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富宁县木耳产业带贫提质增效

时间:2020-09-05 21:22:4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富宁县扶贫办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富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产业扶贫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增收”目标,深入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发展特色黑木耳产业,创新帮扶模式,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贫困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使黑木耳产业支撑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持续增强,充分凸显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中坚作用。

20200905159931247612.jpg

一、背景情况

富宁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具有跨国跨省的特殊区位优势,云桂高铁、衡昆高速、富那高速、国道323线穿境而过,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人口42.5万人,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热区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1103.5毫米。境内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富宁县委、政府立足县情,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寻找多元化农业产业支撑广大农村经济,实现全县均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古田引进了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期利用公司强大的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市场销售优势,在富宁县境内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建成了食用菌研发中心,拥有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接菌室、储备仓库、菌种培育房、智能控温加湿出菇房、大棚保温出菇房、培训中心、新品种及改良品种出菇房、出菇观光园等食用菌生产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在木央、田蓬、者桑、洞波、那能、板仑6个乡镇分别修建了黑木耳菌棒加工厂房,拥有占地面积40590平方米的菌棒生产厂区,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2500万棒。公司以食用菌菌种研发、科技创新、品种示范、技术辅导、带领广大种植户发展黑木耳产业,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文山州农业龙头企业、文山州扶贫车间、富宁县农业龙头企业、民族贸易企业等荣誉称号,现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注册取得“一菌天下”、“黑菇朵”、两个商标。

20200905159931251652.jpg

通过出台贴息贷款、菌棒补助、培育棚和晾晒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措施,扶持发展黑木耳产业,全县注册成立了豪丰、汇民、众成、众志、创新、天合等20多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食用菌发展运行模式,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联合起来,增强产业凝聚力,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种植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或扶持专项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从而获得股金分红或直接参与管理种植收入,为扶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优惠政策的及时兑现,激发了广大群众种植黑木耳、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热情,全县上下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2017年以来,富宁县累计发展黑木耳种植5000多亩,覆盖11个乡镇39个村委会,实现总产值近2亿元,促农增收4000余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分红465.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3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富宁县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00905159931268941.jpg

二、主要做法

(一)坚守联农带农初心,积极探索“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的“三联”发展模式。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运行模式,通过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三联”模式,实现龙头企业得利润、集体经济得发展、贫困群众得增收,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一是资本联投,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工艺流程,将食用菌扶贫工厂分建成“研发、培育、生产”三大车间,分别由党委政府、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村两委(村集体)、贫困户共同投入建设。党委政府作为食用菌产业组织者、参与者和利益分配者,直接投资建设菌棒培育车间,黑木耳吊袋种植棚、晾晒棚等生产所需基础配套设施、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提供生产贷款贴息、开展技术培训、打造公共品牌。龙头企业作为食用菌产业推广者,直接投资建设核心技术研发车间、投入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指导、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投资建设生产车间、投入菌棒和配套设施、全程经营管理。村两委(村集体)投入集体资金创建或入股合作社、投入村集体土地。贫困户直接投入生产车间、土地和金融资金入股合作社、投入劳务或分包管理生产车间。通过“五投入”构建完整的投入机制。二是发展联动,聚合资源做大产业蛋糕。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黑木耳产业,产生“短、平、快”的效益,规避产业风险,助力脱贫攻坚,党委政府采取多级多部门联动方式,聚合各方面力量,凝心聚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党委政府主导食用菌产业发展,成立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压实责任,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宣传发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采取措施保护群众利益。龙头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菌棒质量、完善技术服务保障、确保保护价回收产品、打造品牌、策划营销。银行按照信贷政策和脱贫攻坚需求,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扶贫工厂各个车间环节提供最大的贷款支持。保险公司创新推出食用菌保险业务,为产业发展提供菌棒保险,降低产业风险,保护群众利益。村两委(村集体)组织宣传发动、落实种植面积、提供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组织技术培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示范带头,组织生产、传授技术,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贫困户参与种植、流转土地、提供劳务和分包管理服务,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重要力量。通过“七联动”形成成熟的服务机制。三是效益联赢,共享产业发展效益。通过党政主导、企业带动、行业服务和群众参与,在产业链中构建完整的利益共享机制。党委政府引进培育了一个新兴的农业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增进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龙头企业通过出售菌棒和销售产品取得应有利润。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通过发展生产、政策扶持和成效奖励等取得效益。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车间收益共享,创建和入股合作社,提供要素服务等得到增收。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土地资金入股分红、务工、管理分成等项目增加收入。通过全产业链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五联赢”。

(二)坚定产业发展信心,积极推进黑木耳产业强劲发展。依托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平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骨干人才,突出“三化”抓发展。一是生产基地化。投资8500万元建设了占地135亩的富宁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2500万包,联结全县2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2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累计发展黑木耳种植5000余亩。二是种植周年化。科学确立黑木耳种植区域,科学安排冬耳、春耳生产,形成常年生产格局。三是工人本地化。通过培训聘请技术服务指导组,以产业促就业,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覆盖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让农户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有打工、分红和种植的收入。

