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云南丘北县:景区带村闯出致富路

时间:2020-09-06 09:08:0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丘北县人民政府

一、背景与概况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范畴。国土面积5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万亩。全县辖3个镇9个乡101个村民委(社区)1265个自然村,总人口近5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

20200906159935482713.jpg

丘北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县,1949年3月31日解放,隶属文山专区,1958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为文山州所辖县。二是民族众多。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白、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三是区位独特。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州府文山市108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80公里,境内S240线、S311线两条省道纵横连接,普炭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云桂铁路建成通车运营并在丘北设置州级枢纽站(普者黑站),是文山州通往贵州省和云南省通往“两广”等泛珠三角地区及北部湾的重要通道。四是资源丰富。在生物资源方面,丘北主产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是中国著名的“辣椒之乡”和云南省的商品粮、牛、羊、生猪基地县、林业发展重点县以及优质生态烟叶种植基地县;在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铝、煤、天然瓷土等3类19种;在水能资源方面,理论蕴藏量33.8万千瓦,可开发量近21万千瓦;在新能源资源方面,丘北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经勘测,丘北约有风能资源120万千瓦,建成19.5万装机,在建4.8万装机,核准9.6万装机;在旅游资源方面,境内有“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普者黑。五是发展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工业不发达,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等诸多原因,目前全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贫困面较大,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自旅游开发以来,历经26年,丘北的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大到388平方公里,成为全州旅游产业龙头,旅游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一个个落后贫穷的自然村走向富裕,脏乱差的小渔村走向有产业、有文化、村容整洁、有吸引力景区示范带动村,成为丘北最具代表的脱贫典范。特别是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省、州挂包帮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丘北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户退出5项、贫困村出列7项指标要求,结合普者黑景区5A创建、普者黑水乡小镇和舍得景区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路子,逐步解决了旅游扶贫中“扶持谁”“怎么扶”的难题。

20200906159935486112.jpg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脱贫攻坚“一个中心”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丘北县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今年脱贫目标任务为中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工作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经过一段时期努力,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精品路线,旅游产业覆盖面逐步扩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逐步凸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和29.9%。在旅游产业带动下,住宿、餐饮等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宾馆酒店、特色民居客栈717家21880个床位,桌位3000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0余人,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围绕景区带村总体思路,强化村庄规划。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涉及5个乡镇16个村民委121个自然村6万余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7个民族。景区属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湖泊峰林、岩溶湿地、荷花世界、鱼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被誉为“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湿润,属典型的康体休闲和养生度假气候。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丘北县依托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始终坚持规划发展引领,编制完成《普者黑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6-2030)》和笔架山片区、云上水乡片区等专项规划以及豹子坡、水围营、落水洞等22个村庄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加快特色旅游村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打造了猫猫冲村、阿鲁白村、普者黑村、仙人洞村、菜花箐村等省级示范村共11个,涉及档卡户489户1879人,其中仙人洞村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精准施策、事半功倍的旅游扶贫路子。

20200906159935491314.jpg

(三)围绕“三个重点”,不断攻破旅游扶贫精准度难点。旅游扶贫重在精准发力,丘北县围绕对象精准、因地制宜总体要求,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精准锁定景区带动发展贫困村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各村旅游资源实际,有目的的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或旅游服务。一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特色村寨发展旅游服务脱贫一批。出台民居改造奖励政策,参与民居改造政府每户奖励10000元,对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县级财政给予贴息。全县共有1241户参加景区民居改造升级建设,涉及双龙营镇、曰者镇、八道哨乡3个乡镇9个村寨,发放贷款1.1亿元,贴息资金200余万元,兑现奖励资金800余万元,建成仙人洞、普者黑、菜花箐、白脸山、阿诺等一批特色村寨,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带动示范,一个个贫困村逐步迈向富裕村。二是鼓励就地创业和吸纳就业脱贫一批。以民居改造为基础,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自主经营或转租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依托景区用工需求,在普者黑旅游文化公司招聘固定工418人,其中景区范围内群众固定工279人。招聘的正式员工80%属于普者黑村、仙人洞村及周边村寨农民,人均工资4000元。同时,根据景区需求招聘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在招聘条件上坚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聘用,目前,稳定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人,季节性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人,务工户均年收入实现增长15000元。为鼓励档卡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出台《丘北县扶贫产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政策,大力引导档卡户通过产业小额贷款扶持发展产业,实现景区范围内小额扶贫信贷覆盖400余户,主要用于群众自身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三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一批。结合普者黑生态保护、景观打造等工作需求,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用于荷花种植等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打造,共流转周边群众土地4485户19912.315亩,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

