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彝良县打好健康扶贫战奔上“小康路”

时间:2020-09-10 17:22:58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扶贫开发领导组

一、背景导读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的乌蒙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5个革命老区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从这里,走出了革命先烈刘平楷、云南省唯一一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众多英雄模范人物;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彝良,打响了著名的“千里乌蒙回旋战”,彝良县被誉为“英雄桑梓、将军故里、天麻之乡”。在2804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内,有 15个乡镇、139个村(社区),总人口62.7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老、少、边、穷”地区。

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等诸多条件的制约,这方曾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厚重红色基因、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山川秀丽却难掩经济上的窘困。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尤为突出的是,经2017年精准识别,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44户255624人中,因病致贫返贫7385户31204人、占比12.2%。“小病拖,大病扛”,是老区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真实写照。

精准扶贫,健康先行。要想彻底脱贫,彝良必须要翻过因病致贫返贫这座大山,攻克这一顽疾。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在有限的财力范围内构建惠及更多人口的健康保障网?彝良是如何创造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这一“彝良经验”的呢?

“不让一个贫困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因疾掉队。”彝良县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战略,紧紧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这一核心目标,精准定位、精准施策,以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前移,确保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及时享受到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实现了县域内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探索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模式,形成“大病不出县、小病留乡村、基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态势。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梦想逐渐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与彝良渐行渐远。

(图1:云南省李玛琳副省长到彝良县人民医院调研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jpg

二、做法成效

(一)全民健康信息化打通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远程会诊,我在镇卫生院就完成了手术,个人承担费用比去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少花费5000多元。”谈起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带来的好处,彝良县牛街镇果稠村木林村民小组村民王世海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王世海4年前因外出务工不慎摔伤致左股骨、左胫腓骨骨折,受伤后在广东省某医院进行手术。术后一年复查发现左股骨骨折端愈合不良,患肢疼痛不适,在后期复查中仍未发现骨折端愈合。2018年3月,王世海得知在家门口即可远程医疗享受县级医生服务的情况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牛街镇卫生院就诊。王世海入院后,牛街镇卫生院发现其在当地实施手术存在困难。随后通过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分级诊疗平台)将患者王世海所有信息资料上传彝良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并对手术进行评估,最终决定该患者可以在牛街镇卫生院行二次手术治疗,并通过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及手术预案制定。因术前评估及预案充分,手术非常成功。王世海在牛街镇卫生院住院20日,医疗总费用24049.5元,医保报销21153.15元,患者个人承担2896.35元。若该患者在县级医院治疗因收费标准等原因,患者总费用大约35000元至40000元,医保报销80%,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加生活费用约8000元;在市级医院治疗总费用约40000元至50000元,医保报销65%,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加生活费用约15000元至20000元。

为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2017年7月,在省卫健委的帮扶下,彝良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医疗“乡乡通”信息系统建设。两年多来,通过医改和全民健康信息化“两轮驱动”,建设了一张覆盖县、乡、村的数据专网、一个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套涵盖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结算、健康扶贫、综合管理的应用系统。目前系统可提供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学影像(集中阅片)、远程教育、医学检验、电子病历共享等功能。同时,系统还支持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综合监管、医保门诊即时结算、住院“一站式”结算等服务。

(图5: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png

彝良县通过全民健康信息系统自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动识别功能,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实行“一站式”结算;通过电子病历共享功能,实现检验检查数据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检查,为患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患者减少了车费、生活费等非医疗性支出;通过远程医学教育和实施视频现场带教,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对基层医疗单位信任度,让患者选择就近就医,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自远程信息平台建设以来,彝良县共开展远程医疗5724例次,4816人次8523张片子,远程门诊783人次、远程会诊125人次,县域内双向转诊495例(其中:上转374例,下转121例)。同时,积极依托信息化平台,一盘棋进行精细管理,一本电子病历集成各类数据,一张身份证快速识别患者信息,一站式对县域内医疗机构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入院免收押金等进行在线监测。  

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县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前移,实现了县域内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初步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基层检査、上级诊断,上级开方、基层治疗”的就近就医服务模式。“大病不出县、小病留乡村”,缓解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难、找好医生看病难的问题,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8年6月,彝良县远程医疗“乡乡通”试点被全国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推广平台《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评选为2017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图3:云南省卫健委组团医疗专家到彝良县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png

