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真帮实扶,锻造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安徽师大驻宿松凉亭镇三德村扶贫工作队典型材料

时间:2020-09-12 11:30:5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驻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扶贫工作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凉亭镇直接指导下,带领三德村“两委”聚焦精准、聚力攻坚,全村实现474户1742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34%下降到现在的0.26%;同时,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3万元。

20200912159988185719.jpg

一是抓实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工作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22.8万元,援建党员活动室、村干部会议室、为民服务大厅和文化服务站,改善基层党建的工作环境。制定《三德村党建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制度。先后带领村“两委”赴芜湖、宣城、岳西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2014年以来,共发展党员21人,入党积极份子8人,培养后备干部12人。

20200912159988192865.jpg

二是关注核心指标,全面入户走访。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五级书记大走访”的工作要求,对三德村1935户农户,尤其是479户贫困户全面走访,关注核心指标,逐户逐人摸清核准基本情况,一人一户制定帮扶计划,力求扶到点上、落到根上。几年来,工作队共累计入户走访3000余人次。为了便于贫困户联系,为74个村民小组设计了组牌,将工作队成员的照片打印在组牌上,并把照片、电话制成小贴画,张贴在扶贫手册中。梳理边缘户94户,全部入户走访核实,建立问题台账。历时三个月,主持开展扶贫夜校近50场,对村民小组全覆盖,化解矛盾30余个,有效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

五保户袁为明对有些扶贫政策不太理解,多名扶贫干部吃了闭门羹,是一个典型的满意度问题。工作队知道情况后,来到他家,隔着窗子与他交流,老人心中的芥蒂终于解开,最后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说:“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满意满意!”

20200912159988196712.jpg

贫困户石加林的女儿因转学导致学籍有误,影响到升学。工作队发现后,多次与教育局和就读学校沟通,终于处理好了该生的学籍问题,解决了她的义务教育保障问题。

陈墩组共有村民44户160人。因该村民组与相邻的石岗组有矛盾,石岗组村民一直不同意陈墩组自来水管道从本村通过,导致陈墩组一直未通自来水。2018年初,工作队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与村两委会同专班一方面积极和石岗组群众协调,一方面向镇主管部门寻求支持,2018年7月,双方矛盾化解,在村委会主导下,陈墩组群众自觉出工出力,完成自来水到户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安全的问题。

三是推进十大工程,夯实脱贫基础。

工作队带领村两委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做好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96.8余万元。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项目,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协助申报特色种养业及务工补助743户次,补助金额135.51万元。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且户均产业2.26个。就业扶贫工程。依托村就业扶贫驿站,积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和居家就业基地。已建成佳兴米业就业扶贫车间1个,吸纳贫困人口11人就业。同时,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建设,共吸纳贫困人口百余人就近就业。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投资635.7万元分两期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贫困户28户112人,配套道路建设1.5公里,新建文化活动广场426平方米。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全村退耕还林面积1019.9亩,补助资金近24万元,新造林201亩,设立7名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智力扶贫工程。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申报雨露计划151人次金额31.5万元,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16人次,资助金额3.85万元。社保兜底扶贫工程。近年来,共评定低保救助人员1005人次,救助金额229.488万元;评定五保分散供养人员262人次,救助金额111.66万元。健康扶贫工程。广泛宣传、积极落实健康扶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率、“新农合”参保率均达100%。基础设施扶贫工程。新建村卫生室和幼儿园各1所,2014年以来修建农村道路28条40余公里。全面落实河长制,整治当家塘31口总面积约245亩。金融扶贫工程。2016年以来,与金融机构合作共为130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贷款总额638.6万元。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拓宽社会帮扶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安徽师范大学已帮扶项目折合资金213.36万元,安庆新城悦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帮扶资金12.9万元。

