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见证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时间:2020-10-07 18:08:40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罗进贵

001.jpg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回顾几代国家领导人对宁夏的牵挂和关怀,深刻感悟到党的“人民情怀”的伟大意义。背负“苦瘠甲天下”标签100多年的宁夏贫困地区,而今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实现脱贫,并将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这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题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念到政策到实践,从关怀到关心到关切,从拳拳之心到殷殷之情到切切之行,用历史巨笔谱写的正是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伟大人民情怀。在宁夏,从干部到群众,从农民到学生,从老人到小孩,大家总是带着由衷赞叹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和感恩。目睹六盘山脚下的脱贫变迁,可以用“解放”二字来形容,这个解放是经济的解放,人们体验到的是新生活的感受。宁夏贫困地区,特别是西海固的脱贫过程,真正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反作用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让人们在经济桎梏中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海固回族学者,笔者对贫困和反贫困一直以来的关注,既有切身的感性认识,也有深刻的理性思考。细数“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之脱贫过程,笔者深深体会到“人民情怀”这四个字的伟大意义。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

“总书记来宁夏啦!总书记来宁夏啦!”2020年6月8日到1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来的党中央关怀又一次滋润了宁夏山川大地。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西海固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

西海固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这里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加之气候恶劣、灾害频仍,尤其十年九旱的旱灾,使这里的无数沟、壑、塬、峁、梁、洼、壕,一年四季放眼望去全然荒凉,种在地里的庄稼往往颗粒不收。西海固地区包括宁夏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原固原县)和同心县、盐池县、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红寺堡区等9个县区。这里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排在第一的地方,是宁夏脱贫攻坚的核心区和主战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一直关注着“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一脉相承。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十分关注和关心宁夏的发展。1961年,毛主席欣然提笔手书《清平乐·六盘山》赠与宁夏人民,鼓舞宁夏人民。周恩来总理也对宁夏给予热忱关怀,曾多次过问和亲自部署对宁夏的有关工作。1964年3月,邓小平同志到宁夏视察,他指出:宁夏作为民族地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一定要建设好。1972年,李先念副总理派国务院调查组专程了解西海固情况并在北京召开专门会议。1982年国家把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和河西(“三西”)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1983年,国务院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西海固首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河。以后,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带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先后来宁夏考察、指导工作。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西海固的贫困牵动着党中央。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扶贫协作会议确定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10月,福建省成立由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任组长的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举行。1997年,习近平亲赴宁夏,带队在西海固走访、考察了整整6天。当年,由习近平亲自提议并命名的对口扶贫协作顶层设计项目之一的“闽宁村”开始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2008年,习近平带着党中央的关怀来到宁夏,考察的重点就是扶贫和发展。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海固的扶贫工作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脱贫成果屡屡刷新西海固旧貌。“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中南海再次联通西海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西海固,他说他惦记着这里的贫困乡亲,也惦记着这里虽已脱贫但日子还不富足的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中国成立7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2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扶贫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这是人民情怀的伟大胜利!

深厚的人民情怀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人注目的执政品格。犹记得,总书记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犹记得,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挂念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更印在宁夏山川、西海固山乡。正如他多次说过的:“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总书记时常挂念着困难群众比较集中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人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炽热的人民情怀。论及这种深厚的人民情怀,人们忘不了这段时常被翻阅并铭记的史料:1997年4月15日,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来宁,习近平用6天时间深入考察了西海固的5个闽宁对口帮扶县。他因当时那里依然存在如此严重的贫苦状况而“心里受到很大冲击”。他说:“我对这里的贫穷深感震撼,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他下决心推动闽宁对口帮扶,并提出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他亲自提议并命名的“闽宁村”于当年开工建设从西海固动迁移民。经过20多年发展,当初规划为几千人的村级编制的“闽宁村”现在已经发展为颇具城市面貌的“闽宁镇”,人均收入从当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现在的1.4万元,6.6万西海固移民在这座已然蜚声国内外的著名“新城”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各市县和社会各界共向宁夏累计提供资金及实物达30多亿元,有115家闽商企业在固原市建厂兴业,他们带来的制衣、人造花、供港蔬菜、油用牡丹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六盘山区。