(二)医共体建设让基层医疗强筋壮骨,为乡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全民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当下,县域乡村群众对优质便捷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乡村群众健康需要,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业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彝良县委、县政府把建设“健康彝良、小康彝良”作为彝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要课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好群众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公平可及、群众受益”这一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保打包资金付费工作。2017年,彝良县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2018年,全面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任务;2019年,探索实施医共体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工作,从机制和手段两个方面“双轮驱动”推进医共体建设。

彝良县健全组织构架,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印发了《彝良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彝良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彝良县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为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完善内部运行核心制度,包括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医共体人才流动、医共体绩效评价、医共体财务管理、医共体设施设备管理等核心制度,为医共体内部管理和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业务、技术培训、信息系统、村卫生室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管理。

提升县域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是提升县级医院急诊急救和大病救治保障能力。抢抓“组团式帮扶”和“东西部扶贫项目”契机,完成县120急救中心组建、县人民医院提质达标创建、重症医学科(ICU)等科室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急诊急救和大病救治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两个医共体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多次深入医共体成员单位督查调研,针对成员单位行政管理、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病人不动专家动的方式开展手术带教、选派优秀骨干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三)汇聚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队伍

2017年2月26日,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彭贵米产下一对双胞胎早产儿,体重仅1.1公斤、1.2公斤,病情危重,存活难度在彝良甚至昭通可谓史无前例。万幸的是,恰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经过65天的全力救治下,2017年5月2日,这对双胞胎健康出院,成为彝良县成功救治胎龄最小、体重最小的双胎早产儿。

当护士把双胞胎姐妹交到患儿父母手上时,全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彝良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感叹:“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往彝良县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唯一的救治途径只能转运到上级医院,但转运设备简陋,且需途经蜿蜒颠簸的山路,途中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近年来,支援彝良县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在彝良大地上全面铺开,在优质医疗资源扶持下,彝良县医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山区群众的“健康梦”不再遥远。

(图6: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彭贵米家早产儿、低体重双胞胎康复出院).png

(四)彝良县充分运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沪滇帮扶、省卫健

委挂包帮扶等政策机遇,建立“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机制,通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东莞黄江医院、昆医附一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发挥好各医疗专家团队的作用,加强对县内医务人员的带教培养培训,为彝良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队伍。同时,加大人员送出去进修培训力度,2016年以来,全县卫生健康单位共派出165人次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先后组建了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等科室,成立了120急救中心,妇产科、普外科获得云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组建了省县专科联盟,2018年成功通过县级医院提质达标评审。

三、经验启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彝良县健康扶贫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实施健康扶贫的根本保证。彝良县的经验表明,县委、政府的巨大决心、老百姓的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保险企业的专业服务,哪个环节都少不了。更需要财政、卫健、医保、扶贫、民政、定点机构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

(二)利用“互联网+”是重要抓手。彝良县域医共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业务分工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有效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三)信息资源共享是基础。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打破了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医保系统之间的壁垒,涵盖了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等内容,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四)一站式服务是保障。彝良县健康信息化平台与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医疗保障数据与医疗信息联通共享,实现了医保“一站式”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让患者更省力、省时,同时督促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医疗行为和费用的实时监管。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健康扶贫    
乡村发展

彝良县打好健康扶贫战奔上“小康路”

时间:2020-09-10 17:22:58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云南昭通市彝良县扶贫开发领导组

一、背景导读

彝良县地处滇川黔三省八县结合部的乌蒙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5个革命老区县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乌蒙山片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从这里,走出了革命先烈刘平楷、云南省唯一一位军事家罗炳辉将军、时代英雄徐洪刚等众多英雄模范人物;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军团曾三进三出彝良,打响了著名的“千里乌蒙回旋战”,彝良县被誉为“英雄桑梓、将军故里、天麻之乡”。在2804平方公里的县域面积内,有 15个乡镇、139个村(社区),总人口62.7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老、少、边、穷”地区。

由于受历史、地理、自然等诸多条件的制约,这方曾为中国革命贡献力量、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和厚重红色基因、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地,山川秀丽却难掩经济上的窘困。境内山高坡陡、交通不便,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尤为突出的是,经2017年精准识别,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644户255624人中,因病致贫返贫7385户31204人、占比12.2%。“小病拖,大病扛”,是老区贫困群众因病致贫的真实写照。

精准扶贫,健康先行。要想彻底脱贫,彝良必须要翻过因病致贫返贫这座大山,攻克这一顽疾。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在有限的财力范围内构建惠及更多人口的健康保障网?彝良是如何创造提高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这一“彝良经验”的呢?

