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非遗+扶贫”,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时间:2020-09-04 21:01:11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发展产业是贫困地区长期脱贫的根本途径。2015年以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依托当地丰富的侗文化资源,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构建“非遗+扶贫”通道模式,该县确立产业发展战略、研发新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通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强该县“造血机能”,成功走上特色共赢创新发展之路

20200904159922495310.png

背景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15年通道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2727人占总人口的13.6%,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全国首批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为了帮扶通道县脱贫发展,学校创新思路,主动担当,依托该县丰富的侗文化资源,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构建“非遗+扶贫”通道模式,助力通道人民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一)“非遗孵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学校组织教师到通道县开展田野调研,走访手工艺作坊32个,调研非遗传承人64人,整理侗锦、侗族服饰、侗族建筑技艺等侗族非遗技艺数字化台账3部,形成调研报告10个,并为该县民族工艺品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等技术服务,帮助通道县走上了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脱贫之路。至2018年,基于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侗锦织造产业和以“非遗+旅游”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主要脱贫产业。

20200904159922497910.png

(二)“项目兴企业”走共赢发展之路

学校积极为通道县企业量身开发民族工艺品项目,助力民族工艺品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学校共投资50万元,立项校级产业扶贫项目69项,组织教师为该县民族工艺品企业研发民族工艺品近620件套。学校还与通道县15家民族工艺品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组建21个研发团队帮助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创新设计的民族工艺品和研发的新技术全部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转化使用,有力促进了通道民族工艺品企业产品从单一走向融合、从低端走向高端,引领通道传统工艺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通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年产值增加,帮助通道人民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形成了学校帮企业、企业帮贫困户的良好联动扶贫效应。

为了更好地促进通道县非遗保护和经济发展,学校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通道县人民政府负责征地拆迁、挂牌出让等工作,学校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作站位于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旅游区,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涵盖侗锦大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设计制作区、研讨交流厅、展示展销区、培训区、展演广场、生活配套用房等。学校以此为依托从产业设计研发品牌打造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传播推广等方面推进侗族非遗的传承弘扬和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打造通道经济文化发展的引擎。三年来,工作站承接横向项目328项,其中263项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转化,这些免费的项目帮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应3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企业发展。

20200904159922501734.png

(三)“作品铸品牌”走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学校师生深入通道县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教学,创作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课程作品、毕业设计作品2600余件套。这些作品,一部分被通道县民族工艺品企业转化为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其中一部分已打造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商品。学校还组织师生为当地民族工艺品企业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助力民族工艺品“走出去”,大批民族工艺品已成为当地线上线下的畅销旅游商品。通道县呀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瑞凡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对公司产品进行的外包装设计,使产品一下子上了档次,销量大幅度提升。”该公司注册的商标已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司产品走俏国内外

主要成效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通道县的民族工艺品企业由2015年的75家增加到240家;文化、旅游产业焕发生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13.2亿元整长到2018年的31.8亿元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19年通道县整体“摘帽”。学校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帮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着力“造血”,辅之“输血”,创新了“创效造血”扶贫新模式,把授鱼与授渔结合起来,激活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机能,实现长期脱贫致富。

学校“非遗+扶贫”的帮扶模式,有力促进了通道侗族非遗的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帮扶通道人民脱贫致富,获得了一致好评,获评湖南省十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之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8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乡村发展

“非遗+扶贫”,助力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

时间:2020-09-04 21:01:11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发展产业是贫困地区长期脱贫的根本途径。2015年以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依托当地丰富的侗文化资源,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构建“非遗+扶贫”通道模式,该县确立产业发展战略、研发新产品、发展特色产业,助力通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强该县“造血机能”,成功走上特色共赢创新发展之路

20200904159922495310.png

背景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是湖南省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15年通道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32727人占总人口的13.6%,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单位,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全国首批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参与院校。为了帮扶通道县脱贫发展,学校创新思路,主动担当,依托该县丰富的侗文化资源,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构建“非遗+扶贫”通道模式,助力通道人民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一)“非遗孵产业”走绿色发展之路

学校组织教师到通道县开展田野调研,走访手工艺作坊32个,调研非遗传承人64人,整理侗锦、侗族服饰、侗族建筑技艺等侗族非遗技艺数字化台账3部,形成调研报告10个,并为该县民族工艺品企业提供产品研发等技术服务,帮助通道县走上了发展绿色、特色产业脱贫之路。至2018年,基于国家级代表性非遗项目的侗锦织造产业和以“非遗+旅游”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业已成为该县的主要脱贫产业。

20200904159922497910.png

(二)“项目兴企业”走共赢发展之路

学校积极为通道县企业量身开发民族工艺品项目,助力民族工艺品企业转型升级。2015年以来,学校共投资50万元,立项校级产业扶贫项目69项,组织教师为该县民族工艺品企业研发民族工艺品近620件套。学校还与通道县15家民族工艺品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组建21个研发团队帮助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这些创新设计的民族工艺品和研发的新技术全部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转化使用,有力促进了通道民族工艺品企业产品从单一走向融合、从低端走向高端,引领通道传统工艺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了通道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和年产值增加,帮助通道人民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形成了学校帮企业、企业帮贫困户的良好联动扶贫效应。

为了更好地促进通道县非遗保护和经济发展,学校与通道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通道县人民政府负责征地拆迁、挂牌出让等工作,学校投资2000万元建设。工作站位于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旅游区,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涵盖侗锦大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室、学生设计制作区、研讨交流厅、展示展销区、培训区、展演广场、生活配套用房等。学校以此为依托从产业设计研发品牌打造文化研究创新研发社会培训传播推广等方面推进侗族非遗的传承弘扬和该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共同打造通道经济文化发展的引擎。三年来,工作站承接横向项目328项,其中263项免费提供给当地企业转化,这些免费的项目帮扶企业产生直接经济效应3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当地企业发展。

20200904159922501734.png

(三)“作品铸品牌”走创新发展之路

近年来,学校师生深入通道县开展实地调研和实践教学,创作融入当地文化元素的课程作品、毕业设计作品2600余件套。这些作品,一部分被通道县民族工艺品企业转化为产品,进行批量生产,其中一部分已打造成为当地的旅游品牌商品。学校还组织师生为当地民族工艺品企业进行产品包装设计,助力民族工艺品“走出去”,大批民族工艺品已成为当地线上线下的畅销旅游商品。通道县呀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欧瑞凡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老师对公司产品进行的外包装设计,使产品一下子上了档次,销量大幅度提升。”该公司注册的商标已成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公司产品走俏国内外

主要成效

通过产业扶贫,当地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8年通道县的民族工艺品企业由2015年的75家增加到240家;文化、旅游产业焕发生机,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总产值从2015年的13.2亿元整长到2018年的31.8亿元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2019年通道县整体“摘帽”。学校对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帮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重在治本,标本兼治,着力“造血”,辅之“输血”,创新了“创效造血”扶贫新模式,把授鱼与授渔结合起来,激活了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的造血机能,实现长期脱贫致富。

学校“非遗+扶贫”的帮扶模式,有力促进了通道侗族非遗的传承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效帮扶通道人民脱贫致富,获得了一致好评,获评湖南省十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之一,《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28家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