(四)围绕项目建设,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始终坚持景区开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示范点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景区发展基础。近年来县人民政府与省城投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景区,经过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计划投资13亿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普者黑、仙人洞、菜花箐、白脸山、马场、阿诺、猫猫冲、横山、阿鲁白等100余个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和10个乡镇供水设施,目前重点推进普者黑、仙人洞、菜花箐、小白山、白脸山村、阿诺村等11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形成了项目带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良好局面。二是实施普者黑国家5A级景区创建项目,完成封闭工程、基础服务设施及环卫工程、普碳路至景观大道区域观光车道、小白山巡护道、标识标牌、人行天桥、普碳路至天鹅湖绿化景观、景区道路建设等,累计完成投资3.58亿元。实施普者黑水乡小镇建设,已纳入全国一流特色小镇,按“一环两廊三片区多节点”进行布局,计划总投资31.05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品质,扩大景区带动贫困村发展的覆盖面,为全县旅游扶贫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是积极推进普者黑湖泊仙人洞村段环湖截污治污及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428万元,完成仙人洞村段环湖截污治污及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普者黑仙人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普者黑村小红坡、小寨子、小学片区、老街子等片区管网埋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示范村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为保护普者黑景区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项目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的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特色村寨,景区带村成效凸显,特别是仙人洞村被中央电视台提名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由“口袋村”,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首富村”和旅游致富的“示范村”。

(五)围绕民族文化挖掘,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文化发展是景区长远发展的“灵魂”,在大力推进民居改造的同时,丘北县全力挖掘民族文化,以“花脸文化”作为支撑点,举办花脸节、辣椒节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村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通过“美丽乡村+旅游+文化+扶贫”模式,打造升级旅游文化产业。通过举办音乐节、本地民族节庆活动和全国青年皮划艇大奖赛、马拉松赛、全国摄影大赛等节庆和文体活动,普者黑知名度明显提升,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遇见普者黑》普者黑原创歌曲获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非遗传承保护和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大量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借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走旅游服务+民族文化产品销售的路子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也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莫名而来,特别是彝族、苗族和壮族服饰深受游客喜爱。

(六)围绕旅游产业,不断打造特色产业。以景区发展为基础,着力推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葡萄酒、食用玫瑰花、辣椒系列等乡村特色产业。依托普者黑高原喀斯特山水特点,打造高原训练基地,成功承办国家皮划艇二队冬训、云南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活动,为打造高原体育文化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发展以康体疗养、养生医药博览园等为主要的特色大健康旅游产业,以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推进了景区范围内村庄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带产业发展氛围逐步形成。

(七)围绕党建示范带动和能人带动,加快推进景区开发建设。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打牢基层基础,各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及时制定 “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等清单。各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堡垒作用不断凸现出来。二是加大激励激发,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在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中,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堡垒和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党员带头干等方式有力推进了民居改造、村庄规划建设、环境卫生保护等工作。三是发挥能人带户作用,有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丘北县在旅游扶贫工作上,充分发挥了能人带户作用,把项目和扶持政策大力向能人宣传,激发其发展动力,通过能人带动其他群众发展产业。特别是在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上,能人带户作用发挥较为明显。在景区范围内引导发展能人15人,其中:民居改造带动能人8人,产业带动7人。

(八)围绕脱贫标准,精准实施帮扶项目。通过景区发展,带动景区范围内及周边贫困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和医疗服务、村民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建设,景区范围及周边村寨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最为明显的区域。建成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养老示范点1个(八道哨中心敬老院)、普者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7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和自然村内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通过利用河流、荒山、集体土地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部分自然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把民居改造与危房改造有机融合,在打造民族特色示范村同时,消除危房754户,安全稳固住房得到保障,景区的发展有力推进了脱贫指标的销号。

三、经验启示

自旅游开发以来,丘北县以普者黑独特自然风光为载体,打造示范带动村,以点辐射带动面发展,不断调整发展辐射区域,以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相融合为发展导向,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带动促进在经济、社会、文化、扶贫等方面产生规模化辐射效应所形成成功经验和可以操作的运行体系。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互利。普者黑景区自开发起,一直以自然景观作文章、下功夫,始终奉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理念,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始终围绕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资源开展。特别是出台了《云南省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管理条例》,把景区保护纳入了法治化管理,始终践行着美丽丘北建设的发展理念,景区带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