“不让一个贫困对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不让一个贫困群众因病因疾掉队。”彝良县深入实施健康扶贫战略,紧紧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方便看病、看得好病、尽量少生病”这一核心目标,精准定位、精准施策,以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前移,确保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及时享受到各项健康扶贫政策,实现了县域内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县乡村三级全覆盖。探索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乡村一体”管理模式,形成“大病不出县、小病留乡村、基层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良好态势。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梦想逐渐实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与彝良渐行渐远。

(图1:云南省李玛琳副省长到彝良县人民医院调研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jpg

二、做法成效

(一)全民健康信息化打通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通过远程会诊,我在镇卫生院就完成了手术,个人承担费用比去县医院进行手术治疗少花费5000多元。”谈起远程医疗“乡乡通”工程带来的好处,彝良县牛街镇果稠村木林村民小组村民王世海高兴地竖起大拇指。

王世海4年前因外出务工不慎摔伤致左股骨、左胫腓骨骨折,受伤后在广东省某医院进行手术。术后一年复查发现左股骨骨折端愈合不良,患肢疼痛不适,在后期复查中仍未发现骨折端愈合。2018年3月,王世海得知在家门口即可远程医疗享受县级医生服务的情况后,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牛街镇卫生院就诊。王世海入院后,牛街镇卫生院发现其在当地实施手术存在困难。随后通过全民健康信息系统(分级诊疗平台)将患者王世海所有信息资料上传彝良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讨论,并对手术进行评估,最终决定该患者可以在牛街镇卫生院行二次手术治疗,并通过平台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及手术预案制定。因术前评估及预案充分,手术非常成功。王世海在牛街镇卫生院住院20日,医疗总费用24049.5元,医保报销21153.15元,患者个人承担2896.35元。若该患者在县级医院治疗因收费标准等原因,患者总费用大约35000元至40000元,医保报销80%,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加生活费用约8000元;在市级医院治疗总费用约40000元至50000元,医保报销65%,患者个人承担费用加生活费用约15000元至20000元。

为破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2017年7月,在省卫健委的帮扶下,彝良县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切入点,组建县域医共体,开展“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和远程医疗“乡乡通”信息系统建设。两年多来,通过医改和全民健康信息化“两轮驱动”,建设了一张覆盖县、乡、村的数据专网、一个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一套涵盖医疗、公共卫生、医保结算、健康扶贫、综合管理的应用系统。目前系统可提供远程门诊、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医学影像(集中阅片)、远程教育、医学检验、电子病历共享等功能。同时,系统还支持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综合监管、医保门诊即时结算、住院“一站式”结算等服务。

(图5:彝良县人民医院进行远程会诊).png

彝良县通过全民健康信息系统自带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动识别功能,为建档立卡贫困患者住院实行“一站式”结算;通过电子病历共享功能,实现检验检查数据共享互认,避免重复检查,为患者减轻医疗费用负担;通过远程门诊、远程会诊,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为患者减少了车费、生活费等非医疗性支出;通过远程医学教育和实施视频现场带教,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了群众对基层医疗单位信任度,让患者选择就近就医,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

自远程信息平台建设以来,彝良县共开展远程医疗5724例次,4816人次8523张片子,远程门诊783人次、远程会诊125人次,县域内双向转诊495例(其中:上转374例,下转121例)。同时,积极依托信息化平台,一盘棋进行精细管理,一本电子病历集成各类数据,一张身份证快速识别患者信息,一站式对县域内医疗机构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入院免收押金等进行在线监测。  

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县医疗资源优化配置,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前移,实现了县域内分级诊疗和远程医疗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初步形成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基层检査、上级诊断,上级开方、基层治疗”的就近就医服务模式。“大病不出县、小病留乡村”,缓解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病就医难、找好医生看病难的问题,打通了医疗卫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8年6月,彝良县远程医疗“乡乡通”试点被全国深化医改典型经验推广平台《健康报》社、《中国卫生》杂志社评选为2017年度“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创新举措之一。  