四是开展教育帮扶,扶贫必定扶智。

积极落实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的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的理念,开展教育帮扶。以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为重点,辐射整个宿松县,开展教育扶贫。促成安徽师大附中接管复兴中学,成立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促成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帮扶宿松县十年行动计划,遴选十个学院定点帮扶十所中小学。推动安徽师大附属萃文中学、附属小学与光荣初中、光荣小学结对共建,捐资在光荣初中设立“大拇指奖学金”,在光荣小学设立“向阳花奖助学金”,依托浸润计划帮扶光荣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微心愿”;组织大学生到宿松县开展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筹集资金19万元援建远程录播教室。目前,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近两年高考中,曾获大拇指奖学金的学生100%达到本科线。2019年,首届大拇指奖学金获得者贺鹏飞被安徽师范大学录取,并代表全体本科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五是创建文明乡风,开展扶志教育。

工作队同村两委一起,开展“三大革命”、“四净两规范”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105国道改道征地工作,顺利完成三德村境内近4公里征地丈量任务;协助村两委完成退宅还耕68亩。

邀请音乐学院80余名师生赴三德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安徽师范大学高雅艺术惠民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回高雅艺术盛宴。

高度重视扶贫与扶志的结合,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三德村设立“三德”奖,奖励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自强品德等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三德群众。此奖项的设立,推进了扶志教育,赋予了三德村新的时代内涵,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安庆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贺学福为贫困户,平时为身边群众做了不少实事,但因组上一条道路迟迟不能硬化,对一些扶贫政策有点意见,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及时沟通,并对他平时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推荐他获评第二届三德奖的“社会公德奖”,他非常高兴,不仅心中的结解开了,他还主动配合村两委,做通了身边群众的工作,使得三年未解决的道路硬化难题迎刃而解,并赠送工作队锦旗一面,安庆市委组织部获悉后,专程赴村拍摄了专题片。

(宿松县扶贫开发办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安徽宿松县、社会扶贫    

真帮实扶,锻造一支不走的驻村工作队 ——安徽师大驻宿松凉亭镇三德村扶贫工作队典型材料

时间:2020-09-12 11:30:5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

安徽师范大学驻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扶贫工作队,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在凉亭镇直接指导下,带领三德村“两委”聚焦精准、聚力攻坚,全村实现474户1742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5.34%下降到现在的0.26%;同时,村内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得到明显改善,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22.3万元。

20200912159988185719.jpg

一是抓实基层党建,建强基层组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要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工作队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筹集资金22.8万元,援建党员活动室、村干部会议室、为民服务大厅和文化服务站,改善基层党建的工作环境。制定《三德村党建工作方案》,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等各项制度。先后带领村“两委”赴芜湖、宣城、岳西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2014年以来,共发展党员21人,入党积极份子8人,培养后备干部12人。

20200912159988192865.jpg

二是关注核心指标,全面入户走访。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按照“五级书记大走访”的工作要求,对三德村1935户农户,尤其是479户贫困户全面走访,关注核心指标,逐户逐人摸清核准基本情况,一人一户制定帮扶计划,力求扶到点上、落到根上。几年来,工作队共累计入户走访3000余人次。为了便于贫困户联系,为74个村民小组设计了组牌,将工作队成员的照片打印在组牌上,并把照片、电话制成小贴画,张贴在扶贫手册中。梳理边缘户94户,全部入户走访核实,建立问题台账。历时三个月,主持开展扶贫夜校近50场,对村民小组全覆盖,化解矛盾30余个,有效宣传了党的扶贫政策。

五保户袁为明对有些扶贫政策不太理解,多名扶贫干部吃了闭门羹,是一个典型的满意度问题。工作队知道情况后,来到他家,隔着窗子与他交流,老人心中的芥蒂终于解开,最后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说:“党的政策好,党的干部好,满意满意!”