近年来,中铁、华润、中核、中航油、中国商飞、中国建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厦门大学、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有的在原州区帮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的在西吉县援建标准化厂房,有的在盐池县助推滩羊产业,有的在海原县发展新型畜牧产业,有的在红寺堡区兴办扶贫工厂……产业发展大大促进了就业扶贫,不仅使西海固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而且使西海固社会环境迅速成熟起来,西海固地方吸引力增加了、群众参与度提高了,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等日子过好了,我再来看你们”

2008年4月,习近平再次来到宁夏,整整三天日夜兼程,他最牵挂的还是贫困群众。在西海固,他对乡亲们说,中央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今后还会采取更多措施。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等日子过好了,我再来看你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向贫困宣战,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任务。自从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尤其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包括西海固在内的全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前所未有,在谱写下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的同时,也让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伟大丰碑高高矗立在世人面前。

因为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有着一份特殊的挂念。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他第三次来到宁夏,飞机从北京直接飞到固原的六盘山机场。总书记深入西海固乡村,冒雨考察脱贫攻坚。他欣喜地说,西海固的发展脱胎换骨,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他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地革命历史,高屋建瓴地比喻道,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总书记来到当年他亲自提议建设的“闽宁镇”,看见一派繁荣昌盛、和谐美丽的小康情景,他对乡亲们深情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

就是这次在宁夏考察过程中,总书记提出了两句如今已在祖国各地广为传颂的响亮誓词:“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决战“苦瘠甲天下”

“扶贫”是印刻在宁夏发展年轮上的醒目烙印,西海固人民与贫困的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塞上山川处处都留下了西海固人民战天斗地反贫困的鲜明痕迹。西海固的扶贫脱贫历程,堪称中国扶贫开发史上笔墨浓厚的一页。宁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许久以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几乎是“贫困”的代名词。这里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于一体,一些乡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比例大,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率高。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讲话精神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系列讲话精神,在不断深化对贫困成因的认识和树立新的扶贫开发思路基础上,对宁夏的贫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评估,全面动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确保全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西海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领袖的人民情怀激发出西海固人民决战贫困的内生动力,当年红军播撒的战斗基因焕发起西海固人民“缚住贫困苍龙”的昂扬精神。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西海固农民主动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昔日贴在西海固身上的“世界级贫困”标签被不断撕落。全区的总体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宁夏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856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由此,西海固告别了上百年的“苦瘠甲天下”辛酸史,正在努力取得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胜利,并一定能获取确保与全区、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一座里程碑。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西海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六盘山是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脚下的西海固是宁夏脱贫路上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山。

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到宁夏,第一站就看西海固移民开发区。总书记把党和国家的“人民情怀”镌刻在正发生着巨变的塞上山川,这顶天立地的“人民情怀”如春风、如号角,带领西海固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党的人民情怀的光辉内涵。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小康”一词多么美好,表达出人民对殷实和安定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份简单朴素的愿望,西海固人民曾经觉得是那么遥不可及。如今,西海固脱贫胜利在望,西海固正走向全面小康!这将是多么伟大的胜利!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标签宁夏扶贫    
聚焦两会

见证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

时间:2020-10-07 18:08:40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罗进贵

001.jpg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回顾几代国家领导人对宁夏的牵挂和关怀,深刻感悟到党的“人民情怀”的伟大意义。背负“苦瘠甲天下”标签100多年的宁夏贫困地区,而今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实现脱贫,并将与全国人民一起迈向小康社会,这生动诠释了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题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念到政策到实践,从关怀到关心到关切,从拳拳之心到殷殷之情到切切之行,用历史巨笔谱写的正是植根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伟大人民情怀。在宁夏,从干部到群众,从农民到学生,从老人到小孩,大家总是带着由衷赞叹表达自己对“新生活”的感受和感恩。目睹六盘山脚下的脱贫变迁,可以用“解放”二字来形容,这个解放是经济的解放,人们体验到的是新生活的感受。宁夏贫困地区,特别是西海固的脱贫过程,真正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反作用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让人们在经济桎梏中不断获得解放的过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西海固回族学者,笔者对贫困和反贫困一直以来的关注,既有切身的感性认识,也有深刻的理性思考。细数“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之脱贫过程,笔者深深体会到“人民情怀”这四个字的伟大意义。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

