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输血变造血 增收可持续——兴国县产业扶贫主要做法

时间:2020-09-04 20:42:4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兴国县农业农村局

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加快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兴国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突出农业首位产业,推广特色农业小品种,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发展瓶颈逐步破解,农业产业扶贫得到稳步推进

20200904159922358791.jpg

一、做大做强扶贫主导产业。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兴国县大力发展带动面广的蔬菜、脐橙等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一是蔬菜产业。我县蔬菜产业现有50亩以上规模基地65个,面积15726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12270亩。我县按照市场引领、政府推动、公司带动、菜农主导的原则,确立了公司带动型、政府助力型、大户示范型三种基地建设模式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如潋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选准蔬菜为主,瓜果、水产为辅,引进兴国博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解决了生产、销售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等问题。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优先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务工,并联结全镇324户贫困户入股到蔬菜基地,户均固定年分红3000-6000元。二是脐橙产业。我县脐橙产业现有200亩以上规模基地69个,面积26657亩。我县积极探索脐橙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村集体+贫困户+能人领办”的模式建立村级扶贫基地,推进脐橙产业扶贫工作。如我县方太乡方太村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村,该村充分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努力“通过两个带动、实现三个转变”,即通过带动劳动就业,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通过带动种植开发,促进贫困农民稳定增收,让果农从不愿种到自觉种的转变、从不懂种到我会种的转变、从不会卖到卖得好转变。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发展脐橙3000余亩,区内有13个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脐橙基地,成为我县脐橙产业主产村之一。

20200904159922360649.jpg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兴国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突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目标,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农业产业。在集中连片、大块平整的土地上发展蔬菜产业;在土壤肥沃的丘陵地段发展脐橙产业;在较偏远的山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在交通方便,符合环保要求的地方发展肉牛、肉兔产业;在养殖技术较成熟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灰鹅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我县扶贫产业得到了发展,首位蔬菜产业50亩以上规模基地65个,面积15726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12270亩;脐橙产业200亩以上规模基地69个,面积26657亩;油茶产业300亩以上规模基地15个,面积13998亩;肉牛、灰鹅、肉兔、烟叶等规模产业基地145个。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建设产业扶贫基地515个,累计联结带动贫困户28377户次持续稳定增收。

三、规范建立带贫益贫机制。为避免“一股了之”“一发了之”“泛福利化”的现象发生,兴国县对产业扶贫基地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规范。贫困户未入股,产业扶贫基地不能直接分红到贫困户。同时,鼓励和动员贫困劳动力到扶贫产业基地务工就业,通过劳动增加收入。2018年开始,为防止扶贫资金投入部分项目资产流失,要求产业扶贫资金必须用于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可物化资产,形成的物化资产要归乡镇或村集体所有,在基地业主无法运营的情况下乡镇或村集体可收回经营权,转租或发包给其他经营主体,确保产业扶贫基地不闲置。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产产生的收入收益权要向丧失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的贫困户、贫困残疾人户倾斜,要用于开展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安全巡护员、护林防火员、照料护理员等“九员三岗”公益岗位扶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采取直接补助的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并要求产业扶贫基地要优先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劳动务工、领养领种等多种途径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如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与23户贫困户合作,做到统一赊销优惠鹅苗,统一提供饲草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和免费防疫,统一回收鹅产品,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保障,每年还分红2.5万元给村集体,用于“九员三岗”或资产性收益联结贫困户。

四、扎实做好科技培训服务。兴国县各产业职能部门实行了挂点包乡联系服务制。并按照《关于印发兴国县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兴精扶字〔2018〕17号),组建了45名县级技能培训专家库,其中农业技术专家34名,涉及果茶、花卉苗木、油茶、畜禽、水产、蔬菜等经济作物、杂交水稻制种等种养殖技术专家,为基地和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种、养技术培训服务。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贫困户和经营主体达9000余人次。培训机制的建立,为贫困户和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兴国县农业农村局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江西兴国县    
乡村发展

输血变造血 增收可持续——兴国县产业扶贫主要做法

时间:2020-09-04 20:42:4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兴国县农业农村局

产业扶贫是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加快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兴国县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认真落实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选准一项主导产业、打造一个龙头、设立一笔扶持资金、建立一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一套服务体系)突出农业首位产业,推广特色农业小品种,产业格局不断优化、发展瓶颈逐步破解,农业产业扶贫得到稳步推进

