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带一路”上,高科技光电产业链接扶贫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

时间:2020-09-21 15:18:55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园区内工厂式就业扶贫车间.jpg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是由国际新型铜线灯研发人何耀文牵头组建的,是当前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新型铜线灯高新科技园,拥有铜线灯发明、led半导体发光等146项国际国内专利,产品畅销欧美,点亮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等20多个国际大都市,也是淘汰中国每年600亿传统灯饰产品的全球首款产品。

该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兴办光电企业30家和乡村扶贫车间200个,计划年产值达到30亿元和年纳税达到6000万元,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光电科技产业园。

自2017年3月27日正式开工以来,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至今已兴办了86个乡村扶贫车间,接收15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当年产值达到3个亿。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造了招商引资新速度,闯出一条高科技企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促成了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片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背景:

上犹是典型的山区县,还是原中央苏区县、江西省第三大库区移民县,由于“苏区+山区+库区”的特殊县情,全县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十二五”末,上犹县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84.74%,人均GDP为19387元,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全县14个乡镇,32万人ロ,其中“十三五”省级贫困村4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为15980户54524人,未脱贫人ロ22225人。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群众有义务。近年来,上犹县非公经济充分发挥在开拓市场、创造财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多渠道引导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非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正逐步成为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项目实施:

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将祝福与欢乐送进千家万户,给全世界带来艺术享受。2月8日央视春晚江西特别节目《老区人民幸福年》《过新年》中,一场场气势恢宏、绚丽多姿的演出,一台台超级酷炫的灯光秀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而如此忽隐忽现的光电产品竟然来自江西省上犹县,采用的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特别设计打造的灯光道具。

一、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点亮全球

“未来五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将以‘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为产业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产业链条完整的光电产品集散基地和高新科技园。”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耀文介绍说。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建设分为三个区域:

一区:租赁小微企业一期标准厂房4.68万平方米,兴办了江西奥赛光电、赣州亿思特等13家灯饰产业链企业,计划年产值7-8亿元和年纳税1500万元。

二区:购买40亩土地使用权,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宿舍楼、办公楼,兴办新型金属制品、自动化灯串等5-6家光电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年产值达到5-6亿元和年纳税达到1000万元。

三区:租赁上犹县2017年标准厂房8.2万平方米,规划兴办赣州上杰科技、赣州智辉金属制品和江西顺慈科技等10多家光电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年产值达到10-15亿元和年纳税达到3000万元。

公司90%的产品都是出口,生产的灯饰产品用集装箱打包好,从园区出发,沿着赣粤高速公路,经过40分钟的车程,到达赣州港,再乘驳船出发,经过一天的时间到达深圳盐田港,沿着“一带一路”销往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铜线灯已远销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印度等国家,2019年出口量近580万套,出口创汇2800多万美元。让上犹光电走向世界、点亮全球。

作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县城,“一带一路”引领上犹光电产业走向世界,点亮全球,也一路照亮贫困户脱贫前行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家居式、工厂式、创业式三种形式的扶贫车间推进脱贫攻坚,将光电产业中后端产品分发到乡村进行手工制作,链接贫困户就业创业,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光电产业,也让众多失能弱能贫困户增强了自立自强的信心。

杨顺忠是该县梅水乡水陂村人,儿时患麻疹风湿病导致下半身瘫痪,2014年评为低保贫困户,65岁的母亲也患有风湿病、冠心病,无劳动能力,不仅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对生活更是失去了信心。2018年9月初,杨顺忠开始在梅水乡水陂村扶贫车间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电池盒组装中比较简单的放线工序。虽然月收入才200多元,但杨顺忠常常对工友感言,“工资不高,但有份工作,心里便踏实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在水陂村扶贫车间,与杨顺忠相似的残障贫困户占工人总数的六成,人均收入达600余元。

上犹县“产业园+乡村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助力了贫困户加快致富步伐。贫困户就业致富脱贫,企业也同样受益,高端精密型产品在园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扶贫车间生产,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一头连着“一带一路”,一头连着“贫困户”。这些灯饰产品到达欧洲等地后,成为点亮当地城市街道的一道亮丽景观,也照亮了上犹贫困户的脱贫路。