(二)打造景区示范村,以点带面。重点打造示范带动村,实施景区民居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项目,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开发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旅游扶贫的模式就是要不断的拓宽旅游产业链,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不断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典范,旅游业带动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和坚强力量。

(三)发展红利共享,县域旅游整体推进。旅游扶贫就是要不断的扩宽覆盖面,从多个行业着手,整体推进,真正的把旅游产业融入各行业的发展,建立起景区与群众、村集体利益联系机制,形成以旅游为核心,辐射全县范围的产业链。

(四)多产融合发展,产业链紧密连接。旅游扶贫要注重多产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做实绿色生态农产品开发,一方面可以拓宽产业链,另外一方面可以把地方优势更加凸显,群众增收渠道拓宽。

(五)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发展。基层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在大胆创新、带头先干的提前下真正的发挥出来,村寨支部带动、党员拉动、工作推动,带领村寨群众走出了一条和谐文明、跨越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子,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文山州扶贫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云南丘北县、产业扶贫    

云南丘北县:景区带村闯出致富路

时间:2020-09-06 09:08:0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丘北县人民政府

一、背景与概况

丘北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州北部。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战略范畴。国土面积50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2万亩。全县辖3个镇9个乡101个村民委(社区)1265个自然村,总人口近50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8%。

20200906159935482713.jpg

丘北县情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建县,1949年3月31日解放,隶属文山专区,1958年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后,为文山州所辖县。二是民族众多。境内居住着汉、壮、彝、苗、回、白、瑶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三是区位独特。距省会昆明市280公里,距州府文山市108公里,距文山普者黑机场80公里,境内S240线、S311线两条省道纵横连接,普炭一级公路建成通车,云桂铁路建成通车运营并在丘北设置州级枢纽站(普者黑站),是文山州通往贵州省和云南省通往“两广”等泛珠三角地区及北部湾的重要通道。四是资源丰富。在生物资源方面,丘北主产辣椒、烤烟等经济作物,是中国著名的“辣椒之乡”和云南省的商品粮、牛、羊、生猪基地县、林业发展重点县以及优质生态烟叶种植基地县;在矿产资源方面,主要有铝、煤、天然瓷土等3类19种;在水能资源方面,理论蕴藏量33.8万千瓦,可开发量近21万千瓦;在新能源资源方面,丘北县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经勘测,丘北约有风能资源120万千瓦,建成19.5万装机,在建4.8万装机,核准9.6万装机;在旅游资源方面,境内有“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普者黑。五是发展滞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工业不发达,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等诸多原因,目前全县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农民人均纯收入低,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贫困面较大,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自旅游开发以来,历经26年,丘北的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到3平方公里的范围扩大到388平方公里,成为全州旅游产业龙头,旅游产业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一个个落后贫穷的自然村走向富裕,脏乱差的小渔村走向有产业、有文化、村容整洁、有吸引力景区示范带动村,成为丘北最具代表的脱贫典范。特别是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省、州挂包帮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丘北县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紧盯贫困户退出5项、贫困村出列7项指标要求,结合普者黑景区5A创建、普者黑水乡小镇和舍得景区开发建设,走出了一条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路子,逐步解决了旅游扶贫中“扶持谁”“怎么扶”的难题。

20200906159935486112.jpg

二、主要做法

(一)围绕脱贫攻坚“一个中心”统领全县旅游产业发展。丘北县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围绕今年脱贫目标任务为中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聚焦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为工作中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作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稳定实现就业、增加收入的重要措施,经过一段时期努力,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精品路线,旅游产业覆盖面逐步扩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逐步凸显。201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8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2.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和29.9%。在旅游产业带动下,住宿、餐饮等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宾馆酒店、特色民居客栈717家21880个床位,桌位3000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0余人,旅游业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围绕景区带村总体思路,强化村庄规划。景区总面积388平方公里,涉及5个乡镇16个村民委121个自然村6万余人,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白、瑶7个民族。景区属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以“水上田园、彝家水乡、湖泊峰林、岩溶湿地、荷花世界、鱼鸟天堂”六大景观而著称,被誉为“世间罕见、中国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山水田园风光”。气候温和,四季如春,空气湿润,属典型的康体休闲和养生度假气候。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丘北县依托景区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始终坚持规划发展引领,编制完成《普者黑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6-2030)》和笔架山片区、云上水乡片区等专项规划以及豹子坡、水围营、落水洞等22个村庄规划,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度假产业,加快特色旅游村寨、美丽乡村建设步伐,打造了猫猫冲村、阿鲁白村、普者黑村、仙人洞村、菜花箐村等省级示范村共11个,涉及档卡户489户1879人,其中仙人洞村被国家文旅部认定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精准施策、事半功倍的旅游扶贫路子。

