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湖北通城:茶产业铺就富民梦想

时间:2020-09-14 14:52:29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易玲 刘建平

QQ截图20200914145532.jpg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9月12日,走进湖北省通城县沙堆福人九井峰生态茶庄,“茶香古镇,田园沙堆”八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驱车进入园内:远看茶园一派翠色,像地毯一样铺满山间,处处可见采茶人,近看,一排排茶树排列整齐,嫩绿的茶叶,时时弥漫着清香。

茶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福人九井峰茶园占地面积2700亩,咸宁市规模最大最标准的一个有机茶园,在脱贫攻坚中,茶业结对6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参股分红,临时用工和采摘付工资等方式,每年帮助贫困户增加现金总收入180余万元。茶场为当地农民提供长期和季节性用工岗位2000个以上,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铺就了富民梦想。

这只是通城产业扶贫,茶业作为的一个成功范例。

 产业扶贫:茶业担当实力

通城是素有‘茶叶之乡’美称,是湖北省四大产茶县之一,种植茶叶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目前,全县已形成以隽水、四庄、沙堆、关刀、马港和大坪6个乡镇为主的茶叶板块经济带。据县特产局统计,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7.31万亩,总产量2675吨,茶叶系列产值5.2亿元。茶叶精制加工8300吨,仅湖北双狮茶业公司一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年出口销售额达亿元,是湖北省重点茶叶出口企业。目前该县已建成以湖北双狮茶业、湖北霞光茶业公司茶叶深加工产业园为龙头,以湖北福人九井峰茶叶产业园和百丈潭茶业科技园为支撑的一批深加工基地,茶叶全面精制加工体系已构建。

全县建有湖北双师茶叶公司,湖北霞光茶叶公司,隽香有机茶公司,百丈潭有机茶有限公司,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两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两家国家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同时还建有16家规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和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全县90%的茶叶基地和农户抱团发展。这一模式已取得成功经验,正被大力推广。

精准扶贫以前通城县有8万多贫困人口,居住在黄袍,黄龙,马港等偏远山区,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劳力维持生计,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无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产业扶贫:茶业担当显成效

马港镇吴海燕建立的夏江源茶场,已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成为有机茶园的坚实支撑。

“走传统农耕绿色、生态之路,把茶园打造成通城县第一个有机茶园!”说起种有机茶的初衷,吴海燕有点军人的骄傲。1989年,他退伍后承包460亩老化茶园,产量、质量跟不上。在一次茶博会上,他从国外专家那里了解到有机茶市场前景看好,决心种植有机茶。

他从源头把关,禁止施用化肥农药,专施饼肥。

茶叶质量提高了,成本却加大了。

“当时一年比往年多支出七、八万元人工除草费。为了达到有机茶标准,只能咬牙坚持!”吴海燕往事不堪回首,连续三年他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把前几年赚的钱投了进去。

通过多方请教、学习,他摸索出一套“鸡打工,鹅除草”的种养结合模式,节约不少人工。

“每亩茶地养15只鸡,5只鹅。鸡吃虫,鹅吃草,绿色肥料它是宝,一亩工钱省不少。”吴海燕笑着说。

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种植出品相好、色香诱人的有机茶。

1999年,他的茶叶企业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湖北省首批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叶企业。茶园各项指标符合欧盟国家有机栽培标准,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茶产品远销海外,成为通城县唯一供不应求的产业。

有了销路,他立马又承包了百丈潭350亩茶园,投入100多万,高标准打造生态、绿色、有机茶园。2014年,他又建立高峰村生态农场,流转1200多亩荒山、土地,开荒种植有机茶。

开荒种茶并不像承包茶园那样简单,虽然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但做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开荒除草成了大问题。村里人开玩笑说,“有钱好日子不过,五十岁还瞎折腾!”

在军营铸就了永不服输精神的吴海燕,近处请不到人,他就开着车去远处请人,中午给他们安排饭,晚上送他们回家,工资日结。“家门口管理茶园,不仅一个月有3600块钱收入,还照顾了父母和孩子。”贫困户吴江心怀感激。

2015年,吴海燕创办隽香有机茶业公司,拥有有机茶园2000亩,年产值千余万元。五年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帮扶128户贫困户脱贫。现吴海燕正将这一模式进行复制,成立高峰生态农场,建成后,可年产有机茶6万公斤,出栏生猪1500头、禽蛋15万枚,黄豆制品6万公斤,年产值2200万元以上,带动300户农户参与经营。其生态养殖场被省科协、省财政厅列入了重点扶持的“全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吴海燕个人成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 

如今,随着全县茶叶产业经营模式的完善与成熟,茶产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户增收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在种植环节上,现一年可提供5600余个季节性岗位,每年可让农民创收1.12亿元;在加工环节上,全县茶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4000余个,发放工资超过1亿元。

通城茶产业延伸了贫困户增收路,铺就了富民梦想。(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委宣传部)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区县声音    

湖北通城:茶产业铺就富民梦想

时间:2020-09-14 14:52:29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易玲 刘建平

