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小渔网编织产业扶贫大格局 —槐林镇“渔网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04 20:18:5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安徽巢湖市槐林镇政府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和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产业也是各地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20200904159922231827.jpg

一、槐林镇“渔网扶贫”的基本情况

槐林镇渔网产业起源于传统的手工业,从一开始的自给自足到1950年的自发发展阶段,到1980年的挂户联营阶段,到1992年贸工农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阶段再到1998年企业改制后产业集群发展阶段,逐渐在槐林镇形成了渔网生产的一条集纺丝、织网、定型、染色、装扎、销售完整的产业链。2012年,槐林镇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授牌冠名为“中国渔网第一镇”。

2019年全镇规上渔网企业22家,渔网拉丝机122条生产线,渔网定型机118台,渔网织机2743台,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

正因如此,槐林镇上下才能全力开展以产业为带动,以传统产业渔网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内生动力激发,积极探索出了渔网+扶贫+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20200904159922235184.jpg

二、槐林镇“渔网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近年来,槐林镇政府对各村优势资源进行摸排,将传统渔网产业确定为我镇的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同时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是通过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行动,积极动员和凝聚渔网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通过渔网商会平台,镇内目前共有22家渔网企业结对帮扶16个村(居),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办了长达15天的免费渔网编织加工技能培训,提升31名贫困户编织技能,更加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靠双手脱贫致富。

四是通过送岗上门。截止目前,因病因残缺劳力致贫的占94%。年龄偏大、身体缺陷、行动不便等让大多贫困户生活不能很好改善。但在槐林镇,只要一个电话,帮扶的渔网企业就会将渔网产业链中需要手工操作的半成品渔网送到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家中,由他们加工好后再由企业主动上门取回,然后按量支付其加工费,不仅给行动不便、年龄偏大的贫困户增加了一笔生活收入,更是让精神低迷的贫困人群重拾了希望和信心。

如今年44岁的高小宝是龙王村人,1995年在上海务工时,不慎从高空落而导致高位截瘫,20多年来,他的生活只能靠母亲照顾,同时,靠轮椅行动的他,渐渐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低沉。2014年进入了贫困户,在镇村的帮助下,高小宝参加了渔网技能培训班,顺利掌握了渔网穿边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为他介绍了渔网加工企业,送网上门,不仅让他每月多挣200多元的收入,更是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如今的他真正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五是利用产业政策。贯彻落实《巢湖市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政策》、《巢湖市就业扶贫政策》,让居家编织渔网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劳务收入的50%作为产业奖补,让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就业补贴收入。

六是借助渔网张力2018年起巢湖市挖掘我镇的渔网产业基础,正式启动“南引北扩”工程。

20200904159922239169.jpg

三、槐林镇“渔网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是壮大了特色渔网产业。我镇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798.17万元,建成8个渔业扶贫产业基地,5个扶贫车间,4个产业园,惠及贫困户2213人,到村覆盖率100%。

二是盘活了企业扶贫资源。通过渔网商会平台,镇内目前共有22家渔网企业结对帮扶16个村(居),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突显了渔网“造血”功能。通过进一步鼓励镇级渔网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58名贫困户在渔网企业实现就业,平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四是实现了居家就业稳定脱贫。通过积极引导渔网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居家就业”、“送网上门”的便利,全镇年共有像高小宝一样行动不便或缺劳力、因病、因残的贫困户509户利用渔网实现了居家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五是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落实特色种养业相关政策,让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就业补贴收入,进一步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六是成功开启渔网“南引北扩”模式。将渔网手工编织产业从我镇区域引导到巢北、巢西区域,形成环湖发展的渔网手工拾网、编织产业带。

(巢湖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巢湖市、产业扶贫    

小渔网编织产业扶贫大格局 —槐林镇“渔网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时间:2020-09-04 20:18:5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安徽巢湖市槐林镇政府

产业扶贫是精准扶贫的核心和关键。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因地制宜发展和培育产业也是各地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