20200912159988196712.jpg

贫困户石加林的女儿因转学导致学籍有误,影响到升学。工作队发现后,多次与教育局和就读学校沟通,终于处理好了该生的学籍问题,解决了她的义务教育保障问题。

陈墩组共有村民44户160人。因该村民组与相邻的石岗组有矛盾,石岗组村民一直不同意陈墩组自来水管道从本村通过,导致陈墩组一直未通自来水。2018年初,工作队在了解相关情况后,与村两委会同专班一方面积极和石岗组群众协调,一方面向镇主管部门寻求支持,2018年7月,双方矛盾化解,在村委会主导下,陈墩组群众自觉出工出力,完成自来水到户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用水安全的问题。

三是推进十大工程,夯实脱贫基础。

工作队带领村两委扎实推进“十大工程”,做好扶贫项目到村、到户,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896.8余万元。产业扶贫工程。大力发展农业产业项目,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特色种养业,协助申报特色种养业及务工补助743户次,补助金额135.51万元。实现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且户均产业2.26个。就业扶贫工程。依托村就业扶贫驿站,积极打造就业扶贫车间和居家就业基地。已建成佳兴米业就业扶贫车间1个,吸纳贫困人口11人就业。同时,积极支持本地企业建设,共吸纳贫困人口百余人就近就业。易地搬迁扶贫工程。投资635.7万元分两期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安置贫困户28户112人,配套道路建设1.5公里,新建文化活动广场426平方米。生态保护扶贫工程。全村退耕还林面积1019.9亩,补助资金近24万元,新造林201亩,设立7名护林员公益性岗位。智力扶贫工程。实现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申报雨露计划151人次金额31.5万元,申请上海证券交易所资助16人次,资助金额3.85万元。社保兜底扶贫工程。近年来,共评定低保救助人员1005人次,救助金额229.488万元;评定五保分散供养人员262人次,救助金额111.66万元。健康扶贫工程。广泛宣传、积极落实健康扶贫“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政策,贫困人口政策知晓率、家庭医生签约率、“新农合”参保率均达100%。基础设施扶贫工程。新建村卫生室和幼儿园各1所,2014年以来修建农村道路28条40余公里。全面落实河长制,整治当家塘31口总面积约245亩。金融扶贫工程。2016年以来,与金融机构合作共为130户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信贷业务,贷款总额638.6万元。社会扶贫工程。积极拓宽社会帮扶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安徽师范大学已帮扶项目折合资金213.36万元,安庆新城悦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帮扶资金12.9万元。

四是开展教育帮扶,扶贫必定扶智。

积极落实省委李锦斌书记提出的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的理念,开展教育帮扶。以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为重点,辐射整个宿松县,开展教育扶贫。促成安徽师大附中接管复兴中学,成立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促成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帮扶宿松县十年行动计划,遴选十个学院定点帮扶十所中小学。推动安徽师大附属萃文中学、附属小学与光荣初中、光荣小学结对共建,捐资在光荣初中设立“大拇指奖学金”,在光荣小学设立“向阳花奖助学金”,依托浸润计划帮扶光荣小学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微心愿”;组织大学生到宿松县开展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筹集资金19万元援建远程录播教室。目前,光荣初中和光荣小学的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近两年高考中,曾获大拇指奖学金的学生100%达到本科线。2019年,首届大拇指奖学金获得者贺鹏飞被安徽师范大学录取,并代表全体本科新生在开学典礼上发言。

五是创建文明乡风,开展扶志教育。

工作队同村两委一起,开展“三大革命”、“四净两规范”和“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工作,开展105国道改道征地工作,顺利完成三德村境内近4公里征地丈量任务;协助村两委完成退宅还耕68亩。

邀请音乐学院80余名师生赴三德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安徽师范大学高雅艺术惠民演出,让村民在家门口享受了一回高雅艺术盛宴。

高度重视扶贫与扶志的结合,2019年,驻村工作队在三德村设立“三德”奖,奖励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自强品德等三个方面有突出表现的三德群众。此奖项的设立,推进了扶志教育,赋予了三德村新的时代内涵,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安庆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贺学福为贫困户,平时为身边群众做了不少实事,但因组上一条道路迟迟不能硬化,对一些扶贫政策有点意见,工作队得知情况后,及时沟通,并对他平时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推荐他获评第二届三德奖的“社会公德奖”,他非常高兴,不仅心中的结解开了,他还主动配合村两委,做通了身边群众的工作,使得三年未解决的道路硬化难题迎刃而解,并赠送工作队锦旗一面,安庆市委组织部获悉后,专程赴村拍摄了专题片。

(宿松县扶贫开发办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