QQ截图20200914145532.jpg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9月12日,走进湖北省通城县沙堆福人九井峰生态茶庄,“茶香古镇,田园沙堆”八个红色大字映入眼帘,驱车进入园内:远看茶园一派翠色,像地毯一样铺满山间,处处可见采茶人,近看,一排排茶树排列整齐,嫩绿的茶叶,时时弥漫着清香。

茶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福人九井峰茶园占地面积2700亩,咸宁市规模最大最标准的一个有机茶园,在脱贫攻坚中,茶业结对60户贫困户,通过扶贫贷款参股分红,临时用工和采摘付工资等方式,每年帮助贫困户增加现金总收入180余万元。茶场为当地农民提供长期和季节性用工岗位2000个以上,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扶贫效果,铺就了富民梦想。

这只是通城产业扶贫,茶业作为的一个成功范例。

 产业扶贫:茶业担当实力

通城是素有‘茶叶之乡’美称,是湖北省四大产茶县之一,种植茶叶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目前,全县已形成以隽水、四庄、沙堆、关刀、马港和大坪6个乡镇为主的茶叶板块经济带。据县特产局统计,2019年全县茶园面积7.31万亩,总产量2675吨,茶叶系列产值5.2亿元。茶叶精制加工8300吨,仅湖北双狮茶业公司一家年加工能力达1万吨,年出口销售额达亿元,是湖北省重点茶叶出口企业。目前该县已建成以湖北双狮茶业、湖北霞光茶业公司茶叶深加工产业园为龙头,以湖北福人九井峰茶叶产业园和百丈潭茶业科技园为支撑的一批深加工基地,茶叶全面精制加工体系已构建。

全县建有湖北双师茶叶公司,湖北霞光茶叶公司,隽香有机茶公司,百丈潭有机茶有限公司,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两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两家国家级茶叶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上,同时还建有16家规模茶叶生产加工企业及专业合作社。茶叶企业和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带动全县90%的茶叶基地和农户抱团发展。这一模式已取得成功经验,正被大力推广。

精准扶贫以前通城县有8万多贫困人口,居住在黄袍,黄龙,马港等偏远山区,无一技之长,只能依靠劳力维持生计,茶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在种植、加工等方面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无需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

产业扶贫:茶业担当显成效

马港镇吴海燕建立的夏江源茶场,已形成完整的生态循环链条,成为有机茶园的坚实支撑。

“走传统农耕绿色、生态之路,把茶园打造成通城县第一个有机茶园!”说起种有机茶的初衷,吴海燕有点军人的骄傲。1989年,他退伍后承包460亩老化茶园,产量、质量跟不上。在一次茶博会上,他从国外专家那里了解到有机茶市场前景看好,决心种植有机茶。

他从源头把关,禁止施用化肥农药,专施饼肥。

茶叶质量提高了,成本却加大了。

“当时一年比往年多支出七、八万元人工除草费。为了达到有机茶标准,只能咬牙坚持!”吴海燕往事不堪回首,连续三年他不仅没有赚到钱,还把前几年赚的钱投了进去。

通过多方请教、学习,他摸索出一套“鸡打工,鹅除草”的种养结合模式,节约不少人工。

“每亩茶地养15只鸡,5只鹅。鸡吃虫,鹅吃草,绿色肥料它是宝,一亩工钱省不少。”吴海燕笑着说。

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种植出品相好、色香诱人的有机茶。

1999年,他的茶叶企业是全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湖北省首批通过有机茶认证的茶叶企业。茶园各项指标符合欧盟国家有机栽培标准,茶叶通过欧盟有机认证。茶产品远销海外,成为通城县唯一供不应求的产业。

有了销路,他立马又承包了百丈潭350亩茶园,投入100多万,高标准打造生态、绿色、有机茶园。2014年,他又建立高峰村生态农场,流转1200多亩荒山、土地,开荒种植有机茶。

开荒种茶并不像承包茶园那样简单,虽然农村条件越来越好,但做事的劳动力越来越少,开荒除草成了大问题。村里人开玩笑说,“有钱好日子不过,五十岁还瞎折腾!”

在军营铸就了永不服输精神的吴海燕,近处请不到人,他就开着车去远处请人,中午给他们安排饭,晚上送他们回家,工资日结。“家门口管理茶园,不仅一个月有3600块钱收入,还照顾了父母和孩子。”贫困户吴江心怀感激。

2015年,吴海燕创办隽香有机茶业公司,拥有有机茶园2000亩,年产值千余万元。五年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帮扶128户贫困户脱贫。现吴海燕正将这一模式进行复制,成立高峰生态农场,建成后,可年产有机茶6万公斤,出栏生猪1500头、禽蛋15万枚,黄豆制品6万公斤,年产值2200万元以上,带动300户农户参与经营。其生态养殖场被省科协、省财政厅列入了重点扶持的“全省科普示范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项目,吴海燕个人成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 

如今,随着全县茶叶产业经营模式的完善与成熟,茶产业在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户增收方面,产生的社会效益非常明显:在种植环节上,现一年可提供5600余个季节性岗位,每年可让农民创收1.12亿元;在加工环节上,全县茶场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到4000余个,发放工资超过1亿元。

通城茶产业延伸了贫困户增收路,铺就了富民梦想。(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委宣传部)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