二、助力“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以高科技帮扶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公司产品由江西奥赛光电、赣州亿思特等18家高新科技企业生产;中后端产品由众鑫电子公司统一链接乡村光电扶贫车间,分发到千家万户进行手工制作。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对接,因地制宜打造了工厂式、居家式、创业式三种不同模式的扶贫车间。

1、工厂式扶贫车间,“四有五保”,助贫帮困

在亿思特、源嘉科技等园区总部企业,开设了3间扶贫车间,吸纳农村有条件、有劳力的贫困户进工厂就业。按工厂化统一管理,贫困户月收入可实现2000-3000元,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目前,已有131名贫困户在工厂式扶贫车间就业。同时,还为乡村光电扶贫车间培训了500多名技术骨干,确保产品质量有保证。

43岁的李小云,社溪镇麻田村人,因丈夫遭遇矿难,自己带着婆婆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靠她一人艰难维生。2017年9月,李小云进厂工作后每月能收入3000-4000元,为一家人日常生活和子女就学提供了保障。

来自上犹县油石乡水村的42岁的曾兰英,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肾结石、疝气手术后,导致体弱无法工作。婆婆85岁,患高血压,常年服药,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肩上。自2017年2月份,曾兰英来到光电科技产业园扶贫车间从事黏胶工作,每月收入可达6000—7000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工厂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班,一天包两餐,既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孩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曾兰英很是满足。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稳定贫困户在工厂就业,对贫困户实行“四有五保”待遇。“四有”即:有衣穿(每人每年4套衣服)、有饭吃(中晚餐免费)、有房住(1-3人或1家2人有一套公租房)、有车坐(公交车接送);“五保”即:保收入(计件保底月工资2300-2800元)、保养老(参加养老保险)、保医疗(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保救济(参加失业保险)、保就学(子女就近读书)。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还有一个19岁的自闭患者职工,从入职后,在公司管理人员的关心爱护帮助下,不但成为了一名月收入近5000元的熟练工,而且自闭的症状大大好转,能够主动与同事们交流沟通。同时,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县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分期分批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

2、创业式扶贫车间,一人创业,脱贫一方

因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的投资小、政策好,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当地贫困户自主兴办光电扶贫车间,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方。

为鼓励当地群众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上犹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户兴办的光电扶贫车间给予场所补贴和工资补贴,还给予5000元以内的创业补贴。目前上犹境内的53家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中,有6家是由当地贫困户创业兴办,链接贫困人口513名。产业园每天安排车辆和技术员统一为乡村扶贫车间送货收货,进行技术指导,并把产品加工单价直接给员工,车间利润为员工实发工资的20—30%。同时,上犹县财政对贫困员工和车间给予系列补助,确保了扶贫车间的可持续发展。

上犹县安和乡黄坑村是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光电产业园签约结对帮扶村,2017年,产业园帮助该村创办了一个灯饰产业扶贫车间,安置贫困群众13人,其中大部分是年龄偏大或家中有困难不能外出务工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他们不需要外出也能务工就业赚钱的问题。

3、居家式扶贫车间,挣钱顾家两不误

针对不少贫困户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这一情况,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将扶贫车间开办到村里,使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打工增加收入。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已在上犹、崇义等周边县(区)兴建了86个集培训、贷款、就业“一体化”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链接80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这种扶贫车间具有加工方式灵活(农户可以在车间集中加工,也可以把原料领回家里加工),供销渠道稳定(由众鑫电子统一配置,统购统销),待遇报酬丰厚(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一般可实现1500元/月的收入,同时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等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

上犹县安和乡黄坑村因为各种原因,现有10多家居家式车间,其中邝圣万因为车祸断了腿,日常生活和行走都要人照顾,导致妻子也不能外出务工,现在把加工原材料领到家中,既不耽误家里人照顾他,他也可以和家里人一起做事,有一份收入。

