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海助力云南7州市贫困群众种桑养蚕奔小康

时间:2020-09-11 14:57:2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001.jpg

上海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云南省在条件适宜的文山、普洱、临沧、楚雄、大理、德宏、保山7个州市、17个贫困县新建桑园近5.7万亩,通过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社、一批职业农民,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9年,7个州市共产鲜蚕茧3185吨、总收入超过1.4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146户28847人,户均增收4800元。龙头企业销售额达6.6亿元,实现税收超过2100万元,产业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一、集群式发展,产业培育闯新路。在深入研究贫困地区地理气候特征、区域经济基础、产业发展规划、群众生产习惯的基础上,推行“大分散、小聚集”集群式发展模式。一是项目集群化。着力破解现代产业发展追求规模效益与云南土地、劳动力分散的矛盾,因地制宜在温度湿度、劳动力、运输等条件方面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乡镇、村寨,以每个数百万的小项目持续精准滴管,带动周边连片开发模式,数年内实施项目61个。二是基地集群化。根据桑树能够在陡坡种植的特性,在不同的海拔、坡度地域建设试验基地、示范基地。在德宏州,打造州、县、乡三级示范基地,控制各级基地最低面积,确保大分散有典型、小聚集有效应。对于示范效应好的基地,在同类地区推广。全州万亩以上桑园的乡镇有2个,千亩以上的乡镇30个,总桑园面积 9.9万亩。三是人员集群化。以“公司养小蚕,农户养大蚕”的方式,把小蚕共育中心分散设置在各个乡镇、村落,由公司、合作社承担技术难度高的劳动,农户在家或就近养蚕,从而把简单的、分散的劳动力汇聚起来,最大程度为农民降低风险,最大限度提高山区劳动力使用效率。养蚕以“周期短、来钱快、又省力”的优势吸引了不少贫困群众加盟,其中养蚕年纪最大的超过了80岁。近三年来,上海帮助云南在条件适宜的7个州市、17个贫困县培育蚕桑产业,覆盖59个乡镇、249个行政村、24627户97615人,人和地的劣势转化为集群式、规模化的优势,闯出一条山地产业发展新路。

二、撬动式注资,区域发展增引擎。上海市援滇干部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部门企业,摸清对象诉求希望、产业发展痛点堵点,通过上海援滇项目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撬动区域发展。一是撬动短板。紧盯产业设施标准低、产业道路晴通雨阻等问题,上海累计持续投入帮扶资金1.56亿元,帮助7个州市建设107个小蚕共育中心、超过24万平方米大蚕房,配套了生产道路、水利管网等基础设施。二是撬动资金。在上海资金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政府、企业、群众配套自筹资金超过3400万元,形成了多方参与、利益互联的产业发展格局。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是“东桑西移”在保山投资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的首家民营企业。保山隆阳区以公司为依托持续投入6800多万元,在当地多个乡镇连片贫困区域实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整村推进,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扶持建设蚕茧收烘站,补助购买方格簇,聘请驻村蚕桑技术辅导员50多名,举办培训班60余场、培训桑农5000多人次,着力破解农户种不起、养不起,不会种、不会养的困境。全区新植桑园36000余亩,种桑养蚕户达6200多户,带动154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种桑养蚕,养蚕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撬动信心。看着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政府更有决心、企业更有动力、群众更有干劲。德宏州芒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4个对口帮扶县市全面推开,全州蚕桑产业一年一个台阶,综合产值从2017年6000万元、2018年1.2亿元,到2019年1.9亿元,还提出了2020年突破4亿元的目标。即使有价格波动,企业还是以保底价格收购,不打白条、现钱结算,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嵌入式帮扶,脱贫致富有靠山。在整个蚕桑产业链中,贫困户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嵌入在政府、企业、合作社联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一是品质由农户担当。各地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定点上门指导,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企业不仅根据产量、产丝品质来收购农户的鲜蚕茧,还对合作社种养管理进行评价、给予经费奖励。对农户、合作社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多方协力抓生产的良好局面。据了解,多地平均蚕茧抽丝达到1200米,被业内称为“丝中极品”。二是市场由企业开拓。一批龙头企业带着市场和渠道,从浙江、山东等传统纺织业地区转移过来、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以保山市茂盛茧丝有限公司为例,全球对最高品质白厂丝需求600吨中该公司就供应30吨,产品还直供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顶尖品牌。目前,当地利根丝绸公司已与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展市场。三是环境由政府营造,州、市、县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为农民减压。大理州鹤庆县、临沧市临翔区等地区相继出台产业政策、贫困群众扶持政策,在土地、水电、税收、硬件、种苗等方面给予优惠、减免和补助。企业安心发展、农户安心种养,贫困群众搭上了脱贫致富的“直通车”。

(上海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东西协作、定点扶贫    
乡村发展

上海助力云南7州市贫困群众种桑养蚕奔小康

时间:2020-09-11 14:57:2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001.jpg

