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巧借旅游东风 实现稳定脱贫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五龙村旅游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时间:2020-09-04 15:37:0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自脱贫攻坚以来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天宫院“4A”级风水文化景区依托,立足区域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功探索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0904159920526376.jpg

一、基本情况

天宫镇五龙村位于阆中市西南部,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全村农业人口406户15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55人,贫困发生率9.69%,为四川省定贫困村。该村紧邻天宫院“4A”级风水文化景区,距离阆中古城也只有20余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天宫镇党委、政府紧抓阆中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机,借助“阆中古城”的金字招牌,借势而起、造势而进、乘势而上围绕“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全村脱贫攻坚。近年来,共修建各类道路30公里,建电灌站2座,新(改)建蓄水池46口,改造河道3公里,实施民居改造350户,新建1+6综合功能村委会;建成六大产业园区,通过返租倒包、股权量化、入股分红、园区务工等方式,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骑游健身、民宿度假、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项目,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AAA景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该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次、考察团300余批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500元,整村人均纯收入约22000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20200904159920533785.jpg

二、主要做法

(一)借势而起,贫困户端上旅游“金饭碗”。一是围绕旅游兴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业主主体、村委服务、村民参与、金融支持”五方协作机制。全村流转土地2700亩,建设了沃柑、青花椒、有机蔬菜、水产养殖等六大产业园。树立“一村带全镇、三产促一产”思路,植入瓜果采摘、拍照摄影、趣味劳动等产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充分参与体验。二是围绕旅游抓宣传。加强与央视、四川电视台等顶级主流媒体合作,2018年央视《乡约》《消费主张》等栏目在五龙村录制节目;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推五龙景区重活动,相继推出了“年味五龙·温暖腊八”“欢乐天宫·年味五龙”等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三是围绕旅游促脱贫。强化利益链接,贫困户把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入股到村集体经济或本村业主,实行保底分红;贫困群众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园区业主,获得土地租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本村产业园区和农家乐、民俗酒店务工;镇党委政府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开办农家乐;群众利用自留地栽种果蔬或经济作物,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形成了“入一份股、收一份租、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的“五个一”增收模式。截至2019年末,该村500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20200904159920542320.jpg

(二)造势而进,贫困村蝶变最美“后花园”。一是建民宿,农房变客房。该村借鉴国内民宿打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政府+国企+协会+农户”模式,集中打造了13套特色民宿院落、16套森林玻璃屋,配备了7个自助厨房、4个餐厅和一间水吧,有自助烧烤与酒水服务,可同时满足500余人的住宿,深受游客青睐。二是办节庆,劳作变体验。依托原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农耕文化体验馆,设置农耕历史文化长廊、农耕工具馆、丝绸文化馆、匠铺作坊展示馆等展区,集中展示5000余件农民生产工具。先后成功举办了举办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瓜果采摘节、篝火晚会等节庆活动,让昔日农民辛勤的劳作变成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体验。三是优配套,田园变景区。按景区标准打造村容村貌,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新建五龙大食堂,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引进熊猫乐园投资建设户外活动拓展中心,改造河道3公里,铺设步行道和骑游道近10公里;随山就势建设五龙新村聚居点,实施民居改造350户,同时开发乡村美食、农家乐、水上游乐、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实现田园变景区。