 4、深入实施结对帮扶

2018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帮扶上犹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安和乡黄坑村。协助该村兴办扶贫车间两个,引进企业创办广东紫珠药材基地,同时结合“乡间夜话”,在上犹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下开展“创业讲堂进乡村"活动,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洪现场讲述创业历程,激发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通过与非公经济人士的交流互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为在场的干部群众的共识,携手共奔小康的信心进一步坚定。

三、基层党建,助力创新高质量发展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立足实际抓好工会和党组织建设,于2017年10月成立工会、2018年6月成立党支部,遵循“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企业发展为中心,凝聚职工为初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以“维护企业生产秩序,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为工作内容,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强化优化工会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努力打造“家”文化品牌,为企业优化前行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被评为上犹县2018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成效:

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将祝福与欢乐送进千家万户,给全世界带来艺术享受。2月8日央视春晚江西特别节目《老区人民幸福年》《过新年》中,一场场气势恢宏、绚丽多姿的演出,一台台超级酷炫的灯光秀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而如此忽隐忽现的光电产品竟然来自江西省上犹县,采用的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特别设计打造的灯光道具。

在县工业园投资15亿元的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创新开展就业扶贫帮扶工作,将灯饰企业生产与精准扶贫有效链接起来,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的核心零部件在园区生产,将部分灯饰加工、装配环节外包给农村灯饰扶贫福利厂,劳动就业部门协助开展贫困户岗前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投工投劳,实现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企业大量用工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增加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实现共赢局面。目前灯饰产业园帮助37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园区内的扶贫车间链接了131名贫困户就业,在全县各乡村孵化出83个工业扶贫车间,让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就业难”和园区企业“招工难”的矛盾。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造了招商引资新速度,闯出一条高科技企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促成了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片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2017年9月15日,上犹县众鑫电子有限公司代表产业园参加了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主题活动,在活动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莅临江西(上犹)就业扶贫“6+1”模式展厅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2017年10月10日,该公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论坛由2017年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承办。11月3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山东菏泽召开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同时,该公司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市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示范项目、县非公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2017年11月8日至9日,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重点推广江西(上犹)就业扶贫“6+1”模式,现场观摩了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

2018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赣州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授予上犹县“文明诚信企业”。

2019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获评“赣州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获评2018年度主攻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奖”,获评2017年度主攻工业“企业入规奖“

经验与启示: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壮大,同时与全县脱贫攻坚有效对接,创新提出工厂式、创业式、居家式三种不同模式的扶贫车间。

1.创业式扶贫车间模式,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的投资小、政策好,产业园大力支持当地贫困户自主兴办光电扶贫车间,贫困户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可以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方。同时,为鼓励当地群众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上犹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户兴办的光电扶贫车间给予场所补贴和工资补贴,还给予5000元以内的创业补贴。方面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是为创业者能够更好经营扶贫车间提供保障。让经办人员更有信心发展。在乡村创办光电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补助,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补助,让不需要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同样可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2.居家式扶贫车间模式,在招工调查中,了解到各乡镇有不少贫困户因为家庭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小孩或者病人,不能外出务工这一情况,光电产业园将扶贫车间开办到村里,使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打工增加收入。目前,产业园已在上犹、崇义等周边县(区)兴建了86个集培训、贷款、就业“一体化”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链接80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这种扶贫车间具有加工方式灵活(农户可以在车间集中加工,也可以把原料领回家里加工),供销渠道稳定(由众鑫电子统一配置,统购统销,创办车间的负责人无后顾之忧),待遇报酬丰厚(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一般可实现1500元/月的收入,同时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等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

3.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新提供多种就业模式,助力了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原先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务工的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有了收入,实现自身内生动力发展,摈弃“等、靠、要”不健康思想,为贫困户实现可持续性收入提供保障。贫困户就业脱贫,企业也同样受益,光电产业园的高端精密型产品在工业园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就设在在扶贫车间生产,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与贫困户脱贫“双赢”。

真实故事:

杨顺忠是该县梅水乡水陂村人,儿时患麻疹风湿病导致下半身瘫痪,2014年评为低保贫困户,65岁的母亲也患有风湿病、冠心病,无劳动能力,不仅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对生活更是失去了信心。2018年9月初,杨顺忠开始在梅水乡水陂村扶贫车间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电池盒组装中比较简单的放线工序。虽然月收入才200多元,但杨顺忠常常对工友感言,“工资不高,但有份工作,心里便踏实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在水陂村扶贫车间,与杨顺忠相似的残障贫困户占工人总数的六成,人均收入达600余元。

43岁的李小云,社溪镇麻田村人,因丈夫遭遇矿难,自己带着婆婆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靠她一人艰难维生。2017年9月,李小云进厂工作后每月能收入3000-4000元,为一家人日常生活和子女就学提供了保障。

来自上犹县油石乡水村的42岁的曾兰英,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肾结石、疝气手术后,导致体弱无法工作。婆婆85岁,患高血压,常年服药,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肩上。自2017年2月份,曾兰英来到光电科技产业园扶贫车间从事黏胶工作,每月收入可达6000—7000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工厂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班,一天包两餐,既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孩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曾兰英很是满足。

(江西赣州市上犹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社会扶贫、案例    

“一带一路”上,高科技光电产业链接扶贫路——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

时间:2020-09-21 15:18:55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园区内工厂式就业扶贫车间.jpg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是由国际新型铜线灯研发人何耀文牵头组建的,是当前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新型铜线灯高新科技园,拥有铜线灯发明、led半导体发光等146项国际国内专利,产品畅销欧美,点亮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等20多个国际大都市,也是淘汰中国每年600亿传统灯饰产品的全球首款产品。

该公司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兴办光电企业30家和乡村扶贫车间200个,计划年产值达到30亿元和年纳税达到6000万元,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于一体的光电科技产业园。

自2017年3月27日正式开工以来,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建设面积16万平方米,至今已兴办了86个乡村扶贫车间,接收150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入规、当年产值达到3个亿。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造了招商引资新速度,闯出一条高科技企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促成了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片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背景:

上犹是典型的山区县,还是原中央苏区县、江西省第三大库区移民县,由于“苏区+山区+库区”的特殊县情,全县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被国家列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十二五”末,上犹县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84.74%,人均GDP为19387元,城乡居民收入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全县14个乡镇,32万人ロ,其中“十三五”省级贫困村4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总数为15980户54524人,未脱贫人ロ22225人。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政府有职责,社会有责任,群众有义务。近年来,上犹县非公经济充分发挥在开拓市场、创造财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多渠道引导广大非公企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非公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正逐步成为精准扶贫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项目实施:

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将祝福与欢乐送进千家万户,给全世界带来艺术享受。2月8日央视春晚江西特别节目《老区人民幸福年》《过新年》中,一场场气势恢宏、绚丽多姿的演出,一台台超级酷炫的灯光秀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而如此忽隐忽现的光电产品竟然来自江西省上犹县,采用的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特别设计打造的灯光道具。

一、沿着“一带一路”走向世界,点亮全球

“未来五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将以‘总部经济+先进制造’为产业定位,致力于打造全球首个集研发、生产、营销产业链条完整的光电产品集散基地和高新科技园。”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何耀文介绍说。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建设分为三个区域:

一区:租赁小微企业一期标准厂房4.68万平方米,兴办了江西奥赛光电、赣州亿思特等13家灯饰产业链企业,计划年产值7-8亿元和年纳税1500万元。

二区:购买40亩土地使用权,规划建设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宿舍楼、办公楼,兴办新型金属制品、自动化灯串等5-6家光电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年产值达到5-6亿元和年纳税达到1000万元。

三区:租赁上犹县2017年标准厂房8.2万平方米,规划兴办赣州上杰科技、赣州智辉金属制品和江西顺慈科技等10多家光电产业配套企业,计划年产值达到10-15亿元和年纳税达到3000万元。

公司90%的产品都是出口,生产的灯饰产品用集装箱打包好,从园区出发,沿着赣粤高速公路,经过40分钟的车程,到达赣州港,再乘驳船出发,经过一天的时间到达深圳盐田港,沿着“一带一路”销往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铜线灯已远销美国、德国、荷兰、法国、印度等国家,2019年出口量近580万套,出口创汇2800多万美元。让上犹光电走向世界、点亮全球。

