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稳步推进光伏扶贫 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安徽省金寨县光伏扶贫典型案例

时间:2020-09-04 21:42:23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金寨县扶贫开发局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9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68万,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也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全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万户13万人,贫困发生率22.1%。

20200904159922724959.jpg

为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金寨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产权跟着股份走、分红随着贫困走”的可持续精准扶贫之路。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投入14.78亿元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0.11万千瓦,实现综合收益5.19亿元,助力11.95万贫困人口脱贫、7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2.1%降至0.31%,光伏扶贫已成为金寨县脱贫攻坚群众增收的有力发动机和持久稳定器。

20200904159922733713.jpg

一、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力求科学化

一是试点阶段。2014年初,在全县不同区域选择8户贫困户,按照每户3千瓦的规模试点建设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根据测算每座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3000千瓦时左右,随后在全县分两批建设2000座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于2014年底全部实现建成并网。按照每发一度电收入一块钱计算,户年均可实现增收3000元,为全面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二是推广阶段。2015年,全面推广光伏扶贫到户项目,当年新建5795座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各村成立创福发展公司,以此为依托分村建设装机规模100千瓦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可实现年增收10万元左右。

三是提升阶段。考虑到山区地理环境、阳光照射时间等因素,以及分户式光伏扶贫电站安装分散、运维管理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建成联户式光伏扶贫电站4.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0万千瓦,为后续统一运维、统一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注重多元化

一是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对具备光照、承压、方位等条件的,在贫困户屋顶或房前屋后空闲地建设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全县共建成3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7803座、装机规模2.34万千瓦,每个电站投资2.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8000元。

二是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投入74万元,分村建成装机规模至少1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25座、装机规模2.95万千瓦。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县30个贫困村建成3141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80%用于开发公益岗位扶贫,其余部分用于奖励补助扶贫、村级小型公益事业扶贫等支出。

三是联户式光伏扶贫电站。对没有建设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村,采取乡(镇)、村协调选址、集中统一建设联户光伏扶贫电站方式,产权归县级所有。资金投入采取各级财政资金注入、光伏企业让利和贫困户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发电收益扣除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费用后,剩余资金用于形成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入股分红

四是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贫困户光伏受益面扩大等因素,县里自筹资金和争取银行政策性优惠贷款,托荒山集中建设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扣除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费用后,非扶贫容量部分形成的收益,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贫困村分红等支出。扶贫容量部分形成的收益,由县级统筹用于扶贫事业。

三、坚持综合利用,带贫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是光伏发电收益。对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每年实现增收10万元左右;对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贫困户入股资金5000元,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连续4年,稳定脱贫后退还贫困户入股本金。

二是公益劳务收益。开发光伏扶贫电站管护员等公益岗位,优先选择贫困户参与光伏扶贫电站管护,带动200多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

20200904159922729915.jpg

三是产业发展收益。利用光伏扶贫电站板下空地,大力发展“板下经济”,探索发展农业种植、药菌类栽培、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初步形成“农光互补、药光互补、养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板下经济获得生产性收益,提高了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效益。

四、坚持收支明晰,确保受益对象精准化

一是规范发电收益结算。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全部由供电部门统一结算至县光伏扶贫发电收入结转机构专户,实行封闭化管理,由县级结转机构承担各种类型光伏扶贫电站发电结算及收益发放。

二是完善分配管理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和带贫减贫长效机制,确保光伏扶贫效益发挥。对照上件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金寨县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用途及分配对象,并严照按照细则规范实施。

五、坚持建管结合,运营维护确保长效化

随着时间推移、设备老化,部分户用电站存在逆变器、光伏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故障,为切实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持续平稳运行,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

一是建立三个服务平台。建立短信服务平台,与移动公司合作,推出短信提醒业务,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及时发送光伏扶贫电站维护信息,普及维护保养知识。建立保险服务平台,按照每3千瓦保险费20元的标准,统一为全县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购买财产安全保险,切实减轻潜在自然灾害给光伏扶贫电站造成的损失。建立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光伏智慧监控中心,实现对全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设备运转、发电效能、光能转换等情况的实时监控,确保问题早发现、故障早处理,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效益。