20200904159922231827.jpg

一、槐林镇“渔网扶贫”的基本情况

槐林镇渔网产业起源于传统的手工业,从一开始的自给自足到1950年的自发发展阶段,到1980年的挂户联营阶段,到1992年贸工农一体化战略的实施阶段再到1998年企业改制后产业集群发展阶段,逐渐在槐林镇形成了渔网生产的一条集纺丝、织网、定型、染色、装扎、销售完整的产业链。2012年,槐林镇由“中国渔船渔机渔具行业协会”授牌冠名为“中国渔网第一镇”。

2019年全镇规上渔网企业22家,渔网拉丝机122条生产线,渔网定型机118台,渔网织机2743台,直接从业人员达到3.2万人。

正因如此,槐林镇上下才能全力开展以产业为带动,以传统产业渔网为纽带,以基地建设为基础,一手抓产业推动,一手抓内生动力激发,积极探索出了渔网+扶贫+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开发模式。

20200904159922235184.jpg

二、槐林镇“渔网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是通过政策引导。近年来,槐林镇政府对各村优势资源进行摸排,将传统渔网产业确定为我镇的产业扶贫的发展方向,同时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是通过创新机制。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帮扶行动,积极动员和凝聚渔网企业主动参与脱贫攻坚。通过渔网商会平台,镇内目前共有22家渔网企业结对帮扶16个村(居),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通过技能培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举办了长达15天的免费渔网编织加工技能培训,提升31名贫困户编织技能,更加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帮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靠双手脱贫致富。

四是通过送岗上门。截止目前,因病因残缺劳力致贫的占94%。年龄偏大、身体缺陷、行动不便等让大多贫困户生活不能很好改善。但在槐林镇,只要一个电话,帮扶的渔网企业就会将渔网产业链中需要手工操作的半成品渔网送到行动不便的贫困户家中,由他们加工好后再由企业主动上门取回,然后按量支付其加工费,不仅给行动不便、年龄偏大的贫困户增加了一笔生活收入,更是让精神低迷的贫困人群重拾了希望和信心。

如今年44岁的高小宝是龙王村人,1995年在上海务工时,不慎从高空落而导致高位截瘫,20多年来,他的生活只能靠母亲照顾,同时,靠轮椅行动的他,渐渐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低沉。2014年进入了贫困户,在镇村的帮助下,高小宝参加了渔网技能培训班,顺利掌握了渔网穿边技术,与此同时,我们为他介绍了渔网加工企业,送网上门,不仅让他每月多挣200多元的收入,更是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如今的他真正实现了物质精神“双脱贫”

五是利用产业政策。贯彻落实《巢湖市特色种养业产业扶贫政策》、《巢湖市就业扶贫政策》,让居家编织渔网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劳务收入的50%作为产业奖补,让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就业补贴收入。

六是借助渔网张力2018年起巢湖市挖掘我镇的渔网产业基础,正式启动“南引北扩”工程。

20200904159922239169.jpg

三、槐林镇“渔网扶贫”的主要成效

一是壮大了特色渔网产业。我镇先后投入扶贫资金1798.17万元,建成8个渔业扶贫产业基地,5个扶贫车间,4个产业园,惠及贫困户2213人,到村覆盖率100%。

二是盘活了企业扶贫资源。通过渔网商会平台,镇内目前共有22家渔网企业结对帮扶16个村(居),为贫困户提供长期就业和技术支持,鼓励他们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念,树立生活的信心。

三是突显了渔网“造血”功能。通过进一步鼓励镇级渔网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58名贫困户在渔网企业实现就业,平均年收入增加2万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四是实现了居家就业稳定脱贫。通过积极引导渔网企业为贫困户提供“居家就业”、“送网上门”的便利,全镇年共有像高小宝一样行动不便或缺劳力、因病、因残的贫困户509户利用渔网实现了居家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

五是激发了贫困户内生动力。通过落实特色种养业相关政策,让在企业务工的贫困户可以获得就业补贴收入,进一步鼓励贫困户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充分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六是成功开启渔网“南引北扩”模式。将渔网手工编织产业从我镇区域引导到巢北、巢西区域,形成环湖发展的渔网手工拾网、编织产业带。

(巢湖市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