(三)乘势而上,小乡村变身振兴“示范区”一是抓整治优环境。以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分段全覆盖、全天候全村进行清扫保洁、收集垃圾。对交通干道集中居住的168户,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实行多户统一收集处理;对规模较小的居民点,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行联户集中处理。对400多户农户老旧厕所,按照卫生化、无害化要求进行全面改造,达到户户厕所干净卫生。其经验做法在《四川改革动态》上宣传推广。二是抓治理纯民风。探索创新了“九个一”的治理模式。推行“一会一组一报告”,组建民主议事会、民主监督组和实行报告公示制,对事关全村发展的大事要事,进行民主决策、全程监督、报告公示。推行“一规一校一评比”,借助村规民约、农民夜校、文明评比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提升村民素质。推行“一队一室一中心”,组建先锋服务队,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提档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化解矛盾、多点发力促进和谐、全力以赴排忧解难,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抓开放促发展。抓住天台县对口帮扶阆中的有立机会,争取东西部帮扶资金投资2000万元,沿新村聚居点至老村委会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中低端民宿150套,配套建设农家乐、渔家乐、饮料店、酒吧等休闲场所;招引业主建设阆中儿童游乐园、水上娱乐等项目,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合作,打造南充市党建之家、工会之家、党校培训基地。加强同阆中古城、天宫院、南部升钟湖等知名景区的合作,在旅游宣传及营销中相互植入,响亮喊出“游在阆中、住在天宫”,与周边旅游景区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天宫镇党委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积极推动党建与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深度融合采取书记带头班子引领、党员示范的方式,班子成员包村、党员干部包户,联户抓帮扶、结对促脱贫 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优质高效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因地制宜是前提。脱贫攻坚措施必须精准,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则旅。五龙村充分发挥“紧邻两大景区、距离广南高速路出口人近、自然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只有找到了符合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路,才能带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三)合力共建是关键。党委政府推动脱贫攻坚不能“大包大揽”,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合力共建。在五龙村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委政府当好“总指挥”,找准定位、统筹政策、用活资金、谋划项目;企业当好“投资人”,引入旅发公司、和美公司、熊猫乐园等企业建设观光景点、打造精品民宿,配套旅游产业;协会当好“接洽人”,对外代表村民与国有公司、外来资本对接洽谈。只有建立起“党委政府+企业+协会”多方参与扶贫模式,才能凝聚起推动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实现互融互促、共建共赢。

(四)群众参与是基础。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五龙村在探索“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时,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鼓励群众自主流转土地、自主开办农家乐、自主发展庭院经济等,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的“主人”。只有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才能增强其造血功能,实现“脱贫不返贫”,彻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南充市扶贫开发局)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四川南充、产业扶贫    
乡村发展

巧借旅游东风 实现稳定脱贫 ——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五龙村旅游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时间:2020-09-04 15:37:0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自脱贫攻坚以来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阆中古城“5A”级旅游景区、天宫院“4A”级风水文化景区依托,立足区域实际,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成功探索出“旅游+扶贫+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00904159920526376.jpg

一、基本情况

天宫镇五龙村位于阆中市西南部,幅员面积5.3平方公里全村农业人口406户15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55人,贫困发生率9.69%,为四川省定贫困村。该村紧邻天宫院“4A”级风水文化景区,距离阆中古城也只有20余公里,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优势。天宫镇党委、政府紧抓阆中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利契机,借助“阆中古城”的金字招牌,借势而起、造势而进、乘势而上围绕“打造特色旅游小山村”目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全村脱贫攻坚。近年来,共修建各类道路30公里,建电灌站2座,新(改)建蓄水池46口,改造河道3公里,实施民居改造350户,新建1+6综合功能村委会;建成六大产业园区,通过返租倒包、股权量化、入股分红、园区务工等方式,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骑游健身、民宿度假、特色餐饮、农事体验等项目,助力群众增收致富。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乡村旅游AAA景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19年,该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余万人次、考察团300余批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00万元,该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12500元,整村人均纯收入约22000元,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20200904159920533785.jpg

二、主要做法

(一)借势而起,贫困户端上旅游“金饭碗”。一是围绕旅游兴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业主主体、村委服务、村民参与、金融支持”五方协作机制。全村流转土地2700亩,建设了沃柑、青花椒、有机蔬菜、水产养殖等六大产业园。树立“一村带全镇、三产促一产”思路,植入瓜果采摘、拍照摄影、趣味劳动等产旅融合项目,让游客充分参与体验。二是围绕旅游抓宣传。加强与央视、四川电视台等顶级主流媒体合作,2018年央视《乡约》《消费主张》等栏目在五龙村录制节目;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推五龙景区重活动,相继推出了“年味五龙·温暖腊八”“欢乐天宫·年味五龙”等各具特色的系列活动。三是围绕旅游促脱贫。强化利益链接,贫困户把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小额信用贷款资金入股到村集体经济或本村业主,实行保底分红;贫困群众把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村集体或园区业主,获得土地租金;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在本村产业园区和农家乐、民俗酒店务工;镇党委政府帮助有意愿的村民开办农家乐;群众利用自留地栽种果蔬或经济作物,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形成了“入一份股、收一份租、打一份工、创一份业、建一亩园”的“五个一”增收模式。截至2019年末,该村500人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20200904159920542320.jpg