“总书记来宁夏啦!总书记来宁夏啦!”2020年6月8日到10日,习近平总书记带来的党中央关怀又一次滋润了宁夏山川大地。总书记考察的第一站就来到西海固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

西海固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这里自然资源贫乏、经济基础薄弱,加之气候恶劣、灾害频仍,尤其十年九旱的旱灾,使这里的无数沟、壑、塬、峁、梁、洼、壕,一年四季放眼望去全然荒凉,种在地里的庄稼往往颗粒不收。西海固地区包括宁夏西吉县、海原县、原州区(原固原县)和同心县、盐池县、彭阳县、泾源县、隆德县、红寺堡区等9个县区。这里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排在第一的地方,是宁夏脱贫攻坚的核心区和主战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就一直关注着“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一脉相承。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十分关注和关心宁夏的发展。1961年,毛主席欣然提笔手书《清平乐·六盘山》赠与宁夏人民,鼓舞宁夏人民。周恩来总理也对宁夏给予热忱关怀,曾多次过问和亲自部署对宁夏的有关工作。1964年3月,邓小平同志到宁夏视察,他指出:宁夏作为民族地区,特别是西海固地区,一定要建设好。1972年,李先念副总理派国务院调查组专程了解西海固情况并在北京召开专门会议。1982年国家把宁夏西海固、甘肃定西和河西(“三西”)确定为全国第一个区域性扶贫开发实验地。1983年,国务院成立“‘三西’地区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西海固首开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河。以后,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带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先后来宁夏考察、指导工作。 

西海固连着中南海,西海固的贫困牵动着党中央。1996年5月31日,国务院扶贫协作会议确定福建省帮扶宁夏回族自治区。10月,福建省成立由时任省委副书记习近平任组长的福建对口帮扶宁夏领导小组,11月,闽宁第一次对口扶贫协作联席会议举行。1997年,习近平亲赴宁夏,带队在西海固走访、考察了整整6天。当年,由习近平亲自提议并命名的对口扶贫协作顶层设计项目之一的“闽宁村”开始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也是我们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2008年,习近平带着党中央的关怀来到宁夏,考察的重点就是扶贫和发展。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西海固的扶贫工作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脱贫成果屡屡刷新西海固旧貌。“我最关注的工作之一就是贫困人口脱贫。”2016年,中南海再次联通西海固,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西海固,他说他惦记着这里的贫困乡亲,也惦记着这里虽已脱贫但日子还不富足的人民。

打赢脱贫攻坚战,解决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新中国成立71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2年来,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中国在扶贫脱贫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中,只有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减贫同步,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间奇迹,这是人民情怀的伟大胜利!

深厚的人民情怀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以人民为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人注目的执政品格。犹记得,总书记2014年3月7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说:“不了解农村,不了解贫困地区,不了解农民尤其是贫困农民,就不会真正了解中国,就不能真正懂得中国,更不可能治理好中国。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多到农村去,多到贫困地区去,了解真实情况,带着深厚感情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紧再抓紧、做实做实再做实。”犹记得,总书记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说:“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挂念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更印在宁夏山川、西海固山乡。正如他多次说过的:“我始终惦记着困难群众。”在总书记时常挂念着困难群众比较集中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人人都可以感受到他炽热的人民情怀。论及这种深厚的人民情怀,人们忘不了这段时常被翻阅并铭记的史料:1997年4月15日,福建省党政代表团来宁,习近平用6天时间深入考察了西海固的5个闽宁对口帮扶县。他因当时那里依然存在如此严重的贫苦状况而“心里受到很大冲击”。他说:“我对这里的贫穷深感震撼,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家徒四壁……”他下决心推动闽宁对口帮扶,并提出建立了“联席推进、结对帮扶、产业带动、互学互助、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他亲自提议并命名的“闽宁村”于当年开工建设从西海固动迁移民。经过20多年发展,当初规划为几千人的村级编制的“闽宁村”现在已经发展为颇具城市面貌的“闽宁镇”,人均收入从当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现在的1.4万元,6.6万西海固移民在这座已然蜚声国内外的著名“新城”过上了名副其实的小康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福建省各市县和社会各界共向宁夏累计提供资金及实物达30多亿元,有115家闽商企业在固原市建厂兴业,他们带来的制衣、人造花、供港蔬菜、油用牡丹等一批项目纷纷落地六盘山区。

