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狮子岗乡新华村徐应宝户产业扶贫事迹

时间:2020-09-05 09:52:4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徐应宝,男,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村民,是新华村个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范。

   十多年前他家在全村都算得上是最穷的一户,三个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让他没有精力外出务工。一家人负债累累,靠着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那时候的新华村还是一个遍地荒山野岭的小山村,土地不好,种地也没收成。基础设施极差,所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穷乡僻壤兼着穷山恶水。家里有劳动力的,早早就出去打工了,像他家这样无法外出的,日子穷的都发苦。2013年,新华村成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村,徐应宝家被评为了新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00905159927111817.png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年间,不仅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全村人的生活也大变了样。

新华村不是没有资源。新华村拥有山场面积1万多亩,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十分适合种植果树。但以前由于没有合理地经营利用,加之长期失管,毫无经济效益。面对本村大范围的山场资源被闲置、浪费,新华村两委认为必须转变观念,土地流转和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2008年新华村在山东招商引进红桃种植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发展环境上给予保障。新华村村委会刚刚开始组织村民种桃时,大部分村民都不敢相信这小小的桃子能带领他们致富。经过乡村干部一次次的宣传动员、示范引领,才有一些村民开始尝试着种桃。徐应宝就是那些村民们之一。

20200905159927117026.png

一开始的时候,徐应宝只种了5亩。他跟着村干部,学习如何剪枝、施肥,嫁接桃枝,打理桃园。如今12年过去,他的桃园已扩大到30亩,每年卖桃子的收入,就有7~8万元。因为学得早,又懂得技术,平时还负责桃园的管理。现在,徐应宝成立了新华村桃树种植技术服务队伍,不仅帮助本村桃农进行桃树的种植、管理,还将业务拓展到外地来的桃老板那里。由于技术精湛,为人厚道,十分受大家欢迎。2014年,徐应宝就因为种桃的收入,脱出贫困户行列。2016年的摘桃节上,他家果园结出的一个1.15斤重的桃子还成为了“桃王”。不仅是他,桃园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问题,在103户贫困户中就有45户通过桃产业带动增收。贫困户通过山地流转、桃园劳务、直接种桃、旅游经济收入达到28万元,仅此一项扶贫户户均增收6222元。新华村也于2016年成功摘去贫困村的帽子。

20200905159927121713.png

连绵万里的桃花,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悄然兴起。每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此观赏桃花;端午节前后,成百上千的客户云集新华村品尝鲜果和批发产品。2015年裕安区决定在新华村举办六安茶谷首届桃花节,并在万亩桃园的基础上打造桃花仙谷风景区。2016年3月,完成万亩桃园内的琵琶湖、木鱼湖、木鱼山、探花亭、古窑画廊、桃花仙境等景观项目建设。2019年3月以来,裕安区首届桃花节、采摘节系列活动和六安市桃产业发展论坛分别在新华村举办,彰显出桃产业绿色发展极强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累计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2018年7月13日,在第八批评选结果中,全国共300个村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而新华村(狮果岭红桃)为本次六安市唯一获此殊荣村镇。

徐应宝瞅准机会,和自己的老伴开办了农家乐,桃花节期间,他家开的土菜馆一天至少接待10桌游客,一天收入3000、4000元。不但有游客来吃农家菜,他老伴还做蒿子粑粑,很多游客来买,最高峰时,一天能卖掉100多个,光蒿子粑粑一季就能挣到3000多元。

裕安区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在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桃产业园区的道路设施给予了大力扶持。2016年以来,累计修建砂石路7公里,铺筑水泥路5公里,沥青路6.5公里。淮矿集团帮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实现了道路纵横贯通,解决了红桃生产中的交通不畅问题,为农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产业扶贫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家门口的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生活变好了,收入也提高了。”徐应宝一边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桃林,一边说:“现在一家六口每年在这工作的收入,有两万五千元左右。平时举办桃花节,很多村民家还会办农家乐。30天下来有的收入就能过万。”

  “看桃摘桃新华桃,桃情桃福满山路;新华红桃销四方,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是一首在桃乡果农中传颂产业脱贫致富的幸福谣。得益于新华村桃产业的带动,新华村很多贫困户跟徐应宝一样,从贫困户变成了“万元户”,摘掉了“贫困帽”。桃产业已经成为狮子岗乡人绿色生态的致富增收产业,桃乡的幸福民谣也还将继续传唱

(六安市裕安区扶贫开发局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六安市裕安区    

狮子岗乡新华村徐应宝户产业扶贫事迹

时间:2020-09-05 09:52:4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徐应宝,男,裕安区狮子岗乡新华村村民,是新华村个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范。

