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唐河县:平畴浪千重 沃野起谷堆

时间:2020-09-27 17:46:34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

唐河县气候湿润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小麦种植面积达22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70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1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20万亩,粮食年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是国务院命名的超级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连年位居南阳第一、全省前列。

20200927160120034784.jpg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0200927160120040638.jpg

金秋时节,经受住疫情和旱灾双重考验的唐河农业,一组组数字依然夺人眼球。——粮食根基越扎越稳。夏收小麦面积214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461.4公斤,总产98.7万吨;单产和总产均比去年增0.8%。

——田园牧歌高亢嘹亮。6月底生猪存栏116.3万头,出栏71.8万头;牛存栏31.4万头,出栏7.8万头;羊存栏30.4万只,出栏22.5万只;禽存栏787.5万羽,出栏405.2万羽;肉类总产7.4万吨;禽蛋产量3.19万吨;奶产量1.17万吨,各项生产指标同比均有小幅增长。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502家,其中猪场353家、牛场84家、禽场57家、羊场8家,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

——农村改革成绩亮眼。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经营权证书发证完成97.3%以上,230.2万亩土地权属调查任务、实测耕地面积任务、测绘公示任务、确权到户面积任务已全部完成。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累计达4197家;新增家庭农场154家,累计达1936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87家,其中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加工企业22家。土地流转96万亩,土地托管186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75.91%。

——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次,其中蔬菜检测合格率99.1%,畜产品监测合格率100%。新认证绿色食品4个,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现代农机动力十足。全县农机总动力249.2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616台,联合收获机械3643台,植保无人机118架。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了99.9%以上,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率达到75%以上,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玉米、花生的机播率分别达到了99.5%以上和99%以上。

——产业扶贫卓有成效。利用农业产业扶贫资金8400万元,发展标准化养殖项目,每年使用红利840万元,覆盖2019年没有参与村集体(或合作社)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及2020年未能自主实施项目的贫困户,并将持续五年。

——疫病防控稳步开展。通过压实防控责任、开展监测排查、加强部门协作、科学引导防控等措施,重点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告知书、明白纸等共1.2万份,监测样品3000份,检疫生猪78.2万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2.8万头,建立专业化无害化处理场2个。上半年共防猪口蹄疫65.62万头、牛口蹄疫12.72万头、羊口蹄疫19.23万只,羊小反刍兽疫12.95万只,免禽流感203.24万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规定标准。全县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这样一组组数字,成为唐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有力见证。

唐河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快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两藏两优”扛起稳粮兴粮的政治重任

既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又要发展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以“两藏两优”实现现代粮业高质发展,扛稳担牢稳粮兴粮的政治责任。

20200927160120055980.jpg

福田莲海

以土地为根本。唐河县聚焦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有机小麦基地建设等项目,强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万亩,占南阳市13.8%,规模居全市第二位。2019年,投资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居全市第一;2020年,在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成有机小麦基地20万亩,已供应茅台专用有机小麦10万亩。加快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改良耕地土壤12.9万亩,完成补充耕地15万亩,规模全市第一;全县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六级以上17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4%。

以技术强支撑。强化农机、良种、农技等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升传统农业技术水平。强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严格落实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县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对本县农机产品进行再补贴。

目前,全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434家,农机保有量16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是全市第一家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面实施良种工程,按照“主导品种明晰,当家品种突出”的原则,发挥良种对增产提质的带动作用。编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年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个、引试新品种30余个,生产优质良种3000万公斤,实现了良种覆盖率100%。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持续打造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成农业服务中心1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11个、技物结合服务网点86个、农情测报站点24个,农技服务场所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采取“专家+农技+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服务模式,组织专业技术人才180余人,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新技术、新品种入户率98%以上。