20200904159922358791.jpg

一、做大做强扶贫主导产业。为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兴国县大力发展带动面广的蔬菜、脐橙等主导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劳动务工等途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一是蔬菜产业。我县蔬菜产业现有50亩以上规模基地65个,面积15726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12270亩。我县按照市场引领、政府推动、公司带动、菜农主导的原则,确立了公司带动型、政府助力型、大户示范型三种基地建设模式推进蔬菜产业发展。如潋江现代农业示范园按照五个一产业扶贫模式,选准蔬菜为主,瓜果、水产为辅,引进兴国博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通过“农校对接、农超对接、农企对接”解决了生产、销售以及带动农民增收等问题。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带动群众发展农业产业,优先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务工,并联结全镇324户贫困户入股到蔬菜基地,户均固定年分红3000-6000元。二是脐橙产业。我县脐橙产业现有200亩以上规模基地69个,面积26657亩。我县积极探索脐橙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创新“村集体+贫困户+能人领办”的模式建立村级扶贫基地,推进脐橙产业扶贫工作。如我县方太乡方太村过去是典型的贫困村,该村充分利用当地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脐橙产业,努力“通过两个带动、实现三个转变”,即通过带动劳动就业,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通过带动种植开发,促进贫困农民稳定增收,让果农从不愿种到自觉种的转变、从不懂种到我会种的转变、从不会卖到卖得好转变。到目前为止,全村共发展脐橙3000余亩,区内有13个集中连片100亩以上脐橙基地,成为我县脐橙产业主产村之一。

20200904159922360649.jpg

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兴国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长短结合、市场导向、效益优先”的原则,突出“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目标,大力发展适合本地的农业产业。在集中连片、大块平整的土地上发展蔬菜产业;在土壤肥沃的丘陵地段发展脐橙产业;在较偏远的山区,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发展油茶产业;在交通方便,符合环保要求的地方发展肉牛、肉兔产业;在养殖技术较成熟且水源充足的地方发展灰鹅产业。通过政策扶持,我县扶贫产业得到了发展,首位蔬菜产业50亩以上规模基地65个,面积15726亩,其中钢架大棚面积12270亩;脐橙产业200亩以上规模基地69个,面积26657亩;油茶产业300亩以上规模基地15个,面积13998亩;肉牛、灰鹅、肉兔、烟叶等规模产业基地145个。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建设产业扶贫基地515个,累计联结带动贫困户28377户次持续稳定增收。

三、规范建立带贫益贫机制。为避免“一股了之”“一发了之”“泛福利化”的现象发生,兴国县对产业扶贫基地利益联结机制进行了规范。贫困户未入股,产业扶贫基地不能直接分红到贫困户。同时,鼓励和动员贫困劳动力到扶贫产业基地务工就业,通过劳动增加收入。2018年开始,为防止扶贫资金投入部分项目资产流失,要求产业扶贫资金必须用于扶持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并形成可物化资产,形成的物化资产要归乡镇或村集体所有,在基地业主无法运营的情况下乡镇或村集体可收回经营权,转租或发包给其他经营主体,确保产业扶贫基地不闲置。产业扶贫项目形成的村集体资产产生的收入收益权要向丧失劳动力或弱劳动力的贫困户、贫困残疾人户倾斜,要用于开展道路维护员、乡村保洁员、安全巡护员、护林防火员、照料护理员等“九员三岗”公益岗位扶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采取直接补助的方式,帮助其增加收入。并要求产业扶贫基地要优先吸纳本地贫困劳动力就业,通过劳动务工、领养领种等多种途径带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脱贫增收。如兴国县隆坪乡龙下村柏瑞灰鹅养殖基地与23户贫困户合作,做到统一赊销优惠鹅苗,统一提供饲草饲料配方,统一技术指导和免费防疫,统一回收鹅产品,为贫困户脱贫增收提供保障,每年还分红2.5万元给村集体,用于“九员三岗”或资产性收益联结贫困户。

四、扎实做好科技培训服务。兴国县各产业职能部门实行了挂点包乡联系服务制。并按照《关于印发兴国县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的通知》(兴精扶字〔2018〕17号),组建了45名县级技能培训专家库,其中农业技术专家34名,涉及果茶、花卉苗木、油茶、畜禽、水产、蔬菜等经济作物、杂交水稻制种等种养殖技术专家,为基地和贫困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种、养技术培训服务。2018年以来,全县累计培训贫困户和经营主体达9000余人次。培训机制的建立,为贫困户和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了科学技术保障。

(兴国县农业农村局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