20200906159935491314.jpg

(三)围绕“三个重点”,不断攻破旅游扶贫精准度难点。旅游扶贫重在精准发力,丘北县围绕对象精准、因地制宜总体要求,依托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精准锁定景区带动发展贫困村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户,针对各村旅游资源实际,有目的的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开发或旅游服务。一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建设特色村寨发展旅游服务脱贫一批。出台民居改造奖励政策,参与民居改造政府每户奖励10000元,对贫困农户提供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县级财政给予贴息。全县共有1241户参加景区民居改造升级建设,涉及双龙营镇、曰者镇、八道哨乡3个乡镇9个村寨,发放贷款1.1亿元,贴息资金200余万元,兑现奖励资金800余万元,建成仙人洞、普者黑、菜花箐、白脸山、阿诺等一批特色村寨,有力推动了乡村旅游带动示范,一个个贫困村逐步迈向富裕村。二是鼓励就地创业和吸纳就业脱贫一批。以民居改造为基础,积极引导群众通过自主经营或转租餐饮、住宿、娱乐等服务业,实现稳定就业和增加收入。依托景区用工需求,在普者黑旅游文化公司招聘固定工418人,其中景区范围内群众固定工279人。招聘的正式员工80%属于普者黑村、仙人洞村及周边村寨农民,人均工资4000元。同时,根据景区需求招聘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在招聘条件上坚持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聘用,目前,稳定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6人,季节性聘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人,务工户均年收入实现增长15000元。为鼓励档卡户积极参与产业发展,自主创业,出台《丘北县扶贫产业小额贷款实施办法》等4个文件政策,大力引导档卡户通过产业小额贷款扶持发展产业,实现景区范围内小额扶贫信贷覆盖400余户,主要用于群众自身产业发展,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三是土地流转增加收入一批。结合普者黑生态保护、景观打造等工作需求,采取土地流转方式用于荷花种植等生态修复和生态景观打造,共流转周边群众土地4485户19912.315亩,实现户均年收入增加4000余元。

(四)围绕项目建设,打造旅游扶贫示范点。始终坚持景区开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示范点建设、环境保护等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景区发展基础。近年来县人民政府与省城投合作,共同开发建设景区,经过建设,景区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各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一是计划投资13亿元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普者黑、仙人洞、菜花箐、白脸山、马场、阿诺、猫猫冲、横山、阿鲁白等100余个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和10个乡镇供水设施,目前重点推进普者黑、仙人洞、菜花箐、小白山、白脸山村、阿诺村等11个试点示范村建设,形成了项目带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业发展推进项目建设良好局面。二是实施普者黑国家5A级景区创建项目,完成封闭工程、基础服务设施及环卫工程、普碳路至景观大道区域观光车道、小白山巡护道、标识标牌、人行天桥、普碳路至天鹅湖绿化景观、景区道路建设等,累计完成投资3.58亿元。实施普者黑水乡小镇建设,已纳入全国一流特色小镇,按“一环两廊三片区多节点”进行布局,计划总投资31.05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景区旅游品质,扩大景区带动贫困村发展的覆盖面,为全县旅游扶贫工作打下扎实基础。三是积极推进普者黑湖泊仙人洞村段环湖截污治污及生态修复工程。投资1428万元,完成仙人洞村段环湖截污治污及生态修复工程;计划投资1.8亿元实施普者黑仙人洞污染综合治理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普者黑村小红坡、小寨子、小学片区、老街子等片区管网埋设。这些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示范村基础设施条件,同时,为保护普者黑景区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围绕项目建设,打造出了一批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的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特色村寨,景区带村成效凸显,特别是仙人洞村被中央电视台提名为“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由“口袋村”,成为全县名副其实的“首富村”和旅游致富的“示范村”。