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确立有机小麦、红薯、唐栀子、油蟠桃为优势产业主攻方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改变农民土地分散经营模式,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转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67家,家庭农场1796个,流转土地96万亩,土地托管服务186万亩。打造有机小麦基地和红薯产业园,有机小麦、红薯、栀子及优质林果规模不断扩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优势产业,引导农户、产业基地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有效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点县、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省定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县。延长产业链条,围绕小麦加工,储备粮食24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发展加工企业87家,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加工能力居全市、全省前列。全县发展规模化以上龙头企业18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3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109.92亿元,营收81.72亿元,全面提升了优势产业整体效益。2019年底,该县成功创建南阳首批现代小麦农业产业园,2020年4月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产品求突破。培育特色、高品质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唐栀子、唐半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唐河红薯、唐河西瓜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唐河桐蛋等4个原产地证明商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三品一标”产品基地38个,认证产品52个,面积133万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促进农产品销售,利用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举办品牌推介宣传活动等线上线下渠道,强力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精品薯业”打通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秋高气爽,金风扑面。

在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种植合作社里,一群工人正忙碌着分拣包装红薯。

20200927160120083943.jpg

红薯宴席

“现在合作社的2000亩红薯陆续上市,由于我们主打的商薯19号白心红薯口碑良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每天发件在1000件以上,销售量有8000多斤,我们的白心红薯现在占领了网上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理事长李书强自豪地说。

说起李书强,那可是远近有名的“红薯大王”。他的合作社注册的“唐州百味”“麦仁店”等品牌,每年种植红薯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红薯种植两万亩。仅去年他就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红薯500多万斤,另外还有700万斤红薯线下销往江浙沪地区,2019年线上红薯销售500万斤,线下700万斤,全年实现销售总额1850万元,实现红薯种苗销售全网第一的卓著业绩。

不光出售红薯,合作社还搞起了育苗、储存、技术引进等业务。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106余户,流转土地2500余亩,员工40余人,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开设店铺90余家。书强种植合作社还以合作帮扶模式对所帮带的贫困户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实现户均“一亩园”,产生利润由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按照1:4:5的比例进行分成,确保在五年合同期内贫困户2人户每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单人户每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带动本村及周边两个村委1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致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作社累计对贫困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9次365人次,通过临时用工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每人每天工资50~70元,年收益可达到2000~6000元。同时,优先收储贫困户红薯及农产品500余万斤,净产值达42万余元。在书强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下,如今王庄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达6000元。近年来,唐河县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红薯面积30万亩,鲜薯单产在3000公斤,鲜薯总产9亿公斤,总产值14亿元左右,亩产值4200元。2017年“唐河红薯”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唐河红薯主要分布在桐寨铺、张店、城郊、源潭、古城毕店、东王集等岗丘区乡镇,主打品种有商薯19、苏薯8号、龙薯9号、烟薯25、普薯32、济26、紫罗兰、徐紫8等。这部分乡镇的岗丘区生产条件、抗灾能力相对薄弱,但土壤中钾含量比较丰富,生产的红薯品质好,具有软糯香甜,并兼有保健功能的特点,深受客户欢迎。

红薯产业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得益于政策红利。为进一步培育唐河红薯这一特色产业,提高“唐河红薯”市场竞争力。今年,唐河在城郊乡建起红薯产业示范园,以红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优化唐河红薯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引导唐河红薯走“种苗脱毒—育苗—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系列化发展之路,实现红薯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

“三变”改革开启乡村振兴“股东时代”

“过去望地就是地,看水就是水,现在地是股份,水是财富,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老百姓变成了大股东,土地一转就挣钱,忒得劲了!”毕店镇张心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朴实的言语彰显出“三变”变出的红利。

20200927160120091457.jpg

    飞防作业

张心一村是革命烈士张星江故居所在地,又是省级传统村落,通过“三变”改革,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红色旅游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年收益。同时通过土地入股、整理边角荒地,收益48万元,除了给群众分红20.6万元,剩余27万余元作为集体收入。村里120余名村民加入了劳务股份合作社,被派往种植基地和村里施工工地务工。

