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河南延津:“一粒”小麦断穷根

时间:2020-10-13 19:35:22来源:中国扶贫网作者:《中国扶贫》2020年16期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位于河南省黄河冲积平原。过去,这里的人民饱受风沙、盐碱、决堤的苦难。然而,延津人民“遇千灾而不徙,历万劫而不泯”,如今的延津县已是中国小麦黄金走廊核心区和全国知名的“优质强筋小麦”主要产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延津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尤其在产业扶贫中,通过做强做优强筋小麦产业,拉长小麦产业链条,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致富门”,开启了“幸福梦”。

“近几年,我们紧紧依托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发展优势,通过‘奖、节、带’三字诀,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质小麦产业带动脱贫的路子。”延津县县长李泽宙介绍。

政策奖补 确保脱贫不返贫

延津是“中国第一麦”的故乡,曾一举创下 6 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

延津县委、县政府利用“中国第一麦”的品牌优势,建立了“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的优质小麦产业带贫模式,将优质小麦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为进一步调动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延津县对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奖补金额逐年提高,从 2016 年的每亩地 40 元增长到今年的 200元 ;对收购优质强筋小麦也进行补贴,引导企业以高出市场价 0.12 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优质强筋小麦,贫困户每亩可增收 110 元以上 ;此外,对建档立卡贫河南延津:“一粒”小麦断穷根困户流入土地用于优质强筋小麦等农业生产的,每年每亩奖补 300 元。

严玉仕是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贫困户,患心脏病多年,妻子又遭遇车祸,别说外出务工,管理自家12 亩地都成了难题。

2015 年,村支部书记肖洪生来到严玉仕家里,推荐他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并承诺合作社从播种到销售负责到底。半信半疑的严玉仕种上优质强筋小麦后,第一年就实现了丰收,在熟悉的土地上,严玉仕又看到了希望。

“优质强筋小麦可帮了俺家大忙,合作社帮忙管理,比俺自己种收成都高。”严玉仕算了一笔账,“优质强筋小麦较普通小麦一亩地能增收 200 多元,再加上县财政补贴,一亩地可增收四五百元。”

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这 5 年,严玉仕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妻子的手术做了,重新站了起来,现在在乡养老院做护工,每月收入 1500 元。严玉仕也成了村里的优质强筋小麦“代言人”。

延津县扶贫办主任高文军介绍,自 2015 年以来,延津县以“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的模式,带动 3324 户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户均增收1750 元,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全覆盖。为确保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优质强筋小麦产业扶贫红利,延津县还谋划实施了“园区 + 企业 +农户”的帮扶模式。县委、县政府鼓励“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购销订单、务工带动、三产带动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800 元,高于产业园外农民可支配收入 32%。

其中,鲁花集团通过开展优质小麦提价收购、为贫困户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等扶贫机制与村集体开展产业合作,使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278 万元。到 2020 年 6 月份,延津县已经实现优质小麦产业带贫全覆盖,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

科技“节”成本 走上增收致富路

延津县的土壤以及优良的光热条件,非常适合优质小麦的生长需求。该县依托小麦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

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

目前全县种植优质小麦 105 万亩,其中 55 万亩优质强筋小麦,25 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带动贫困户 3324 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保持在 2.2 万亩以上,占总种植面积的 4%。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5.3 万亩,占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的 21.2%。

“我加入合作社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可省心了,由合作社‘六统一’管理,免费播种、打药、收割,每斤种子还给我补贴 2 元钱,一亩麦地下来能省 120元,还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有企业定点来收购,而且比市场价格还高 0.12 元,品质好的,还会奖励 0.01元 / 斤。”延津县魏邱乡班干村贫困户钮广琼说,“这两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增产的技术,明年打算再流转一些地增加种植面积。”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延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方案,将贫困户种植的小麦纳入“六统一”管理,由供种企业

统一集中供种、统一播种后,由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统一供种企业“三方会审”,在全县域内实施“统一价格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

科技降本,技术升效。延津县农村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的小麦从耕种到收割,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35% 以上,同时质量和产量也显著提升。为帮助贫困户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提升小麦品质,我们的农技人员坚持下乡到贫困户田间地头,对贫困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

据了解,今年春季,在周边局部地区出现赤霉病病情后,延津县及时组织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遏制了病害大面积传染,确保了夏粮丰收。2020 年6 月 5 日,延津县新品种小麦试验田千亩方测产亩产855.2 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延津县还将藏粮于技战略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科技手段,多维度做好品质把控。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牵头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了“河南省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小麦预拌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起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专家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并升级为省地方标准,率先成为全国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延津县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性举措,严格把控小麦品质,争取高端市场。现如今“延津优质强筋小麦”已经全部实现高价统购、订单生产,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更高了,增收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延津优质强筋小麦”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产业“带”农 扛起天下粮仓重任