作为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南方小县城,“一带一路”引领上犹光电产业走向世界,点亮全球,也一路照亮贫困户脱贫前行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通过建设家居式、工厂式、创业式三种形式的扶贫车间推进脱贫攻坚,将光电产业中后端产品分发到乡村进行手工制作,链接贫困户就业创业,带动千家万户参与光电产业,也让众多失能弱能贫困户增强了自立自强的信心。

杨顺忠是该县梅水乡水陂村人,儿时患麻疹风湿病导致下半身瘫痪,2014年评为低保贫困户,65岁的母亲也患有风湿病、冠心病,无劳动能力,不仅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对生活更是失去了信心。2018年9月初,杨顺忠开始在梅水乡水陂村扶贫车间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电池盒组装中比较简单的放线工序。虽然月收入才200多元,但杨顺忠常常对工友感言,“工资不高,但有份工作,心里便踏实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在水陂村扶贫车间,与杨顺忠相似的残障贫困户占工人总数的六成,人均收入达600余元。

上犹县“产业园+乡村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助力了贫困户加快致富步伐。贫困户就业致富脱贫,企业也同样受益,高端精密型产品在园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扶贫车间生产,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一头连着“一带一路”,一头连着“贫困户”。这些灯饰产品到达欧洲等地后,成为点亮当地城市街道的一道亮丽景观,也照亮了上犹贫困户的脱贫路。

二、助力“万企帮万村”脱贫攻坚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以高科技帮扶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

公司产品由江西奥赛光电、赣州亿思特等18家高新科技企业生产;中后端产品由众鑫电子公司统一链接乡村光电扶贫车间,分发到千家万户进行手工制作。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对接,因地制宜打造了工厂式、居家式、创业式三种不同模式的扶贫车间。

1、工厂式扶贫车间,“四有五保”,助贫帮困

在亿思特、源嘉科技等园区总部企业,开设了3间扶贫车间,吸纳农村有条件、有劳力的贫困户进工厂就业。按工厂化统一管理,贫困户月收入可实现2000-3000元,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目前,已有131名贫困户在工厂式扶贫车间就业。同时,还为乡村光电扶贫车间培训了500多名技术骨干,确保产品质量有保证。

43岁的李小云,社溪镇麻田村人,因丈夫遭遇矿难,自己带着婆婆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靠她一人艰难维生。2017年9月,李小云进厂工作后每月能收入3000-4000元,为一家人日常生活和子女就学提供了保障。

来自上犹县油石乡水村的42岁的曾兰英,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肾结石、疝气手术后,导致体弱无法工作。婆婆85岁,患高血压,常年服药,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肩上。自2017年2月份,曾兰英来到光电科技产业园扶贫车间从事黏胶工作,每月收入可达6000—7000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工厂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班,一天包两餐,既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孩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曾兰英很是满足。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稳定贫困户在工厂就业,对贫困户实行“四有五保”待遇。“四有”即:有衣穿(每人每年4套衣服)、有饭吃(中晚餐免费)、有房住(1-3人或1家2人有一套公租房)、有车坐(公交车接送);“五保”即:保收入(计件保底月工资2300-2800元)、保养老(参加养老保险)、保医疗(享受健康扶贫政策)、保救济(参加失业保险)、保就学(子女就近读书)。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还有一个19岁的自闭患者职工,从入职后,在公司管理人员的关心爱护帮助下,不但成为了一名月收入近5000元的熟练工,而且自闭的症状大大好转,能够主动与同事们交流沟通。同时,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县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分期分批帮助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问题。

2、创业式扶贫车间,一人创业,脱贫一方

因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的投资小、政策好,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大力支持当地贫困户自主兴办光电扶贫车间,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方。