上海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云南省在条件适宜的文山、普洱、临沧、楚雄、大理、德宏、保山7个州市、17个贫困县新建桑园近5.7万亩,通过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一批专业合作社、一批职业农民,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2019年,7个州市共产鲜蚕茧3185吨、总收入超过1.4亿元,涉及建档立卡贫困户8146户28847人,户均增收4800元。龙头企业销售额达6.6亿元,实现税收超过2100万元,产业造血功能持续增强。

一、集群式发展,产业培育闯新路。在深入研究贫困地区地理气候特征、区域经济基础、产业发展规划、群众生产习惯的基础上,推行“大分散、小聚集”集群式发展模式。一是项目集群化。着力破解现代产业发展追求规模效益与云南土地、劳动力分散的矛盾,因地制宜在温度湿度、劳动力、运输等条件方面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乡镇、村寨,以每个数百万的小项目持续精准滴管,带动周边连片开发模式,数年内实施项目61个。二是基地集群化。根据桑树能够在陡坡种植的特性,在不同的海拔、坡度地域建设试验基地、示范基地。在德宏州,打造州、县、乡三级示范基地,控制各级基地最低面积,确保大分散有典型、小聚集有效应。对于示范效应好的基地,在同类地区推广。全州万亩以上桑园的乡镇有2个,千亩以上的乡镇30个,总桑园面积 9.9万亩。三是人员集群化。以“公司养小蚕,农户养大蚕”的方式,把小蚕共育中心分散设置在各个乡镇、村落,由公司、合作社承担技术难度高的劳动,农户在家或就近养蚕,从而把简单的、分散的劳动力汇聚起来,最大程度为农民降低风险,最大限度提高山区劳动力使用效率。养蚕以“周期短、来钱快、又省力”的优势吸引了不少贫困群众加盟,其中养蚕年纪最大的超过了80岁。近三年来,上海帮助云南在条件适宜的7个州市、17个贫困县培育蚕桑产业,覆盖59个乡镇、249个行政村、24627户97615人,人和地的劣势转化为集群式、规模化的优势,闯出一条山地产业发展新路。

二、撬动式注资,区域发展增引擎。上海市援滇干部深入村庄农户、田间地头、部门企业,摸清对象诉求希望、产业发展痛点堵点,通过上海援滇项目资金的示范引领作用,撬动区域发展。一是撬动短板。紧盯产业设施标准低、产业道路晴通雨阻等问题,上海累计持续投入帮扶资金1.56亿元,帮助7个州市建设107个小蚕共育中心、超过24万平方米大蚕房,配套了生产道路、水利管网等基础设施。二是撬动资金。在上海资金的示范带动下,当地政府、企业、群众配套自筹资金超过3400万元,形成了多方参与、利益互联的产业发展格局。保山凯喜雅丝绸有限公司是“东桑西移”在保山投资蚕桑基地和丝绸加工的首家民营企业。保山隆阳区以公司为依托持续投入6800多万元,在当地多个乡镇连片贫困区域实行百亩以上连片种植、整村推进,无偿为农户提供种苗,扶持建设蚕茧收烘站,补助购买方格簇,聘请驻村蚕桑技术辅导员50多名,举办培训班60余场、培训桑农5000多人次,着力破解农户种不起、养不起,不会种、不会养的困境。全区新植桑园36000余亩,种桑养蚕户达6200多户,带动154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种桑养蚕,养蚕户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人均增收2000元。三是撬动信心。看着产业一年比一年好,政府更有决心、企业更有动力、群众更有干劲。德宏州芒市、梁河县、盈江县、陇川县4个对口帮扶县市全面推开,全州蚕桑产业一年一个台阶,综合产值从2017年6000万元、2018年1.2亿元,到2019年1.9亿元,还提出了2020年突破4亿元的目标。即使有价格波动,企业还是以保底价格收购,不打白条、现钱结算,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吃下“定心丸”。

三、嵌入式帮扶,脱贫致富有靠山。在整个蚕桑产业链中,贫困户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嵌入在政府、企业、合作社联动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一是品质由农户担当。各地区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定点上门指导,合作社负责生产管理。企业不仅根据产量、产丝品质来收购农户的鲜蚕茧,还对合作社种养管理进行评价、给予经费奖励。对农户、合作社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多方协力抓生产的良好局面。据了解,多地平均蚕茧抽丝达到1200米,被业内称为“丝中极品”。二是市场由企业开拓。一批龙头企业带着市场和渠道,从浙江、山东等传统纺织业地区转移过来、落地生根、发展壮大,分别获得国家级、省级扶贫龙头企业称号。以保山市茂盛茧丝有限公司为例,全球对最高品质白厂丝需求600吨中该公司就供应30吨,产品还直供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顶尖品牌。目前,当地利根丝绸公司已与浙江凯喜雅国际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深度加工、提高附加值、拓展市场。三是环境由政府营造,州、市、县想方设法为企业减负、为农民减压。大理州鹤庆县、临沧市临翔区等地区相继出台产业政策、贫困群众扶持政策,在土地、水电、税收、硬件、种苗等方面给予优惠、减免和补助。企业安心发展、农户安心种养,贫困群众搭上了脱贫致富的“直通车”。

(上海市政府驻昆明办事处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