(三)坚持破解瓶颈恒心,全力确保农户稳定增收。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一是聚焦科技研发,不断拓展产业链。与云南省科技厅、福建省南平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业发展联盟,逐渐搭建了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等平台。二是聚焦风险防控,建立食用菌种植保险制度。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农户种植黑木耳投保,解决群众种植黑木耳后顾之忧。三是聚焦市场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品牌效应。注册了“一菌天下”、“黑菇朵”两个商标,依托京东、户联小镇等电商平台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大在北、上、广等全国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营销力度,让我们的黑木耳产品从富宁走向全国。

三、经验启示

(一)“定好调子”是基础。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才可持续。“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正是黑木耳产品在市场销售中供不应求的“秘诀”。富宁县立足自身生态环境良好、劳力资源充沛、气候条件适宜的优势,通过上海市驻文山州联络组实地走访调研,因地制宜,综合研判,认真遴选,最终选定“当年能见效、群众效益高、风险系数低”的黑木耳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和扶持,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发展目标,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发展。

(二)“引好路子”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引进龙头企业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实富宁带领农户发展黑木耳产业,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纽带,公司提供生产菌棒,签订收购合同,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发展;贫困户以土地或扶持专项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分红和种植收入,形成了“你建厂、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探索总结出“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六位一体食用菌扶贫发展模式”。

(三)“挣了票子”是目的。“创新模式带群众,利益联结富百姓”。鼓励和支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实行贫困户和村集体以政策资金及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黑木耳基地务工等形式参与生产,每年得到利润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收入。从而将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紧密联合起来,有效降低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风险,增强了产业发展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黑木耳产业良续发展。

(富宁县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云南富宁县    
乡村发展

云南富宁县木耳产业带贫提质增效

时间:2020-09-05 21:22:4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富宁县扶贫办

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富宁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关于产业扶贫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增收”目标,深入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一批”,通过发展特色黑木耳产业,创新帮扶模式,完善保障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贫困农民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使黑木耳产业支撑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的能力持续增强,充分凸显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中坚作用。

20200905159931247612.jpg

一、背景情况

富宁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两国三省十县结合部,具有跨国跨省的特殊区位优势,云桂高铁、衡昆高速、富那高速、国道323线穿境而过,是云南的“东大门”和“出海口”。全县辖13个乡(镇)145个村(居)委会,人口42.5万人,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国土面积5352平方公里,热区面积348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1103.5毫米。境内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比较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富宁县委、政府立足县情,依托资源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寻找多元化农业产业支撑广大农村经济,实现全县均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2016年,通过招商引资从福建古田引进了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期利用公司强大的菌种培育、菌棒生产、市场销售优势,在富宁县境内大力发展黑木耳产业。建成了食用菌研发中心,拥有生产车间、生产设备、接菌室、储备仓库、菌种培育房、智能控温加湿出菇房、大棚保温出菇房、培训中心、新品种及改良品种出菇房、出菇观光园等食用菌生产基础配套设施。同时,在木央、田蓬、者桑、洞波、那能、板仑6个乡镇分别修建了黑木耳菌棒加工厂房,拥有占地面积40590平方米的菌棒生产厂区,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2500万棒。公司以食用菌菌种研发、科技创新、品种示范、技术辅导、带领广大种植户发展黑木耳产业,先后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农业龙头企业、文山州农业龙头企业、文山州扶贫车间、富宁县农业龙头企业、民族贸易企业等荣誉称号,现拥有8项实用新型专利知识产权,注册取得“一菌天下”、“黑菇朵”、两个商标。

20200905159931251652.jpg

通过出台贴息贷款、菌棒补助、培育棚和晾晒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政策措施,扶持发展黑木耳产业,全县注册成立了豪丰、汇民、众成、众志、创新、天合等20多家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食用菌发展运行模式,将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紧密联合起来,增强产业凝聚力,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集中种植带动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发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或扶持专项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发展中来,从而获得股金分红或直接参与管理种植收入,为扶贫攻坚工作奠定了基础。

通过龙头企业的强力带动,优惠政策的及时兑现,激发了广大群众种植黑木耳、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热情,全县上下掀起了种植食用菌的热潮,2017年以来,富宁县累计发展黑木耳种植5000多亩,覆盖11个乡镇39个村委会,实现总产值近2亿元,促农增收4000余万元,辐射带动2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分红465.5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93万元,带动就业3000余人,黑木耳产业已经成为富宁县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