“俺入股了12亩多地,一亩地租金500元,每亩地还有分红110元,一年下来净拿7000多块。”回忆起去年腊月胸戴红花、现场分红的场景,村民杜传景满脸得意。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早扬帆。经过探索推进,在“三变”改革中,唐河县首批的55个试点村已全部挂牌成立五大合作社并办理营业执照;通过“三变”+土地资源、“三变”+财政资金、“三变”+集体资源等模式,核定耕地18.5万亩,流转土地7.9万亩;13个试点村成功实现股东分红,涉及分红股东人数1.7万余名,累计分红金额1050万余元,最高分红金额达到每股4651元,初步实现“当年分百元、明年分千元、来年分万元”中的第一步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统一谋划高位推进。唐河制订印发了《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三变”改革作为“书记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重大问题亲自解决。

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唐河选择村“两委”班子强、基层组织建设好、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好的村作为试点村。县级试点村主要选取了郭滩镇李庄村,毕店镇张心一村、夏庄村,桐寨铺镇新庄村、李营寨村,兴唐街道南张湾社区先行先试。六个村均挂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村进行试点,主要选择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全县试点村均成立了“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四个股份合作社,挂靠在“集体股份资产合作社”账号下进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各试点村将推进耕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益等作为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规范操作有序推进。坚持“三个原则”,把正改革方向。第一,守住改革底线。坚决不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不把耕地改少、不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不损害农民利益。第二,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参与,接受农民监督。第三,分类分步实施。根据各村的村情和自然禀赋差别、集体资产存量和集体经济管理水平的不同、农民群众的意愿诉求不同,选择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严把“三关”,确保改革质量。第一,严把清产核资关。对集体资产逐类逐项盘点、核实、登记、审核、造册,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折股量化。第二,严把成员界定关。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方案,明确成员资格,逐组逐户界定。第三,严把程序公示关。对改革事项、资产状况、股权分配等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坚决做到三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坚持严格责任扎实推进。县直有关部门与试点村对接,找准结合点,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按照职责分工,分领域分阶段完成好重点任务。结合实际逐项制订支持“三变”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间表、路线图。县委、县政府把“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纳入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相关单位绩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硬指标和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年度考核。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村,村党支部书记优先评先评优,符合条件的,在换届选举中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人选予以重用;对工作被动、效果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视其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轻闲作业”助力现代农业高歌猛进

“用花生收获机作业一小时能收一亩半到两亩半,用人工收一亩地得花上一整天时间。收得慢了,耽误腾茬,还要看老天爷脸色,搞不好遇上阴雨天损失就大了。每年,我们按照县里组织的农机演示推广会,学习使用新型农机,这样不管多少地,我们都能及时收割完。”唐河县振群农业合作社理事长乔振群站在地头看着正在收花生的机器深有感触地说。

曾经,秋收时节人倍忙;现在,“上午地里谷,中午袋里粮”已成普遍现象。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唐河通过召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演示会、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等措施,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基础,不断推动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其实不仅是花生收获,通过不同秋作物各生产环节的演示,我县秋作物耕、种、收、管和秸秆处理环节的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从而有效提升秋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唐河县农机专家杜永举说。

20200927160120099839.jpg

    农机生产

2018年唐河获得南阳市首家“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2018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24%,2019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25%。

农具补贴,补出动力。唐河每年都召开了由县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财政局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县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会议;开展了为期10天的进村入户核查核对工作,做到了动力机械核查率达100%,配套机具核查率达30%以上。按照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对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和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农业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对贫困户购买的小型机具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实行优先补贴;严格执行补贴操作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广大购机户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了惠农资金安全实施。2019年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42万元、省级资金199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00%。

农机合作,合出规模。唐河县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特色亮点,快步走出了一条以合作社大发展带动农机大推广、装备大提升、农机作业化水平大提高的新路子。至2019年年底,全县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总保有量达434家,其中荣获省部级示范社总量达到6家,合作社总量、质量均稳居全市第一名,实现了全县乡镇全覆盖。呈现出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跨区作业、农作物秸杆回收利用、联合经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服务特色农业、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十大特色类型。合作社实现托管土地面积46万余亩,流转土地面积16万余亩,年作业面积达全县耕地面积45.8%以上。