   十多年前他家在全村都算得上是最穷的一户,三个孩子和家里的老人让他没有精力外出务工。一家人负债累累,靠着种地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那时候的新华村还是一个遍地荒山野岭的小山村,土地不好,种地也没收成。基础设施极差,所谓“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穷乡僻壤兼着穷山恶水。家里有劳动力的,早早就出去打工了,像他家这样无法外出的,日子穷的都发苦。2013年,新华村成为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村,徐应宝家被评为了新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

20200905159927111817.png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短短几年间,不仅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全村人的生活也大变了样。

新华村不是没有资源。新华村拥有山场面积1万多亩,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十分适合种植果树。但以前由于没有合理地经营利用,加之长期失管,毫无经济效益。面对本村大范围的山场资源被闲置、浪费,新华村两委认为必须转变观念,土地流转和调整产业结构,走集约规模生产经营之路是村民脱贫致富的最佳途径。2008年新华村在山东招商引进红桃种植项目,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发展环境上给予保障。新华村村委会刚刚开始组织村民种桃时,大部分村民都不敢相信这小小的桃子能带领他们致富。经过乡村干部一次次的宣传动员、示范引领,才有一些村民开始尝试着种桃。徐应宝就是那些村民们之一。

20200905159927117026.png

一开始的时候,徐应宝只种了5亩。他跟着村干部,学习如何剪枝、施肥,嫁接桃枝,打理桃园。如今12年过去,他的桃园已扩大到30亩,每年卖桃子的收入,就有7~8万元。因为学得早,又懂得技术,平时还负责桃园的管理。现在,徐应宝成立了新华村桃树种植技术服务队伍,不仅帮助本村桃农进行桃树的种植、管理,还将业务拓展到外地来的桃老板那里。由于技术精湛,为人厚道,十分受大家欢迎。2014年,徐应宝就因为种桃的收入,脱出贫困户行列。2016年的摘桃节上,他家果园结出的一个1.15斤重的桃子还成为了“桃王”。不仅是他,桃园的发展有效解决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就业问题,在103户贫困户中就有45户通过桃产业带动增收。贫困户通过山地流转、桃园劳务、直接种桃、旅游经济收入达到28万元,仅此一项扶贫户户均增收6222元。新华村也于2016年成功摘去贫困村的帽子。

20200905159927121713.png

连绵万里的桃花,带动当地的旅游业悄然兴起。每年在桃花盛开的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地来此观赏桃花;端午节前后,成百上千的客户云集新华村品尝鲜果和批发产品。2015年裕安区决定在新华村举办六安茶谷首届桃花节,并在万亩桃园的基础上打造桃花仙谷风景区。2016年3月,完成万亩桃园内的琵琶湖、木鱼湖、木鱼山、探花亭、古窑画廊、桃花仙境等景观项目建设。2019年3月以来,裕安区首届桃花节、采摘节系列活动和六安市桃产业发展论坛分别在新华村举办,彰显出桃产业绿色发展极强的活力和社会影响力,累计游客达到20多万人次。2018年7月13日,在第八批评选结果中,全国共300个村镇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而新华村(狮果岭红桃)为本次六安市唯一获此殊荣村镇。

徐应宝瞅准机会,和自己的老伴开办了农家乐,桃花节期间,他家开的土菜馆一天至少接待10桌游客,一天收入3000、4000元。不但有游客来吃农家菜,他老伴还做蒿子粑粑,很多游客来买,最高峰时,一天能卖掉100多个,光蒿子粑粑一季就能挣到3000多元。

裕安区高度重视产业扶贫,在改善贫困村基础条件和桃产业园区的道路设施给予了大力扶持。2016年以来,累计修建砂石路7公里,铺筑水泥路5公里,沥青路6.5公里。淮矿集团帮扶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实现了道路纵横贯通,解决了红桃生产中的交通不畅问题,为农旅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产业扶贫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家门口的环境改善了,老百姓生活变好了,收入也提高了。”徐应宝一边指着远处郁郁葱葱的桃林,一边说:“现在一家六口每年在这工作的收入,有两万五千元左右。平时举办桃花节,很多村民家还会办农家乐。30天下来有的收入就能过万。”

  “看桃摘桃新华桃,桃情桃福满山路;新华红桃销四方,感谢政府感谢党”。这是一首在桃乡果农中传颂产业脱贫致富的幸福谣。得益于新华村桃产业的带动,新华村很多贫困户跟徐应宝一样,从贫困户变成了“万元户”,摘掉了“贫困帽”。桃产业已经成为狮子岗乡人绿色生态的致富增收产业,桃乡的幸福民谣也还将继续传唱

(六安市裕安区扶贫开发局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