二是加强故障监测。借助供电“用采系统”每日监测电站发电情况,对辖区内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发电情况进行监测梳理,将异常数据上报运维中心,由运维中心与平台比对,初步确定故障电站。同时通过生产、调度等系统,每天对大型联户光伏电站开展监测。开通400免费热线,畅通故障报修渠道,安排专人值班,接听电话,详细记录报修信息,及时解答用户咨询。

三是打造专业运维队伍。成立县光伏扶贫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县供电公司完备的人力技术资源和专业的技术支撑,组建了拥有210人的专业运维班组共19个,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由运维中心根据监测分析结果,统一下发运维工单,各运维班组立即到村到户到现场排查,消除故障。制定运维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运维流程,实行运维班组“周报表”、运维中心“月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单位汇报运维结果,寻求支持,协商解决难题。

四是不断创新技术。金寨光伏示范工程点多面广,用电负荷密度低,电网网架相对薄弱。为了解决该难题,联合安徽电科院科研团队从规划、装置、调控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关键地点配置灵活并网设备和系统集成,有效解决了金寨县分布式电源并网消纳难题,提高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率,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管理模式。

(金寨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金寨县、产业扶贫    

稳步推进光伏扶贫 助力群众持续增收 ——安徽省金寨县光伏扶贫典型案例

时间:2020-09-04 21:42:23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金寨县扶贫开发局

金寨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全县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9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人口68万,是安徽省面积最大、山库区人口最多的县,也是首批国家级贫困县全县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4万户13万人,贫困发生率22.1%。

20200904159922724959.jpg

为帮助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金寨县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2014年起,在全国率先创新实施光伏扶贫工程,走出了一条“产权跟着股份走、分红随着贫困走”的可持续精准扶贫之路。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投入14.78亿元建成并网光伏扶贫电站20.11万千瓦,实现综合收益5.19亿元,助力11.95万贫困人口脱贫、71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2.1%降至0.31%,光伏扶贫已成为金寨县脱贫攻坚群众增收的有力发动机和持久稳定器。

20200904159922733713.jpg

一、坚持试点先行,分步实施力求科学化

一是试点阶段。2014年初,在全县不同区域选择8户贫困户,按照每户3千瓦的规模试点建设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根据测算每座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3000千瓦时左右,随后在全县分两批建设2000座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于2014年底全部实现建成并网。按照每发一度电收入一块钱计算,户年均可实现增收3000元,为全面推进光伏扶贫项目实施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二是推广阶段。2015年,全面推广光伏扶贫到户项目,当年新建5795座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并实现并网发电。各村成立创福发展公司,以此为依托分村建设装机规模100千瓦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可实现年增收10万元左右。

三是提升阶段。考虑到山区地理环境、阳光照射时间等因素,以及分户式光伏扶贫电站安装分散、运维管理成本高等问题,2016年,建成联户式光伏扶贫电站4.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10万千瓦,为后续统一运维、统一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坚持因地制宜,建设模式注重多元化

一是户用式光伏扶贫电站。对具备光照、承压、方位等条件的,在贫困户屋顶或房前屋后空闲地建设户用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贫困户所有。全县共建成3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7803座、装机规模2.34万千瓦,每个电站投资2.4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扶持8000元、企业捐资8000元、贫困户自筹8000元。

二是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投入74万元,分村建成装机规模至少100千瓦的村级光伏扶贫电站225座、装机规模2.95万千瓦。同时,动员社会力量为全县30个贫困村建成3141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80%用于开发公益岗位扶贫,其余部分用于奖励补助扶贫、村级小型公益事业扶贫等支出。