示范创建,创出成效。唐河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平台,大力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对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全县拥有麦稻联合收割机2388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125台,各类机械的快速增长为农机化作业大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装备保障。2019年全县小麦机收率达99.3%,玉米机收率达97.51%。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唐河县农机总动力达249.28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16万余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616台,机具配套比1∶2.87;联合收获机械3643台;烘干机138台,植保无人机118架。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为该县农业“调、转、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动力保障,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资源利用方面发挥引擎作用。

欲得上层楼,今朝再登攀。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唐河正以耕耘者的姿态,精心勾画着一幅现代农业的瑰丽长卷!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标签基层动态    

唐河县:平畴浪千重 沃野起谷堆

时间:2020-09-27 17:46:34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

唐河县气候湿润温和,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主产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小麦种植面积达220万亩,玉米种植面积70万亩,花生种植面积110万亩,红薯种植面积20万亩,粮食年总产稳定在30亿斤左右,是国务院命名的超级产粮大县、粮食生产先进县,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粮食总产连年位居南阳第一、全省前列。

20200927160120034784.jpg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0200927160120040638.jpg

金秋时节,经受住疫情和旱灾双重考验的唐河农业,一组组数字依然夺人眼球。——粮食根基越扎越稳。夏收小麦面积214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461.4公斤,总产98.7万吨;单产和总产均比去年增0.8%。

——田园牧歌高亢嘹亮。6月底生猪存栏116.3万头,出栏71.8万头;牛存栏31.4万头,出栏7.8万头;羊存栏30.4万只,出栏22.5万只;禽存栏787.5万羽,出栏405.2万羽;肉类总产7.4万吨;禽蛋产量3.19万吨;奶产量1.17万吨,各项生产指标同比均有小幅增长。全县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502家,其中猪场353家、牛场84家、禽场57家、羊场8家,畜牧业规模化程度明显提升。

——农村改革成绩亮眼。农村承包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经营权证书发证完成97.3%以上,230.2万亩土地权属调查任务、实测耕地面积任务、测绘公示任务、确权到户面积任务已全部完成。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4家,累计达4197家;新增家庭农场154家,累计达1936个。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187家,其中省级龙头加工企业3家,市级龙头加工企业22家。土地流转96万亩,土地托管186万亩,占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75.91%。

——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2次,其中蔬菜检测合格率99.1%,畜产品监测合格率100%。新认证绿色食品4个,新登记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

——现代农机动力十足。全县农机总动力249.28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8616台,联合收获机械3643台,植保无人机118架。小麦机械化收获率达到了99.9%以上,小麦秸秆捡拾打捆率达到75%以上,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玉米、花生的机播率分别达到了99.5%以上和99%以上。

——产业扶贫卓有成效。利用农业产业扶贫资金8400万元,发展标准化养殖项目,每年使用红利840万元,覆盖2019年没有参与村集体(或合作社)产业项目的贫困户及2020年未能自主实施项目的贫困户,并将持续五年。

——疫病防控稳步开展。通过压实防控责任、开展监测排查、加强部门协作、科学引导防控等措施,重点全力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发放非洲猪瘟防控承诺书、告知书、明白纸等共1.2万份,监测样品3000份,检疫生猪78.2万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12.8万头,建立专业化无害化处理场2个。上半年共防猪口蹄疫65.62万头、牛口蹄疫12.72万头、羊口蹄疫19.23万只,羊小反刍兽疫12.95万只,免禽流感203.24万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上级规定标准。全县未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这样一组组数字,成为唐河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的有力见证。

唐河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方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农业农村工作呈现出稳中快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两藏两优”扛起稳粮兴粮的政治重任

既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又要发展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以“两藏两优”实现现代粮业高质发展,扛稳担牢稳粮兴粮的政治责任。

