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朱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