中国小麦看河南,优质小麦看新乡,强筋小麦看延津。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形成一套健康、完善、科学的小麦种植、加工、流通体系。目前,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小麦收储、面制品加工、流通销售等企业 40 余家,其中各级龙头企业 22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1596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7 家,家庭农场 132 家,种粮大户 215 家。先后吸引山东鲁花、克明面业、云鹤食品、麦丰食品、豫粮集团等多家面制食品龙头企业入驻,还有 10 多家酿酒企业进园落户,有效推进了小麦产业集群化发展。

延津县以一产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优质小麦为“头雁”,“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将贫困群众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延津县建立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推动豫粮集团联合 30 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 10 万亩优质小麦订单基地,以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优质强筋小麦,大幅带动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鼓励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且年收入 4000 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按贫困户在务工单位年总收入额的 40%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务工收入额的 20% 对贫困户进行奖补。

延津县还推出“百企万户”产业扶贫政策,贫困户务工且工作时间超过半年,年收入达到 5000 元以上的,县财政按贫困人口所得工资额的 20% 对贫困户再进行奖补。据初步统计,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企业或合作社与 3000 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1820 多万元,不仅实现产业园内贫困户全部脱贫,还为贫困户致富增收建立了有效途径。

2019 年,延津县在发展小麦经济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小麦从种子到餐桌,覆盖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并大力开展“延津麦·强筋面”的延津小麦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延津小麦的社会认知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溢价权。据有关部门评估,“延津小麦”品牌价值如今已达到 97 亿元。

在未来的发展中,延津县将不断提升“延津小麦”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深化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进一步产业带贫,打响“延津麦·强筋面”的金字招牌,扛稳天下粮仓的重任,斩断延津全县的穷根。

 ( 供稿单位 :河南省延津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

0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标签乡村治理    
乡村发展

河南延津:“一粒”小麦断穷根

时间:2020-10-13 19:35:22

来源:中国扶贫网

作者:《中国扶贫》2020年16期

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位于河南省黄河冲积平原。过去,这里的人民饱受风沙、盐碱、决堤的苦难。然而,延津人民“遇千灾而不徙,历万劫而不泯”,如今的延津县已是中国小麦黄金走廊核心区和全国知名的“优质强筋小麦”主要产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延津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和重大政治任务,扎实推进,卓有成效。尤其在产业扶贫中,通过做强做优强筋小麦产业,拉长小麦产业链条,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致富门”,开启了“幸福梦”。

“近几年,我们紧紧依托优质强筋小麦产业的发展优势,通过‘奖、节、带’三字诀,走出了一条依托优质小麦产业带动脱贫的路子。”延津县县长李泽宙介绍。

政策奖补 确保脱贫不返贫

延津是“中国第一麦”的故乡,曾一举创下 6 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家注册原粮商标、第一船出口食用小麦、第一家创立小麦中介服务组织、第一家制定地方生产标准、第一家实现大宗农作物产业化经营、第一家实现小麦期货经营。

延津县委、县政府利用“中国第一麦”的品牌优势,建立了“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的优质小麦产业带贫模式,将优质小麦产业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渠道。

为进一步调动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延津县对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奖补金额逐年提高,从 2016 年的每亩地 40 元增长到今年的 200元 ;对收购优质强筋小麦也进行补贴,引导企业以高出市场价 0.12 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的优质强筋小麦,贫困户每亩可增收 110 元以上 ;此外,对建档立卡贫河南延津:“一粒”小麦断穷根困户流入土地用于优质强筋小麦等农业生产的,每年每亩奖补 300 元。

严玉仕是延津县司寨乡平陵村的贫困户,患心脏病多年,妻子又遭遇车祸,别说外出务工,管理自家12 亩地都成了难题。

2015 年,村支部书记肖洪生来到严玉仕家里,推荐他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并承诺合作社从播种到销售负责到底。半信半疑的严玉仕种上优质强筋小麦后,第一年就实现了丰收,在熟悉的土地上,严玉仕又看到了希望。

“优质强筋小麦可帮了俺家大忙,合作社帮忙管理,比俺自己种收成都高。”严玉仕算了一笔账,“优质强筋小麦较普通小麦一亩地能增收 200 多元,再加上县财政补贴,一亩地可增收四五百元。”

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这 5 年,严玉仕家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妻子的手术做了,重新站了起来,现在在乡养老院做护工,每月收入 1500 元。严玉仕也成了村里的优质强筋小麦“代言人”。

延津县扶贫办主任高文军介绍,自 2015 年以来,延津县以“企业 + 合作社 + 基地 + 贫困户”的模式,带动 3324 户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户均增收1750 元,实现有劳动力贫困户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全覆盖。为确保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优质强筋小麦产业扶贫红利,延津县还谋划实施了“园区 + 企业 +农户”的帮扶模式。县委、县政府鼓励“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生产托管、购销订单、务工带动、三产带动等利益联结模式,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9800 元,高于产业园外农民可支配收入 32%。

其中,鲁花集团通过开展优质小麦提价收购、为贫困户提供直接就业岗位等扶贫机制与村集体开展产业合作,使贫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 278 万元。到 2020 年 6 月份,延津县已经实现优质小麦产业带贫全覆盖,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不返贫。