20200927160120055980.jpg

福田莲海

以土地为根本。唐河县聚焦提升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实施高标准农田,有机小麦基地建设等项目,强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整合涉农资金1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万亩,占南阳市13.8%,规模居全市第二位。2019年,投资2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13万亩,居全市第一;2020年,在建高标准农田12万亩,目前正在有序推进。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建成有机小麦基地20万亩,已供应茅台专用有机小麦10万亩。加快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行动,改良耕地土壤12.9万亩,完成补充耕地15万亩,规模全市第一;全县耕地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六级以上177.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2.4%。

以技术强支撑。强化农机、良种、农技等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提升传统农业技术水平。强力提升农机装备水平,严格落实国家、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县财政每年投入400万元,对本县农机产品进行再补贴。

目前,全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434家,农机保有量16万台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是全市第一家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面实施良种工程,按照“主导品种明晰,当家品种突出”的原则,发挥良种对增产提质的带动作用。编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规划,年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3个、引试新品种30余个,生产优质良种3000万公斤,实现了良种覆盖率100%。强化农技推广服务,持续打造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成农业服务中心19个、农技推广区域站11个、技物结合服务网点86个、农情测报站点24个,农技服务场所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采取“专家+农技+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服务模式,组织专业技术人才180余人,深入开展“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新技术、新品种入户率98%以上。

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壮大产业规模,确立有机小麦、红薯、唐栀子、油蟠桃为优势产业主攻方向,以“三变改革”为抓手,改变农民土地分散经营模式,实现了由分散经营到规模化经营的有效转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67家,家庭农场1796个,流转土地96万亩,土地托管服务186万亩。打造有机小麦基地和红薯产业园,有机小麦、红薯、栀子及优质林果规模不断扩大。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优势产业,引导农户、产业基地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有效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全国粮食绿色高产创建试点县、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县,省定有机小麦生产基地县。延长产业链条,围绕小麦加工,储备粮食24亿斤以上,位居全省第一。发展加工企业87家,年加工能力250万吨,加工能力居全市、全省前列。全县发展规模化以上龙头企业187家,其中省级4家,市级23家,龙头企业固定资产净值109.92亿元,营收81.72亿元,全面提升了优势产业整体效益。2019年底,该县成功创建南阳首批现代小麦农业产业园,2020年4月成功创建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产品求突破。培育特色、高品质农业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唐栀子、唐半夏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唐河红薯、唐河西瓜荣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申报唐河桐蛋等4个原产地证明商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创建“三品一标”产品基地38个,认证产品52个,面积133万亩,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创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促进农产品销售,利用建立互联网销售平台、举办品牌推介宣传活动等线上线下渠道,强力拓展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优质优价机制的形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精品薯业”打通小康路上最后一公里

秋高气爽,金风扑面。

在唐河县城郊乡王庄村书强种植合作社里,一群工人正忙碌着分拣包装红薯。

20200927160120083943.jpg

红薯宴席

“现在合作社的2000亩红薯陆续上市,由于我们主打的商薯19号白心红薯口碑良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每天发件在1000件以上,销售量有8000多斤,我们的白心红薯现在占领了网上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理事长李书强自豪地说。

说起李书强,那可是远近有名的“红薯大王”。他的合作社注册的“唐州百味”“麦仁店”等品牌,每年种植红薯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红薯种植两万亩。仅去年他就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红薯500多万斤,另外还有700万斤红薯线下销往江浙沪地区,2019年线上红薯销售500万斤,线下700万斤,全年实现销售总额1850万元,实现红薯种苗销售全网第一的卓著业绩。