为鼓励当地群众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上犹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户兴办的光电扶贫车间给予场所补贴和工资补贴,还给予5000元以内的创业补贴。目前上犹境内的53家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中,有6家是由当地贫困户创业兴办,链接贫困人口513名。产业园每天安排车辆和技术员统一为乡村扶贫车间送货收货,进行技术指导,并把产品加工单价直接给员工,车间利润为员工实发工资的20—30%。同时,上犹县财政对贫困员工和车间给予系列补助,确保了扶贫车间的可持续发展。

上犹县安和乡黄坑村是深度贫困村之一,也是光电产业园签约结对帮扶村,2017年,产业园帮助该村创办了一个灯饰产业扶贫车间,安置贫困群众13人,其中大部分是年龄偏大或家中有困难不能外出务工的。扶贫车间解决了他们不需要外出也能务工就业赚钱的问题。

3、居家式扶贫车间,挣钱顾家两不误

针对不少贫困户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这一情况,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将扶贫车间开办到村里,使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打工增加收入。目前,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已在上犹、崇义等周边县(区)兴建了86个集培训、贷款、就业“一体化”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链接80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这种扶贫车间具有加工方式灵活(农户可以在车间集中加工,也可以把原料领回家里加工),供销渠道稳定(由众鑫电子统一配置,统购统销),待遇报酬丰厚(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一般可实现1500元/月的收入,同时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等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

上犹县安和乡黄坑村因为各种原因,现有10多家居家式车间,其中邝圣万因为车祸断了腿,日常生活和行走都要人照顾,导致妻子也不能外出务工,现在把加工原材料领到家中,既不耽误家里人照顾他,他也可以和家里人一起做事,有一份收入。

 4、深入实施结对帮扶

2018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主动对接帮扶上犹县深度贫困村之一--安和乡黄坑村。协助该村兴办扶贫车间两个,引进企业创办广东紫珠药材基地,同时结合“乡间夜话”,在上犹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组织下开展“创业讲堂进乡村"活动,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洪现场讲述创业历程,激发了广大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通过与非公经济人士的交流互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成为在场的干部群众的共识,携手共奔小康的信心进一步坚定。

三、基层党建,助力创新高质量发展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在发展生产的同时,立足实际抓好工会和党组织建设,于2017年10月成立工会、2018年6月成立党支部,遵循“以党的建设为核心,企业发展为中心,凝聚职工为初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党员在企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党支部以“维护企业生产秩序,维护员工基本权益”为工作内容,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强化优化工会职能,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努力打造“家”文化品牌,为企业优化前行开辟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被评为上犹县2018年度工会工作“先进单位”。

成效:

2019年2月4日,央视春晚将祝福与欢乐送进千家万户,给全世界带来艺术享受。2月8日央视春晚江西特别节目《老区人民幸福年》《过新年》中,一场场气势恢宏、绚丽多姿的演出,一台台超级酷炫的灯光秀惊艳了世人的目光,而如此忽隐忽现的光电产品竟然来自江西省上犹县,采用的是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特别设计打造的灯光道具。

在县工业园投资15亿元的灯饰产业高新科技园,创新开展就业扶贫帮扶工作,将灯饰企业生产与精准扶贫有效链接起来,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的核心零部件在园区生产,将部分灯饰加工、装配环节外包给农村灯饰扶贫福利厂,劳动就业部门协助开展贫困户岗前技能培训,让贫困户投工投劳,实现就地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企业大量用工问题、降低了企业成本,又增加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渠道,实现共赢局面。目前灯饰产业园帮助3700多人实现就业,其中园区内的扶贫车间链接了131名贫困户就业,在全县各乡村孵化出83个工业扶贫车间,让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贫困人口“就业难”和园区企业“招工难”的矛盾。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造了招商引资新速度,闯出一条高科技企业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促成了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片区座谈会在这里召开。

2017年9月15日,上犹县众鑫电子有限公司代表产业园参加了全国首届创业就业服务主题活动,在活动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莅临江西(上犹)就业扶贫“6+1”模式展厅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

2017年10月10日,该公司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论坛。论坛由2017年扶贫日论坛组委会主办,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领导小组承办。11月3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山东菏泽召开全国“万企帮万村”扶贫车间座谈会上,做了交流发言。同时,该公司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全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市民营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示范项目、县非公企业“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2017年11月8日至9日,全国就业扶贫经验交流现场会重点推广江西(上犹)就业扶贫“6+1”模式,现场观摩了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