三是联户式光伏扶贫电站。对没有建设条件的贫困户、贫困村,采取乡(镇)、村协调选址、集中统一建设联户光伏扶贫电站方式,产权归县级所有。资金投入采取各级财政资金注入、光伏企业让利和贫困户资金入股等方式筹集。发电收益扣除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费用后,剩余资金用于形成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及贫困户入股分红

四是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综合考虑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和贫困户光伏受益面扩大等因素,县里自筹资金和争取银行政策性优惠贷款,托荒山集中建设10万千瓦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扣除土地租金、运维管理等必要费用后,非扶贫容量部分形成的收益,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贫困村分红等支出。扶贫容量部分形成的收益,由县级统筹用于扶贫事业。

三、坚持综合利用,带贫效益实现最大化

一是光伏发电收益。对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每村每年实现增收10万元左右;对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贫困户入股资金5000元,每年每户分红3000元,连续4年,稳定脱贫后退还贫困户入股本金。

二是公益劳务收益。开发光伏扶贫电站管护员等公益岗位,优先选择贫困户参与光伏扶贫电站管护,带动200多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

20200904159922729915.jpg

三是产业发展收益。利用光伏扶贫电站板下空地,大力发展“板下经济”,探索发展农业种植、药菌类栽培、养殖、苗木培育等产业,初步形成“农光互补、药光互补、养光互补、林光互补”等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板下经济获得生产性收益,提高了光伏扶贫电站综合效益。

四、坚持收支明晰,确保受益对象精准化

一是规范发电收益结算。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全部由供电部门统一结算至县光伏扶贫发电收入结转机构专户,实行封闭化管理,由县级结转机构承担各种类型光伏扶贫电站发电结算及收益发放。

二是完善分配管理实施办法。切实加强和规范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建立健全利益联结和带贫减贫长效机制,确保光伏扶贫效益发挥。对照上件文件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金寨县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管理实施细则》,明确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益用途及分配对象,并严照按照细则规范实施。

五、坚持建管结合,运营维护确保长效化

随着时间推移、设备老化,部分户用电站存在逆变器、光伏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故障,为切实保障光伏扶贫电站持续平稳运行,建立健全长效运维管护机制。

一是建立三个服务平台。建立短信服务平台,与移动公司合作,推出短信提醒业务,根据天气、季节变化及时发送光伏扶贫电站维护信息,普及维护保养知识。建立保险服务平台,按照每3千瓦保险费20元的标准,统一为全县村集体式光伏扶贫电站购买财产安全保险,切实减轻潜在自然灾害给光伏扶贫电站造成的损失。建立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光伏智慧监控中心,实现对全县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设备运转、发电效能、光能转换等情况的实时监控,确保问题早发现、故障早处理,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效益。

二是加强故障监测。借助供电“用采系统”每日监测电站发电情况,对辖区内光伏扶贫电站运行发电情况进行监测梳理,将异常数据上报运维中心,由运维中心与平台比对,初步确定故障电站。同时通过生产、调度等系统,每天对大型联户光伏电站开展监测。开通400免费热线,畅通故障报修渠道,安排专人值班,接听电话,详细记录报修信息,及时解答用户咨询。

三是打造专业运维队伍。成立县光伏扶贫管理服务中心,依托县供电公司完备的人力技术资源和专业的技术支撑,组建了拥有210人的专业运维班组共19个,分区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由运维中心根据监测分析结果,统一下发运维工单,各运维班组立即到村到户到现场排查,消除故障。制定运维管理工作制度,规范运维流程,实行运维班组“周报表”、运维中心“月报告”制度,及时向主管单位汇报运维结果,寻求支持,协商解决难题。

四是不断创新技术。金寨光伏示范工程点多面广,用电负荷密度低,电网网架相对薄弱。为了解决该难题,联合安徽电科院科研团队从规划、装置、调控三个方面着手,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集群关键地点配置灵活并网设备和系统集成,有效解决了金寨县分布式电源并网消纳难题,提高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效率,初步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分布式光伏并网消纳管理模式。

(金寨县扶贫开发局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