科技“节”成本 走上增收致富路

延津县的土壤以及优良的光热条件,非常适合优质小麦的生长需求。该县依托小麦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种植规

模化、生产标准化和发展产业化”。

目前全县种植优质小麦 105 万亩,其中 55 万亩优质强筋小麦,25 万亩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带动贫困户 3324 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保持在 2.2 万亩以上,占总种植面积的 4%。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形式发展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 5.3 万亩,占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的 21.2%。

“我加入合作社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可省心了,由合作社‘六统一’管理,免费播种、打药、收割,每斤种子还给我补贴 2 元钱,一亩麦地下来能省 120元,还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有企业定点来收购,而且比市场价格还高 0.12 元,品质好的,还会奖励 0.01元 / 斤。”延津县魏邱乡班干村贫困户钮广琼说,“这两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增产的技术,明年打算再流转一些地增加种植面积。”

扶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延津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优质专用小麦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方案,将贫困户种植的小麦纳入“六统一”管理,由供种企业

统一集中供种、统一播种后,由县农业农村局、县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统一供种企业“三方会审”,在全县域内实施“统一价格收购、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包装标识、统一品牌销售”。

科技降本,技术升效。延津县农村农业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目前,全县的小麦从耕种到收割,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不仅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有效地降低了生产管理成本 35% 以上,同时质量和产量也显著提升。为帮助贫困户提高田间管理水平,提升小麦品质,我们的农技人员坚持下乡到贫困户田间地头,对贫困户开展‘面对面’技术服务。”

据了解,今年春季,在周边局部地区出现赤霉病病情后,延津县及时组织植保无人机开展统防统治,遏制了病害大面积传染,确保了夏粮丰收。2020 年6 月 5 日,延津县新品种小麦试验田千亩方测产亩产855.2 公斤,刷新了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

延津县还将藏粮于技战略贯彻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去,通过科技手段,多维度做好品质把控。通过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牵头成立了“中国优质小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成了“河南省面粉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河南省小麦预拌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搭建起了“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组织专家制定了《小麦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并升级为省地方标准,率先成为全国小麦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延津县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性举措,严格把控小麦品质,争取高端市场。现如今“延津优质强筋小麦”已经全部实现高价统购、订单生产,贫困户种植优质强筋小麦的积极性更高了,增收致富的底气也更足了,“延津优质强筋小麦”已经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产业“带”农 扛起天下粮仓重任

中国小麦看河南,优质小麦看新乡,强筋小麦看延津。延津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形成一套健康、完善、科学的小麦种植、加工、流通体系。目前,延津县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小麦收储、面制品加工、流通销售等企业 40 余家,其中各级龙头企业 22 家。农业专业合作社 1596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7 家,家庭农场 132 家,种粮大户 215 家。先后吸引山东鲁花、克明面业、云鹤食品、麦丰食品、豫粮集团等多家面制食品龙头企业入驻,还有 10 多家酿酒企业进园落户,有效推进了小麦产业集群化发展。

延津县以一产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优质小麦为“头雁”,“面粉—面条—面点—速冻食品”和“白酒—包装—印刷—物流”产业链为两翼的“雁阵”发展布局,将贫困群众紧紧吸附在产业链上。一方面,延津县建立优质强筋小麦产业化经营联合体,推动豫粮集团联合 30 多家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 10 万亩优质小麦订单基地,以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优质强筋小麦,大幅带动农民增收。

另一方面,鼓励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对吸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且年收入 4000 元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按贫困户在务工单位年总收入额的 40% 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奖补,务工收入额的 20% 对贫困户进行奖补。

延津县还推出“百企万户”产业扶贫政策,贫困户务工且工作时间超过半年,年收入达到 5000 元以上的,县财政按贫困人口所得工资额的 20% 对贫困户再进行奖补。据初步统计,优质小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企业或合作社与 3000 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帮扶关系,通过入股分红、订单种植、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1820 多万元,不仅实现产业园内贫困户全部脱贫,还为贫困户致富增收建立了有效途径。

2019 年,延津县在发展小麦经济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的基础上,提出创建国家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业园,涵盖小麦从种子到餐桌,覆盖一、二、三产的全产业链,并大力开展“延津麦·强筋面”的延津小麦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延津小麦的社会认知度、市场占有率和产品溢价权。据有关部门评估,“延津小麦”品牌价值如今已达到 97 亿元。

在未来的发展中,延津县将不断提升“延津小麦”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深化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到进一步产业带贫,打响“延津麦·强筋面”的金字招牌,扛稳天下粮仓的重任,斩断延津全县的穷根。

 ( 供稿单位 :河南省延津县委宣传部、县扶贫办)

总监审:姚卜成
监 审:韩世雄
责任编辑:张琼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专题专栏
联系我们|网站介绍|管理团队|欢迎投稿|杂志订阅|网站声明|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 版权所有:中国乡村振兴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农业农村部太阳宫办公区12层 邮编:100028 投诉电话:(010)5919582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 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
主管:国家乡村振兴局 主办:中国乡村振兴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10120230004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240091丨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28022号丨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110105005973
京ICP备2022015544号-1