(图3:云南省卫健委组团医疗专家到彝良县开展健康扶贫义诊活动).png

(二)医共体建设让基层医疗强筋壮骨,为乡村群众带来健康福祉
    全民小康离不开全民健康。当下,县域乡村群众对优质便捷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乡村群众健康需要,实现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业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彝良县委、县政府把建设“健康彝良、小康彝良”作为彝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努力方向和重要课题,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服务好群众为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公平可及、群众受益”这一改革目标,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医保打包资金付费工作。2017年,彝良县启动县域医共体建设;2018年,全面完成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任务;2019年,探索实施医共体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工作,从机制和手段两个方面“双轮驱动”推进医共体建设。

彝良县健全组织构架,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制定印发了《彝良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彝良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彝良县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为统筹推进医共体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完善内部运行核心制度,包括医共体理事会章程、医共体人才流动、医共体绩效评价、医共体财务管理、医共体设施设备管理等核心制度,为医共体内部管理和运行提供了制度保障。

构建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组建了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为牵头医院,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县域医共体,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业务、技术培训、信息系统、村卫生室管理;加强乡村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管理。

提升县域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是提升县级医院急诊急救和大病救治保障能力。抢抓“组团式帮扶”和“东西部扶贫项目”契机,完成县120急救中心组建、县人民医院提质达标创建、重症医学科(ICU)等科室建设等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县域急诊急救和大病救治保障能力。二是提升基层综合服务能力。两个医共体牵头单位主要领导及相关职能科室多次深入医共体成员单位督查调研,针对成员单位行政管理、医疗服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基层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和病人不动专家动的方式开展手术带教、选派优秀骨干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三)汇聚优质医疗资源,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队伍

2017年2月26日,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彭贵米产下一对双胞胎早产儿,体重仅1.1公斤、1.2公斤,病情危重,存活难度在彝良甚至昭通可谓史无前例。万幸的是,恰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医生经过65天的全力救治下,2017年5月2日,这对双胞胎健康出院,成为彝良县成功救治胎龄最小、体重最小的双胎早产儿。

当护士把双胞胎姐妹交到患儿父母手上时,全家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彝良县人民医院的医生感叹:“真是太不容易了!”以往彝良县人民医院危重新生儿唯一的救治途径只能转运到上级医院,但转运设备简陋,且需途经蜿蜒颠簸的山路,途中随时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病情变化。

近年来,支援彝良县医疗卫生对口帮扶工作在彝良大地上全面铺开,在优质医疗资源扶持下,彝良县医疗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山区群众的“健康梦”不再遥远。

(图6:彝良县小草坝镇金竹村彭贵米家早产儿、低体重双胞胎康复出院).png

(四)彝良县充分运用东西部扶贫协作、沪滇帮扶、省卫健

委挂包帮扶等政策机遇,建立“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机制,通过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东莞黄江医院、昆医附一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等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彝良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发挥好各医疗专家团队的作用,加强对县内医务人员的带教培养培训,为彝良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优秀队伍。同时,加大人员送出去进修培训力度,2016年以来,全县卫生健康单位共派出165人次到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进修学习,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服务水平。

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县级医疗机构学科建设、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大幅提升。2018年以来,县人民医院先后组建了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科等科室,成立了120急救中心,妇产科、普外科获得云南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组建了省县专科联盟,2018年成功通过县级医院提质达标评审。

三、经验启示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要实践,也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彝良县健康扶贫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凝聚共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是实施健康扶贫的根本保证。彝良县的经验表明,县委、政府的巨大决心、老百姓的积极配合、医疗机构的社会责任、保险企业的专业服务,哪个环节都少不了。更需要财政、卫健、医保、扶贫、民政、定点机构等多部门的通力合作。

(二)利用“互联网+”是重要抓手。彝良县域医共体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资源共享互通、业务分工高效协同,便捷开展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服务,有效推动构建有序的分级诊疗格局。

(三)信息资源共享是基础。彝良县全民健康信息化平台,打破了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历系统、检验系统、影像系统、医保系统之间的壁垒,涵盖了公共卫生、健康扶贫等内容,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有效避免了重复检查,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四)一站式服务是保障。彝良县健康信息化平台与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对接整合,医疗保障数据与医疗信息联通共享,实现了医保“一站式”结算,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让患者更省力、省时,同时督促医保智能审核和实时监控,实现了对医疗行为和费用的实时监管。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