近年来,中铁、华润、中核、中航油、中国商飞、中国建材、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厦门大学、国家烟草专卖局等单位发挥各自产业优势,有的在原州区帮扶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的在西吉县援建标准化厂房,有的在盐池县助推滩羊产业,有的在海原县发展新型畜牧产业,有的在红寺堡区兴办扶贫工厂……产业发展大大促进了就业扶贫,不仅使西海固贫困群众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而且使西海固社会环境迅速成熟起来,西海固地方吸引力增加了、群众参与度提高了,自我造血功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等日子过好了,我再来看你们”

2008年4月,习近平再次来到宁夏,整整三天日夜兼程,他最牵挂的还是贫困群众。在西海固,他对乡亲们说,中央对民生工作高度重视,今后还会采取更多措施。我们是人民的政府,要把困难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等日子过好了,我再来看你们”。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向贫困宣战,扶贫开发工作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重点任务。自从把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尤其自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包括西海固在内的全国脱贫攻坚力度之大、规模之广、影响之深、取得的决定性成果前所未有,在谱写下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的同时,也让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伟大丰碑高高矗立在世人面前。

因为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有着一份特殊的挂念。2016年7月18日至20日,他第三次来到宁夏,飞机从北京直接飞到固原的六盘山机场。总书记深入西海固乡村,冒雨考察脱贫攻坚。他欣喜地说,西海固的发展脱胎换骨,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他说,全国还有5000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实现全部脱贫目标,这是我当前最关心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当地革命历史,高屋建瓴地比喻道,就像六盘山是当年红军长征要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一样,让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 

总书记来到当年他亲自提议建设的“闽宁镇”,看见一派繁荣昌盛、和谐美丽的小康情景,他对乡亲们深情地说:“看到你们开始过上好日子,脸上洋溢着幸福,我感到很欣慰。”

就是这次在宁夏考察过程中,总书记提出了两句如今已在祖国各地广为传颂的响亮誓词:“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决战“苦瘠甲天下”

“扶贫”是印刻在宁夏发展年轮上的醒目烙印,西海固人民与贫困的斗争艰苦卓绝、可歌可泣,塞上山川处处都留下了西海固人民战天斗地反贫困的鲜明痕迹。西海固的扶贫脱贫历程,堪称中国扶贫开发史上笔墨浓厚的一页。宁夏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许久以来,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几乎是“贫困”的代名词。这里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于一体,一些乡村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人口比例大,因灾因病致贫返贫率高。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宁讲话精神和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等系列讲话精神,在不断深化对贫困成因的认识和树立新的扶贫开发思路基础上,对宁夏的贫困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和评估,全面动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年,自治区党委政府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确保全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00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西海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 

领袖的人民情怀激发出西海固人民决战贫困的内生动力,当年红军播撒的战斗基因焕发起西海固人民“缚住贫困苍龙”的昂扬精神。近年来,一批又一批西海固农民主动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登记申请书上签字,昔日贴在西海固身上的“世界级贫困”标签被不断撕落。全区的总体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22.9%下降到2019年的0.47%。宁夏贫困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4856元增长到2019年的10415元。由此,西海固告别了上百年的“苦瘠甲天下”辛酸史,正在努力取得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新胜利,并一定能获取确保与全区、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中一座里程碑。宁夏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西海固是宁夏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六盘山是长征路上翻越的最后一座高山,六盘山脚下的西海固是宁夏脱贫路上必须翻越的最后一座山。

正值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第四次来到宁夏,第一站就看西海固移民开发区。总书记把党和国家的“人民情怀”镌刻在正发生着巨变的塞上山川,这顶天立地的“人民情怀”如春风、如号角,带领西海固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我党的人民情怀的光辉内涵。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有了这种人民情怀,就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小康”一词多么美好,表达出人民对殷实和安定生活的向往,然而这份简单朴素的愿望,西海固人民曾经觉得是那么遥不可及。如今,西海固脱贫胜利在望,西海固正走向全面小康!这将是多么伟大的胜利!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胡津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