(五)围绕民族文化挖掘,提升乡村旅游品质。文化发展是景区长远发展的“灵魂”,在大力推进民居改造的同时,丘北县全力挖掘民族文化,以“花脸文化”作为支撑点,举办花脸节、辣椒节等系列活动,积极推进村民族文化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通过“美丽乡村+旅游+文化+扶贫”模式,打造升级旅游文化产业。通过举办音乐节、本地民族节庆活动和全国青年皮划艇大奖赛、马拉松赛、全国摄影大赛等节庆和文体活动,普者黑知名度明显提升,积极推进文艺精品创作,《遇见普者黑》普者黑原创歌曲获云南音像出版社出版。非遗传承保护和文物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大量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借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走旅游服务+民族文化产品销售的路子实现脱贫致富,同时,也吸引着一批批游客莫名而来,特别是彝族、苗族和壮族服饰深受游客喜爱。

(六)围绕旅游产业,不断打造特色产业。以景区发展为基础,着力推出观光农业、生态旅游、葡萄酒、食用玫瑰花、辣椒系列等乡村特色产业。依托普者黑高原喀斯特山水特点,打造高原训练基地,成功承办国家皮划艇二队冬训、云南省青少年皮划艇(静水)锦标赛等活动,为打造高原体育文化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发展以康体疗养、养生医药博览园等为主要的特色大健康旅游产业,以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推进了景区范围内村庄旅游业发展,以旅游带产业发展氛围逐步形成。

(七)围绕党建示范带动和能人带动,加快推进景区开发建设。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一是打牢基层基础,各级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及时制定 “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实施方案和重点项目、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等清单。各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堡垒作用不断凸现出来。二是加大激励激发,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在旅游扶贫工作推进中,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了堡垒和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党员带头干等方式有力推进了民居改造、村庄规划建设、环境卫生保护等工作。三是发挥能人带户作用,有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丘北县在旅游扶贫工作上,充分发挥了能人带户作用,把项目和扶持政策大力向能人宣传,激发其发展动力,通过能人带动其他群众发展产业。特别是在观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居改造上,能人带户作用发挥较为明显。在景区范围内引导发展能人15人,其中:民居改造带动能人8人,产业带动7人。

(八)围绕脱贫标准,精准实施帮扶项目。通过景区发展,带动景区范围内及周边贫困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养老和医疗服务、村民活动场所、村集体经济、危房改造和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建设,景区范围及周边村寨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成效最为明显的区域。建成集中供养特困人员养老示范点1个(八道哨中心敬老院)、普者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村卫生室7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和自然村内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通过利用河流、荒山、集体土地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部分自然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把民居改造与危房改造有机融合,在打造民族特色示范村同时,消除危房754户,安全稳固住房得到保障,景区的发展有力推进了脱贫指标的销号。

三、经验启示

自旅游开发以来,丘北县以普者黑独特自然风光为载体,打造示范带动村,以点辐射带动面发展,不断调整发展辐射区域,以旅游开发与自然环境保护相融合为发展导向,以旅游开发为手段推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带动促进在经济、社会、文化、扶贫等方面产生规模化辐射效应所形成成功经验和可以操作的运行体系。

(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互利。普者黑景区自开发起,一直以自然景观作文章、下功夫,始终奉行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理念,景区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始终围绕自然资源转化为产品资源开展。特别是出台了《云南省壮族苗族自治州普者黑景区保护管理条例》,把景区保护纳入了法治化管理,始终践行着美丽丘北建设的发展理念,景区带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全面落实环境保护,守住青山绿水,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

(二)打造景区示范村,以点带面。重点打造示范带动村,实施景区民居改造、人居环境提升、民族文化保护等项目,带动了乡村旅游产业、服务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开发等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旅游扶贫的模式就是要不断的拓宽旅游产业链,结合各村资源禀赋,不断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典范,旅游业带动村民就业,促进村民增收,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阵地和坚强力量。

(三)发展红利共享,县域旅游整体推进。旅游扶贫就是要不断的扩宽覆盖面,从多个行业着手,整体推进,真正的把旅游产业融入各行业的发展,建立起景区与群众、村集体利益联系机制,形成以旅游为核心,辐射全县范围的产业链。

(四)多产融合发展,产业链紧密连接。旅游扶贫要注重多产融合发展,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做实绿色生态农产品开发,一方面可以拓宽产业链,另外一方面可以把地方优势更加凸显,群众增收渠道拓宽。

(五)加强组织建设,以基层组织引领乡村发展。基层党员先锋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在大胆创新、带头先干的提前下真正的发挥出来,村寨支部带动、党员拉动、工作推动,带领村寨群众走出了一条和谐文明、跨越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子,才是产业发展的最强动力。

(文山州扶贫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