不光出售红薯,合作社还搞起了育苗、储存、技术引进等业务。目前,合作社拥有成员106余户,流转土地2500余亩,员工40余人,在淘宝、天猫、拼多多等开设店铺90余家。书强种植合作社还以合作帮扶模式对所帮带的贫困户全覆盖,确保贫困户实现户均“一亩园”,产生利润由村集体、合作社和贫困户按照1:4:5的比例进行分成,确保在五年合同期内贫困户2人户每户户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单人户每户户均年增收400元以上,带动本村及周边两个村委100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致富。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合作社累计对贫困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9次365人次,通过临时用工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每人每天工资50~70元,年收益可达到2000~6000元。同时,优先收储贫困户红薯及农产品500余万斤,净产值达42万余元。在书强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下,如今王庄村90%以上的耕地都种上了红薯,仅此一项全村收入达300多万元,人均达6000元。近年来,唐河县围绕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红薯面积30万亩,鲜薯单产在3000公斤,鲜薯总产9亿公斤,总产值14亿元左右,亩产值4200元。2017年“唐河红薯”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唐河红薯主要分布在桐寨铺、张店、城郊、源潭、古城毕店、东王集等岗丘区乡镇,主打品种有商薯19、苏薯8号、龙薯9号、烟薯25、普薯32、济26、紫罗兰、徐紫8等。这部分乡镇的岗丘区生产条件、抗灾能力相对薄弱,但土壤中钾含量比较丰富,生产的红薯品质好,具有软糯香甜,并兼有保健功能的特点,深受客户欢迎。

红薯产业之所以能迅猛发展,得益于政策红利。为进一步培育唐河红薯这一特色产业,提高“唐河红薯”市场竞争力。今年,唐河在城郊乡建起红薯产业示范园,以红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优化唐河红薯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业附加值,引导唐河红薯走“种苗脱毒—育苗—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系列化发展之路,实现红薯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开发。

“三变”改革开启乡村振兴“股东时代”

“过去望地就是地,看水就是水,现在地是股份,水是财富,土疙瘩变成了金元宝,老百姓变成了大股东,土地一转就挣钱,忒得劲了!”毕店镇张心一村党支部书记杜永秋朴实的言语彰显出“三变”变出的红利。

20200927160120091457.jpg

    飞防作业

张心一村是革命烈士张星江故居所在地,又是省级传统村落,通过“三变”改革,村里成立旅游合作社,红色旅游预计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年收益。同时通过土地入股、整理边角荒地,收益48万元,除了给群众分红20.6万元,剩余27万余元作为集体收入。村里120余名村民加入了劳务股份合作社,被派往种植基地和村里施工工地务工。

“俺入股了12亩多地,一亩地租金500元,每亩地还有分红110元,一年下来净拿7000多块。”回忆起去年腊月胸戴红花、现场分红的场景,村民杜传景满脸得意。举目已是千山绿,宜趁东风早扬帆。经过探索推进,在“三变”改革中,唐河县首批的55个试点村已全部挂牌成立五大合作社并办理营业执照;通过“三变”+土地资源、“三变”+财政资金、“三变”+集体资源等模式,核定耕地18.5万亩,流转土地7.9万亩;13个试点村成功实现股东分红,涉及分红股东人数1.7万余名,累计分红金额1050万余元,最高分红金额达到每股4651元,初步实现“当年分百元、明年分千元、来年分万元”中的第一步目标,探索出了一条在党的领导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新模式。

统一谋划高位推进。唐河制订印发了《中共唐河县委唐河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五大合作”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把“三变”改革作为“书记工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查,重大问题亲自解决。

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唐河选择村“两委”班子强、基层组织建设好、经济基础和区位优势好的村作为试点村。县级试点村主要选取了郭滩镇李庄村,毕店镇张心一村、夏庄村,桐寨铺镇新庄村、李营寨村,兴唐街道南张湾社区先行先试。六个村均挂牌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其他乡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1~2个村进行试点,主要选择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特别是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全县试点村均成立了“资产、土地、劳务、置业、旅游”五大股份合作社,土地、劳务、置业、旅游等四个股份合作社,挂靠在“集体股份资产合作社”账号下进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各试点村将推进耕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益等作为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加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