20200905159931268941.jpg

二、主要做法

(一)坚守联农带农初心,积极探索“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的“三联”发展模式。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运行模式,通过资本联投、发展联动、效益联赢“三联”模式,实现龙头企业得利润、集体经济得发展、贫困群众得增收,走出一条以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一是资本联投,构建产业命运共同体。根据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点和工艺流程,将食用菌扶贫工厂分建成“研发、培育、生产”三大车间,分别由党委政府、龙头企业、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村两委(村集体)、贫困户共同投入建设。党委政府作为食用菌产业组织者、参与者和利益分配者,直接投资建设菌棒培育车间,黑木耳吊袋种植棚、晾晒棚等生产所需基础配套设施、设立贷款风险补偿金、提供生产贷款贴息、开展技术培训、打造公共品牌。龙头企业作为食用菌产业推广者,直接投资建设核心技术研发车间、投入技术研发、提供技术指导、打造品牌和开拓市场。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投资建设生产车间、投入菌棒和配套设施、全程经营管理。村两委(村集体)投入集体资金创建或入股合作社、投入村集体土地。贫困户直接投入生产车间、土地和金融资金入股合作社、投入劳务或分包管理生产车间。通过“五投入”构建完整的投入机制。二是发展联动,聚合资源做大产业蛋糕。为了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发展壮大黑木耳产业,产生“短、平、快”的效益,规避产业风险,助力脱贫攻坚,党委政府采取多级多部门联动方式,聚合各方面力量,凝心聚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党委政府主导食用菌产业发展,成立食用菌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压实责任,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宣传发动食用菌产业发展,采取措施保护群众利益。龙头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扩大生产能力、提高菌棒质量、完善技术服务保障、确保保护价回收产品、打造品牌、策划营销。银行按照信贷政策和脱贫攻坚需求,大力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为扶贫工厂各个车间环节提供最大的贷款支持。保险公司创新推出食用菌保险业务,为产业发展提供菌棒保险,降低产业风险,保护群众利益。村两委(村集体)组织宣传发动、落实种植面积、提供土地等生产要素保障、组织技术培训,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为主)示范带头,组织生产、传授技术,带动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贫困户参与种植、流转土地、提供劳务和分包管理服务,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重要力量。通过“七联动”形成成熟的服务机制。三是效益联赢,共享产业发展效益。通过党政主导、企业带动、行业服务和群众参与,在产业链中构建完整的利益共享机制。党委政府引进培育了一个新兴的农业支柱产业,为脱贫攻坚和县域经济发展增进了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龙头企业通过出售菌棒和销售产品取得应有利润。经营主体(合作社、种植大户等)通过发展生产、政策扶持和成效奖励等取得效益。村集体经济通过培育车间收益共享,创建和入股合作社,提供要素服务等得到增收。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土地资金入股分红、务工、管理分成等项目增加收入。通过全产业链的利益共享机制,实现“五联赢”。

(二)坚定产业发展信心,积极推进黑木耳产业强劲发展。依托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平台,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骨干人才,突出“三化”抓发展。一是生产基地化。投资8500万元建设了占地135亩的富宁县食用菌研发中心,年可生产黑木耳菌棒2500万包,联结全县20多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200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累计发展黑木耳种植5000余亩。二是种植周年化。科学确立黑木耳种植区域,科学安排冬耳、春耳生产,形成常年生产格局。三是工人本地化。通过培训聘请技术服务指导组,以产业促就业,吸纳当地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覆盖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让农户成为产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就有打工、分红和种植的收入。

(三)坚持破解瓶颈恒心,全力确保农户稳定增收。为了更好地实现“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一是聚焦科技研发,不断拓展产业链。与云南省科技厅、福建省南平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建立长期的产业发展联盟,逐渐搭建了科研、制种、栽培、加工、销售、技术推广等平台。二是聚焦风险防控,建立食用菌种植保险制度。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农户种植黑木耳投保,解决群众种植黑木耳后顾之忧。三是聚焦市场营销,努力开拓市场品牌效应。注册了“一菌天下”、“黑菇朵”两个商标,依托京东、户联小镇等电商平台探索“互联网+”销售模式,加大在北、上、广等全国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营销力度,让我们的黑木耳产品从富宁走向全国。

三、经验启示

(一)“定好调子”是基础。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才可持续。“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正是黑木耳产品在市场销售中供不应求的“秘诀”。富宁县立足自身生态环境良好、劳力资源充沛、气候条件适宜的优势,通过上海市驻文山州联络组实地走访调研,因地制宜,综合研判,认真遴选,最终选定“当年能见效、群众效益高、风险系数低”的黑木耳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和扶持,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的提出了发展目标,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长效发展。

(二)“引好路子”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引进龙头企业云南强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实富宁带领农户发展黑木耳产业,以合作社和种植大户为纽带,公司提供生产菌棒,签订收购合同,全程技术指导;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集中种植,带动当地贫困户共同发展;贫困户以土地或扶持专项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获得股金分红和种植收入,形成了“你建厂、我入股,你经营、我打工,你盈利、我分红”的合作共赢机制,探索总结出“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集体经济”的“六位一体食用菌扶贫发展模式”。

(三)“挣了票子”是目的。“创新模式带群众,利益联结富百姓”。鼓励和支持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发展黑木耳产业,实行贫困户和村集体以政策资金及产业基础设施项目入股合作社,并在合作社黑木耳基地务工等形式参与生产,每年得到利润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工资收入。从而将公司、基地、合作社、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紧密联合起来,有效降低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种植风险,增强了产业发展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黑木耳产业良续发展。

(富宁县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