2018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被评为“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单位’”、赣州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授予上犹县“文明诚信企业”。

2019年,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获评“赣州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获评2018年度主攻工业“高新技术企业奖”,获评2017年度主攻工业“企业入规奖“

经验与启示:

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为实现企业更好发展壮大,同时与全县脱贫攻坚有效对接,创新提出工厂式、创业式、居家式三种不同模式的扶贫车间。

1.创业式扶贫车间模式,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的投资小、政策好,产业园大力支持当地贫困户自主兴办光电扶贫车间,贫困户在实现自身脱贫的基础上,可以带动其他贫困户脱贫致富,实现创业一人、脱贫一方。同时,为鼓励当地群众兴办乡村光电扶贫车间,上犹县委、县政府对贫困户兴办的光电扶贫车间给予场所补贴和工资补贴,还给予5000元以内的创业补贴。方面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创新创业,另一方面也是为创业者能够更好经营扶贫车间提供保障。让经办人员更有信心发展。在乡村创办光电扶贫车间务工的贫困户同样享受政府提供的就业补助,同时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补助,让不需要外出务工的贫困户同样可以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2.居家式扶贫车间模式,在招工调查中,了解到各乡镇有不少贫困户因为家庭中有需要照顾的老人、小孩或者病人,不能外出务工这一情况,光电产业园将扶贫车间开办到村里,使他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也能打工增加收入。目前,产业园已在上犹、崇义等周边县(区)兴建了86个集培训、贷款、就业“一体化”的居家式扶贫车间,链接800多名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这种扶贫车间具有加工方式灵活(农户可以在车间集中加工,也可以把原料领回家里加工),供销渠道稳定(由众鑫电子统一配置,统购统销,创办车间的负责人无后顾之忧),待遇报酬丰厚(在扶贫车间上班的贫困户一般可实现1500元/月的收入,同时由县财政给予月工资50%的补助,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等优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既满足了贫困户“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缓解了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难。

3.上犹县嘉亿灯饰制品有限公司创新提供多种就业模式,助力了贫困户加快脱贫步伐。原先一些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务工的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双手劳动有了收入,实现自身内生动力发展,摈弃“等、靠、要”不健康思想,为贫困户实现可持续性收入提供保障。贫困户就业脱贫,企业也同样受益,光电产业园的高端精密型产品在工业园区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就设在在扶贫车间生产,灵活的就业方式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实现企业发展壮大与贫困户脱贫“双赢”。

真实故事:

杨顺忠是该县梅水乡水陂村人,儿时患麻疹风湿病导致下半身瘫痪,2014年评为低保贫困户,65岁的母亲也患有风湿病、冠心病,无劳动能力,不仅经济拮据,生活窘迫,对生活更是失去了信心。2018年9月初,杨顺忠开始在梅水乡水陂村扶贫车间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电池盒组装中比较简单的放线工序。虽然月收入才200多元,但杨顺忠常常对工友感言,“工资不高,但有份工作,心里便踏实了,生活也更有盼头了。”在水陂村扶贫车间,与杨顺忠相似的残障贫困户占工人总数的六成,人均收入达600余元。

43岁的李小云,社溪镇麻田村人,因丈夫遭遇矿难,自己带着婆婆和3个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靠她一人艰难维生。2017年9月,李小云进厂工作后每月能收入3000-4000元,为一家人日常生活和子女就学提供了保障。

来自上犹县油石乡水村的42岁的曾兰英,2015年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肾结石、疝气手术后,导致体弱无法工作。婆婆85岁,患高血压,常年服药,三个孩子在县城上学,家庭的重担就落在她一人肩上。自2017年2月份,曾兰英来到光电科技产业园扶贫车间从事黏胶工作,每月收入可达6000—7000元,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工厂每天有专车接送上下班,一天包两餐,既可以打工又可以照顾孩子。”说起现在的生活,曾兰英很是满足。

(江西赣州市上犹县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推荐)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