规范操作有序推进。坚持“三个原则”,把正改革方向。第一,守住改革底线。坚决不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不把耕地改少、不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不损害农民利益。第二,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把选择权交给农民,让农民参与,接受农民监督。第三,分类分步实施。根据各村的村情和自然禀赋差别、集体资产存量和集体经济管理水平的不同、农民群众的意愿诉求不同,选择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严把“三关”,确保改革质量。第一,严把清产核资关。对集体资产逐类逐项盘点、核实、登记、审核、造册,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对经营性资产进行评估折股量化。第二,严把成员界定关。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方案,明确成员资格,逐组逐户界定。第三,严把程序公示关。对改革事项、资产状况、股权分配等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坚决做到三榜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坚持严格责任扎实推进。县直有关部门与试点村对接,找准结合点,在政策、资金和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并按照职责分工,分领域分阶段完成好重点任务。结合实际逐项制订支持“三变”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措施、责任分工和时间表、路线图。县委、县政府把“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纳入乡镇(街道)、行政村和相关单位绩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硬指标和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乡镇(街道)党(工)委年度考核。工作成效特别显著的村,村党支部书记优先评先评优,符合条件的,在换届选举中作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人选予以重用;对工作被动、效果较差的单位或个人,视其情况给予通报批评。

“轻闲作业”助力现代农业高歌猛进

“用花生收获机作业一小时能收一亩半到两亩半,用人工收一亩地得花上一整天时间。收得慢了,耽误腾茬,还要看老天爷脸色,搞不好遇上阴雨天损失就大了。每年,我们按照县里组织的农机演示推广会,学习使用新型农机,这样不管多少地,我们都能及时收割完。”唐河县振群农业合作社理事长乔振群站在地头看着正在收花生的机器深有感触地说。

曾经,秋收时节人倍忙;现在,“上午地里谷,中午袋里粮”已成普遍现象。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背后,是农业机械化的强大支撑。

近年来,唐河通过召开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演示会、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具等措施,以农机合作社为龙头,以农机大户为基础,不断推动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其实不仅是花生收获,通过不同秋作物各生产环节的演示,我县秋作物耕、种、收、管和秸秆处理环节的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从而有效提升秋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作业水平。”唐河县农机专家杜永举说。

20200927160120099839.jpg

    农机生产

2018年唐河获得南阳市首家“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荣誉。2018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24%,2019年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3.25%。

农具补贴,补出动力。唐河每年都召开了由县人大、政协、纪委、检察院、财政局等成员单位分管领导参加的全县农机购置补贴领导小组会议;开展了为期10天的进村入户核查核对工作,做到了动力机械核查率达100%,配套机具核查率达30%以上。按照国务院“三个严禁”和农业部“八个不得”的要求,对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和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急需的农业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对贫困户购买的小型机具和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实行优先补贴;严格执行补贴操作流程,实行一站式办公,为广大购机户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服务,确保了惠农资金安全实施。2019年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942万元、省级资金199万元,资金使用率达100%。

农机合作,合出规模。唐河县坚定不移地把加快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机工作的总抓手,一手抓规模扩张,一手抓特色亮点,快步走出了一条以合作社大发展带动农机大推广、装备大提升、农机作业化水平大提高的新路子。至2019年年底,全县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总保有量达434家,其中荣获省部级示范社总量达到6家,合作社总量、质量均稳居全市第一名,实现了全县乡镇全覆盖。呈现出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跨区作业、农作物秸杆回收利用、联合经营、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服务特色农业、机械化一条龙服务、粮食烘干、高效植保等十大特色类型。合作社实现托管土地面积46万余亩,流转土地面积16万余亩,年作业面积达全县耕地面积45.8%以上。

示范创建,创出成效。唐河以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为平台,大力开展示范县创建工作,对小麦、玉米收获机械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全县拥有麦稻联合收割机2388台,玉米联合收获机械1125台,各类机械的快速增长为农机化作业大提升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装备保障。2019年全县小麦机收率达99.3%,玉米机收率达97.51%。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唐河县农机总动力达249.28万千瓦,各类农业机械16万余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8616台,机具配套比1∶2.87;联合收获机械3643台;烘干机138台,植保无人机118架。农业机械化的高质量发展,为该县农业“调、转、节”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动力保障,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资源利用方面发挥引擎作用。

欲得上层楼,今朝再登攀。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唐河正以耕耘者的姿态,精心勾画着一幅现代农业的瑰丽长卷!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院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