(二)造势而进,贫困村蝶变最美“后花园”。一是建民宿,农房变客房。该村借鉴国内民宿打造先进经验,积极探索“政府+国企+协会+农户”模式,集中打造了13套特色民宿院落、16套森林玻璃屋,配备了7个自助厨房、4个餐厅和一间水吧,有自助烧烤与酒水服务,可同时满足500余人的住宿,深受游客青睐。二是办节庆,劳作变体验。依托原生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建设农耕文化体验馆,设置农耕历史文化长廊、农耕工具馆、丝绸文化馆、匠铺作坊展示馆等展区,集中展示5000余件农民生产工具。先后成功举办了举办全市首届农民丰收节、瓜果采摘节、篝火晚会等节庆活动,让昔日农民辛勤的劳作变成城市居民休闲放松的体验。三是优配套,田园变景区。按景区标准打造村容村貌,配套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新建五龙大食堂,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就餐,引进熊猫乐园投资建设户外活动拓展中心,改造河道3公里,铺设步行道和骑游道近10公里;随山就势建设五龙新村聚居点,实施民居改造350户,同时开发乡村美食、农家乐、水上游乐、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实现田园变景区。

(三)乘势而上,小乡村变身振兴“示范区”一是抓整治优环境。以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建专业保洁队伍,分段全覆盖、全天候全村进行清扫保洁、收集垃圾。对交通干道集中居住的168户,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实行多户统一收集处理;对规模较小的居民点,采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行联户集中处理。对400多户农户老旧厕所,按照卫生化、无害化要求进行全面改造,达到户户厕所干净卫生。其经验做法在《四川改革动态》上宣传推广。二是抓治理纯民风。探索创新了“九个一”的治理模式。推行“一会一组一报告”,组建民主议事会、民主监督组和实行报告公示制,对事关全村发展的大事要事,进行民主决策、全程监督、报告公示。推行“一规一校一评比”,借助村规民约、农民夜校、文明评比多种形式,强化教育引导,切实提升村民素质。推行“一队一室一中心”,组建先锋服务队,设立综合管理办公室,提档升级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化解矛盾、多点发力促进和谐、全力以赴排忧解难,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三是抓开放促发展。抓住天台县对口帮扶阆中的有立机会,争取东西部帮扶资金投资2000万元,沿新村聚居点至老村委会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打造中低端民宿150套,配套建设农家乐、渔家乐、饮料店、酒吧等休闲场所;招引业主建设阆中儿童游乐园、水上娱乐等项目,加强同市级相关部门合作,打造南充市党建之家、工会之家、党校培训基地。加强同阆中古城、天宫院、南部升钟湖等知名景区的合作,在旅游宣传及营销中相互植入,响亮喊出“游在阆中、住在天宫”,与周边旅游景区实现了互利共赢。

三、经验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天宫镇党委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全过程,积极推动党建与服务群众、引领群众深度融合采取书记带头班子引领、党员示范的方式,班子成员包村、党员干部包户,联户抓帮扶、结对促脱贫 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优质高效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因地制宜是前提。脱贫攻坚措施必须精准,要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则旅。五龙村充分发挥“紧邻两大景区、距离广南高速路出口人近、自然环境优美”等资源优势,确立了“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发展思路。只有找到了符合发展趋势和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路,才能带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三)合力共建是关键。党委政府推动脱贫攻坚不能“大包大揽”,必须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合力共建。在五龙村脱贫攻坚实践中,党委政府当好“总指挥”,找准定位、统筹政策、用活资金、谋划项目;企业当好“投资人”,引入旅发公司、和美公司、熊猫乐园等企业建设观光景点、打造精品民宿,配套旅游产业;协会当好“接洽人”,对外代表村民与国有公司、外来资本对接洽谈。只有建立起“党委政府+企业+协会”多方参与扶贫模式,才能凝聚起推动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实现互融互促、共建共赢。

(四)群众参与是基础。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动力,是实现精准脱贫的治本之策。五龙村在探索“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时,充分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鼓励群众自主流转土地、自主开办农家乐、自主发展庭院经济等,村民真正成为乡村旅游、脱贫攻坚的“主人”。只有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摆脱“等靠要”思想,积极行动、主动参与,才能增强其造血功能,实现“脱贫不返贫”,彻底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南充市扶贫开发局)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